專利名稱:假魚餌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假魚餌,尤指一種省電、防水性佳的假魚餌結構設計。
假魚餌的形狀不一而足,但大抵制成魚身,并可以隨著海浪偏擺彷彿真的游魚,但是在大海中的視線較不佳,尤其是夜釣時更難有光線,因此魚兒不太容易發現假魚餌,因此,為了引起魚的注意,即有業者設計一種可以發光的假魚餌,以吸引魚的注意。請參閱圖6、7所示,一般具有燈光的假魚餌40是由一中空的魚身41以及魚尾42所套接而成,該魚尾42朝向魚身41該端并組裝一發光裝置43,而魚身41內部則形成有供發光裝置43插置的插孔410,該發光裝置43包括一朝向一端開口的外殼431、設于外殼431內部封閉端的發光體433通常是LED,裝于外殼431開口端并且與發光體433的二極銜接,使發光體433導通的電池432。
使用時將電池432插入外殼431內,即可以使發光體433發亮,再將整個發光裝置43插組魚尾42上,而后將魚尾42組裝于魚身41末端,但是,由于其插組的后即保持發光狀態,但使用者并不一定在插組完畢的后即將假魚餌丟入海中,但這一段非使用狀態仍保持發光頗為耗電。又,除非大魚將假魚餌吞入腹中,否則釣到魚而收線的后,還有一段將魚解下、處理魚的時間,這些時間并不需要使用假魚餌,但其卻一直保持發光狀態亦形成耗電的缺失。
反之,倘若為了怕耗電而依序拆開魚尾、發光裝置、電池,則過于繁瑣。
另一方面,由于其必需為可以拆、裝電池,故魚尾及魚身必需設為可拆式,但如此一來,在釣魚的過程中,水極易由接縫處滲入,使假魚餌內部充滿水而過重,無法呈悠游狀,又倘若發光裝置與魚尾之間的防水性不佳時,水又極易滲發光裝置內而故障。
再者,由圖式所示可知,魚身41的下半部即魚腹內設有配重體410,讓假魚餌40得以魚腹在下方的方式漂浮,惟,其設于魚身41上半部的發光裝置43的電池432重量亦頗重,其容易造成假魚餌40的失衡偏擺而在原地打轉,不似小魚以正常方式悠游。
又,由所示可知,發光裝置內部僅有單一回路,而發光體僅能作持續發光的狀態,而無法作閃爍的效果,其吸引效果有限。
再者,由于其怕會有滲水現象,故其對接處以及魚身內的插孔必需很精確,才能提高密封效果,并如此一來即因為不易制造而提高其成本。
是以,上述現有具發光效果的假魚餌其設計不良,而具有耗電、拆裝繁瑣以及容易故障等缺失,實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實用新型的內容為了改善上述缺失,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水作為導體啟動發光裝置,而達到結構簡單、省電、具密封效果的假魚餌。
基于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在于提供一種假魚餌的改良結構,假魚餌的表層披覆漆層,而中空的內部并組裝有一發光裝置,該發光裝置包括有一電路板及分設在電路板上的處理器、電池及發光二極管;其中處理器輸入端上設有兩接腳,以構成水導通開關,該兩接腳的自由端略微突出于假魚餌的表面;當假魚餌拋入水中,其外露的二接腳即透過水而相互導通,而啟動處理器驅動發光二極管交替閃爍。由于是透過水形成導通時才令發光二極管發亮,故假魚餌離水時,亦同時關閉處理器,借此達到省電的效果。并且假魚餌表面的漆層可以形成密封效果,防止水滲入而導致發光裝置故障。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介紹
圖2是本實用新型發光裝置的電路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將魚身與魚尾組裝完畢,并且外層施以烤漆的平面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示意圖。
圖6是現有假魚餌的魚身、魚尾平面分解示意圖。
圖7是現有假魚餌的魚身、魚尾及發光裝置的平面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假魚餌,其主體是包括一中空的魚身10、魚身10的魚腹100內組裝有一發光裝置30,于本較佳實施例當中是將魚身10由前后兩段所組裝而成,而發光裝置30包括有一電路板31及分設于電路板31上的處理器、發光二極管與電池,其電路構造請配合參閱圖2所示,其是于一處理器36的輸入端設有一對呈開路狀的接腳34,以便透過水構成導通,又處理器36是由電池33供應工作電源,其輸出端則至少連接一發光體32,于本實施例中,該發光體32是由發光二極管構成,其數量為兩個。當處理器36輸入端的接腳34導通時,處理器36即觸發輸出端的發光體32作交替閃爍。
