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螺桿直抓吃料全自動碾米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技術領域:
螺桿直抓吃料全自動碾米機,屬糧食加工機械。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碾米機包括料斗、下料控制擋板、螺旋輸送室、碾米室以及出米調節裝置,其對稻谷加工碾米的方式是由人為控制下料,稻谷經進料口上部到進料口底部(有10-30mm的距離落差)后至螺旋輸送室,再進入碾米室,由米輥、米刀、米篩擠壓、撞搓脫殼,隨即經出米口排出。這種碾米機存在以下缺點1、螺旋輸送室的進料螺紋為螺旋條狀,因此其進料方式是通過螺紋(桿)強行進料,而碾米室加工谷物的唯一通道又是狹窄固定的,即米輥直條和米刀、米篩的間隙只有3-5mm,谷物很容易擁堵在螺旋輸送室端口及碾米室進口,機內容易造成強大擠壓力,這樣會消耗大量動力。由于不能適量、均勻地進料,谷物下多了會悶死米機,谷物下少了下料控制擋板拉開的間距必然減小,而谷粒都有毛刺和草須,就會發生阻塞,產生斷續下谷或不下谷粒,致使米機內撞搓力不夠,米中就有谷粒。而人們在操作中根本無法判斷輸送的谷物是否適量,只有從動力(電機)轉速和負載噪音中憑感覺已達到頂峰負荷為準,但是達到頂峰的負荷實際上真正做功只用了60%,約40%的動力被螺旋輸送室強行進料白白消耗浪費了。然而被浪費的動力又產生了有害作用,那就是在螺旋輸送室的進料過程中,由于米輥高速運轉使谷物產生強大的擠壓力,由此產生高溫,既降低了米的質量,又浪費了能源,并且縮短了機組的使用壽命;2、料斗座上設置的下料控制擋板,由人為控制下料,很難掌握進料多少,下料控制擋板控制的進料口狹小,致使谷物進料通道不暢通;3、由于從進料口上部到進料口底部有10-30mm的必經的進料距離(這段距離是歷史以來碾米機都一直存在的問題和缺點),進料口受下料控制擋板的限制,不能直接與螺旋輸送室相通,毛刺和草須也會發生阻塞;4、螺旋輸送室工作屬強行進料原理,因此碾米機無法得到正常負荷,其適應工作條件的能力差;5、出米調節裝置需人為反復調試出米,但已達到頂峰的負荷,更不能增重,否則死機。而人為控制很難適量調節出米量。因為以上原因,這種碾米機只能將負載設置在某一個標準上,再選擇相應標準的動力配套,但在實際運用中由于人為難以操作,導致操作不當,各地電壓高低又都有所不同,電機產生的動力大小也就不同,配套的動力就無法達到設置的動力標準,因此工作時米機性能極不穩定,主要原因是碾米機的負荷不能隨動力變化而變化,其工作條件就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針對以上問題和缺點而提供一種由螺紋(桿)直接吃料的免調節自動碾米機。其技術方案如下它包括米機上蓋、料斗、進料口、米機下座以及出米口。米機上蓋與米機下座構成工作室,工作室內有主軸、米篩、米刀以及米輥,主軸上固定安裝米輥,米輥的一端為螺旋式進料螺紋,另一端為米輥直條,進料螺紋所在的工作室為螺旋輸送室,米輥直條所在的工作室為碾米室。其關鍵技術是在進料口下端的壁上開口安裝負荷調節裝置,負荷調節裝置包括負荷調節塊和手柄,負荷調節塊位于螺旋輸送室內并罩住進料螺紋的起點端,手柄位于米機上蓋的殼體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在原碾米機螺旋輸送室內設計安裝“負荷調節裝置”,此裝置由負荷調節塊將螺旋輸送室內進料螺紋(桿)起點端罩住,負荷調節塊往復移動就能改變進料螺紋(桿)的長度,從而自動控制進料的多少。本技術可根據動力大小、電壓高低來調節碾米機的負荷,使米機負荷能隨“動力變化而改變負荷”,最終得到與動力相適應的最佳負荷,因此將原米機螺旋輸送室強制性進料原理變為自動按需求量進料的工作原理,特別是節約了傳統米機強制進料浪費約40%的動力能源,更不會因為浪費的動力產生的高溫來降低大米質量。為了更好地使用該技術,可在負荷調節塊上標注電壓(動力)低、中、高字樣或刻度,供電壓(動力)高、低地區用戶選擇使用。
2、本技術將原碾米機必須人為控制下料,設計成自動控制下料,無需操作人員隨時嚴密掌控,只需將下料控制擋板全開即可,也可省去此擋板,這樣就徹底改變了人為下料時多時少和阻塞斷續供料的問題,達到連續、均勻、適量的進料目的。其原因是由于負荷調節裝置的安裝,使進料口直接與螺旋輸送室相通,將進料口上部到進料口底部10-30mm的必經的進料距離“被降為零距離”,從而不受下料控制擋板的限制,能將料斗內的谷粒經進料口直達螺旋輸送室的螺紋(桿)上,又被高速運轉的螺紋(桿)在離心力作用下將谷粒以及阻塞的谷粒和草須直接“觸抓自吃”輸送,這種輸送量是經負荷調節裝置調節后,與動力負荷相適應匹配的,保證了在低電壓或持續電壓很低,甚至動力只有50%-60%的情況下,碾米機都能正常工作,因為這時它利用上了上述被浪費的40%左右的動力能源,就相當于給現有碾米機補充了40%左右的動力能源,也就是本技術節約40%左右的能源。
