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是將苗盤放入托苗盤,之后將托苗盤向苗叉方向移動自動將苗盤中的苗按列進入苗叉中,然后翻轉苗叉使苗的葉冠朝下。苗盤中每排苗穴經過松苗位置時將受氣壓作用將苗坨與穴分離,當推盤裝置將任意一排中的苗移出托苗軌道使其失去支撐時,苗坨處于懸空狀態,在重力的作用下苗坨沿著下滑導軌下落進入接苗投苗區。在接苗投苗區的苗被推苗裝置推出托苗軌道落入分苗裝置再由分苗裝置導入儲苗裝置。儲苗裝置根據需要往移栽機接苗裝置中投苗,實現移栽機自動投苗的目的。本發明的優點是:取苗、分苗、投苗不傷苗,作業效率高滿足移栽機自動化作業的需求。
【專利說明】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專利涉及農業領域穴盤秧苗移栽技術,尤其指利用機械裝置將穴盤中的秧苗取出并用機械裝置自動將其投出,以實現快速取苗和投苗,達到旱地移栽機自動化移栽的目的。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從穴盤中取秧苗的方法有:操作人員直接抓苗的葉冠取苗、機械裝置從穴底部漏眼將苗坨頂出、機械裝置夾苗坨等種種取苗方法。
[0003]人工取苗方法的缺點是效率低,作業人員為配合移栽機工作精神緊張、勞動強度大。
[0004]機械裝置從苗盒底部漏水眼將苗坨頂出、夾苗坨等取苗方法,在生產實踐中操作起來不是無法實現、就是效率低沒有得到推廣應用。
[0005]機械方式取穴盤內的苗由于沒有成熟的方法和裝置,目前往移栽機移栽器內除人工喂苗(投苗)外還沒有能夠由機械裝置取苗并進行投苗的實用裝置。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從穴盤苗盒中快速取苗、投苗方法及裝置,即將秧苗葉冠朝下使穴盤與其內苗坨分離并按要求進行分苗和投苗,讓移栽機能夠自動化作`業。
[0007]本發明的取苗投苗方法及裝置原理圖詳見附圖。
[0008]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9]1、將穴盤放入托盤,之后將托盤向苗叉方向移動自動將穴盤中的苗按列進入苗叉中,然后翻轉苗叉使苗的葉冠朝下。
[0010]2、穴盤中每排苗盒經過松苗位置時將受氣壓作用將苗坨與苗盒分離,當推盤裝置將任意一排中的苗盒移出托苗軌道使苗坨處于懸空狀態,在重力的作用下苗坨沿著下滑導軌下落進入接苗投苗區。
[0011]3、在接苗投苗區的苗(坨)被推苗裝置推出托苗軌道落入分苗裝置。
[0012]4、落入分苗裝置的苗再由分苗裝置自動導入儲苗裝置。
[0013]5、儲苗裝置根據需要往移栽機接苗裝置中投苗,實現移栽機自動投苗的目的。
[0014]6、推苗裝置可以將穴盤中的一排苗分兩次投出,便于移栽機減少接苗機構。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如下優點:
[0016]1、不傷苗將苗取出、分苗、放苗,作業效率高。
[0017]2、可以解決特殊作物株距、行距超短無法實現機械化移栽的問題。
[0018]3、操作人員不用連續作業,精神不處于緊張狀態,勞動強度低。
[0019]4、可以滿足現有各型移栽機自動化作業的需求。
[0020]5、可以使移栽機裝穴盤數量更多,便于在地頭集中上苗。【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自動取投苗裝置主視圖
[0022]圖2:自動取投苗裝置裝置俯視圖
[0023]圖3:托苗導軌分區示意圖
[0024]圖4:分苗筒主視圖
[0025]圖5:儲苗杯底門俯視圖
