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鴨茅的施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牧草施肥方法,具體涉及鴨茅高產優質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術:
鴨茅又稱雞腳草、果園草,原產于歐洲、北非及亞洲溫帶地區,是世界著名的溫帶優良牧草之一,在北美已有200多年的種植歷史,目前是美國大面積栽培牧草之一,也是林下草地和高光效人工草地優良的混播草種之一。近年來,鴨茅在我國四川、重慶、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廣泛栽培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但在種植鴨茅過程中,沒有對鴨茅進行深入研究,沒有根據當地土壤肥力狀況使氮磷鉀平衡配施,從而鴨茅生產性能及草品質不高、還帶來了環境污染,鴨茅栽培經濟效益有待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鴨茅優質、高產的施肥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實現的,以下均為重量百分含量,特別說明的除外一種鴨茅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尿素(N含量為46%,為市售產品)作為氮肥、過磷酸鈣(P2O5含量為12%,為市售產品)為磷肥、硫酸鉀(K2O含量為25%,為市售產品)為鉀肥,其中氮、磷和鉀的用量為按Ν、Ρ205、Κ20比1.986 1 2. 114,以重量份比計; 首先將全部的磷肥、與45%的氮肥和磷肥作為基肥施入栽培土壤中,在分蘗期以25%的氮肥和鉀肥作為第一次追肥施入,剩余30%的氮肥和鉀肥在各次收割后平均分配施入。上述栽培土壤具體地說,是三峽庫區的典型土壤類型棕色水稻土,土質為砂壤土,土壤養分狀況為0 20cm 土層有機質含量為9. 11% 10. 02%,銨態氮0. 08g/kg 0. 18g/kg,有效磷 0. 253g/kg 0. 531g/kg,速效鉀 0. 021g/kg 0. 062g/kg, pH 為 5 7。優選地,上述氮肥施用量為195kg/hm2,磷肥施用量為376kg/hm2,鉀肥施用量為 382kg/hm2。具體地說,一種鴨茅的施肥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1)單位面積尿素用量為195kg/hm2,過磷酸鈣用量為376kg/hm2,硫酸鉀用量為 382kg/hm2 ;(2)在栽植的前一天,將全部磷肥、45%的氮肥和鉀肥作為基肥與細土混勻后均勻地施于栽培土壤廂面,覆蓋;土壤類型棕色水稻土,土質為沙壤土,土壤養分狀況為0 20cm 土層有機質含量為9. 11 % 10. 02 %,銨態氮0. 08g/kg 0. 18g/kg,有效磷0. 253g/ kg 0. 531g/kg,速效鉀 0. 021g/kg 0. 062g/kg, pH 為 5 7 ;(3)在分蘗期,將25%的氮肥和鉀肥作為第一次追肥施入;(4)在各次收割后平均分配施入剩余30%的氮肥和鉀肥當收割兩次,每次施用 15% ;當收割三次,每次施用10%,依次類推。
上述鴨茅品種可為安巴、寶興、楷模、金牛、川東,優選為楷模鴨茅。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選擇合適的氮、磷、鉀肥,合理搭配氮、磷、鉀肥的用量從而很好地滿足了鴨茅的營養需求,同時配合施肥方式充分提高了鴨茅生長前、后期的營養吸收;很好地做到了鴨茅生產中對氮、磷、鉀肥的平衡配施,充分發揮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肥效,有效地提高了鴨茅的品質及產量可達59450. 33kg/hm2,減少了能源消耗、避免了環境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大大提高了鴨茅生產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實例只用于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該領域的技術熟練人員可以根據上述發明內容對本發明做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實施例1采用氮、磷、鉀三因素二次D-飽和最優設計,通過在三峽庫區進行的田間試驗。供試鴨茅品種為楷模鴨茅,由北京百綠公司提供,實驗室測定發芽率,播種前不作任何處理。 供試氮肥為尿素(N含量為46% ),由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生產,磷肥為過磷酸鈣(P2O5 含量為12%)由瀘州興泰磷肥有限公司生產,鉀肥為硫酸鉀(K2O含量為25%),由濰坊喜得豐農化有限公司生產。