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植物脫葉劑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具體涉及一種能促進植物葉柄與莖之間的分離組織形成從而促進植物葉片脫落的植物脫葉劑組合物。
背景技術:
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一種外源性的非營養性化學物質,其通常可在植物體內傳導至作用部位,以較低的濃度就能促進或抑制植物生命過程中的某些環節,使之向符合人類需要的意愿發展;由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特殊功能作用,因此其與一般的化肥或農藥等不盡相同。根據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功能,其一般可分為生根劑、抑芽劑、抗倒伏劑、促果劑、脫葉劑等等。其中,脫葉劑是一種能促進植物葉柄與莖之間的分離組織自然形成從而促進植物葉片脫落的生長調節劑。
現有的植物脫葉劑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單一成分植物脫葉劑現有傳統的植物脫葉劑一般是指一些主要藥效成分較單一的混合物,主要指噻苯隆等成分;噻苯隆,化學名稱為I-苯基-3-(1,2,3,-噻二唑-5-基)脲,其是目前脫葉劑中使用范圍最廣的植物脫葉劑,其一般應用于植物果實生長后期,利用其促進植物葉片脫落的作用來抑制植物的營養生長,從而促進植物果實的生殖生長,改善植物果實品質;另外,當噻苯隆等脫葉劑在應用于棉花作物時,其葉片脫落后,就有利于棉花的機械采收,從而進一步提高棉花的品質。現有植物脫葉劑中噻苯隆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其是直接對較為正常狀態的葉片進行脫落,其脫葉效果不夠明顯。復配植物脫葉劑現為最常用的復配植物脫葉劑主要是由噻苯隆和乙烯利制成的植物脫葉劑。乙烯利,化學名稱為2-氯乙基膦酸,其也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其主要作用是在植物體內釋放出乙烯,從而促進植物果實提前成熟。上述復配植物脫葉劑除可以利用噻苯隆對植物起到脫葉的作用,乙烯利能促進果實的成熟,上述復配調節劑僅是簡單的將兩種化學成分的效果相組合,而對于噻苯隆的脫葉效果卻沒有實質性的提高。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其具有協同效應,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對植物的脫葉效果。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采用一種植物脫葉劑組合物,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包含有重量比為30%-100%的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其余為助劑;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I :1_5。優選的,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包含有重量比為40%_95%的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其余為助劑;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1:1. 5-5。優選的,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包含有重量比為45%_90%的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其余為助劑;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1:2. 5-5。優選的,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包含有重量比為50%-80%的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其余為助劑;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1:3-4. 5。優選的,所述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為至少一種選自殺螟丹、殺蟲單、殺蟲雙、殺蟲環和殺蟲磺。優選的,所述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為至少一種選 自殺螟丹、殺蟲單和殺蟲環。優選的,所述植物為至少一種選自棉花、馬鈴薯、向日葵、蘿卜和豆類。優選的,所述植物為棉花。優選的,所述助劑為至少一種選自潤濕劑、分散劑、滲透劑和填料。優選的,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可加工成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水乳劑中的任意一種。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原理如下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包含有重量比為30%_100%的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其余為助劑;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I :1_5。本發明中所述沙蠶毒素類殺蟲劑是一種從沙蠶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具有殺蟲作用的生物類毒素類似物,包括殺螟丹、殺蟲雙、殺蟲單、殺蟲環、殺蟲磺等;沙蠶毒素類殺蟲劑進入昆蟲體內會迅速轉化為沙蠶毒素或二氫沙蠶毒素,此類植物為乙酰膽堿競爭性抑制齊U,具有較強的觸殺、胃毒和內吸等傳導作用,對鱗翅目害蟲的幼蟲有較好的放置作用,因此該類物質現被廣泛用作殺蟲劑。沙蠶毒素類殺蟲劑主要用于防治甘蔗或水稻等作物上的害蟲,但如白菜、甘藍等十字花科植物,以及煙草、豆類、棉花、向日葵、馬鈴薯等作物品種對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特別敏感,易受藥害,從而導致其葉片發黃,容易枯萎。本發明中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就充分利用上述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容易導致某些植物的葉片發黃或枯萎的特性,將其與噻苯隆相復配制成脫葉效果較好的植物脫葉劑。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中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相復配后,沙蠶毒素類殺蟲劑首先使作用對象的葉片發黃或枯萎,這時噻苯隆在葉柄處促進其細胞分裂,從而促進葉柄與莖之間的分離組織形成,使得其葉片脫落。