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輕便通用插秧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0779閱讀:28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輕便通用插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輕便通用創新插秧機。
技術背景在人類發展歷史中,勞動人民不斷想方設法創造減輕繁重體力勞動的機械,從簡單的鍬鋤犁耙到復雜的旋耕機、插秧機、播種機、收割機、粉碎機等大型農業機械,到目前為止,許多農業機械在實際應用中達到不斷改造創新,提高了工作效果和質量, 但有的農業機械在實際應用中仍然不夠理想,特別是插秧機,結構復雜,型體笨重,受環境限制,工作效果和質量較差,只能插小秧苗,不能插大秧苗,因此需要我們想方設法創造出結構簡單,型體輕便,大小秧苗都能插,適應不同環境的、工作效果和質量較好的輕便通用創新插秧機
發明內容
輕便通用創新插秧機,分為兩種機型,一種是乘坐型,另一種是人力、 機動兩用型,機體主要有仿船框架、防滑輪、秧叉、秧箱、傳動輪軸等機構組成,采用鋁合金、 塑鋼、橡膠、竹木等輕性材料制造。框架造型以模仿船體為基礎,便于適應泥水深淺度作業, 人在船里工作,減少接觸泥水,較衛生,減輕插秧人痛苦,并根據構件安裝要求進行設計,框架兩邊刻印防偽編碼,無號重號,均屬偽冒,舉報重賞,嚴禁仿造。防滑輪以鋁合金橡塑材料制造,主要特點是輪齒較大,除了防滑以外要承擔傳動本機插秧機構的運轉。輕便通用插秧機可用發動機或電動機作為動力,若不用發動機或電動機,借助外力拖動機體運行也可正常工作。若以人力利用杠桿操縱秧叉,可在減少機構情況下達到插秧目的。在防滑輪外側安裝比防滑輪略小的連動齒輪或皮帶輪,防滑輪運轉帶動齒輪或皮帶輪運轉,把一組秧叉安裝在橫桿上,根據插秧株距和株數的要求,可任意調整秧叉間距。將秧叉橫桿兩端固定在杠桿一端,杠桿另一端沿滑道運行,杠桿隨搖臂翻轉動行,通過調整滑道路線,秧叉可達到合適的插秧動行軌跡。設計秧叉是創新插秧機關鍵技術所在,應根據人工插秧時手指動作進行研究設計,秧叉是由叉爪和推秧腳兩部分組成,叉爪由兩根彈性鋼絲安裝在橫桿上,能上下彈動,把每組叉爪安裝在同一根橫桿上,每組兩根叉爪下部通過推秧腳下部兩連體套管向下伸出約1. 5-2cm,每組兩根叉爪間距約0. 8-1. 2cm,叉爪橫桿兩端和推秧腳橫桿兩端用彈簧連接固定,使兩橫桿間能改變所設定的距離。為了防止叉爪把秧根從泥土中帶出造成插秧失誤,必須安裝推秧腳,推秧腳下部前面是套在叉爪上的兩連體套管,推秧腳上部通過固定在橫桿上的蓋套同一根彈簧上端固定,彈簧下端固定在橫桿下邊,推秧腳能上下彈動,所有推秧腳安裝在同一根橫桿上,橫桿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杠桿一端,兩杠桿另一端小滑輪卡在滑道里運行,杠桿隨搖臂翻轉運動,并帶動秧叉按插秧軌跡運行,當叉爪叉住秧根向下運行入泥34cm時,叉爪橫桿受到框架固件阻擋,停止下行,推秧腳及套管繼續向下運行超出叉爪下端l_2cm,把秧根深深壓進泥土里,這時杠桿帶動推秧腳橫桿向上運行,再帶動叉爪橫桿一起向上運行離開泥土,完成一次插秧過程。若是秧叉向下運行接觸泥土遇到硬物時,在叉爪彈性和推秧腳彈簧的緩解下,即時造成插秧失誤,對其他秧叉正常工作影響不大。叉爪相當于人工插秧時母指和食指的作用,推秧腳相當于人工插秧時中指的作用。插秧行距的調整要根據防滑輪和被傳動輪周長的比例進行計算,如防滑輪周長為200cm,運轉一周,被傳動輪運轉8周,插下8排秧苗,插秧行距應是25cm。秧箱中下部安裝傳送帶,秧箱傳送帶和左右平移機構,根據原有插秧機秧箱基本結構進行研制,秧箱是斜坡放在機體上面,插小秧苗時將秧門降至接近泥土,插大秧苗時把秧門提高到適當的位置。如果只插大秧苗, 秧箱不需要左右平移,只要把上寬下窄的秧欄對準秧門便可。為了便于插秧機在停止插秧時行走,在防滑輪和連動輪之間安裝離合件,離合件是帶軸承的兩根短鐵棒,離合件軸承和防滑輪、連動輪都在同一根軸上運轉,通過連桿操作,使短鐵棒插進防滑輪和連動輪的輪轂中,插秧機構開始運轉,通過連桿操作使短鐵棒拔出防滑輪和連動輪的輪轂,連動輪脫離防滑輪動力,插秧機構停止運轉,但防滑輪繼續運轉行走。


圖1,是仿船框架;
圖2,是防滑輪;
圖3,是秧叉;
圖4,是秧箱;
圖5,是乘坐式插秧機;
圖6,是人力、機動兩用式插秧機。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仿船框架,船體前部船底由中部向船頭逐漸向上翹起, 兩站邊逐漸靠攏,使船前部形成尖頭,船后部是一塊長方板同船底和兩站邊結合成船倉,長方板兩頭超出船倉約30-40cm,底邊超出船底約2-3cm,使長方板起到刮平泥土的作用,在長方板兩端安裝機架。
