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船式深施肥開溝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般農業機械,尤其是涉及一種適用于水田的船式深施肥開溝器。
背景技術:
多年來,我國水田施肥一直普遍采用表層撒施的方法。肥料易流失,利用率低。目前,在實現機械化插秧的地區,已經開始使用側條深施肥技術。但該項技術并未被推廣使用。原因之一就是肥料受潮后易在肥料箱和土槽排肥口架空、堵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適用于水田深施肥的一種船式深施肥開溝器。它開溝阻力小,可使肥溝槽內積水較少,使肥料埋于泥土層內,結構簡單,易于制作。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開溝器體、排肥管、限位板、右覆土板、左覆土板。開溝器體上部封閉,沿開溝方向的開溝器體前胸形為船體的前部,左右兩側對稱交于中間刃邊,刃邊從上至下向后傾斜,開溝器體的上部有限位板,限位板下面的開溝器體外側,沿開溝方向的曲線形左、右覆土板逐漸收攏于開溝器體的后部并形成一開口,左、右覆土板和限位板一起圍成相對封閉的肥床,排肥管穿過開溝器體上部蓋板經開溝器體后部與肥床相通。
本發明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開溝器體上部封閉,與左覆土板、右覆土板和限位板一起圍成相對封閉的肥床,使肥槽內積水在開溝瞬時較少,肥料穿過開溝器體上蓋板的排肥管落入肥床的土層內。左、右覆土板成曲線翼形逐漸收攏于開溝器體后限位板下,在左、右覆土板與開溝器體左、右兩側面間設有進土口,施肥機具前行時,泥土可從進土口或沿曲線形左、右覆土板外側面進入施過肥料的肥床內,實現均勻覆土。在開溝器體的兩側開設進土口也可減少開溝行進時的阻力。開溝器主體的前胸部形如船體的前部,左右兩側曲面對稱交于中間成銳角的刃邊,刃邊從上至下向后傾斜,減小開溝阻力。限位板用以控制施肥深度,同時在行進時有利于排水,減小行進時的阻力。本發明結構簡單,易于制作,主要適用于水田深施肥。
圖1為本發明的局部剖視的軸測圖;圖2為圖1的全剖視的主視圖;圖3為圖1的俯視圖;圖4為圖1的右視圖。
圖中1、開溝器體,2、排肥管,3、限位板,4、右覆土板,5、左覆土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本發明包括開溝器體1、排肥管2、限位板3、右覆土板4、左覆土板5。開溝器體1上部封閉,沿開溝方向的開溝器體1前胸形為船體的前部,左右兩側對稱交于中間刃邊,刃邊從上至下向后傾斜,開溝器體1的上部有限位板3,限位板3下面的開溝器體1外側,沿開溝方向的曲線形左、右覆土板5、4逐漸收攏于開溝器體1的后部并形成一開口,左、右覆土板5、4和限位板3一起圍成相對封閉的肥床,排肥管穿過開溝器體1上部蓋板經開溝器體1后部與肥床相通。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形如船體前胸的開溝器體1,其上部有蓋板封閉,左右對稱的兩側曲面在其前胸部中間相交形成銳角的刃邊,左覆土板5和右覆土板4對稱設置在開溝器體1的左右兩側,并成弧線形逐漸收攏于限位板3的下面,排肥管2穿過開溝器體1上部蓋板與肥床相通,在肥料不落在開溝器體1前胸內壁上的前提下,排肥管2盡量設置在開溝器體1的前部。施肥機具行使作業時,肥料由排肥管2落入肥床中即開溝器體的內腔中,泥土從進土口或沿曲線形左、右覆土板5、4外側面進入肥床內,覆蓋住肥料。
權利要求
1.一種船式深施肥開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開溝器體(1)、排肥管(2)、限位板(3)、右覆土板(4)、左覆土板(5);開溝器體(1)上部封閉,沿開溝方向的開溝器體(1)前胸形為船體的前部,左右兩側對稱交于中間刃邊,刃邊從上至下向后傾斜,開溝器體(1)的上部有限位板(3),限位板(3)下面的開溝器體(1)外側,沿開溝方向的曲線形左、右覆土板(5、4)逐漸收攏于開溝器體(1)的后部并形成一開口,左、右覆土板(5、4)和限位板(3)一起圍成相對封閉的肥床,排肥管穿過開溝器體(1)上部蓋板經開溝器體(1)后部與肥床相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船式深施肥開溝器。開溝器體上部封閉,沿開溝方向的開溝器體前胸形為船體的前部,左右兩側對稱交于中間刃邊,刃邊從上至下向后傾斜,開溝器體的上部有限位板,限位板下面的開溝器體外側,沿開溝方向的曲線形左、右覆土板逐漸收攏于開溝器體的后部并形成一開口,左、右覆土板和限位板一起圍成相對封閉的肥床,排肥管穿過開溝器體上部蓋板經開溝器體后部與肥床相通。肥料穿過開溝器體上蓋板的排肥管落入肥床的土中,泥土可從左、右覆土板與開溝器體左、右兩側面間的進土口進入,覆蓋在肥料上,減少肥料的流失,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該開口器結構簡單,易于制作,主要適用于水田深施肥。
文檔編號A01C5/00GK1742532SQ20051006097
公開日2006年3月8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30日
發明者趙勻, 張國鳳, 李革, 俞亞新 申請人: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