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稻精準定位播種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水稻精準定位播種器涉及播種機械,特別是用于機插秧育秧、缽盤育秧的手動定位 播種機械
二.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主要有兩種播種方式其一是傳統的"墜落式"播種方式(即種籽從播種器上 墜落到育苗處),其二是"種子帶"播種。墜落式播種方式,不能精準定位、定向播種;種 子帶技術用于水稻,還沒有將水稻種籽精準定位、定向于種子帶上的技術。
目前,正大力推廣機插秧,由于播種均勻度達不到要求,導致機插秧漏插率高。雖已有 機插秧播種機械,但由于播種機械價高,傷種,旦在稀播時均勻度差,不能適應雜交稻單苗、 雙苗插秧的要求,未能大面積推廣。現有的缽盤播種器播種效果和效率均不理想,也未能大 面積推廣。農民采用手工擺播,效率特低。手工撒播,均勻度差,即浪費種子和秧盤,又導 致減產。
三. 發明內容
提供一種既能滿足雜交稻精準定位定向播種要求,又能高效率進行常規稻播種、使用方 便、成本低、適應各種型號育秧盤、各種粒型種籽、各種播種密度的手動播種器。
技術方案
用水或膠水等有黏性的物質將水稻種籽有規則地粘在平板、塑料膜、紙等物體上,再將 粘住的種子放置于育秧處。播種器的具體結構為
1) 由平臥排種器(圖1)、成穴排種器(圖2)、定位排種器(圖3)、雙面定位排種器(圖
4),板型載體(圖5)、孔眼載體(圖6)和黏劑組成;
2) 排種器用于對種子的位置和姿勢進行有序排列。各種排種器的構成是平臥排種 器(圖l )是象機插育秧硬盤一樣的矩形盒子結構,盒子的口面大小能容納整數個育秧盤,
盒深30 80mm,盒底是平板,沒有孔;成穴排種器(圖2)是在矩形盒子口面上固連一塊 開有長8 12mrn、寬<^12mm量種孔(l)的平板后形成的箱體結構,箱底上有加強筋,長螺釘f 2) 將量種板與箱底固連,以防止變形量種板變形,影響排種;定位排種器(圖3)是在矩形盒 子一邊的口緣上蓋一塊蓋板G)后形成的,蓋板下方的空間為儲種盒,蓋板左邊的底板是種 槽板,其上有長8 11咖,寬3 6. 5ram,深1. 5 2mm的U形種槽(4),種槽成行成列分布, 有種槽的部位可擺放整數個育秧盤,底板的背面有加強筋;定位排種器可將稻種平臥排列于 種槽中,以實現單粒或雙粒成行成列定位定向播種。但同一定位排種器只能排列同一'類粒型 的種籽。雙面定位排種器(圖4)可排列兩類粒型種籽,適合秈稻、粳稻兼種的地區使用。 的結構為種槽板(5)的形狀與定位排種器f圖3)底板相同,正面有與定位排種器(圖4) 底板上相同的種槽,背面有與正面種槽底部相對的大小不同的種槽。矩形種槽板M)的左邊 和兩端固連于圍板(6)的正中間,將圍板分成上下對稱的兩部分,分別形成上方排種器和下 方排種器-圍板右邊上口緣和下口緣上有種盒蓋板O),蓋板左邊緣有螺釘孔,連接柱(8) 將上下兩蓋板和種槽板的右邊緣固連,以防止種槽板及蓋板變形。種槽板的右邊用鉸鏈G4) 絞接一塊種盒閘板('9),種盒閘板的右邊緣有與種盒蓋板上嫘釘孔相匹配的螺釘孔,種盒閘 板向上或向下旋轉9()度時,可吊嫘釘匹配連接于正上方或正下方的蓋板口緣上,形成與下方或上方排種器相通的儲種盒。這種設計將種盒容積擴大了一倍。雙面定位排種器與定位排種 器不同之處是可以排幾種粒型的種籽。
