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犁頭可置換式直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犁,具體為一種犁頭可置換式直犁。
背景技術:
犁是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常用的一種耕作工具。雖然現在機械化耕作已經比較普及,但是在我國廣大的山區農村,由于地勢極為不平整,而且土地分散,土壤結構不一致,大型的機械化耕作工具難以推廣使用,現在廣大農村地區沿用的仍然是比較原始的一種專用來深耕細作種籽的直犁,犁體是木制的,受力容易折斷。犁體上所安裝的生鐵鏵頭在耕地的過程中也容易折斷,而導致整個犁報廢,使用壽命很短。另外犁體與犁頭的角度設計的不合適,導致受力方向不適應工作的要求,使用起來不能得心應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傳統的直犁不耐用的問題而提供了一種犁頭可置換式直犁。
本實用新型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犁頭可置換式直犁,包括帶有扶手的犁體,犁體下接有鏵身,鏵身上連接有鏵頭。
在實際工作中,鏵身與鏵頭之間活動連接,當鏵頭使用中發生損壞時,就可以將已經損壞的鏵頭卸下,換上正常的鏵頭繼續使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將傳統的犁頭改為可以分置連接的鏵身與鏵頭的結構,可以大大延長直犁的使用期限,而且結構簡單,重量小,成本低,特別適合于廣大山區農村的高低不平整,或土石相雜的地區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B向局部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1所示,犁頭可置換式直犁,包括帶有扶手1的犁體2,犁體2下接有鏵身3,鏵身上連接有鏵頭4。扶手1與鏵體2之間接有加強筋5。鏵體可以選用鐵管制成,體積減小而且輕便。鏵頭的材料一般選用優質鋼,相對與以前用的鑄鐵,其表面更光潔,鋒利,有利于鏵頭入土,人工操作省力且不沾泥。
鏵身3上固定有套管,鏵頭4上焊接有螺栓,鏵頭4通過螺栓穿過套管與鏵身連接。這種連接方式能方便快捷地更換鏵頭。
扶手上端到犁體的鏵身前端之間的連線與扶手之間的夾角α為40~50°,扶手上端到犁體前端之間的連線與鏵身端部到鏵體前端之間的連線之間的連線的夾角β為35~40°。扶手長度為73厘米,犁體的直線部分長80厘米,犁體的圓弧部分的半徑為34厘米,加強筋長為40厘米。這種尺寸和角度的選擇,有利于人的操作、省力,而且也能使拉犁前進的牲畜省力。提高了生產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犁頭可置換式直犁,包括帶有扶手(1)的犁體(2),犁體(2)下接有鏵身(3),其特征在于鏵身上連接有鏵頭(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犁頭可置換式直犁,其特征在于扶手(1)與犁體(2)之間接有加強筋(5)。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犁頭可置換式直犁,其特征在于扶手(1)上端到犁體(2)的鏵身(3)前端之間的連線與扶手之間的夾角α為40~50°,扶手(1)上端到犁體(2)前端之間的連線與鏵身(3)端部到鏵體前端之間的連線之間的連線的夾角β為35~4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犁,具體為一種犁頭可置換式直犁。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傳統的直犁不耐用的問題。包括帶有扶手的犁體,犁體下接有鏵身,鏵身上連接有鏵頭。鏵身與鏵頭之間活動連接,當鏵頭使用中發生損壞時,就可以將已經損壞的鏵頭卸下,換上正常的鏵頭繼續使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將傳統的犁頭改為可以分置連接的鏵身與鏵頭的結構可以大大延長直犁的使用期限,而且結構簡單,重量小,成本低,特別適合于廣大山區農村的高低不平整,或土石相雜的地區使用。
文檔編號A01B15/06GK2857423SQ200620023378
公開日2007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15日
發明者劉更才 申請人:劉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