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播種機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集播種、施肥、注水功能為 一體的多功能播種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中國的丘陵山區養育著5億農民,其土地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但是,目前我國農機市場所銷售的絕大多數是普通型農機或平原用農機,缺少真正專門針對 丘陵山區農業耕作的機械。
中國專利CN98221255.0公開了一種抗旱施肥播種機,其機架的前部裝有帶起落機構的支 承輪,機架后部的兩側裝有行走輪,兩行走輪之間的機架上裝有水箱,水箱前方的機架上排 放著帶有漏斗形出口的種子箱和肥料箱,開溝器裝在種子箱和肥料箱下方的機架下,開溝器 上口與接種盤和接肥盤相接,開溝器的側面裝有通向水箱的輸水管,此外還設置了覆土器及 分離操縱機構,在種子箱和肥料箱的出口處裝有排種排肥器,其上部的排種入口和排肥入口 分別與種子箱和肥料箱的出口相連,其下部的排種出口和排肥出口分別通向接種盤和接肥盤, 在排種排肥器殼體內可往復運動的芯體上留有種子通道和肥料通道,芯體的后端通過橫連桿、 縱連桿與擺桿在中部交接,在水箱至開溝器的輸水管上裝有注水器,注水器殼體與機架連接, 注水器推拉桿與擺桿在下部鉸接,擺桿的上端鉸接在機架的上部,在擺桿的另一側,形走輪 軸上設置帶有徑向凸起的主動輪、連接在機架上的復位彈簧與擺桿共同組成往復擺動機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技術構思完全不同的集播種、施肥、注水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播 種機,主要用于北方及山地型農村旱田春季集打壟、播種、上水、施化肥以及農家肥為一體 的新型多功能播種機。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實現多功能播種機,包括機架,機架兩側對稱設置的 機輪,機架上部的下種機構、下肥機構、注水機構,機架下部的播種機構、播種機構后側的 封土合攏機構,以及各機構的傳動機構;下種機構包括種子料箱及其底部設置的排種器,下 肥機構包括肥料箱及其底部設置的排肥器,排種器和排肥器同直線設置若干行,注水機構包 括水箱及與水箱連接的注水器;排種器、排肥器、注水器與播種機構連接,播種機構包括播 種管,播種管前部安裝可調節幵溝深度的開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肥機構的肥料箱內設 置攪拌機構,下肥機構包括平行設置化肥下料機構和農家肥下料機構,所述的播種管上部安
4裝三叉料斗,三叉料斗上的三個入口分別與下種機構的排種器、化肥下料機構以及農家肥下 料機構的排肥器連接,播種管后側設置下水管,下水管與注水器連接。
排種器包括分種箱以及設置于分種箱底部的出種斗,分種箱上部開有入種口,分種箱底 部開有兩個出種口,分種箱(內設置可相對分種箱滑動的下種控制器、下種控制器上對稱開 有兩個過種孔和若干連接孔,下種控制器通過連接孔與分種塞連接,下種控制器一端連接擺 動機構。
排肥器包括分肥箱以及設置于分肥箱底部的出肥斗,分肥箱上部開有入肥口,分肥箱底 部左右兩端對稱開有兩個出肥孔,分肥箱內設置可相對分肥箱滑動的分肥塞,分肥塞上開有 過肥孔,分肥塞的一端連接擺動機構。
擺動機構包括擺動中軸,擺動中軸上安裝擺動下桿和若干擺動上桿,擺動下桿上開設長 槽,長槽內設置可在其內移動的凸柄,凸柄固定在轉動塊上,轉動塊與鏈輪同軸,擺動中軸 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上,擺動上桿鉸接可轉動的連桿,連桿鉸接被擺動機構,所述的被擺 動機構包括排種器內的下種控制器、排肥器內的分肥塞。
攪拌機構包括攪拌軸,攪拌軸上設置若干攪拌齒,攪拌軸一端設置用于傳遞動力的鏈輪, 攪拌軸另一端上設置離合器機構。離合器機構包括插片,插片上開有通槽,插片一端的厚度 大于另一端的厚度,并且從薄到厚過渡連接,插片薄端連接操縱桿,操縱桿下端通過升降拉 桿連接播種機構,播種機構可轉動安裝于機架上。