3) 載體用于粘種和轉移種子。為便于觀察載體上的種子,各種載體都用透明材料做 成,為了容易將用于粘住種籽的水涂在載體上,載體的粘種面都傲成磨砂面。各種載體的構 成是為防止泥衆育秧脫種時吸泥,在板形載體(圖5 )上開設直徑小于2mm的透氣孔(10)
f為防止漏種,孔徑不能過大)。在板的背面四周邊緣和正中間向上方凸出加強筋和手柄(11), 柄的兩端伸出背面以外,板的下表面是磨砂面,形狀和大小能封住平臥排種器(圖l )和成 穴排種器(圖2)的全部量種孔,能與定位排種器(圖3、圖4)有種槽的部位(4) (5) 緊貼,右邊的加強筋片封住儲種盒,與定位排種器形成松匹配;種槽板上種槽越密, 一次排 列的種籽越多,排種效率越高。為將密集于種槽板上的種籽變稀疏后播種,設計了孔眼載體
(圖6)。由于載體上有孔眼,粘種時,孔眼部分沒有種籽,這就達到了變稀疏的目的。孔 眼載體的厚度越薄,粘種時能重疊的層數越多,播種效率越高,種籽位置誤差越小。厚度可 在0.2 2邁m的范圍內。其結構是孔眼板或孔眼膜,載體的兩邊有手持柄(12),載體的下表 面是磨砂面,其尺寸與定位排種器種槽板上有種槽的部位(4) (5)匹配,載體板(膜)面 上有孔眼(13),孔眼分布規律與定位排種器上種槽的分布規律匹配,當孔眼載體匹配貼在 定位排種器的種槽板上時,每個孔眼中露出1 7粒種籽,每個孔眼一旁(14)蓋住1 4 粒種籽,露出的種籽數目是被蓋住種籽數的整數倍,也就是孔眼的橫向寬度或縱向長度是孔 眼橫向間距(14)或縱向間距(15)的整數倍,當露出的種籽數比蓋住的種籽數多時,用另 一與其匹配的孔眼載體緊貼于其背面(圖7、圖8),匹配于背面的孔眼載體的孔眼數與其一 樣多,兩層載體的孔眼錯開一個孔間距離,上層載體蓋住下面露出的部分種籽或全部種籽; 這種方式可成倍提高播種效率。
4) 黏劑是能均勻附著在載體的磨砂面上,能將種籽粘在載體上,不損害種籽和載體 的物質,如水、泥、膠水、漿糊、糖漿等;
5) 水稻精準定位播種器的構成方式播種器工作過程中,每播一盤種,載體與排種
器匹配緊貼一次,分開一次。匹配方式為稻種裝在平臥排種器、成穴排種器和定位排種器
儲種盒中,整齊排列在種槽板上,黏劑附著在載體的磨砂面上,板形載體的磨砂面匹配伸入
平臥排種器的口緣內(圖9、圖21)、匹配緊貼在成穴排種器量種板上(圖IO,圖22),匹 配緊貼在種槽板上(圖11、圖12);板形載體匹配緊貼在孔眼載體手柄與手柄之間的部位后, 再匹配緊貼在定位排種器種槽板上(圖13、圖14)。
2.以上所述的排種器能適用于各種水稻種籽排種和播種,但寬度不能適應各型育秧盤, 且成套購買成本高。多功能排種器能彌補以上不足,它由排種器框架(圖15)、儲種盒部件
f圖16)、種槽板(圖17);排種器框架由三方圍板(16)、底部梁架(17)固連而成,在 圍板和梁架上有用于裝配種槽板和儲種盒部件的螺釘孔(18);儲種盒部件(圖i6)由蓋板
i'I9)、圍板(20) 、 (21) 、 (22)、底板(23)構成,圍板(21) (22)與底板(23) 固連,圍板(22)用嫘釘固連于底板(23)和圍板(21) (22)上,蓋板(19)用嫘釘固連 在圍板(20) 、 Gl)上,左邊緣有垂直向下伸到距底板5mm的立柱(24),立柱可防止蓋 板下凹。在圍板.,底板和蓋板上分別有螺釘孔(25),圍板(20) (2i)上對稱分布水平方 向槽形螺釘孔(26),儲種盒內空長和深分別與排種器框架右邊的外徑匹配;種槽板(圖13)上有螺釘孔(21),上表面和下表面上有分布和形狀與雙面定位排種器(圖4)種槽板上相 同的種槽;種槽板的長度與排種器框架底部梁架尺寸匹配,厚度為5mm;排種器框架、儲種