[0026]圖中:1_上苗裝置(總成)、2_推盤裝置(總成)、3_托苗導軌(總成)、4_推苗裝置(總成)、5_松苗裝置(總成)、6_分苗筒(總成)、7_儲苗杯(總成)、8_控制裝置、
9-托盤、10-托叉、11-轉動軸、12-托桿、13-限位支撐桿、14-撥桿、15-馬達、16-調節桿、17-移動架、18-推桿(板)、19_限位檔、20-壓桿、21-調節桿、22-齒輪、23-齒條、24-馬達、
25-托架軌、26-短托軌、27-長托軌、28-推板、29-馬達、30-閥門、31-多孔噴氣管、32-前排分苗筒、33-后排分苗筒、34-前排儲苗杯、35-后排儲苗杯、36-底門、37-彈簧、38-開啟檔、39-傳感器、40-傳感器、41-傳感器、42-傳感器、43-傳感器、44-長接盤桿、45-短接苗軌、46-整機架、47-苗盤、48-托軌松苗段、49-短托軌接苗段、50-長托軌接苗段、51-下滑軌、52-彈簧、53-軸、54-出口 、55-門板、56-隔梁、57-轉條、58-聯接段。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0028]1、自動取苗投苗裝置組成與工作原理
[0029]自動取投苗裝置由:1_上苗裝置、2-推盤裝置、3-托苗導軌、4-推苗裝置、5-松苗裝置、6-分苗筒、7q_儲苗杯、8-控制裝置、44-長接盤軌、45-短接苗軌、46-整機架等組成如圖1所示。
[0030]1-上苗裝置由件:9_托盤、10-托叉、11-轉動軸、12-托桿、13-支撐桿、14-撥桿、15-馬達、16-調節桿、52-彈簧等組成。
[0031]其工作原理是:47_苗盤裝入9-托盤里后,9-托盤向處于銜接狀態的10-托叉方向移動,當9-托盤移動到終點時47-苗盤已全部移入10-托叉中,同時12-托桿插入47-苗盤底部或苗盒間隙當中,使10-托叉翻轉時12-托桿托起47-苗盤和10-托叉一起翻轉,然后9-托盤返回原處。15-馬達在8-控制裝置的控制下翻轉10-托叉180°,完成上47-苗盤工作,此時11-轉動軸兩側的10-托叉支撐由13-支撐架承擔、11-轉動軸上另一側對稱空的10-托叉又處于與9-托盤銜接狀態,可以接續接收9-托盤上新的47-苗盤。
[0032]11-轉動軸轉動時帶動14-撥桿轉動,14-撥桿推開13-支撐桿,11-轉動軸轉動180°停止后13-支撐桿被52-彈簧復位再次和14-撥桿接觸支撐10-托叉。11-轉動軸轉動180°時42-傳感器被觸發,15-馬達被指令停止運行。
[0033]10-托叉每個齒條的前端為凸弧形,一方面便于10-托叉入盤工作,另一方面便于通過3-托苗導軌。
[0034]2-推盤裝置由件:17_移動架、18-推桿、19-限位檔、20-壓桿、21-調節桿、22-齒輪、23-齒條、24-馬達、25-托架軌等組成。
[0035]其工作原理是:17_移動架工作前處于25-托架軌的起始端(圖1中左側),17-移動架往右移動時當18-推桿遇到47-苗盤時將自動向左旋轉抬起,17-移動架移過47-苗盤末端時18-推桿在重力作用下自動旋轉回原位,此時20-壓桿已完全進入47-苗盤底部或苗盒間隙當中、16-調節桿與21-調節桿接觸將10-托叉調節成準確定位狀態。當17-移動架開始往25-托架軌起始端移動時,由于18-推桿在19-限位檔的作用下只能單向移動,保證47-苗盤與18-推桿接觸后只能隨17-移動架移動而移動。
[0036]17-移動架在每次8-控制裝置上電后自動回到25-托架軌左側端頭(起始端位置)。
[0037]3-托苗導軌組成由:若干26短托苗導軌和27-長托軌相互間隔布置,其中每組托苗導軌又由48-托軌松苗段、58-聯接段、49-短托軌接苗段、50-長托軌接苗段和51-下滑軌四段構成見圖3所示,其中49-短托軌接苗段和50-長托軌接苗段為圓弧結構與直線式58-聯接段切線方式聯 接,與10-托叉銜接端為凹形,以保障10-托叉能順利從其間通過,
