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番茄辣椒等細小種子丸粒化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番茄辣椒等細小種子丸粒化工藝背景技術目前,番茄辣椒等細小種子的種植,多采用溫室育苗,然后移植大田栽培,這種方法雖然用種少,但移植工作量大,成活率受自然氣候影響較大。另一種方法是采用種子摻沙或其它體積和重量相似的物質進行混和條播,這種方法用種量較大,定苗時需大量人工,增大了作業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番茄辣椒等細小種子丸粒化工藝,使得番茄、辣椒等細小種子通過丸粒化工藝后能用機械直接進行定量點播。既節約了種子又減少用工量,大大降低了作業成本。
本發明的內容為;1,脫絨將合格的種子和表面光滑、外形不規則外徑約為0.4-1.5cm的石子按1∶1-10公斤的比例混在一起,并放進滾筒中,進行10-15分種的攪拌。
2,種子和石子、絨毛分離及分級分別用孔徑為1-4mm篩子將石子和種子分離,用孔徑為1.2-3.5mm的將種子和毛絨分離,將分出的種子用三級篩進行分級,棄除第三級的種子。
3,包衣a配制粘結水,方法如下將3-8克的纖維素加入到一公斤水中,常溫下浸泡3小時以上,并攪拌使纖維素完全溶入水中。
b配制包衣劑,方法如下將10mm的殺菌劑加入到上述配制好的粘結水中,攪拌3-5分種。
c包衣,將合格的種子和配制好的包衣劑按1∶0.3-1.2的比例同時加入到攪拌器中,攪拌5-10分鐘。
4,分離、初次造粒a配制造粒粉用45-50%中性膨脹潤土、40-50%滑石粉,另加3-8%水泥混合、調制而成。其粒度為0.21-0.149mm.。
b分離、初次造粒
(1)分離篩孔的孔徑按下述方法確定對扁平呈橢圓型的細小種子,如番茄種子,篩孔的孔徑為大于種子短軸方向尺寸0.1-0.7mm,對扁平呈圓形的細小種子,如辣椒種子,篩孔的孔徑大于種子直徑0.1-0.7mm。
(2)將上述包衣好的種子均勻、緩慢地送入到分離篩中,包衣好的種子在分離篩刮板的作用下,單粒的從篩孔中落入盛放在篩孔下方不停的被攪拌的造粒粉中,由于種子表面附有粘性的包衣,故造粒粉就被粘附在包衣好的種子上。實現分離、初次造粒。
5,篩分a用孔徑為0.5-3.0mm的篩子將種子和造粒粉分離。
b用孔徑為1-5mm的篩子,將單粒造粒成功的種子和造粒粉將多粒種子粘在一起的造粒團分離。
c將被造粒粉將多粒種子粘在一起的造粒團,送入圓打分離篩,利用圓打分離篩中的括板與篩片之間的相互作用,將造粒團打散后,再送回孔徑為1-5mm的篩面上進行分離,并這樣反復多次的篩分和圓打分離,直至將所有單粒造團的種子分離出來。
6,圓盤造粒將上述的經篩分的出來的種子送入圓盤造粒機中,同時向圓盤造粒機中噴入霧化的粘結水和噴入造粒粉,種子在圓盤造粒機中再造粒10-30分鐘后,再用孔徑為1-2.5mm的篩子進行分離。
7,烘干將上還丸粒好的種子送進烘干機中,烘干溫度為30℃-40℃,烘干時間為1-1.5小時,烘干后丸粒化種子的水份控制在13%-25%,烘干后丸粒化種子降溫至20℃左右即可包裝。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處理后的種子可用機械直接進行定量點播,減少自然氣候的影響,同時能節約種子、減少定苗時的工作量,有效地降低作業成本。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番茄種子丸粒化工藝,將合格的種子和表面光滑、外形不規則外徑約為0.6cm左右的石子按1∶5公斤的比例混在一起,并放進滾筒中,進行10分種的攪拌后,分別用孔徑為1mm篩子將石子和種子分離,用孔徑為1.2mm的篩子將種子和毛絨分離,將分出的種子用三級篩進行分級,棄除第三級的種子,將上述前二級的種子放入到加了10mm的殺菌劑的粘結水中攪拌8分鐘,粘結水是將5克纖維素加入到一公斤水中,常溫下浸泡3小時以上,并攪拌使纖維素完全溶入水中制成,將上述包衣好的種子均勻、緩慢地送入到分離篩中,分離篩孔徑大于種子短軸方向尺寸0.5mm,分離出的種子送入用45%中性膨脹潤土、40%滑石粉,另加3%水泥混合、調制而成的造粒粉中,進行攪拌,造粒粉粒度為0.21mm,再分別用孔徑為0.1mm的篩子將種子和造粒粉分離,用孔徑為0.5mm的篩子,將單粒造粒成功的種子和造粒粉將多粒種子粘在一起的造粒團分離,將被造粒粉將多粒種子粘在一起的造粒團,送入圓打分離篩,利用圓打分離篩中的括板與篩片之間的相互作用,將造粒團打散后,再送回孔徑為3mm的篩面上進行分離,并這樣反復多次的篩分和圓打分離,直至將所有單粒造團的種子分離出來,將上述的經篩分的出來的種子送入圓盤造粒機中,同時向圓盤造粒機中噴入霧化的粘結水和噴入造粒粉,種子在圓盤造粒機中再造粒10分鐘后,再用孔徑為1mm的篩子進行分離,將上還丸粒好的種子送進烘干機中,烘干溫度為30℃,烘干時間為1小時,烘干后丸粒化種子的水份控制在13%-25%,烘干后丸粒化種子降溫至20℃左右即可包裝。
實施例2辣椒種子丸粒化工藝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脫絨石子的規格為1.5mm左右,種子和石子比例為1∶10攪拌15分種,分別用孔徑為4mm篩子將石子和種子分離,用孔徑為3.5mm的篩子將種子和毛絨分離,粘結水是將8克纖維素加入到一公斤水中,常溫下浸泡3小時以上,分離篩孔徑較辣椒種子的直徑大0..7mm,造粒粉的含量為50%中性膨脹潤土、50%滑石粉,另加8%水泥混合調制而成,造粒粉粒度為0.149mm,種子和造粒粉分離篩的孔徑為0.7mm,單粒造粒成功的種子和造粒粉將多粒種子粘在一起的造粒團分離篩孔的直徑為5mm,種子在圓盤造粒機中再造粒35分鐘后,再用孔徑為2.5mm的篩子進行分離,烘干溫度為40℃。