所述的注水機構包括水箱,水箱底部設若干出水口,出水口下部連接注水器,注水器與 播種機構連接,所述的注水器包括殼體,殼體內設置活塞以及彈簧,活塞連接活塞桿的一端, 穿出殼體的活塞桿另一端上設置凸塊,殼體一端設有進出水口,進出水口與進水管以及出水 管連接,進水管和出水管上都設有單向閥,進水管連接水箱,出水管連接播種機構。
機架一側的機輪軸上設置皮帶輪通過皮帶與變速箱輸入軸連接,變速箱輸出軸通過鏈條 連接下種機構的擺動機構,下種機構的擺動機構又通過鏈條連接下肥機構的擺動機構;機輪 另一側的機輪軸通過皮帶與下肥機構的攪拌機構連接;變速箱輸出軸的頂端設置推動注水器 的活塞桿的頂塊。化肥下料機構的擺動機構的擺動中軸通過鏈條和農家肥下料機構的擺動機 構的擺動軸連接,化肥下料機構的攪拌機構的攪拌軸通過鏈條和農家肥下料機構的攪拌機構 的攪拌軸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有四大功能,自動控制下水(如無需要也可關閉此功能、 屬節水型播種機械, 一般情況下每公頃用水量不足5噸)、下種、下農家肥、下化學肥料。可 以種植谷子、豆子、稻子、高粱、大豆、紅豆等各種雜糧,并根據自己的需要、株距大小制 動控制,而且準確率高(比如水、種子、農家肥點播在一起對種子和幼苗的生長有很大的好處,而且節省了肥料,使幼苗得到更好的生長。然而化肥需和種子有一定的距離,不然對種 子有傷害),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上述的多項功能只需要一人來完成,不但可以節約 勞動力70%,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比如人畜種植,以前一天可以種5畝地,現在可以種 15畝,提高為原來的3倍。由于北方春季十年九災,每年都不能按時播種,本實用新型也解 決了這個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技術構思完全不同的集播種、施肥、注水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播 種機,其徹底解決了北方山區因連年干旱以及其特有的地形和產業特征導致其他大、中、小 型農用機械無法完成但農民又必須完成的施農家肥和化學肥,以及風天不能下種,千旱不能 下種等耕種技術難題,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質量和勞動效率并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因而 將大批農民從傳統農業的耕作禁錮中解放出來。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排種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排種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排肥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排肥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注水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播種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擺動機構俯視示意圖
圖IO為擺動機構側視示意圖
圖11為攪拌機構示意圖