26-短托軌之51-下滑軌與32-前排分苗筒銜接、27-長托軌之51-下滑軌與33-后排分苗筒銜接,任意相鄰兩個26-短托軌之間和任意相鄰兩個27-長托軌之間形成的通道寬度是相同的,其寬度大于苗頸的1.5倍且小于30mm,10-托叉相鄰兩齒之間形成的通道寬度與3-托苗導軌內通道寬度是相同的,使銜接后47-苗盤能順利移入3-托苗導軌。
[0038]當47-苗盤中任意一排苗盒被完全推離48-托軌松苗段后,這排苗在重力的作用下將自動從47-苗盤苗盒中落出入49-短托軌接苗段和50-長托軌接苗段。當苗從26-短托軌和27-長托軌中出來時增加了相鄰苗間的縱向距離,并由一排變成了兩排。
[0039]10-托叉高于3-托苗導軌5mm~15mm,—方面保障松苗時可以把苗從苗盒中分離出來,另一方面創造出苗坨與苗盒空間避免苗盒阻擋苗坨下落。
[0040]4-推苗裝置組成由件:28_推板、29-馬達等組成。28-推板上半部分起推苗作用、下半部分起擋苗作用,落入49-短托軌接苗段和50-長托軌接苗段的苗須由4-推苗裝置推尚出該段導軌。
[0041]28-推板在8-控制裝置的控制下每次轉動360°以完成推苗和復位工作,4_推盤裝置在每次8-控制裝置上電后28-推板自動回到起始位置。
[0042]5-松苗裝置組成由件30-閥門、31-多孔噴氣管等組成。
[0043]31-多孔噴氣管設置在48-托軌松苗段上方,只要有47-苗盤中任意一排苗盒移動到31-多孔噴氣管下方時30-閥門就開啟,氣流將苗坨從苗盒中分離出來,到達預定時間后30-閥門閉合停止吹氣。
[0044]31-多孔噴氣管還可以設置成兩排,另一排設置在47-苗盤落苗處的上方,起輔助落苗的作用。
[0045]6-分苗筒由32-前排分苗筒、33-后排分苗筒組成,每排分苗筒有若干個獨立通道,詳見圖4。
[0046]苗沿著51-下滑軌落入6-分苗筒時將自動完成苗坨在下葉冠在上的翻轉過程,當苗從6-分苗筒中出來時已經加大了相鄰苗間的橫向距離。
[0047]7-儲苗杯組成由件:34_前排儲苗杯、35-后排儲苗杯、36-底門、37-彈簧、38-開啟檔、53-軸、56-隔梁、57-轉條等組成,詳見圖5。無論34-前排儲苗杯還是35-后排儲苗杯每排儲苗杯都由和32-前排分苗筒、33-后排分苗筒通道對應數量的若干個子杯組成,每一排儲苗杯只用一套36-底門。[0048]36-底門托苗門板部分是由兩扇采用推拉式結構55-門板構成,38-開啟檔在外部機構的作用下將推開55-門板,在失去外部機構的作用后37-彈簧自動將55-門板閉合,詳見圖5:儲苗杯底門俯視圖,在此過程中苗從54-出口被放出完成放苗工作。
[0049]7-儲苗杯還可由34-前排儲苗杯或35-后排儲苗杯一排單獨使用,在34-前排儲苗杯和35-后排儲苗杯之間不需調節距離時,可以將6-分苗筒與7-儲苗杯變成一體。
[0050]8-控制裝置是由計算機系統構成,通過讀取40-傳感器、41-傳感器、42-傳感器、43-傳感器、44-傳感器的信息,按照程序控制15-馬達、24-馬達、29-馬達的啟停、30-閥門的啟閉來完成自動取投苗過程中的各項任務。
[0051 ] 40-傳感器功能是:發布2-推盤裝置處于25-托架軌起始端信息、41-傳感器功能是:發布2-推盤裝置處于25-托架軌末端信息,42-傳感器功能是:發布10-托叉轉動到位信息,43-傳感器功能是:發布28-推板轉動到位與初始位置信息,44-傳感器功能是:發布36-底門閉合信息。
[0052]44-長接盤軌:負責將出10-托叉上的47-苗盤兩側銜接到其上,45-短接苗軌:負責將從48-托軌松苗段出來的47-苗盤從中間部位銜接到其上。
