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穴肥可調式排種排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主要涉及一種播種施肥機具上的排種、排肥部件。
背景技術:
旱田作物的播種與施肥作業同步完成是目前農業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農藝方法,而施肥方式多采用條施肥,其缺點是化肥損失、浪費較大,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其根系根本無法吸收利用部份化肥,尤其對株距較大的白瓜、玉米等穴播作物,條施對化肥損失浪費的問題更加突出,提高了生產成本。為實現穴施肥作業,減少化肥損失浪費,降低生產成本,穴施肥機械的研究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諸如在排肥輥外圓周向表面上設有肥坑結構、或者采用拉板式穴施肥結構等方案相繼問世,但在生產使用中,因穴施肥質量差、或結構復雜、穴施肥動作不可靠、故障較多、施肥精確度差等原因,未能得到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和缺陷,設計提供一種穴肥可調式排種排肥器,達到實現化肥穴施、減少化肥損失浪費、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基本設計是,在位于排種輥兩側部位的種肥軸上分別固裝穴施肥輪,其兩個穴施肥輪整體分別位于殼體的左、右肥腔室內,在穴施肥輪外圓周面上均布設有充肥槽;在一側端面上設有穴施肥量調節凸臺的兩個肥量調節盤可軸向滑動、圓周方向定位的套裝在種肥軸上,且分別位于左、右側的穴施肥輪外側部位,其穴施肥量調節凸臺與充肥槽接觸配合;在殼體側壁上安裝兩根撥叉軸總成,兩根撥叉軸總成里端的撥叉分別插配在左、右側的肥量調節盤外端部圓形凹槽內,兩個調整驅動連桿分別固裝在兩側的撥叉軸總成外端部上,在調整驅動連桿上端鉸連安裝調整絲母;軸向限位座配裝在殼體側壁外部上,兩側部螺紋旋向相反的雙向調整螺桿配裝在軸向限位座長條形孔內,且軸向定位;左、右兩側的調整絲母旋裝在雙向調整螺桿兩側部上。
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化肥穴施作業,且排種與排肥同步完成,穴肥集中施于種子兩側,肥量均勻,穴施肥量可根據生產需要進行調節,肥料利用率可達80%以上,該器具有結構簡單、調整方便、作業可靠、作業質量好、節約用肥、肥料利用率高的特點,尤其適于白瓜、玉米、葵花、蕓豆等株距較大的作物施肥使用。
圖1是穴肥可調式排種排肥器總體結構主視圖;圖2是圖1中的A-A向剖視圖;圖3是圖2中的B-B向剖視圖;圖4是芯鏵移動式種溝開溝器與雙圓盤滾動式深施肥開溝器配置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俯向視圖。
圖中件號說明1、鎖緊螺母、2、軸向限位座、3、雙向調整螺桿、4、調整搖臂、5、調整絲母、6、調整驅動連桿、7、撥叉軸總成、8、殼體、9、防漏擋板、10、種肥軸、11、肥量調節盤、12、毛刷軸、13、毛刷輥、14、穴施肥輪、15、排種輥、16、充肥槽、17、穴施肥量調節凸臺、18、肥腔室、19、芯鏵移動式種溝開溝器、20、雙圓盤滾動式深施肥開溝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穴肥可調式排種排肥器包括殼體8、配裝在殼體8內的毛刷軸12、種肥軸10、毛刷輥13、排種輥15及芯鏵移動式種溝開溝器19、雙圓盤滾動式深施肥開溝器20,在位于排種輥15兩側部位的種肥軸10上分別固裝穴施肥輪14,其兩個穴施肥輪14整體分別位于殼體8的左、右肥腔室18內,在穴施肥輪14外圓周面上均布設有充肥槽16;在一側端面上設有穴施肥量調節凸臺17的兩個肥量調節盤11可軸向滑動、圓周方向定位的套裝在種肥軸10上,且分別位于左、右側的穴施肥輪14外側部位,其穴施肥量調節凸臺17與充肥槽16接觸配合;在殼體8側壁上安裝兩根撥叉軸總成7,兩根撥叉軸總成7里端的撥叉分別插配在左、右側的肥量調節盤11外端部圓形凹槽內,兩個調整驅動連桿6分別固裝在兩側的撥叉軸總成7外端部上,在調整驅動連桿6上端鉸連安裝調整絲母5;軸向限位座2配裝在殼體8側壁外部上,兩側部螺紋旋向相反的雙向調整螺桿3配裝在軸向限位座2長條形孔內,且軸向定位;左、右兩側的調整絲母5旋裝在雙向調整螺桿3兩側部上。在雙向調整螺桿3端頭上固裝調整搖臂4。在雙向調整螺桿3上配裝與調整絲母5接觸配合的鎖緊螺母1。在殼體8腔內下部側壁上安裝防漏擋板9,防漏擋板9里端部與穴施肥輪14外圓周面密封配合。芯鏵移動式種溝開溝器19整體配置在雙圓盤滾動式深施肥開溝器20的中間內側,其雙圓盤滾動式深施肥開溝器20的最低點和最前點分別位于芯鏵移動式種溝開溝器19最低點的下方和最前點的后部。