再請參閱
圖1、3所示,該電路板31上設于處理器圖中未示輸入端的兩接腳34自由端是略微突出于魚身10表面,當二接腳34觸及導體例如水時即可以形成導通,并且透過電路板31上的電路控制,使發光體32產生間歇的閃爍效果。組裝時,將魚身10的前后段相互套接以后,以粘劑粘合,再于表面施以烤漆請配合參閱圖3所示,并同時形成魚形圖案,而由于表面披覆有漆層35,故可將魚身10的接縫處完全密封,而無滲水之虞。
平時兩接腳34未碰觸任何導體時,發光體32并不會發亮,當其碰觸到人體或者釣魚時將假魚餌如圖4所示地拋入水中時,接觸到水即能使發光裝置30形成導通,配合電路板31上所設電路使發光體32以一明一滅的方式產生閃爍效果,進而吸引魚群的注意,達到誘食的效果。
前述是本實用新型將假魚餌設為前后兩截的樣式,其亦可以如圖5所示地將整個假魚餌由分由兩個半魚身100’所相對合而成,并于兩半魚身100’相貼合該側面相應設有呈凹凸配合的凸緣101’、凹緣102’,以及凹孔103’、突柱104’,并于半魚身100’的內部以橫置的隔板105’分隔成魚腹106’及魚背107’,于魚腹106’內部設有兩相對的卡槽108’,以將發光裝置30的電路板31插置于兩卡槽108’內,而魚背107’內則設有數個配重球,以利于甩竿。
是以,由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具有數項優點1.省電由于發光裝置的接腳必需碰觸到導體才能發光,故平常未拋入水中時,或者由水中取出以后,其并不會發亮,故可以達到省電效果。
2.防術性佳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外層披覆一漆層,而完全密封住假魚餌,故可以防止水滲入,以保持其應有的浮力,并且防止發光裝置故障。
3.容易吸引魚群由于本實用新型可以透過電路安排,使發光體產生閃爍效果,其更能吸引魚群。
4.成本低本實用新型由于不需要刻意要求其組裝時的精密度,相對地,其成型的成本較低,進而提高競爭力。
5.以正常方式漂浮而不至于翻轉本實用新型僅有設于魚尾內部中間的電路板及電池,并非如前述現有產品一般使電池及配重體分置于上半部、下半部,故本實用新型不至于發生偏轉的情形,而是如魚一般以正常方式悠游于水中,真正達到擬魚態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假魚餌,假魚餌的表面披覆有漆層,而中空的魚腹內部組裝有一發光裝置,該發光裝置包括有一電路板及分設于電路板上的處理器、發光體與電池;其特征在于前述處理器的輸入端設有兩透過水構成導通的接腳,且所述二接腳并略突出于假魚餌的表面,又處理器的電源端是連接電池,其輸出端則連接發光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假魚餌,其特征在于假魚餌是由前后兩段所套接再以粘劑粘合而成,所述的漆層則密封住接合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假魚餌,其特征在于所述假魚餌是由兩左右兩片相對合的半魚身組裝而成。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假魚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魚身內部橫向設有隔板,將半魚身分隔成魚腹及魚背,并于魚背內放置數個配重球。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假魚餌,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體是為發光二極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假魚餌,其主體設有中空的魚腹,于魚腹內部組裝有一發光裝置,而發光裝置包括有一電路板及分設在電路板上的處理器、電池及發光二極管;其中處理器輸入端上設有兩接腳,以構成水導通開關,該兩接腳的自由端略微突出于假魚餌的表面,當假魚餌入水后,二接腳即透過水而相互導通,而由處理器驅動發光二極管產生間歇的閃爍效果。
文檔編號A01K85/01GK2513358SQ01278
公開日2002年10月2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1年12月13日
發明者吳義光 申請人:光晉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