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在應用于植物時,由于植物葉片首先在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作用下從植物莖處得到的營養物質減少,阻礙了葉片的生長,使其提前進入脫落期,加快了葉柄與莖之間的分離組織生長的時期;然后在噻苯隆的作用下,發黃或枯萎的葉片就會較為容易的從植物上脫落。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中可以是僅有上述兩種成分,即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除含有上述兩種成分外,其還可以是含有現作為脫葉劑所使用的各種助劑成分。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中所述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所占組合物的重量比為30%-100%,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I :1-5。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中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所占組合物的重量比小于30%時,其脫葉效果不理想;當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小于1:1或大于I : 5時,其脫葉效果也不
王電相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優選采用包含有重量比為40%_95%的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其余為助劑;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I 1.5-5。本發明優選采用上述實施方式可以使得本發明植物脫葉劑組合物的脫葉效果更佳。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優選采用包含有重量比為45%_90%的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其余為助劑;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I 2.5-5。本發明優選采用上述實施方式可以使得本發明植物脫葉劑組合物的脫葉效果更佳。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優選采用包含有重量比為50%_80%的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其余為助劑;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
I 3-4.5。本發明優選采用上述實施方式可以使得本發明植物脫葉劑組合物的脫葉效果更佳。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優選采用所述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為至少一種選自殺螟丹、殺蟲單、殺蟲雙、殺蟲環和殺蟲磺。殺螟丹,其化學名稱為S,S’ -[2-( 二 甲氨基)-1,3_丙烷二基]硫代氨基甲酸酯鹽酸鹽;殺蟲單,其化學名稱為I-硫代磺酸鈉基-2- 二甲氨基-3-硫代磺酸基丙烷;殺蟲雙,其化學名稱為2- 二甲胺基-1,3-雙硫代磺酸鈉基丙烷;殺蟲環,其化學名稱為N,N- 二甲基-1,2,3-三硫雜環己烷-5-胺;殺蟲磺,其化學名稱為S,S' -(2-( 二甲氧基)次丙基)雙硫代苯磺酸酯。本發明優選采用上述實施方式可以使本發明植物脫葉劑所使用的植物對象更為廣泛。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優選采用所述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為至少一種選自殺螟丹、殺蟲單和殺蟲環。上述沙蠶毒素類殺蟲劑所述成分中以殺螟丹、殺蟲單和殺蟲環的效果較佳,因此,本發明優選采用上述實施方式。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優選采用所述植物為至少一種選自棉花、馬鈴薯、向日葵、蘿卜和豆類。本發明中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可以施用于多種植物,包括十字花科類植物如蘿卜、西蘭花等,還包括其他植物如棉花、馬鈴薯、蘿卜、豆類、向日葵、花生等。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優選采用所述植物為棉花。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在應用于棉花果實中后期生長過程中時,其除了可以較好地對其進行脫葉作用外,脫葉后的棉花可以較為便利地使用機械采收,從而將棉花收獲期提前,從而進一步地提升棉花的品質。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優選采用所述助劑為至少一種選自潤濕齊U、分散劑、滲透劑和填料。本發明所述潤濕劑包括有乙醇、甘油等;所述分散劑包括有三聚磷酸鈉、焦磷酸鈉、十二烷基硫酸鈉等;所述滲透劑包括有硫酸化蓖麻油、烷基磺酸鈉、烷基硫酸酯鈉、仲烷基硫酸酯鈉等;所述填料包括有白炭黑、粘土、硅藻土、云母、滑石、淀粉、糊精等。本發明所述助劑還可以選自潤滑劑、著色劑、崩解劑等。本發明中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中還可以含有除噻苯隆、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和助劑以外的各種功能劑或植物所需的營養成分等。本發明中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除上述的各成分外,還可以包含有現有的各種功能劑或營養型物質;在不改變本發明中所述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成分及比例的情況下,適度在藥用輔料中添加功能劑或營養型物質,包括功能劑乙烯利、敵草隆、水楊菌胺、五氯硝基苯、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等或營養物質甘油醛、蔗糖、阿拉伯膠、氨基酸等。上述功能劑或營養型物質的添加使得本發明植物脫葉劑組合物除促進植物脫葉的作用外,還可對植物進行多方面的調節,使其可以對植物進行起到更好的調節作用。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可以做成現有脫葉劑各種制劑劑型,如可濕性粉劑、顆粒劑或液體制劑等;本發明所述植物脫葉劑的制備方式可以采用現有制備脫葉劑的方式制備而得。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選擇均勻、整齊、生長穩健的棉田,將該棉田劃分為若干對比實驗區,選擇12組對比實驗區,分別施用以下對照例1-12中,施用方法為將各對照例溶于水中并噴灑于各對比實驗區的棉花作物上。分別于施藥后7天、14天和21天測量并計算每一對比實驗區內棉花的脫葉率,并將所得結果列于表一中。對照例I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物質 噻苯隆-80%,填科-I-20%o將上述物質按配比量稱好后,按照現有制備粉劑的方法進行粉碎、混合、過篩制備得粉狀對照例I。