參見圖2,防滑輪模仿原有插秧機防滑輪,但輪齒較大,除了防滑外要承擔帶動插秧機構運轉。
參見圖3,秧叉是由叉爪和推秧腳兩部分組成,叉爪是彈性鋼絲制成的,能上下彈動,叉爪下部通過推秧腳下部兩連體套管,向下伸出約1.5-2cm,每組兩爪間距約 0. 8-1. 2cm,每組叉爪安裝在同一根橫桿上。所有推秧腳在另一根橫桿上安裝在蓋套里,推秧腳上端同彈簧上端固定,彈簧下端同橫桿下邊固定,使推秧腳能上下彈動,叉爪橫桿兩端和推秧腳橫桿兩端用彈簧連接,使兩橫桿間能改變所設定的距離。
參見圖4,秧箱下部安裝傳送帶,并設置秧欄,秧欄兩頭設計為三角形,使秧根前伸,便于秧叉從秧門取秧,秧箱傳送帶和左右平移機構根據原有插秧機進行研制。只插大秧苗不需要左右平移機構,傳送帶通過上寬下窄秧欄將秧苗送向秧門。
參見圖5,在仿船框架兩邊安裝防滑輪,防滑輪帶動連動輪,連動輪通過鏈條或皮帶傳動帶搖臂的輪軸運轉,搖臂翻轉驅動兩端杠桿,兩端杠桿一端分別固定在秧叉橫桿兩端,兩杠桿另一端小滑輪卡在機架上的滑道里,隨著搖臂翻轉通過杠桿帶動秧叉按插秧軌跡運行,完成插秧過程。
參見圖6,人力、機動兩用插秧機,人在船里操作手柄橫桿,也可以機動代替人力, 橫桿兩端連接的杠桿一端固定在秧叉橫桿兩端,秧叉橫桿兩端小滑輪卡在橢圓形滑道里運轉,滑道上下兩端由彈簧片封住原路,使小滑輪在滑道里按照設定的方向循環運行,秧叉在杠桿作用下按滑道控制的運行軌跡完成插秧程序。在兩邊杠桿支柱不遠處,安裝一根下端帶鉤的連桿,當杠桿向上運行帶動連桿分別鉤動兩邊防滑輪的輪轂中一根齒柱,防滑輪運轉將機體移動所設定的行距,機體在作業中換向拐轉,借助于撐桿完成。秧箱斜坡放在機體上面,若只插大秧苗,秧箱不需要左右平移,只要把上寬下窄的秧欄對準秧門便可。
權利要求
1.本發明涉及一種輕便通用創新插秧機,其機型分為兩種,一種是乘坐型,另一種是人力、機動兩用型,主要結構有仿船框架、防滑輪、秧叉、秧箱及傳動輪軸等組成,采用鋁合金、 塑鋼、橡膠、竹木等輕性材料制造。
2.根據權利要求一所述輕便通用創新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框架造型以模仿船體為基礎,便于適應泥水深淺度作業,人在船里工作,減少接觸泥水,較衛生,減輕插秧人痛苦,并根據構件安裝要求進行設計,框架兩邊刻印防偽編碼,無號重號,均屬偽冒,舉報重賞,嚴禁仿造。
3.根據權利要求一所述輕便通用創新插秧機,其特征在于秧叉根據人工插秧時手指動作進行研究設計,秧叉是有叉爪和推秧腳兩部分組成,叉爪是用兩根彈性鋼絲安裝在橫桿上,能上下彈動,把每組兩根叉爪安裝在同一根橫桿上,叉爪下部通過推秧腳下部兩連體套管向下伸出約1. 5-2cm,每組兩根叉爪間距約0. 8-1. 2cm,推秧腳下部前面是套在叉爪上的兩連體套管,推秧腳上部通過固定在橫桿上的蓋套同一根彈簧上端固定,彈簧下端固定在橫桿下邊,推秧腳能上下彈動,所有推秧腳安裝在同一根橫桿上,叉爪橫桿兩端和推秧腳橫桿兩端用彈簧連接固定,使兩橫桿間能改變所設定的距離,秧叉下行遇到硬物時,在叉爪彈性和推秧腳彈簧緩解下,即時造成插秧失誤,對其他秧叉正常工作影響不大。
4.根據權利要求一所述輕便通用創新插秧機,其特征在于秧箱平移和傳送機構根據原有插秧機基本結構研制,只插大秧苗,秧箱不需要左右平移,只要把上寬下窄秧欄對準秧門便可。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輕便通用創新插秧機。分為兩種機型,一種是乘坐型,另一種是人力、機動兩用型,其機體主要有仿船框架、防滑輪、秧叉、秧箱、傳動輪軸等機構組成,采用鋁合金、塑鋼、橡膠、竹林等輕性材料制造。框架造型以模仿船體為基礎,便于適應泥水深淺度作業,人在船里工作,減少接觸泥水,較衛生,減輕插秧人痛苦,框架根據構件安裝要求進行設計。秧叉分為叉爪和推秧腳兩部分組成,叉爪和推秧腳分別安裝在兩根橫桿上,使叉爪通過推秧腳下部兩連體套管向下伸出約1.5-2cm,兩爪間距約0.8-1.2cm,當叉爪叉住秧根下行入泥2-3cm時,叉爪橫桿受到框架固件阻擋,停止下行,推秧腳繼續下行,并超出叉爪下端1-2cm,將秧根壓進泥土里,完成一次插秧程序。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2487637SQ20111036636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8日
發明者龐興平 申請人:龐興平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