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釣魚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釣魚鉤,特別涉及一種可以自動釣魚的魚鉤,屬于體育休 閑用品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釣魚是許多人所喜愛的體育休閑活動。目前公知的釣魚鉤是"七"字型的 帶刺彎鉤,該種的釣魚鉤對垂釣者技術要求較高,同時當魚上鉤后易脫鉤,因 而不適宜那些釣魚技術水平不高者使用,同時又由于上鉤后的魚又易逃脫,又 影響到了人們垂釣的樂趣。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釣魚鉤所帶來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自動釣魚鉤,這 種自動釣魚鉤無須垂釣者的輔助動作, 一旦有魚咬鉤,就能自動將魚卡住,且 魚不易逃脫。所以對垂釣者無特別的技術要求,同時也增加了垂釣者樂趣。
本發明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魚鉤主體(1)是由彈性的鋼絲 做成,類似于一個扭彈簧,在上部圓環部位的中間部位將上扣環(4)固定在魚
鉤主體(1)上面,在魚鉤主體下部左右分別固定下右扣環(2),下右扣環(3), 在魚鉤主體(1)自由彈開時,兩只腳(A)、 (B)應指向外側,而當應縮時,A)、
(B)兩腳應指向內側,并能自然合攏。當魚鉤主體(1)在壓縮合攏狀態時, 用開關針(5)從上扣環(4)的中間孔,下左扣環(2)的孔,下右扣環(3) 的孔中依次穿過,則將魚鉤主體(1)的合攏壓縮狀態固定住,吊線(7)與魚 鉤主體(1)的上部圓環相固定連接,此時,緩沖線(6)應處于松弛狀態,當 吊線(7)固定,有魚咬鉤下拉動魚鉤主體(1)時,應以緩沖線繃直后,保證 開關針(5)從下左扣環(2)以及下右扣環(3)的孔沖脫出,使魚鉤主體及時 可靠地漲開,及時卡住咬鉤之魚。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自動釣魚鉤無須垂釣者的輔助動作, 一旦有魚咬鉤, 就能自動將魚卡住,且魚不易逃脫。所以對垂釣者無特別的技術要求,同時也 增加了垂釣者樂趣。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具體的描述;
圖中所示1、魚鉤主體;2、下左扣環;3、下右扣環;4、上扣環;5、開 關針;6、緩沖線;7、吊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
魚鉤主體(1)是由彈性的鋼絲做成,類似于一個扭彈簧,在上部圓環部位
的中間部位將上扣環(4)固定在魚鉤主體(1)上面,在魚鉤主體下部左右分 別固定下右扣環(2),下右扣環(3),在魚鉤主體(l)自由彈開時,兩只腳(A)、
(B)應指向外側,而當應縮時,A)、 (B)兩腳應指向內側,并能自然合攏。 當魚鉤主體(1)在壓縮合攏狀態時,用開關針(5)從上扣環(4)的中間孔, 下左扣環(2)的孔,下右扣環(3)的孔中依次穿過,則將魚鉤主體(1)的合 攏壓縮狀態固定住,吊線(7)與魚鉤主體(1)的上部圓環相固定連接,此時, 緩沖線(6)應處于松弛狀態,當吊線(7)固定,有魚咬鉤下拉動魚鉤主體(1) 時,應以緩沖線繃直后,保證開關針(5)從下左扣環(2)以及下右扣環(3) 的孔沖脫出,使魚鉤主體及時可靠地漲開,及時卡住咬鉤之魚。
權利要求
1、自動釣魚鉤,其特征是魚鉤主體(1)是由彈性的鋼絲做成,類似于一個扭彈簧,在上部圓環部位的中間部位將上扣環(4)固定在魚鉤主體(1)上面,在魚鉤主體下部左右分別固定下右扣環(2),下右扣環(3),在魚鉤主體(1)自由彈開時,兩只腳(A)、(B)應指向外側,而當應縮時,A)、(B)兩腳應指向內側,并能自然合攏。當魚鉤主體(1)在壓縮合攏狀態時,用開關針(5)從上扣環(4)的中間孔,下左扣環(2)的孔,下右扣環(3)的孔中依次穿過,則將魚鉤主體(1)的合攏壓縮狀態固定住,吊線(7)與魚鉤主體(1)的上部圓環相固定連接,此時,緩沖線(6)應處于松弛狀態,當吊線(7)固定,有魚咬鉤下拉動魚鉤主體(1)時,應以緩沖線繃直后,保證開關針(5)從下左扣環(2)以及下右扣環(3)的孔沖脫出,使魚鉤主體及時可靠地漲開,及時卡住咬鉤之魚。
全文摘要
自動釣魚鉤,魚鉤主體是由彈性的鋼絲做成,類似于一個扭彈簧,在上部圓環部位的中間部位將上扣環固定在魚鉤主體上面,在魚鉤主體下部左右分別固定下右扣環,下右扣環,在魚鉤主體自由彈開時,兩只腳應指向外側,而當應縮時,兩腳應指向內側,并能自然合攏。當魚鉤主體在壓縮合攏狀態時,用開關針從上扣環的中間孔,下左扣環的孔,下右扣環的孔中依次穿過,則將魚鉤主體的合攏壓縮狀態固定住,吊線與魚鉤主體的上部圓環相固定連接,此時,緩沖線應處于松弛狀態,當吊線固定,有魚咬鉤下拉動魚鉤主體時,應以緩沖線繃直后,保證開關針從下左扣環以及下右扣環的孔沖脫出,使魚鉤主體及時可靠地漲開,及時卡住咬鉤之魚。
文檔編號A01K83/02GK101578968SQ20081002416
公開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15日
發明者吳孝順 申請人:吳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