[0053]2、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操作方法
[0054]預備:聯接外接電源并給08控制裝置通電、氣源聯接、檢查36-底門狀態使之閉合。可以事先震動、揉動47-苗盤使苗坨和苗盒分離。
[0055]上盤:將47-苗盤放入9-托盤后,人工移動9-托盤將47-苗盤喂入10-托叉中完成裝盤工作,啟動8-控制裝 置由其指令15-馬達工作將47-苗盤送到2-推盤裝置取穴盤位置。
[0056]取盤:8_控制裝置在將47-苗盤送至到位后將指令24-馬達驅動17-移動架向右移動至接收到40-傳感器發出的到位信息時止,然后17-移動架被驅動往左移動至47-苗盤第一排苗盒到達31-多孔噴氣管下方時停止、30-閥門開啟至預定時間后停止,然后17-移動架再被驅動繼續向左移動將該排苗盒完全推離48-托軌松苗段停止。
[0057]每當47-苗盤又有后續一排苗盒處在31-多孔噴氣管下方,30-閥門都開啟執行松苗任務。
[0058]落苗:從47穴盤中落出的苗,28-推板將阻擋其直接從49-短托軌接苗段出苗,到預定時間后4-推苗裝置根據8-控制裝置的指令將落下的苗依次推出49-短托軌接苗段和50-長托軌接苗段。
[0059]導苗:被推出3-托苗導軌的苗分別落入32-前排分苗筒和33-后排分苗筒并導出。
[0060]放苗:從6-分苗筒中落出的苗分兩排進入34-前排儲苗杯和35-后排儲苗杯,當移栽機上的開啟裝置與38-開啟檔接觸后55-門板被打開苗同時被放出,在移栽機上的開啟裝置與38-開啟檔接觸結束后37-彈簧將55-門板閉合。至此完成一次自動取苗、分苗、投苗、放苗全過程。
[0061]如果7-儲苗杯只由一排構成,4-推苗裝置先將26-短托軌中的苗推出后停止推
27-長托軌中的苗,27-長托軌中的苗何時再推根據43-傳感器發出信息后8-控制裝置再指令4-推苗裝置運行將27-長托軌中的苗推出。
[0062]持續:隨著55-門板被閉合43-傳感器將發出信息,8_控制裝置將指令24-馬達驅動17-移動架再往左步進一個苗盒的距離將另一排苗盒推離48-托軌松苗段,讓這排苗落出,開始重復推苗、分苗、儲苗、放苗的程序。
[0063]續盤:當47-苗盤從10-托叉中全部移出后,8-控制裝置將指令15-馬達啟動將
10-托叉翻轉180°將新的47-苗盤送到2-推盤裝置取穴盤位置,當17-移動架將原來的47-苗盤最后一排苗盒推離48-托軌松苗段后,8-控制裝置指令2-推盤裝置、5-松苗裝置和4-推苗裝置開始重復上述相關各項工作,保證在下次7-儲苗杯放苗前再次將苗投讓
7-儲苗杯里。
[0064]處在44-長接盤桿和45-短接盤桿內的空穴盤將被新的穴盤頂出。
[0065]結束:當完成移栽任務時,操作人員命令8-控制裝置停止運行即可。
[0066]整套裝置的電源、`氣源另由拖拉機或其它裝置提供。
【權利要求】
1.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將首盤47-苗盤裝入9-托盤里,9-托盤向銜接狀態的10-托叉方向移動,當47-苗盤被全部移入10-托叉后,8-控制裝置被指令15-馬達驅動10-托叉翻180°,在此過程中12-托桿托起47-苗盤一起翻轉,完成上苗盤工作;接著8-控制裝置再指令24-馬達將17-移動架移動,當18-推桿遇到47-苗盤時將逆17-移動架移動方向被旋轉抬起、到達47-苗盤末端時在重力作用下又自動旋轉回原位,此時20-壓苗盤桿已進入47-苗盤底部、16-調節桿與21-調節桿接觸將10-托叉調節成準確定位狀態;當17-移動架開始往反方向移動時,18-推桿在19-限位檔的作用下不能向與17-移動架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使47-苗盤與18-推桿接觸后