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青蛤生長實驗分隔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貝類生長實驗用的培育裝置,尤其是青蛤生長實驗裝置。
背景技術:
青蛤屬底棲貝類,其活動范圍小。目前在青蛤生長實驗中,所用的培育裝置一般有2種, 一種為玻璃缸或塑料桶(盆),實驗時將青蛤均勻平鋪在底部,按時間節點進行抽樣檢測或取全部樣品進行生長測定。其缺點是由于青蛤起始個體不完全一樣,抽樣檢測誤差大;而在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死亡情況,故采用測定全部樣品也有欠缺。第二種常用裝置是采用燒杯或一次性杯子進行青蛤養殖,在此情況下,如果實驗樣品過多,養殖管理過程中的吸污和換水工作量極大,不便于管理。以上2種實驗裝置中,青蛤均僅被放置在容器底部,水體沒被充分有效利用,造成了能源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設計一種青蛤生長實驗用的分隔裝置,解決現有技術存在抽樣檢測誤差大、吸污和換水工作量大、管理不便和水體沒被充分有效利用的問題。[0004]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采用邊緣具有插口的工程塑料板、尼龍篩絹和塑料籃筐,其特征是塑料籃筐中依序底鋪60目尼龍篩絹和由邊緣具有插口的工程塑料板嵌插組合成的方格框架。 本實用新型可調節空間大小,有效利用了水體空間,具有降低青蛤死亡率,確保了實驗結果可信度的優點。
圖1表示的是邊緣具有插口的工程塑料板。 圖2表示的是邊緣具插口的工程塑料板交叉組合成方格框架。
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采用邊緣具有插口的工程塑料板,圖1為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種邊緣具有插口的ABS工程塑料板,該工程塑料板長(A)高(B)厚(C)分別為17. 5cm、5cm、0. 3cm,每塊工程塑料板有多個插口 ,插口寬0. 5cm,插口高2. 5cm,插口間距2. 5cm。 12塊工程塑料板交叉嵌插組合的方格框架具有49個面積為2. 5cmX2. 5cm方格的小空間。方格的空間大小及方格數量可利用插口間距進行調節。塑料籃筐長寬高分別為18cmX18cmX6cm。塑料籃筐中依次底鋪60目尼龍篩絹和拼接好的方格框架即為完整實驗裝置。[0009] 本實用新型根據實驗所需,可將塑料籃筐放置于實驗容器中,每個方格空間放實驗對象1個,即可進行目標鎖定式的生長實驗,可避免在現有實驗裝置中部分個體死亡而導致實驗結果誤差大,數據不準確的缺點。或將塑料籃筐相疊懸吊于水體中,進行立體養殖,有效利用水體空間,保證在相同環境實驗條件下進行足夠數量的實驗群體并便于吸污
3等日常管理。 2009年上半年在東海水產研究所海南基地進行了青蛤在不同鉀離子濃度下的生長實驗,同時采用一種傳統的塑料籃筐比較本實驗裝置的先進性。實驗設5個梯度,每個梯度3個平行。每個平行用一個本實驗裝置,在間隔空間中放置青蛤l個(殼長1.5cm左右),共30個。實驗在底面積0. 2平方米的塑料桶中進行,實驗時間為1個月,每隔5天測定殼長和體重一次。結果表明,2種裝置的實驗青蛤均有一定的死亡,但采用傳統方法實驗組記錄的數據隨青蛤的死亡數增多,誤差率逐漸增大,采用平均值的方法,數據的可信度較差。而采用本實驗裝置,可以剔除因中途死亡個體,保證了在30天期限內其他青蛤生長數據的連續性,確保了實驗結果的可信度。2種裝置均為立體養殖,有效利用了水體空間。只用塑料籃筐組,由于籃筐互疊,青蛤與上面籃筐之間的空間較小,而且實驗過程中充氣的原因,青蛤易集中在一起,影響了青蛤的攝食和呼吸,30天平均死亡率達18% 。而用本裝置組的青蛤活動空間穩定,不受相互競爭性脅迫影響,30天平均死亡率僅為6. 1%。
權利要求青蛤生長實驗分隔裝置,采用邊緣具有插口的工程塑料板、尼龍篩絹和塑料籃筐,其特征是塑料籃筐中依序底鋪60目尼龍篩絹和由邊緣具有插口的工程塑料板嵌插組合成的方格框架。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青蛤生長實驗分隔裝置,其特征是工程塑料板長、高、厚分別為17. 5cm、5cm、0. 3cm,每i央工程塑料板插口寬0. 5cm,插口高2. 5cm,插口間距2. 5cm。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青蛤生長實驗分隔裝置,其特征是塑料籃筐長寬高分別為18cmX18cmX6cm。
專利摘要青蛤生長實驗分隔裝置,涉及貝類生長實驗用的培育裝置,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設計一種青蛤生長實驗用的分隔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采用邊緣具有插口的工程塑料板、尼龍篩絹和塑料籃筐,其特征是塑料籃筐中依序底鋪60目尼龍篩絹和由邊緣具有插口的工程塑料板嵌插組合成的方格框架。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青蛤生長實驗。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1541588SQ2009202111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3日
發明者周凱, 彭士明, 施兆鴻, 來琦芳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