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助力自行播種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播種機具,具體地說是一種助力自行播種器。
技術背景為提高玉米產量,在小麥收割前的麥地里點播玉米,已是我國北方大部分 地區比較通行的一種趕農時的做法。由于是在麥壟之間點播,因此作業面狹 窄,不能使用體積較大的播種機具。而目前所用手動式的玉米點播器,其操作 比較費力,且點播器上的落料控制機構也比較復雜,使用有所不便,工效不能 提高。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可在狹窄地壟之間進行播種操作的助力自 行播種器,以方便使用,提高工效。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助力自行播種器,在機架上部的后端裝有 帶手搖柄的輪盤,在機架上部的前端裝有中間軸,在中間軸的兩端分接左、右 鏈輪,輪盤與右鏈輪通過鏈條相接;在機架的下部分別裝有前軸、輔軸、刮板和后壓輪,在前軸上裝有前輪、前軸鏈輪和主齒輪,前軸鏈輪與中間軸上的左 鏈輪通過鏈條相接,在輔軸上裝有輔軸鏈輪、牽拉輪以及與主齒輪相嚙合的副齒輪;在機架上還裝有料斗,料斗下口接有導粒機構和導粒鏈輪;在機架下部 設有支架,支架上接曲軸,設在支架內的挖坑播籽器與曲軸轉動連接,在曲軸 上還接有內、外鏈輪,內鏈輪與輔軸鏈輪通過鏈條相接,外鏈輪與導粒鏈輪通 過鏈條相接;在牽拉輪上接有偏心拉桿,偏心拉桿的后端與挖坑播籽器的下口 相接,挖坑播籽器的斗形上口承接在導粒機構的下部。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思想,就是利用雙手驅動輪盤轉動,并以此為動力,通 過四個關聯的鏈條傳動機構和一個齒輪傳動機構分別驅動前輪、導粒機構、曲 軸和牽拉輪轉動。其結果是1、前輪的轉動,帶動本播種器前行;2、導粒機 構的轉動,將料斗內的種子逐粒(或一次幾粒)從料斗內導入下部的挖坑播籽 器的斗形上口內;3、曲軸和牽拉輪的轉動,其協同作用是使挖坑播籽器自動 完成在地壟上的挖坑動作,并且同時將導粒機構導出的種子播入挖好的小坑 內。在本機前行的同時,裝在機架下部的刮板就可將小坑周邊的松土回填入 坑,緊隨其后的后壓輪再將小坑壓實,由此完成自動播種的工作。
由于機架為立式片狀,各傳動機構安裝在機架的兩側,料斗及挖坑播籽器 等也都是狹長體,并安裝在機架中,因此本實用新型占地面積小,適于在地壟 中穿行播種。由于只是通過手搖操作,即可完成挖坑、下種、填土、壓實以及 前行等一條龍的播種操作,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使用方便,節省體力,而且 較之手動式點播器具的工效有很大提高。本實用新型適于玉米、小麥等多種農 作物的播種需要。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上部機件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下部機件的俯視圖。 圖4是導粒機構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圖2所示,本助力自行播種器是在由鋼管焊接的機架3上部的后端裝 有輪盤2,輪盤的兩邊有手搖柄l。在機架3上部的前端裝有中間軸23,在中間 軸的兩端分接左鏈輪24和右鏈輪25。右鏈輪25通過鏈條與輪盤2相接(圖2), 以傳遞動力。在機架3下部的前邊裝有前軸17和輔軸14,機架3下部的后邊裝有 刮板10和后壓輪9。后壓輪9最好為萬向輪,以方便本機具的轉向操作。如圖3所示,在前軸17的兩端裝有兩個前輪15,中間裝有前軸鏈輪16和主 齒輪18。前軸鏈輪16與中間軸上的左鏈輪24通過鏈條相接(圖l),以將由右 鏈輪25傳來的動力傳遞給前軸17上的機件,驅動前輪17和主齒輪18轉動。圖3 中,在輔軸14上裝有輔軸鏈輪27、牽拉輪13以及與主齒輪18相嚙合的副齒輪 19。副齒輪19通過與主齒輪18的嚙合,帶動輔軸14以及裝在輔軸上的輔軸鏈輪 27和牽拉輪13轉動。輔軸鏈輪27是用以驅動曲軸和導粒機構,牽拉輪13是用以 經偏心拉桿拉動挖坑播籽器的下口。圖1中,在機架3上還裝有盛放種子的料斗4,料斗4的下口連接導粒機構5和 導粒鏈輪6。導粒機構5的一種具體實現方式如圖4所示,是在一個四通管504的 橫通管中裝有帶中心凹坑的芯軸501,中心凹坑與四通管上的豎通管相對,在 橫通管的兩端分別罩接有護帽圈502,兩護帽圈通過螺釘固定在芯軸501上。在護帽圏單接的橫通管外壁上開有圈槽,圈槽中放置滾珠503,由此形成一種簡 易的軸承結構,以避免護帽圈502與橫通管的接觸摩擦,并且還可減輕芯軸的 旋轉阻力,使導粒操作靈巧、輕便。在導粒機構的芯軸501的軸端接有導粒鏈 輪6,以傳遞動力,驅動芯軸501和護帽圈502的轉動。四通管504的上口與料斗