對照例2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物質噻苯隆-50% ;乙烯利-30% ;填料-I-20%o將上述物質按配比量稱好后,按照現有制備粉劑的方法進行粉碎、混合、過篩制備得粉狀對照例2。對照例3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物質噻苯隆-70% ;乙烯利-20% ;填料-I-10%o將上述物質按配比量稱好后,按照現有制備顆粒劑的方法進行粉碎、混合、造粒制備得顆粒狀對照例3。對照例4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物質噻苯隆——50%;殺螟丹——50%。將上述物質按配比量稱好后,按照現有制備粉劑的方法進行粉碎、混合、過篩制備得粉狀對照例4。對照例5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物質噻苯隆-16. 7% ;殺螟丹-83. 3%。將上述物質按配比量稱好后,按照現有制備粉劑的方法進行粉碎、混合、過篩制備得粉狀對照例5。對照例6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物質噻苯隆-30%;殺蟲雙-70% o將上述物質按配比量稱好后,按照現有制備顆粒劑的方法進行粉碎、混合、造粒制備得顆粒狀對照例6。對照例7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物質噻苯隆-15% ;殺蟲單-15% ;填料-I-70%o將上述物質按配比量稱好后,按照現有制備顆粒劑的方法進行粉碎、混合、造粒制備得顆粒狀對照例7。對照例8 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物質噻苯隆——5% ;殺蟲磺——25% ;填料-2——70%。將上述物質按配比量稱好后,按照現有制備粉劑的方法進行粉碎、混合、過篩制備得粉狀對照例8。對照例9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物質噻苯隆-10% ;殺蟲磺-20% ;潤濕劑-I-20% ;填料-3-50% ;將上述物質按配比量稱好后,按照現有制備粉劑的方法進行粉碎、混合、過篩制備得粉狀對照例9。對照例10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物質噻苯隆——30% ;殺蟲單——30% ;潤濕劑-2——10% ;滲透劑-I——10% ;填料-3-20%o將上述物質按配比量稱好后,按照現有制備顆粒劑的方法進行粉碎、混合、造粒制備得顆粒狀對照例10。對照例11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物質噻苯隆——10% ;殺蟲環——50% ;潤濕劑-3——10% ;滲透劑-2——10% ;分散劑-I-5% ;填料-2-15%。將上述物質按配比量稱好后,按照現有制備粉劑的方法進行粉碎、混合、過篩制備得粉狀對照例11。對照例12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物質噻苯隆——15% ;殺螟丹——45% ;潤濕劑-3——5% ;滲透劑_3——5% ;分散劑-2——10% ;崩解劑-I——5%,填料-I——15%。將上述物質按配比量稱好后,按照現有制備顆粒劑的方法進行粉碎、混合、造粒制備得顆粒狀對照例12。上述潤濕劑-I為乙醇,潤濕劑-2為甘油,潤濕劑-3為二丁基萘磺酸鹽;所述滲透劑-I為硫酸化蓖麻油,滲透劑-2為烷基磺酸鈉,滲透劑-3為仲烷基硫酸酯鈉;所述分散劑-I為三聚磷酸鈉,分散劑-2為十二烷基硫酸鈉;所述崩解劑-I為丙基纖維素;所述填料_1為粘土,填料-2為淀粉,填料-3為糊精,下同。將對照例1-12所測定得到的結果列于表一中
表一
權利要求
1.一種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包含有重量比為30%-100%的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其余為助劑;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I :1-5。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包含有重量比為40%-95%的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其余為助劑;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1:1. 5-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包含有重量比為45%-90%的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其余為助劑;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1:2. 5-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包含有重量比為50%-80%的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其余為助劑;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1:3-4. 5。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為至少一種選自殺螟丹、殺蟲單、殺蟲雙、殺蟲環和殺蟲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為至少一種選自殺螟丹、殺蟲單、和殺蟲環。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為至少一種選自棉花、馬鈴薯、向日葵、蘿卜和豆類。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為棉花。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劑為至少一種選自潤濕劑、分散劑、滲透劑和填料。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加工成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水乳劑中的任意一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具體涉及一種能促進植物葉柄與莖之間的分離組織形成從而促進植物葉片脫落的植物脫葉劑組合物;所述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包含有重量比為30%-100%的噻苯隆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其余為助劑;所述噻苯隆與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重量比為11-5;本發明植物脫葉劑組合物具有協同效應,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對植物的脫葉效果。
文檔編號A01N47/12GK102771491SQ20121028701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3日
發明者何鵬, 彭山英, 顏亞奇 申請人: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