只能隨17-移動架一起移動;31-多孔噴氣管設置在48-托軌松苗段上方,當47-苗盤中任意一排苗盒移動到其下方時30-閥門開啟到預定時間后閉合,完成松苗任務;8-控制裝置再指令17-移動架沿此方向繼續移動,當47-苗盤中第一排苗盒完全離開48-托軌松苗段后24-馬達停止運行,該排苗將自動從47-苗盤穴盒中落入49-短托軌接苗段和50-長托軌接苗段;接續29-馬達被啟動28-推板推離在49-短托軌接苗段和50-長托軌接苗段的苗使其沿51-下滑軌落入6-分苗筒再落入7-儲苗杯,38-開啟檔被外部機構作用后將推開55-門板,苗被放出,在37-彈簧將55-門板復位后43-傳感器發出信息;43_傳感器信息后24-馬達被啟動將17-移動架再步進一個苗盒的距離,接續就有新苗落出47-苗盤并被4-推苗裝置送入7-儲苗杯中及被7-儲苗杯放出;當47-苗盤從10-托叉中全部移出后,15-馬達被指令轉動10-托叉將新的47-苗盤送到取盤位置;在47-苗盤最后一排苗盒被推離48-托軌松苗段后,8-控制裝置指令2-推盤裝置、5-松苗裝置和4-推苗裝置再次完成上述有關工作,保證在下次7-儲苗杯放苗前再次將苗投入7-儲苗杯里;49_短托軌接苗段和50-長托軌接苗段為圓弧結構,苗從相互間隔布置的26-短托軌和27-長托軌經過后相鄰的苗縱向距離拉大,從6-分苗筒經過將相鄰苗間的橫向距離拉大;36_底門門板是由兩扇采用推拉式結構55-門板構成,無論34-前排儲苗杯還是35-后排儲苗杯分別設置一套36-底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9-托盤移動將47-苗盤送入10-托叉中。
3.如權利要求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11-轉動軸兩端互為180°對稱設置兩個10_托叉。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17-移動架移動方式為直線往復式。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18-升降推桿(板)為旋轉方式升降。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17-移動架上設置有兩個以上的20-壓桿。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47-苗盤中任意一排苗在完全離開48-托軌松苗段前被5-松苗裝置松苗。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在50-長托軌接苗段的苗須由28-推板將苗(坨)推離該段導軌的。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26-短托軌和27-長托軌是間隔布置的。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苗從6-分苗筒經過將相鄰苗間的橫向距離拉大。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每排設置一套兩扇采用推拉式結構55-門板構 成的36-底門。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3650718SQ201210314384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1日
【發明者】于憲臣 申請人:于憲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