4的下口相接。在芯軸501和護帽圈502隨導粒鏈輪6的轉動過程中,每當芯軸上的凹坑沖 著上管口時,就從料斗4內落到凹坑中一粒玉米種子或者兩三粒麥種;當凹坑 隨著芯軸轉到沖向下管口時,凹坑中的種子即可因重力落下,由此實現種子的 逐粒(或一次幾粒的)導出。為避免在芯軸轉動過程中出現卡籽現象,可在四通管504的上口內設置一個 毛刷圈,以撥擋凹坑邊上的多余種子。也可適當降低凹坑的深度,并在與凹坑 轉動軌跡相對的四通管的管壁上制出一個可容納單粒種子通過的外突空間,以 使凹坑中的單粒種子順利地通過,而其他位置高出的種子則被有效地阻擋住。如圖l、圖3所示,在機架3的下部還焊接有框架形支架8,在支架的上橫框 架上穿接曲軸21。挖坑播籽器設在支架8內,其管壁上有軸套套接在曲軸21的 突出段,形成與曲軸21轉動連接的連接方式。圖3中,在曲軸21的外伸段上還 接有內鏈輪22和外鏈輪26。內鏈輪22與輔軸鏈輪27通過鏈條相接,外鏈輪26與 導粒鏈輪6通過鏈條相接(圖l)。在輔軸14一端安裝的牽拉輪13上接有偏心拉 桿12,偏心拉桿的后端與挖坑播籽器的下口ll相接,挖坑播籽器的斗形上口7 承接在導粒機構5的下部。挖坑播籽器隨著曲軸21的轉動而做立面的平動,每當快轉到下低點時,偏 心拉桿12就對挖坑播籽器的下口11有一個向前的拉動,由此實現挖坑播籽器下 口的挖坑動作。圖1中,在機架3上可以設置一個前突端,其上安裝一個鐵絲制成的、前尖 后寬的分壟架20。這樣在進行玉米點播時,就可對麥壟兩邊的麥秸桿進行側分 和保護,以便于本機具的順利通過,不碾壓小麥。
權利要求1、一種助力自行播種器,其特征在于在機架(3)上部的后端裝有帶手搖柄的輪盤(2),在機架(3)上部的前端裝有中間軸(23),在中間軸的兩端分接左、右鏈輪(24、25),輪盤(2)與右鏈輪(25)通過鏈條相接;在機架(3)的下部分別裝有前軸(17)、輔軸(14)、刮板(10)和后壓輪(9),在前軸(17)上裝有前輪(15)、前軸鏈輪(16)和主齒輪(18),前軸鏈輪(16)與中間軸上的左鏈輪(24)通過鏈條相接,在輔軸(14)上裝有輔軸鏈輪(27)、牽拉輪(13)以及與主齒輪相嚙合的副齒輪(19);在機架(3)上還裝有料斗(4),料斗下口接有導粒機構(5)和導粒鏈輪(6);在機架(3)下部設有支架(8),支架上接曲軸(21),設在支架內的挖坑播籽器與曲軸轉動連接,在曲軸(21)上還接有內、外鏈輪,內鏈輪(22)與輔軸鏈輪(27)通過鏈條相接,外鏈輪(26)與導粒鏈輪(6)通過鏈條相接;在牽拉輪(13)上接有偏心拉桿(12),偏心拉桿的后端與挖坑播籽器的下口相接,挖坑播籽器的斗形上口承接在導粒機構(5)的下部。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助力自行播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粒機構 (5)是在四通管(504)的橫通管中裝有帶中心凹坑的芯軸(501),橫通管的兩端分別罩接護帽圈(502),兩護帽圈通過螺釘固定在芯軸(501)上,在 護帽圈罩接的橫通管外壁上開有圈槽,圏槽中放置滾珠(503)。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自行播種器,其特征在于導粒鏈輪(6)接 在導粒機構中的芯軸(501)的軸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助力自行播種器,其結構是在機架上部裝有輪盤和中間軸,在中間軸上分接左、右鏈輪;在機架下部裝有前軸、輔軸、刮板和后壓輪,在前軸上裝有前輪、前軸鏈輪和主齒輪,在輔軸上裝有輔軸鏈輪、牽拉輪和副齒輪;在機架上還裝有料斗,料斗下口接導粒機構和導粒鏈輪;在機架下部的支架上接曲軸,挖坑播籽器與曲軸轉動連接,在曲軸上接有內、外鏈輪,挖坑播籽器承接在導粒機構下部;在牽拉輪上接有偏心拉桿,偏心拉桿的后端接挖坑播籽器的下口。本實用新型可完成挖坑、下種、填土、壓實以及前行等一條龍的播種操作,適于播種玉米、小麥等多種農作物。
文檔編號A01C7/00GK201029272SQ20072010134
公開日2008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7日
發明者王東友 申請人:王東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