圖中l-機架,2-機輪,3-種子料箱,4-排種器,4.1-分種箱,4.2-下種控制器,4.3-出種 口, 4.4-連接孔,4.5-分種塞,4.6-入種口, 4.7-過種孔,4.8-出種斗,5-化肥料箱,6-農家肥料 箱,7-排肥器,7.1-出肥孔,7.2-分肥塞,7.3-分肥箱,7.4-出肥斗,7.5-入肥口, 7.6-過肥孔, 8-攪拌機構,8.1-攪拌齒,8.2-攪拌軸,9-離合器裝置,9.1-插片,10-播種機構,10.1-播種管, 10.2-開溝器,10.3-三叉料斗,10.4-下水管,11-水箱,12-注水器,12.1-殼體,12.2-活塞,12.3-活塞桿,12.4-彈簧,12.5-進出水口, 12.6-進水管,12.7-出水管,12.8-單向閥,12.9-凸塊,13-擺動機構,13.1-擺動中軸,13.2-擺動上桿,13.3-擺動下桿,13.4-長槽,13.5-凸柄,13.6-轉動 塊,13.7-軸承座,13.8-連桿,14-操縱桿,15-升降拉桿,16-變速箱,17-牽引,18-封土合攏 機構具體實施方式
多功能播種機,包括機架l,機架1兩側對稱設置的機輪2,機架l上部的下種機構、下 肥機構、注水機構,機架1下部的播種機構10、播種機構10后側的封土合攏機構18,以及 各機構的傳動機構;下種機構包括種子料箱3及其底部設置的排種器4,種子料箱3底部設 置若干的出口,出口下部連接可控制下種量的排種器。下肥機構包括肥料箱及其底部設置的 排肥器7,肥料箱底部設置若干的出口,出口與出種口同直線設置,排種器和排肥器同直線 設置若干行,注水機構包括水箱11及與水箱11連接的注水器12;排種器4、排肥器7、注 水器12與播種機構10通過軟管連接,播種機構10包括播種管10.1,播種管10.1前部安裝 可調節開溝深度的開溝器10.2,所述的下肥機構的肥料箱內設置攪拌機構8,下肥機構包括 平行設置化肥下料機構和農家肥下料機構,所述的播種管10.1上部安裝三叉料斗10.3,三叉 料斗10.3上的三個入口分別與下種機構的排種器、化肥下料機構以及農家肥下料機構的排肥 器連接,播種管10.1后側設置下水管10.4,下水管10.4與注水器12連接。
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使用機械動力,人畜動力等牽引方式。
排種器4包括分種箱4.1以及設置于分種箱4.1底部的出種斗4.8,分種箱4.1上部開有 入種口4.6,分種箱4.1底部開有兩個出種口 4.3,分種箱4.1內設置可相對分種箱4.1滑動的 下種控制器4.2、下種控制器4.2上對稱開有兩個過種孔4.7和若干連接孔4.4,下種控制器 4.2通過連接孔4.4與分種塞4.5連接,下種控制器4.2 —端連接擺動機構。分種塞4.5與下種 控制器4.2上不同的連接孔4.4連接,可使分種塞4.5對下種控制器4.2上的過種孔4.7的覆 蓋面積的不同,也就使過種孔4.7的通過面積的大小可調。下種控制器4.2在擺動機構的驅動 下進行往復運動,實現兩個出種孔4.3交替出種,不會對種子造成傷害。
排肥器7包括分肥箱7.3以及設置于分肥箱7.3底部的出肥斗7.4,分肥箱7.3上部開有 入肥口 7.5,分肥箱7.3底部左右兩端對稱開有兩個出肥孔7.1,分肥箱7.3內設置可相對分肥 箱7.3滑動的分肥塞7.2,分肥塞7.2上開有過肥孔7.6,分肥塞7.2的一端連接擺動機構,進 行往復運動,實現兩個出肥孔7.1交替出肥。
擺動機構13包括擺動中軸13.1,擺動中軸13.1上安裝擺動下桿13.3和若干擺動上桿13.2, 擺動下桿13.3上開設長槽13.4,長槽13.4內設置可在其內移動的凸柄13.5,凸柄13.5固定 在轉動塊13.6上,轉動塊13.6與鏈輪同軸,擺動中軸13.1通過軸承座13.7安裝在機架上, 擺動上桿13.2鉸接可轉動的連桿13.8,連桿13.8鉸接被擺動機構,所述的被擺動機構包括排 種器4內的下種控制器4.2、排肥器7內的分肥塞7.2。擺動機構控制排種器、排肥器的三個 下料時間一致,沒有誤差,能準確控制下種子、肥料、農家肥和注水的時間差,可按需要調 節。
7所述的下肥機構包括化肥下料機構和農家肥下料機構,此兩種下肥機構平行設置,主體 結構相同,都包括肥料箱和排肥器,排肥器內的分肥塞都與擺動機構連接進行往復運動,肥 料箱內都設置攪拌機構。
攪拌機構8包括攪拌軸8.2,攪拌軸8.2上設置若干攪拌齒8.1,攪拌軸8.2 —端設置用于 傳遞動力的鏈輪,攪拌軸8.2另一端上設置離合器機構9。離合器機構9包括插片9.1,插片 9.1上開有通槽,插片9.1 一端的厚度大于另一端的厚度,并且從薄到厚過渡連接,插片9.1 薄端連接操縱桿14,操縱桿14來控制離合器機構工作與非工作狀態的轉換。操縱桿14下端 通過升降拉桿15連接播種機構10,播種機構10可轉動安裝于機架1上。