盒部件、種槽板之間有以下匹配方式
1) 將圍板(22)從儲種盒上卸下,安裝在排種盒框架的右邊,則成為平臥沐種器;
2) 將孔眼載體底向上固定在上面的平臥排種器口緣上,則成為成穴排種器;
3) 將種槽板固定在排種器框架上,則成為無種盒的撮箕形排種器;此種排種器可用在育 秧田周圍干爽的場所,排種時讓種槽板中多余的種子滑出排種器落入盛種籽的工具中。
4) 將種槽板固定在排種器框架上,將右邊伸入儲種盒部件左端并用螺釘固連,則成為定 位排種器。
3. 為適應各種茬口,機插秧、拋秧兩種方式必然并存。農民需要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
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種槽板的構成是種槽板是長方形的,種槽板的長邊與儲種盒部件 匹配連接;種槽的長邊與儲種盒的長邊平行,由于排種盤的長度約為寬度的兩倍,種盒在長 邊上,排種時多余種子滑入種盒的路程為種槽板的寬度,所以可將排種的時間縮短約一半,
從而提高排種速度。在種槽板中部長580mm、寬280mm的矩行范圍為機插秧和拋秧的共用 部位,種槽緊密排列,在種槽板兩邊種槽分布較稀;每個種槽容納1 2粒種籽,每1 10個 種槽一組,與拋秧盤上的一個缽孔對應。
4. 機插育秧3018粒、拋秧434缽盤育秧通用種槽板(圖18)的構成是:前面4排種槽(28)、
后面4排種槽(29)的列間距比其它種槽的列間距大;所有種槽的行間距相等;各列上的種
槽,從前面第1排起,在列向上每8個種槽(30)為1組,與434孔拋秧盤的一個缽孔對應; 第9 66排比其它排多1列種槽(31)。使用時,將種槽板用螺釘固定于排種器框架(圖15) 的梁架上,再將兩者的右端伸入儲種盒部件(圖16)中,使種槽板的右邊緣靠在螺母(24) 上,用螺釘將三者固連成一體,則成為每缽孔中最多能播8粒稻種的434孔缽盤播種排種器; 用單面膠帶封住種槽板左邊4列和右邊S列種槽,將螺母(24)向上方調節到與種槽板上表 面相平,將儲種盒蓋板(19)卸下,向左平移,用螺釘固定到被封住的8列種槽正上方的圍 板口緣上,將移動后產生的空隙用單面膠帶封住,則成為每個機插育秧盤最多能播3018粒的 機插秧播種排種器。
5. 與上述種槽板配套使用的孔眼載體(圖19)板面上交錯均布多排共434個矩形孔(32), 板的兩邊固連與板垂直向上凸出的手柄片f33);下表面為磨砂面。 .
有益效果
1. 播種效率高。平臥均勻播種,單人操作效率可達120 200盤A小時;精準定位定向播 種,單人操作,可達30 6()盤Z小時.
2. 播種質量好。無傷種、無漏播重播,均勻度高,平臥播種,均勻度合格率可達95% 以上,精準定位定向播種,種籽互相平行,成行成列分布,出苗整齊,葉齡一致,分蘗向同 一方向伸展。
3. 適應性廣=.平臥均勻播種,對種籽大小、形狀、芽的長短沒有限制,播種密度可在 S0g 200g/盤范圍內調節,精準定位定向播種,播種密度可在400 360()粒/盤范圍內選擇。
4. 結構原理簡單,便于操作。播種器僅排種器和載體兩主要部件,原理和操作一看就明 白。.體積小f610RimX360mmX50mm),重量小f'i、于l,5kg)無需電、路等配套設施。5. 無故障,經久耐用。
6. 成本低,最簡單的平臥播種器僅30元。
四.
