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環保型雙層棒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環保型雙層棒磨機,它屬于地質礦石試樣加工技術。
二、 現有技術
棒磨機擔負著礦石粉碎的研磨任務,也是關鍵的一項任務。棒磨機的工作 程序,它是由電機通過皮帶輪系帶動拖動膠輥轉動,拖動膠輥再帶動多個研磨 缽同時滾動,每個研磨缽內裝有適量的加工試樣和三個研磨棒,當研磨缽滾動 時,其加工試樣和三個研磨棒也隨著滾動,在滾動中,被加工試樣、研磨棒、 研磨缽相互翻轉、敲擊、碰撞,達到粉碎試樣的目的。但研磨缽、研磨棒相互
撞擊發出的聲音十分刺耳,波及很遠,測試數據達到120分貝,不但對操作人 員身體造成很大危害,也引起周圍公共場所的群眾極大的不滿。
三、發明的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保型雙層棒磨機,它具有1、不影響 周圍環境及他人生活狀態;2、保證操作人員的身心不受到浸害,工作過程安全 可靠;3、優化設備結構,美化設備外觀,提高設備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來實現它由研磨缽、研磨棒、拖動膠輥、 電機、皮帶輪系、觀察窗、彈簧撐桿、罩殼組成,電機通過皮帶輪系連接 帶動拖動膠輥轉動,拖動膠輥設為二層,其上分別放置有多個研磨缽,在 研磨缽內安裝有三個研磨棒,電機、皮帶輪系、拖動膠輥、研磨缽都置于 罩殼內,在罩殼上設置有觀察窗、門,在門、觀察窗的內側設有彈簧撐桿,
所述的罩殼為隔振型罩殼。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環保型雙層棒磨機,它將原來拖動輥增加成雙層,優化 組合結構,減輕勞動強度。同時設備的生產效率也增加一陪;在設備的整個外 圍裝上隔振型罩殼,把噪音隔離在罩殼之內,以消除噪音引起的危害。同時, 增強了設備的安全性,實用性、美觀性和經濟性。
四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環保型雙層棒磨機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1—-研磨缽、2-研磨棒、3---拖動膠輥、 4一-電機、5—-皮帶輪 系、6—-門、 7-—觀察窗、8---彈簧撐桿、9-一罩殼
五、 實現方式
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涉及探礦試樣加工的環保型雙層棒磨機,它包括 研磨缽(1)、研磨棒(2)、拖動膠輥(3)、電機(4)、皮帶輪系(5)、門(6)、 觀察窗(7)、彈簧撐桿(8)、罩殼(9)等構成。電機(4)通過皮帶輪系(5) 連接帶動拖動膠輥(3)轉動,拖動膠輥(3)設為二層,其上分別放置有 多個研磨缽(1),在研磨缽(1)內安裝有三個研磨棒(2),電機(4)、 皮帶輪系(5)、拖動膠輥(3)、研磨缽(1)都置于罩殼(9)內,在罩殼 (9)上設置有觀察窗(7.)、門(6),在門(6)、觀察窗(7)的內側設有 彈簧撐桿(8),所述的罩殼(9)為隔振型罩殼。在使用時,打開12個研磨 缽(1)的蓋子,清理干凈缽體,再按對應標號順序裝入12種待加工試樣,每 個缽體裝入三個研磨棒(2),蓋好研磨缽蓋;再抓住棒磨機門(6)上的手把, 把門推到一定高度,在彈簧撐桿(8)作用下,自動的把門頂開;然后把12個 裝好的研磨缽(1)依次分二層放入拖動輥(3)上,再拉下門把,在彈簧撐桿
(8)作用下,門自然緊閉;按下啟動按扭啟動設備運行,操作人員可以在觀察 窗隨時觀察設備運行狀態。到設定好時間時,設備自動關機。打開門,依次取 出12個研磨缽(1),按序號將12種試樣裝入12個試樣袋中。
本實用新型經實地檢測,關閉門后,噪音量大副減小,儀器測量不超過
45分貝。遠在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之下。
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美觀大方,操作方便,安全環保。 通過實驗,環保型雙層棒磨機完全達到目標值,符合國家標準。消除了噪 音危害,增強了安全性,美化了本設備及環境。
權利要求1、一種環保型雙層棒磨機,它由研磨缽(1)、研磨棒(2)、拖動膠輥(3)、電機(4)、皮帶輪系(5)、觀察窗(7)、彈簧撐桿(8)、罩殼(9)組成,其特征在于電機(4)通過皮帶輪系(5)連接帶動拖動膠輥(3)轉動,拖動膠輥(3)設為二層,其上分別放置有多個研磨缽(1),在研磨缽(1)內安裝有三個研磨棒(2),電機(4)、皮帶輪系(5)、拖動膠輥(3)、研磨缽(1)都置于罩殼(9)內,在罩殼(9)上設置有觀察窗(7)、門(6),在門(6)、觀察窗(7)的內側設有彈簧撐桿(8),所述的罩殼(9)為隔振型罩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環保型雙層棒磨機,它由研磨缽、研磨棒、拖動膠輥、電機、皮帶輪系、觀察窗、彈簧撐桿、罩殼組成,電機通過皮帶輪系連接帶動拖動膠輥轉動,拖動膠輥設為二層,其上分別放置有多個研磨缽,在研磨缽內安裝有三個研磨棒,電機、皮帶輪系、拖動膠輥、研磨缽都置于罩殼內,在罩殼上設置有觀察窗、門,在門、觀察窗的內側設有彈簧撐桿,所述的罩殼為隔振型罩殼。它將原來拖動輥增加成雙層,優化組合結構,減輕勞動強度。同時設備的生產效率也增加一陪;在設備的整個外圍裝上隔振型罩殼,把噪音隔離在罩殼之內,其噪音不超過45分貝,遠在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之下,以消除噪音引起的危害。同時,增強了設備的安全性,實用性、美觀性和經濟性。
文檔編號B02C17/18GK201006458SQ2007200310
公開日2008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11日
發明者樊聯哲 申請人: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七一二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