實施例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脫絨石子的規格為1mm左右,種子和石子比例為1∶5攪拌8分種,分別用孔徑為2mm篩子將石子和種子分離,用孔徑為2mm的篩子將種子和毛絨分離,粘結水是將8克纖維素加入到一公斤水中,常溫下浸泡3小時以上,分離篩孔徑較比種子的直徑大0.35mm,造粒粉的含量為47%中性膨脹潤土、45%滑石粉,另加5%水泥混合調制而成,造粒粉粒度為0.165mm,種子和造粒粉分離篩的孔徑為0.35mm,單粒造粒成功的種子和造粒粉將多粒種子粘在一起的造粒團分離篩孔的直徑為3mm,種子在圓盤造粒機中再造粒25分鐘后,再用孔徑為2mm的篩子進行分離,烘干溫度為35℃。
權利要求
1.一種番茄、辣椒等細小種子丸粒化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藝過程1),脫絨將合格的種子和表面光滑、外形不規則外徑約為0.4-1.5cm的石子按1∶1-10公斤的比例混在一起,并放進滾筒中,進行10-15分種的攪拌。2),種子和石子、絨毛分離及分級分別用孔徑為1-4mm篩子將石子和種子分離,用孔徑為1.2-3.5mm的將種子和毛絨分離,將分出的種子用三級篩進行分級,棄除第三級的種子。3),包衣a配制粘結水,方法如下將3-8克的纖維素加入到一公斤水中,常溫下浸泡3小時以上,并攪拌使纖維素完全溶入水中。b配制包衣劑,方法如下將10mm的殺菌劑加入到上述配制好的粘結水中,攪拌3-5分種。c包衣,將合格的種子和配制好的包衣劑按1∶0.3-1.2的比例同時加入到攪拌器中,攪拌5-10分鐘。4),分離、初次造粒a配制造粒粉用45-50%中性膨脹潤土、40-50%滑石粉,另加3-8%水泥混合、調制而成。其粒度為0.21-0.149mm。b分離、初次造粒(1)分離篩孔的孔徑按下述方法確定對扁平呈橢圓型的細小種子,如番茄種子,篩孔的孔徑為大于種子短軸方向尺寸0.1-0.7mm,對扁平呈圓形的細小種子,如辣椒種子,篩孔的孔徑大于種子直徑0.1-0.7mm。(2)將上述包衣好的種子均勻、緩慢地送入到分離篩中,包衣好的種子在分離篩刮板的作用下,單粒的從篩孔中落入盛放在篩孔下方不停的被攪拌的造粒粉中,由于種子表面附有粘性的包衣,故造粒粉就被粘附在包衣好的種子上。實現分離、初次造粒。5),篩分a用孔徑為0.5-3.0mm的篩子將種子和造粒粉分離。b用孔徑為1-5mm的篩子,將單粒造粒成功的種子和造粒粉將多粒種子粘在一起的造粒團分離。c將被造粒粉將多粒種子粘在一起的造粒團,送入圓打分離篩,利用圓打分離篩中的括板與篩片之間的相互作用,將造粒團打散后,再送回孔徑為1-5mm的篩面上進行分離,并這樣反復多次的篩分和圓打分離,直至將所有單粒造團的種子分離出來。6),圓盤造粒將上述的經篩分的出來的種子送入圓盤造粒機中,同時向圓盤造粒機中噴入霧化的粘結水和噴入造粒粉,種子在圓盤造粒機中再造粒10-30分鐘后,再用孔徑為1-2.5mm的篩子進行分離。7),烘干將上還丸粒好的種子送進烘干機中,烘干溫度為30℃-40℃,烘干時間為1-1.5小時,烘干后丸粒化種子的水份控制在13%-25%,烘干后丸粒化種子降溫至20℃左右即可包裝。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番茄、辣椒等細小種子丸粒化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粒粉是用45-50%中性膨脹潤土、40-50%滑石粉,另加3-8%水泥混合、調制而成,其粒度為0.21-0.149mm。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番茄、辣椒等細小種子丸粒化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離、初次造粒過程中篩孔的尺寸,對扁平呈橢圓型的細小種子,篩孔的孔徑為大于種子短軸方向尺寸0.1-0.7mm,對扁平呈圓形的細小種子,篩孔的孔徑大于種子直徑0.1-0.7m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番茄、辣椒等細小種子丸粒化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衣劑是在粘結水加入10mm的殺菌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番茄辣椒等細小種子丸粒化工藝,包括下述工藝過程,脫絨、種子分級、包衣、分離、初次造粒、篩分、圓盤造粒、烘干,本發明處理后的種子可用機械直接進行定量點播,減少自然氣候的影響,同時能節約種子、減少定苗時的工作量。
文檔編號A01C1/06GK1875672SQ20051008926
公開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6日
發明者馮錦祥, 彭智雷 申請人:馮錦祥, 彭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