圖l是平臥排種器立體圖; 圖2成穴排種器立體圖; 圖3是定位排種器立體圖; 圖4是雙面定位排種器立體圖; 圖5是板型載體立體圖; 圖6是孔眼載體立體圖7兩層孔眼載體匹配立體圖8是圖7中A-A剖切圖9是板型載體與平臥排種器匹配圖; 圖IO是板型載體與成穴排種器匹配圖; 圖11是板型載體與定位排種器匹配圖; 圖12是圖11中B—B剖切圖13是板型載體兩層孔眼載體與雙面定位排種器匹配圖; 圖14是圖13中C一C剖切圖15是抹種器框架立體圖16是儲種盒部件立體圖; 圖17是種槽板立體圖18是機插育秧3018粒、拋秧434缽盤育秧通用種槽板立體圖19是與圖18配套使用的載體板;
圖20是圖4A—A剖切圖; 圖21是圖9D—D剖切圖; 圖22是圖IOE—E剖切圖中l一量種孔2—長螺釘3 —蓋板4一U形種槽5—種槽板6—圍板7—種盒 蓋板S —連接柱9一種盒閘板IO—透氣孔ll一板型載體手柄12—孔眼載體手柄13 一孔眼14一孔眼橫向間距15—孔眼縱向間距16—排種器框架圍板17—梁架18 —螺 釘孔19一蓋板20—圍板21 —圍板22—圍板23—底板24—立柱25 —螺釘孔26 一槽形螺釘孔27 —螺釘孔28—前面4排種槽29—后面4排種槽30 —列向上g個種槽 31 —多出的l列種槽32—矩形孔33—手柄片34—鉸鏈
五.具體實施方式
,
方式一 平臥均勻播種。(1 )粘種。裝入約占平臥排種器(圖1)容積i/'3的稻種到平 臥排種器中,將稻種鋪平蓋住底板,在載體板(圖5)的磨砂面上均勻刷涂一層水,將有水 的面向下蓋在排種器上并部分伸入口緣內,封住口面形成封閉的"箱體",用雙手將載體板 與排種器掐緊后向上平拋,使稻種向上跳到載體上,被水粘住。種子在箱中上跳的相對高度 越大,粘種越均勻。第一次上拋可粘種約80g,每增加一次拋種多粘種約20g;或用雙手將載 體板與排種器掐緊后翻轉i80度,使種子蓋住載體板,此時載體上約粘住12%種籽,若要增大播種密度,可向上輕抖和篩動箱體,增加種籽與水接觸的機會,載體上粘的種籽會更多, 最多可達約200g稻種。向上翻轉1 8 0度,使載體位于箱體的上方。(2 )脫種。在育秧盤 中裝滿育秧泥漿或床土。將載體板上有種籽的面向下與育秧盤對好位,緊貼在育秧泥漿或濕 潤的床土上,使板面上的種子全部三面入土,若床面不平,看到有種籽沒有三面入土,可按 壓板的背面或輕敲背面,使種子脫落在床面上。(對于三面入土的種籽,無需蓋復土,可簡 化工序,節省時間。)雙膜育秧要在育床土上或泥漿表面上畫好秧盤格,以利整齊脫種。此 方式可用于常規稻機插秧播種。
方式二精量平臥播種粘種。在精量平臥種槽板(圖2)中裝入約占種盒2 / 3容積 的種籽,在載體板(圖5)的磨砂面上均勻刷涂一層水,將有水的面向下蓋在精量平臥排種 器上封住量種板上的全部種槽,形成封閉的"箱體",用雙手將載體板與排種器掐緊后翻轉 180度,使種子蓋住載體板上,向上輕抖和篩動,使每個量種孔中平臥滿種籽后向上翻轉l S 0度,使載體位于箱體的上方。脫種方式同上。
