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山體裸巖綠化的盛土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盛土容器。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城市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建筑、水利、冶金、建材和交通等 行業的迅速發展,對石料的需求更是不斷地增大,無序的開山采石,不顧礦 山的環境恢復治理,致使完美的自然山體被破壞的殘缺不全,嚴重的破壞了 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導致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給人類的生存、自然界的 和諧造成極大危害。多年來國內外在恢復自然景觀、恢復生態環境方面作了 許多努力。比如用堆砌、掛網、浮雕、削坡圍埂、掛袋、鑿巖或噴涂等方式 方法力求解決上述問題,但都因浪費土壤、工程量大而效果甚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解決現有用堆砌、掛網、浮雕、削坡圍埂、掛袋、 鑿巖或噴涂等方式方法覆蓋被破壞的山體,恢復山體的自然景觀,但都因浪 費土壤、工程量大而效果甚微的問題,提供一種用于山體裸巖綠化的盛土容 器。本實用新型的盛土容器由主鋼筋、輔鋼筋、鋼絲網和混凝土組成,主鋼 筋分為前半段和后半段,主鋼筋的前半段的前端向上彎曲,輔鋼筋與主鋼筋 垂直設置且綁扎在主鋼筋的前半段上,鋼絲網綁扎在主鋼筋的前半段和輔鋼 筋上,混凝土包覆在主鋼筋的前半段、輔鋼筋和鋼絲網的外面。本實用新型 的制作方法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在地面上制作。將主鋼筋、輔鋼筋和鋼絲 網綁扎好后放入模具中,再將混凝土裝入到模具中振搗后養生,使其成為盛 土容器,然后按照盛土容器上主鋼筋的距離在山體裸巖上鉆孔,用吊裝方法 將盛土容器上主鋼筋的后半段插入到山體裸巖上的孔中,最后用水泥砂漿將 盛土容器與山巖之間的縫隙封閉即可。另一種是在巖石上制作。按照設計的 距離在山體裸巖上鉆孔,將主鋼筋的后半段插入到山體裸巖上的孔中,在空 中將輔鋼筋和鋼絲網綁扎到主鋼筋的前半段上,然后支盒子板(模具)、澆 混凝土、養生,即得到盛土容器。這種方法可以由下而上的逐層施工,每一層都可以作為上一層的依托,而且盛土容器與山巖的整體性好。
本實用新型為山體裸巖的覆綠提供了物質基礎。本實用新型可使植物在 >70度(尤其是大于90度)的裸巖山體上生長,植物根系可深入到巖面的 縫隙中,與山體貼附在一起,達到快速綠化裸巖山體的效果。本實用新型是 集土壤、水文、園林、環保、地質、生態等多學科為一體的系統工程的基礎, 根據植物的生態、生物學特性,可以選擇一些能在懸崖峭壁上向上、向下或 水平生長的植物品種,可以在短期內獲得裸巖山體覆綠的效果。本實用新型 能夠減少和緩解采石山體的地質災害和恢復治理采石礦山環境,保持水土穩 固、凈化空氣、改善環境,使青山永駐。本實用新型還可以用于建筑及構筑 物的立面上。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圖3是本 實用新型在裸露的山體上的應用效果圖。圖中的附圖標記6是裸露的山體。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一(參見圖1和圖2)本實施方式的盛土容器5由主鋼筋 1、輔鋼筋2、鋼絲網3和混凝土 4組成,主鋼筋1分為前半段1-1和后半段 1-2,主鋼筋1的前半段1-1的前端向上彎曲,輔鋼筋2與主鋼筋1垂直設置 且綁扎在主鋼筋1的前半段1-1上,鋼絲網3綁扎在主鋼筋1的前半段1-1 和輔鋼筋2上,混凝土 4包覆在主鋼筋1的前半段1-1、輔鋼筋2和鋼絲網 3的外面。
具體實施方式
二(參見圖1和圖2)本實施方式盛土容器5的寬度w 為500 800mm。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參見圖1和圖2)本實施方式盛土容器5的深度h 為500 700mm。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山體裸巖綠化的盛土容器,盛土容器(5)由主鋼筋(1)、輔鋼筋(2)、鋼絲網(3)和混凝土(4)組成,其特征在于主鋼筋(1)分為前半段(1-1)和后半段(1-2),主鋼筋(1)的前半段(1-1)的前端向上彎曲,輔鋼筋(2)與主鋼筋(1)垂直設置且綁扎在主鋼筋(1)的前半段(1-1)上,鋼絲網(3)綁扎在主鋼筋(1)的前半段(1-1)和輔鋼筋(2)上,混凝土(4)包覆在主鋼筋(1)的前半段(1-1)、輔鋼筋(2)和鋼絲網(3)的外面。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山體裸巖綠化的盛土容器,其特征在于: 盛土容器(5)的寬度(w)為500 800mm。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山體裸巖綠化的盛土容器,其特征在于: 盛土容器(5)的深度(h)為500 700mm。
專利摘要用于山體裸巖綠化的盛土容器,它涉及一種盛土容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解決現有用堆砌、掛網、浮雕、削坡圍埂、掛袋、鑿巖或噴涂等方式方法覆蓋被破壞的山體,但都因浪費土壤、工程量大而效果甚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主鋼筋分為前半段和后半段,主鋼筋的前半段的前端向上彎曲,輔鋼筋與主鋼筋垂直設置且綁扎在主鋼筋的前半段上,鋼絲網綁扎在主鋼筋的前半段和輔鋼筋上,混凝土包覆在主鋼筋的前半段、輔鋼筋和鋼絲網的外面。本實用新型可使植物在≥70度的裸巖山體上生長,植物根系可深入到巖面的縫隙中,與山體貼附在一起,達到快速綠化裸巖山體的效果。是集土壤、水文、園林、環保、地質、生態等多學科為一體的系統工程的基礎。
文檔編號A01G9/02GK201294782SQ2008202116
公開日2009年8月2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2日
發明者紀萬斌 申請人:紀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