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水稻病害防治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稻病害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稻曲病、稻粒黑穗病、稻葉瘟病、稻穗頸瘟病是水稻揚花后主要病害,這些病害直接影響水稻產量,嚴重時導致絕產,并且導致水稻的品質下降,人食用含有稻曲病毒素污染的大米,易導致流產等現象,威脅人體健康。拔節抽穗后是防治這四種水稻病害的關健時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稻病害防治方法,它能有效的控制水稻病害的發生。
本發明是這樣來實現的,在水稻拔節抽穗后,噴施1,2-雙(3-甲氧羰基-2-硫脲基)苯的50%懸浮劑和1-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氨基甲酰咪唑的45%乳油,其方法是,取1-2一雙(3-甲氧羰基-2-硫脲基)苯的50%懸浮劑,沖稀500-600倍液,每畝每次用藥量100ml,取1-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氨基甲酰咪唑的45%乳油,加水沖稀2000倍,每畝每次用藥量10ml,將兩種藥液混合,在水稻拔節抽穗后噴施,第一次用藥后,隔10-15天再噴施同樣藥劑一次,可達到控制病害發生、使水稻損失降到最低和提高大米品質的目的。
本發明的優點是(1)抓住水稻拔節抽穗時刻,噴施藥液,對稻曲病、稻粒黑穗病、葉瘟病、穗頸瘟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2)采用兩種藥劑混配噴施,能更好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水稻拔節抽穗后,噴施1,2-雙(3-甲氧羰基-2-硫脲基)苯的50%懸浮劑和1-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氨基甲酰咪唑的45%乳油,其方法是,取1-2一雙(3-甲氧羰基-2-硫脲基)苯的50%懸浮劑,沖稀500-600倍液,每畝每次用藥量100ml,取1-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氨基甲酰咪唑的45%乳油,加水沖稀2000倍,每畝每次用藥量10ml,將兩種藥液混合,在水稻拔節抽穗后噴施,第一次用藥后,隔10-15天再噴施同樣藥劑一次,可達到控制病害發生、使水稻損失降到最低和提高大米品質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稻病害防治方法,其特征是在水稻拔節抽穗后,噴施1,2-雙(3-甲氧羰基-2-硫脲基)苯的50%懸浮劑和1-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氨基甲酰咪唑的45%乳油,其方法是,取1-2一雙(3-甲氧羰基-2-硫脲基)苯的50%懸浮劑,沖稀500-600倍液,每畝每次用藥量100ml,取1-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氨基甲酰咪唑的45%乳油,加水沖稀2000倍,每畝每次用藥量10ml,將兩種藥液混合,在水稻拔節抽穗后噴施,第一次用藥后,隔10-15天再噴施同樣藥劑一次。
全文摘要
一種水稻病害防治方法,其特征是在水稻拔節抽穗后,噴施1,2-雙(3-甲氧羰基-2-硫脲基)苯的50%懸浮劑和1-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氨基甲酰咪唑的45%乳油,將兩種藥液混合,在水稻拔節抽穗后噴施,第一次用藥后,隔10-15天再噴施同樣藥劑一次。
文檔編號A01N43/48GK101040619SQ20071005211
公開日2007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29日
發明者閔躍中, 羅兆榮, 盧普濱, 徐偉杰, 熊冠華, 劉愛華, 陳銳, 伍亨宏, 馮娟玲 申請人:南昌市蔬菜科技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