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手拉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田地耕作的手拉犁。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手拉犁普遍采用呈圓弧形鑄件的犁鉤和鏵子,十分笨重,粗糙,不鋒利,入土不快,容易折斷,且生產成本較高,使用壽命短。而且犁桿為獨桿,把握時易晃動,施力不穩,操作不便。
發明內容為克服現有技術手拉犁粗糙、笨重、操作不便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易加
工、結構簡單、控制靈活、輕便易操作的手拉犁。 本實用新型實現技術的方案是 —種手拉犁,包括T型犁鉤、鏵子、分土板、手拉桿和犁體,犁鉤和鏵子固定于犁體下端,其特征在于分土板為兩個圓滑弧形板鉸接而成,其內側對稱置有兩個開度調節板,開度調節板上設有定位柱和間隔設有至少兩個固定孔,所述拉桿的兩側通過兩個犁桿連接形成三角形,兩犁桿的另一端通過可調深淺的調整機構接于犁體上。 進一步,所述犁桿為套管式可伸縮桿。長度可調的犁桿方便了使用者,而且套管式收納貯存方便。 進一步,犁體下端通過支臂連接行走輪。或者可以將犁鉤底部向下突出,形成導向塊。行走輪和犁底部導向塊的增設,耕作導向性好,行走便利。[0008] 本實用新型中其鏵子的邊緣呈鋸齒狀。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手拉犁相比,其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鏵子入土角度可調,分土板開度可調,犁地深淺可調和犁桿長度可調,適應于各種農作物耕作、各種地形的耕田,方便耕作者操縱。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可調深淺的調整機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2的一種手拉犁,包括T型犁鉤1、鏵子2、分土板3、手拉桿4和犁體5,犁鉤1和鏵子2固定于犁體5下端。 分土板3為兩個圓滑弧形板鉸接而成,其內側對稱置有兩個開度調節板,開度調節板上設有定位柱和間隔設有至少兩個固定孔,拉桿的兩側通過兩個犁桿6連接形成三角形,兩犁桿的另一端通過可調深淺的調整機構7接于犁體上。
3[0015] 犁桿6為套管式可伸縮桿,犁鉤底部向下突出,形成導向塊。 鏵子2采用彈簧鋼制成,鋒利、不折、耐用,鏵子的入土角度可調,能適用不同農作物耕作的需要,分土板3鉸鏈的活動連接,可適用不同壟距;犁底導向塊使手拉犁的方向穩定不跑偏,行走方便;[0017] 用帶鋸鋼片制作的鏵子更鋒利。 本實用新型手拉犁犁鉤1、鏵子2、分土板3、手拉桿4和犁體5采用鋼帶、鐵板、鑄鐵等模壓而成,經過酸堿性的防銹處理或彩鍍。 在犁地作業前,操作者扶手拉桿調整好適宜的長度,以及適合的犁深,如圖2所
示,7-1為犁淺時、7-3為犁深時,7-3為正常犁體高度,可以調整入土角度以適應操作者施
力習慣。作業時,下壓犁體,以鏵子2尖端入土,將力施于尖端。 將本實用新型手拉犁可明顯提高生產效力,成本低,使用和收納方便。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通過參考優選的實施例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是,本專業普通
技術人員應當了解,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可作形式和細節上的各種各樣變化。
權利要求一種手拉犁,包括T型犁鉤(1)、鏵子(2)、分土板(3)、手拉桿(4)和犁體(5),犁鉤和鏵子固定于犁體下端,其特征在于分土板為兩個圓滑弧形板鉸接而成,其內側對稱置有兩個開度調節板,開度調節板上設有定位柱和間隔設有至少兩個固定孔,所述拉桿的兩側通過兩個犁桿連接形成三角形,兩犁桿的另一端通過可調深淺的調整機構接于犁體上。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手拉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犁桿為套管式可伸縮桿。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手拉犁,其特征在于犁體下端通過支臂連接行走輪。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手拉犁,其特征在于犁鉤底部向下突出,形成導向塊。
5. 如權利要求l-4之一所述手拉犁,其特征在于鏵子的邊緣呈鋸齒狀。
專利摘要一種手拉犁,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其包括T型犁鉤(1)、鏵子(2)、分土板(3)、手拉桿(4)和犁體(5),犁鉤和鏵子固定于犁體下端,其特征在于分土板為兩個圓滑弧形板鉸接而成,其內側對稱置有兩個開度調節板,開度調節板上設有定位柱和間隔設有至少兩個固定孔,所述拉桿的兩側通過兩個犁桿連接形成三角形,兩犁桿的另一端通過可調深淺的調整機構接于犁體上,本實用新型手拉犁的鏵子入土角度可調,分土板開度可調,犁地深淺可調和犁桿長度可調,適應于各種農作物耕作、各種地形的耕田,方便耕作者操縱。
文檔編號A01B17/00GK201450708SQ2009201216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2日
發明者姜旭恒 申請人:姜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