注水機構包括水箱ll,水箱11底部設若干出水口,出水口下部連接注水器12,注水器 12與播種機構10連接,所述的注水器12包括殼體12.1,殼體12.1內設置活塞12.2以及彈 簧12.4,活塞12.2連接活塞桿12.3的一端,穿出殼體12.1的活塞桿12.3另一端上設置凸塊 12.9,殼體12.1 —端設有進出水口 12.5,進出水口 12.5與進水管12.6以及出水管12.7連接, 進水管12.6和出水管12.7上都設有單向閥12.8,進水管12.6連接水箱11,出水管12.7連接 播種機構10。
本實用新型的傳動如下機架1 一側的機輪軸上設置皮帶輪通過皮帶與變速箱輸入軸連 接,變速箱輸出軸通過鏈條連接下種機構的擺動機構,下種機構的擺動機構又通過鏈條連接 下肥機構的擺動機構;機輪另一側的機輪軸通過皮帶與下肥機構的攪拌機構連接;變速箱輸
出軸的頂端設置推動注水器的活塞桿的頂塊,推動注水器的活塞桿實現定量供水。化肥下料 機構的擺動機構的擺動中軸通過鏈條和農家肥下料機構的擺動機構的擺動軸連接,化肥下料 機構的攪拌機構的攪拌軸通過鏈條和農家肥下料機構的攪拌機構的攪拌軸連接。變速箱可以 控制播種機構是否工作,同時也可控制播種株距,株距如何控制,先設播種機的行走速度是
一定的,變速箱有三種不同的輸出轉速以及空檔位。這樣通過調節變速箱的輸出轉速e即可
實現搖擺軸的往復頻率,這樣就可以實現下種與下肥的次數,由于行走速度VI是一定的,
故株距可以通過改變變速箱的輸出快慢來調節。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播種機,包括機架(1),機架(1)兩側對稱設置的機輪(2),機架(1)上部的下種機構、下肥機構、注水機構,機架(1)下部的播種機構(10)、播種機構(10)后側的封土合攏機構(18),以及各機構的傳動機構;下種機構包括種子料箱(3)及其底部設置的排種器(4),下肥機構包括肥料箱及其底部設置的排肥器(7),排種器和排肥器同直線設置若干行,注水機構包括水箱(11)及與水箱(11)連接的注水器(12);排種器(4)、排肥器(7)、注水器(12)與播種機構(10)連接,播種機構(10)包括播種管(10.1),播種管(10.1)前部安裝可調節開溝深度的開溝器(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肥機構的肥料箱內設置攪拌機構(8),下肥機構包括平行設置化肥下料機構和農家肥下料機構,所述的播種管(10.1)上部安裝三叉料斗(10.3),三叉料斗(10.3)上的三個入口分別與下種機構的排種器、化肥下料機構以及農家肥下料機構的排肥器連接,播種管(10.1)后側設置下水管(10.4),下水管(10.4)與注水器(12)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排種器(4)包括分種箱(4.1)以 及設置于分種箱(4.1)底部的出種斗(4.8),分種箱(4.1)上部開有入種口 (4.6),分種箱(4.1)底部開有兩個出種口 (4.3),分種箱(4.1)內設置可相對分種箱(4.1)滑動的下種控 制器(4.2)、下種控制器(4.2)上對稱開有兩個過種孔(4.7)和若干連接孔(4.4),下種控 制器(4.2)通過連接孔(4.4)與分種塞(4.5)連接,下種控制器(4.2) —端連接擺動機構。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排肥器(7)包括分肥箱(7.3)以 及設置于分肥箱(7.3)底部的出肥斗(7.4),分肥箱(7.3)上部開有入肥口 (7.5),分肥箱(7.3)底部左右兩端對稱開有兩個出肥孔(7.1),分肥箱(7.3)內設置可相對分肥箱(7.3) 滑動的分肥塞(7.2),分肥塞(7.2)上開有過肥孔(7.6),分肥塞(7.2)的一端連接擺動機 構。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擺動機構(13)包括擺動中軸 (13.1),擺動中軸(13.1)上安裝擺動下桿(13.3)和若干擺動上桿(13.2),擺動下桿(13.3)上開設長槽(13.4),長槽(13.4)內設置可在其內移動的凸柄(13.5),凸柄(13.5)固定在 轉動塊(13.6)上,轉動塊(13.6)與鏈輪同軸,擺動中軸(13.1)通過軸承座(13.7)安裝 在機架上,擺動上桿(13.2)鉸接可轉動的連桿(13.8),連桿(13.8)鉸接被擺動機構,所 述的被擺動機構包括排種器(4)內的下種控制器(4.2)、排肥器(7)內的分肥塞(7.2)。