試驗時實際施肥量以純N、P2O5和K2O折合計算。試驗地位于重慶市豐都縣,地處東經107° 28' 03〃 -108° 12' 37",北緯 29° 33' 18〃 -30° 16' 25〃,海拔966m,屬亞熱帶潤濕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 3°C,無霜期3 18天,年日照1311小時。年活動積溫6383°C,相對濕度72%,年均溫18. 3°C,超過 40 V的天氣有15d左右,1月份最低溫_4°C,最熱7月平均氣溫27 °C。年降雨量950_1400mm。供試土壤類型為棕色水稻土,土質為沙壤土,土壤養分狀況為0 20cm土層有機質含量為9. 39%,銨態氮0. 13g/kg,有效磷0. 389g/kg,速效鉀0. 044g/kg,pH為6. 5。該地區速效鉀含量較低。試驗處理及結果見表1。試驗共設6個處理,隨機排列,設3次重復,小區面積 20m2 (4mX 5m),小區間距50cm。2009年4月7日整地播種,條播,播種量為1. 5g/m。其中磷肥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鉀肥中45%作為基肥施入,25%作為分蘗肥施入,第1、2次收割后各施15%氮肥、鉀肥。表1試驗處理及產量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鴨茅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尿素(N含量為46%,為市售產品)作為氮肥、 過磷酸鈣(P2O5含量為12%,為市售產品)為磷肥、硫酸鉀(K2O含量為25%,為市售產品)為鉀月巴,其中氮、磷和鉀的用量為按Ν、Ρ205、Κ20比1.986:1:2. 114,以重量份比計;首先將全部的磷肥、與45%的氮肥和磷肥作為基肥施入栽培土壤中,在分蘗期以25%的氮肥和鉀肥作為第一次追肥施入,剩余30%的氮肥和鉀肥在各次收割后平均分配施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土壤為棕色水稻土,土質為砂壤土,土壤養分狀況為0 20cm 土層有機質含量為9. 11% 10. 02%,銨態氮0. 08g/kg 0. 18g/kg,有效磷 0. 253g/kg 0. 531g/kg,速效鉀 0. 021g/kg 0. 062g/kg, pH 為 5 7。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肥施用量為195kg/hm2,磷肥施用量為376 kg/hm2,鉀肥施用量為382 kg/hm2。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a.單位面積尿素用量為195kg/hm2,過磷酸鈣用量為376kg/hm2,硫酸鉀用量為382kg/hm2 ;b.在栽植的前一天,將全部磷肥、45%的氮肥和鉀肥作為基肥與細土混勻后均勻地施于栽培土壤廂面,覆蓋;土壤類型棕色水稻土,土質為沙壤土,土壤養分狀況為0 20cm 土層有機質含量為9. 11% 10. 02%,銨態氮0. 08 g/kg 0. 18g/kg,有效磷0. 253g/kg 0. 531g/kg,速效鉀 0. 021g/kg 0. 062g/kg, pH 為 5 7 ;c.在分蘗期,將25%的氮肥和鉀肥作為第一次追肥施入;d.在各次收割后平均分配施入剩余30%的氮肥和鉀肥當收割兩次,每次施用15%;當收割三次,每次施用10%,依次類推。
5.如權利要求1 4任一項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鴨茅品種為楷模鴨茅。
全文摘要
一種鴨茅的施肥方法,采用尿素為氮肥、過磷酸鈣為磷肥、硫酸鉀為鉀肥,其中氮、磷和鉀的用量為按N、P205、K2O比1.986:1:2.114,以重量份比計;首先將全部的磷肥、與45%的氮肥和磷肥作為基肥施入栽培土壤中,在分蘗期以25%的氮肥和鉀肥作為第一次追肥施入,剩余30%的氮肥和鉀肥在各次收割后平均分配施入。本發明通過選擇合適的氮、磷、鉀肥,合理搭配氮、磷、鉀肥的用量從而很好地滿足了鴨茅的營養需求,同時配合施肥方式充分提高了鴨茅生長前、后期的營養吸收;有效地提高了鴨茅的品質及產量可達59450.33kg/hm2,減少了能源消耗、避免了環境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大大提高了鴨茅生產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C05G1/00GK102498813SQ20111035587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0日
發明者蘭英, 周沛, 左福元, 曾兵, 王寶全, 韓玉竹 申請人: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