3、該負荷調節裝置的負荷調節塊,尤其是階梯形負荷調節塊,在不改變原來進料口面積的情況下而改變進料口形狀(如三角形),使谷物進料通道變得暢通,解決了因下料控制擋板控制進料口而導致進料口狹小的問題。
4、本技術解決了歷史以來碾米機存在的問題和缺點,它結構簡單,生產制造容易,不增加成本。本產品只設置安裝了一個負荷調節裝置,其性能和工作原理就發生了天壤之別的變化,使碾米機隨時真正處在適量、連續、均勻的進料狀態和一個極佳的工作環境下,大大提高了整機性能,節約了能源,延長了使用壽命,免去了高難度的操作程序,本機一次性安裝調試,可長期免調節使用,只需倒入谷物即可。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外觀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負荷調節裝置結構一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負荷調節裝置結構二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負荷調節裝置結構三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圖1~圖3,本實用新型包括米機上蓋7、料斗1、進料口13、米機下座6以及出米口14。米機上蓋7與米機下座6構成工作室,工作室內有主軸、米篩、米刀11以及米輥9,主軸上固定安裝米輥9,米輥9的一端為螺旋式進料螺紋12,另一端為米輥直條10,進料螺紋12所在的工作室為螺旋輸送室,米輥直條10所在的工作室為碾米室。其關鍵技術是在進料口13下端的壁上開口安裝負荷調節裝置3,使進料口13直接與螺旋輸送室相通,負荷調節裝置3包括負荷調節塊15和手柄18,負荷調節塊15的形狀為階梯形,位于螺旋輸送室內并罩住進料螺紋12的起點端,手柄18位于米機上蓋7的殼體上。在負荷調節塊15上開有滑槽16,在米機上蓋7的殼體上設有支柱4,支柱4上安裝有定位螺釘17,定位螺釘17位于滑槽16內。
實施例二參見圖4、圖6,本實施例其它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所不同的是負荷調節塊15的形狀為弧形,其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如實施例一。當負荷調節塊15的形狀為如圖5所示的圓筒形時,其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也一樣。
圖中2為料斗座,5為機架,8為下料控制擋板。
權利要求1.一種螺桿直抓吃料全自動碾米機,包括米機上蓋(7)、料斗(1)、進料口(13)、米機下座(6)以及出米口(14),米機上蓋(7)與米機下座(6)構成工作室,工作室內有主軸、米篩、米刀(11)以及米輥(9),主軸上固定安裝米輥(9),米輥(9)的一端為螺旋式進料螺紋(12),另一端為米輥直條(10),進料螺紋(12)所在的工作室為螺旋輸送室,米輥直條(10)所在的工作室為碾米室,其特征是在進料口(13)下端的壁上開口安裝負荷調節裝置(3),負荷調節裝置(3)包括負荷調節塊(15)和手柄(18),負荷調節塊(15)位于螺旋輸送室內并罩住進料螺紋(12)的起點端,手柄(18)位于米機上蓋(7)的殼體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螺桿直抓吃料全自動碾米機,其特征是在負荷調節塊(15)上開有滑槽(16),在米機上蓋(7)的殼體上設有支柱(4),支柱(4)上安裝有定位螺釘(17),定位螺釘(17)位于滑槽(16)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螺桿直抓吃料全自動碾米機,其特征是負荷調節塊(15)的形狀為階梯形、弧形、矩形或圓筒形的任意一種形狀。
專利摘要螺桿直抓吃料全自動碾米機,屬糧食加工機械。它包括米機上蓋、進料口、米機下座以及出米口,米機上蓋與米機下座構成工作室,工作室內的主軸上固定安裝米輥,米輥的一端為螺旋式進料螺紋,另一端為米輥直條,進料螺紋所在的工作室為螺旋輸送室,米輥直條所在的工作室為碾米室,其關鍵技術是在進料口下端的壁上開口安裝負荷調節裝置,負荷調節裝置包括負荷調節塊和手柄,負荷調節塊位于螺旋輸送室內并罩住進料螺紋的起點端,手柄位于米機上蓋的殼體上。該碾米機無需人為調節下料和出米,而且任何負載條件都能適應,它減化了結構,提高了整機性能,延長了使用壽命,免去了高難度的操作程序,使用時完全免調,只需倒入谷物即可。
文檔編號B02B7/02GK2915252SQ200620033609
公開日2007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8日
發明者李綿軍 申請人:李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