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攪拌機構(8)包括攪拌軸(8.2), 攪拌軸(8.2)上設置若干攪拌齒(8.1),攪拌軸(8.2) —端設置用于傳遞動力的鏈輪,攪拌 軸(8.2)另一端上設置離合器機構(9)。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離合器機構(9)包括插片 (9.1),插片(9.1)上開有通槽,插片(9.1) 一端的厚度大于另一端的厚度,并且從薄到厚過渡連接,插片(9.1)薄端連接操縱桿(14),操縱桿(14)下端通過升降拉桿(15)連接 播種機構(10),播種機構(10)可轉動安裝于機架(1)上。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水機構包括水箱(11), 水箱(11)底部設若干出水口,出水口下部連接注水器(12),注水器(12)與播種機構(10) 連接,所述的注水器(12)包括殼體(12.1),殼體(12.D內設置活塞(12.2)以及彈簧(12.4), 活塞(12.2)連接活塞桿(12.3)的一端,穿出殼體(12.1)的活塞桿(12.3)另一端上設置 凸塊(12.9),殼體(12.1) —端設有進出水口 (12.5),進出水口 (12.5)與進水管(12.6) 以及出水管(12.7)連接,進水管(12.6)和出水管(12.7)上都設有單向閥(12.8),進水管(12.6)連接水箱(11),出水管(12.7)連接播種機構(10)。
8、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機架(1) 一側的機輪軸上設置皮 帶輪通過皮帶與變速箱輸入軸連接,變速箱輸出軸通過鏈條連接下種機構的擺動機構,下種 機構的擺動機構又通過鏈條連接下肥機構的擺動機構;機輪另一側的機輪軸通過皮帶與下肥 機構的攪拌機構連接;變速箱輸出軸的頂端設置推動注水器的活塞桿的頂塊。
9、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化肥下料機構的擺動機構的擺動中 軸通過鏈條和農家肥下料機構的擺動機構的擺動軸連接,化肥下料機構的攪拌機構的攪拌軸 通過鏈條和農家肥下料機構的攪拌機構的攪拌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播種機的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技術構思完全不同的集播種、施肥、注水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播種機。多功能播種機,包括機架、下種機構、下肥機構、注水機構、播種機構、封土合攏機構。下肥機構的肥料箱內設置攪拌機構,下肥機構包括平行設置化肥下料機構和農家肥下料機構,所述的播種管上部安裝三叉料斗,三叉料斗上的三個入口分別與下種機構的排種器、化肥下料機構以及農家肥下料機構的排肥器連接,播種管后側設置下水管,下水管與注水器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技術構思完全不同的多功能播種機,其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質量和勞動效率并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因而將大批農民從傳統農業的耕作禁錮中解放出來。
文檔編號A01C19/00GK201286237SQ20082007748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7日
發明者李向明 申請人:李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