方式三 精確定位定向播種(1)機插秧播種排種在定位定向排種器(圖3) 中裝入約2/3種盒種籽,在水平方向上沿種槽長邊方向推拉種槽板,使所有種槽中均平臥 種籽,向儲種盒方向傾斜篩動,使多余種籽滑入種盒。(1)緊密粘種(即將種槽板上的種 子全部粘在板形載體上)在載體板(圖5)的磨砂面上均勻刷涂一層水,將有水的面向下蓋 在排種器上封住所有種槽和儲種盒,用雙手將載體板與排種器掐緊后翻轉180度后置于平面 上,輕敲種槽板背面,使所有種槽中的種籽落在載體上被水粘住。脫種方式與前述方法相同。 (2:)稀疏粘種方法一減少種槽法用窄膠帶封住種槽板上的一半或1/3、 1/4等種槽后,用前 述方法排種和粘種。方法二孔眼載體法在孔眼載體(圖6)(設孔眼長度是孔眼間距的兩 倍,孔眼間距等于種槽的寬度)板的磨砂面上刷水后與種槽板對好位,使其蓋住1Z3的種槽 的稻種,露出2/3的種槽的稻種,再把另一張刷了水與它配套的孔眼載體的孔眼載體板匹配 緊貼于它的背面(圖7、圖8),此時原露出的2Z3的稻種又被壓住1/3,露出的稻種減少到 1/3,再將板型載體刷有水的面壓在最上面。將三張載體板和排種器掐緊,翻轉180度,放在 平面上,輕拍種槽板背面,使全部種槽中的種子落出粘在載體板上。脫種將三張載體板分 開則每張載體板上粘住種槽板上1/3的稻種,按前述方法脫種。
實施方式四-
種子紙制做按實施方式三所述方法排列種子。將報紙裁剪成四周與板型載體一樣大的^ 狀后,用刷子將膠水或糖漿或淀粉糊均勻涂一薄層在報紙上,用板型載體將報紙涂了膠水的
面壓在排種盒底部的種子上i'此時手柄片應封住儲種盒中的種子),若貼不緊,且有較大的 間隙,可將板型載體與排種器底掐在一起向上抖,使種槽中的種子豎直向上跳并被粘在報紙 上。將排種器翻轉到板型載體的正上方后平放于平面上,輕敲排種器底部,使卡在種槽中的 種子振落到報紙上,將排種器無祌盒的那邊向上抬,移開排種器和板型載體,取出粘有種子 的報紙,作為種子紙備用。
權利要求1. 一種水稻精準定位播種器,其特征是由定位排種器、板型載體構成;定位排種器是在矩形盒子一邊的口緣上蓋一塊蓋板(3)后形成的,蓋板下方的空間為儲種盒,蓋板下方左邊的底板是種槽板,其上有長8~11mm,寬3~6.5mm,深1.5~2mmU形種槽(4),種槽成行成列分布,有種槽的部位可擺放整數個育秧盤,底板的背面有加強筋;板形載體是透明板,板上均勻分布直徑小于2mm的透氣孔(10),在板的背面四周邊緣和正中間向上方凸出加強筋和手柄(11),柄的兩端伸出背面外,板的下表面是磨砂面,形狀和大小能與定位排種器有種槽的部位(4)(5)緊貼,右邊的加強筋片封住儲種盒,與定位排種器形成松匹配。
2. —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精準定位播種器,其特征是所述定位 排種器的右邊無種盒,其形狀是撮箕形。
專利摘要一種水稻精準定位播種器,屬農用機械,其技術方案是定位排種器(圖3)是右邊有儲種盒,底板上有U形種槽(4),種槽成行成列分布的矩形盒子結構;板形載體(圖5)是透明板,板上均勻分布直徑小于2mm的透氣孔(10),在板的背面四周邊緣和正中間向上方凸出加強筋和手柄(11),柄的兩端伸出背面外,板的下表面是磨砂面,形狀和大小能封住定位排種器有種槽的部位(4),手柄(11)能封住儲種盒,與定位排種器形成松匹配;將水稻種籽放入定位排種器中進行排列后,將磨砂面涂有水的板形載體緊貼于排種器的種槽板(5)上,將種子從U形槽中粘出,再將被粘的種子貼于或振落于育苗床面上,從而實現精量、精準定位、定姿勢播種。
文檔編號A01C1/04GK201230463SQ200720129
公開日2009年5月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2日 優先權日2006年10月2日
發明者程向清 申請人:程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