作業使用時,將本器配裝在機具上,將種箱、肥箱分別與殼體8內的種腔室和肥腔室18連通,用手轉動調整搖臂4驅動雙向調整螺桿3在軸向限位座2孔內旋轉,左、右兩側的調整絲母5在雙向調整螺桿3兩側螺紋上同步反向移動,經調整驅動連桿6使撥叉軸總成7轉動,使左、右兩側的肥量調節盤11在種肥軸10上沿軸向同步反向移動,調節肥量調節盤11上的施肥量調節凸臺17在穴施肥輪14上的充肥槽16內的插裝配合尺寸深度,實現充肥槽16容積大小變化,達到不同穴施肥量的調節;調節后,用鎖緊螺母1將調整絲母5鎖定在雙向調整螺桿3上;種肥軸10轉動,帶動排種輥15和穴施肥輪14、肥量調節盤11同步轉動,種粒和化肥分別連續充入排種輥15窩眼和穴施肥輪14充肥槽16內,其種粒和肥料分別經中間部位的芯鏵移動式種溝開溝器19和兩側部位的雙圓盤滾動式深施肥開溝器20播施在土壤種溝和肥溝內,成穴狀,且肥料位于種子兩側下部。由于雙圓盤滾動式深施肥開溝器20的最低點位于芯鏵移動式種溝開溝器19最低點下方,實現了深施肥作業。防漏擋板9與穴施肥輪14的配合,避免停止作業時肥腔室18內的剩余化肥從充肥槽16處漏出。
權利要求1.一種穴肥可調式排種排肥器,包括殼體(8)、配裝在殼體(8)內的毛刷軸(12)、種肥軸(10)、毛刷輥(13)、排種輥(15)及芯鏵移動式種溝開溝器(19)、雙圓盤滾動式深施肥開溝器(20),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排種輥(15)兩側部位的種肥軸(10)上分別固裝穴施肥輪(14),其兩個穴施肥輪(14)整體分別位于殼體(8)的左、右肥腔室(18)內,在穴施肥輪(14)外圓周面上均布設有充肥槽(16);在一側端面上設有穴施肥量調節凸臺(17)的兩個肥量調節盤(11)可軸向滑動、圓周方向定位的套裝在種肥軸(10)上,且分別位于左、右側的穴施肥輪(14)外側部位,其穴施肥量調節凸臺(17)與充肥槽(16)接觸配合;在殼體(8)側壁上安裝兩根撥叉軸總成(7),兩根撥叉軸總成(7)里端的撥叉分別插配在左、右側的肥量調節盤(11)外端部圓形凹槽內,兩個調整驅動連桿(6)分別固裝在兩側的撥叉軸總成(7)外端部上,在調整驅動連桿(6)上端鉸連安裝調整絲母(5);軸向限位座(2)配裝在殼體(8)側壁外部上,兩側部螺紋旋向相反的雙向調整螺桿(3)配裝在軸向限位座(2)長條形孔內,且軸向定位;左、右兩側的調整絲母(5)旋裝在雙向調整螺桿(3)兩側部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穴肥可調式排種排肥器,其特征在于在雙向調整螺桿(3)端頭上固裝調整搖臂(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穴肥可調式排種排肥器,其特征在于在雙向調整螺桿(3)上配裝與調整絲母(5)接觸配合的鎖緊螺母(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穴肥可調式排種排肥器,其特征在于在殼體(8)腔內下部側壁上安裝防漏擋板(9),防漏擋板(9)里端部與穴施肥輪(14)外圓周面密封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穴肥可調式排種排肥器,其特征在于芯鏵移動式種溝開溝器(19)整體配置在雙圓盤滾動式深施肥開溝器(20)的中間內側,其雙圓盤滾動式深施肥開溝器(20)的最低點和最前點分別位于芯鏵移動式種溝開溝器(19)最低點的下方和最前點的后部。
專利摘要穴肥可調式排種排肥器屬于農業機械;在種肥軸上位于排種輥兩側固裝帶有充肥槽的穴施肥輪,在端面上設有穴施量調節凸臺的肥量調節盤可軸向移動、周向定位的套裝在種肥軸上,且充肥槽與穴施肥量調節凸臺接觸配合;固裝調整驅動連桿的撥叉軸總成安裝在殼體側壁上,其撥叉端插配在肥量調節盤的圓形凹槽內;配裝著雙向調整螺桿的軸向限位座固裝在殼體壁面外部上,調整絲母兩端分別旋裝在雙向調整螺桿和鉸連在調整驅動連桿上;本器實現了化肥穴施、且與排種同步完成,具有結構簡單、調整方便、作業質量好、節約化肥的特點,尤其適合株距較大的白瓜、玉米等作物播種、施肥使用。
文檔編號A01C7/06GK2919820SQ200620021070
公開日2007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2日
發明者高忠軍, 丁殿凱 申請人:高忠軍, 丁殿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