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肉牛發酵床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畜禽發酵床,具體是一種肉牛發酵床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發酵床養豬技術已經在全國推廣,實踐證明豬在用鋸末和稻殼制作的發酵床墊料上生長,糞尿免清理,豬舍無臭味,原位消納糞尿,豬肉無藥殘,省水省地,是一種先進的環保養殖技術和福利養豬技術。肉雞、肉鴨、蛋雞發酵床養殖技術也正在局部推廣。肉牛發酵床養殖技術尚未開展。肉牛體重大,糞便排泄量及養殖方式與豬、雞、鴨明顯不同。過去肉牛在泥土地面上運動、飼養,糞便排泄在地面上,人工或機械清理糞污。糞污在地面上散落堆積,導致牛舍環境異臭。臭味物質不但可以降低肉牛的生產性能,還會降低肉牛的免疫性能以及牛肉品質。如何改善牛舍環境,目前尚無良策。豬、雞、鴨發酵
床墊料主要由鋸末、稻殼、玉米面、發酵床菌種組成,鋸末、稻殼各自的用量一般為40-60%、60-40%,鋸末、稻殼、玉米面和發酵床菌種混勻后,調節水分含量至50%左右堆積發酵,發酵溫度至50°C _65°C時,堆積發酵成功,然后將墊料攤開,放入豬禽進行飼養。有時在鋸末、稻殼發酵床墊料中添加不超過10%的少量泥土,用于增加發酵床菌種-土著菌的活性。該種鋸末稻殼型豬禽發酵床可以支撐豬、禽體重,消納蛋白含量較高的豬禽糞便,但不能支撐肉牛體重,也不適宜消納粗纖維含量高的肉牛糞便。另外豬禽發酵床墊料的鋸末、稻殼顆粒之間空隙大,墊料中未被分解的畜禽糞污易滲透,污染地下土壤。豬禽發酵床不適用于肉牛飼養。針對肉牛飼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目前尚沒有好的解決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肉牛舍內環境污染嚴重,豬禽發酵床墊料支撐力弱,無法承受肉牛體重、不適用于肉牛養殖的情況,提供一種肉牛發酵床及其制作方法。本發明的肉牛發酵床墊料配比如下所示
稻殼鋸末泥土玉米面發酵床
原料(原料I)(原料2)(原料3)(原料4)菌種ifljtii 10-15%10-15%80-70%1.0-2.0 kg/m3100 -200 g/m"注稻殼和鋸末、泥土劑量為體積百分比,三者體積總數為100%,玉米面和發酵床菌種比例是以稻殼和鋸末、泥土的體積總數為標準計算。本發明肉牛發酵床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I)按上述比例取原料備用;將玉米面和發酵床菌種混勻,為混合物A ;將40-60%的混合物A與80-90%的泥土、20-30%的鋸末混勻,為混合物B ;將剩余的混合物A與剩余的泥土及剩余的鋸末混勻,為混合物C ;(2)首先將發酵床底層硬化,可水泥硬化,也可采用三合土或其他方式硬化;然后將稻殼平鋪于發酵床硬化的底面上,再將混合物B鋪墊在稻殼層上;最后將混合物C鋪墊在混合物B層上,發酵床鋪墊厚度為60-100cm,肉牛在混合物C層上飼養。稻殼可用花生殼、2-3cm長的玉米桿、高粱桿、蠶豆殼、棉籽殼、樹枝等體積代替,花生殼、2-3cm長的玉米桿、高粱桿、蠶豆殼、棉籽殼、樹枝都應干燥,無霉變。鋸末可用甘蔗渣、刨花、粉碎成4-20目的玉米芯等體積代替,甘蔗渣、刨花、粉碎成4-20目的玉米芯都應干燥,無霉變,不含化學殺蟲劑或防腐劑。泥土指沙土、腐殖土、泥炭、干黃土中的一種或兩種。玉米面可用米糠、麩皮、次粉等重量代替,玉米面、米糠、麩皮、次粉都應無霉變,符合衛生要求。發酵床菌種為能分解糞污的芽孢桿菌,為市售的干粉制劑,其芽孢桿菌含量不低于 107cfu/g。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它充分考慮了肉牛的體重和肉牛生理習性,提高了墊料支撐能力,降低了鋸末稻殼型豬禽發酵床墊料成本,通過調整墊料空隙提高了肉牛糞污降解效果,減少了糞污墊料對地下土壤的污染,糞污免清理,糞污原位消納,牛舍無臭味,提高了肉牛生產性能,適用于肉牛、犢牛養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I試驗材料及方法I. I試驗材料肉牛魯西黃牛。 I. 2試驗動物與分組將500kg體重肉牛60頭,隨機分為2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6個重復。每重復5頭,每重復為I欄。對照組進行常規地面飼養,試驗組進行肉牛發酵床飼養。整個試驗由同一人員飼養,飼養管理程序與防疫程序一致。整個試驗于濟南平陰肉牛場進行,試驗開始時間為2010年5月16日開始,試驗持續期為42天。肉牛發酵床制作發酵池深為90cm、面積為120m2。考慮墊料的松軟及以后的壓實,將墊料加厚,即制作發酵床IOOcm厚、面積為120m2的發酵床。發酵池底面用三合土硬化。稻殼、鋸末、沙土、玉米面無霉變無污染。稻殼、鋸末、沙土、玉米面和菌種干粉(其芽孢桿菌含量為2X107cfu/g)的添加比例分別為12%、13%、75%和I. 0kg/m3、200g/m3。計算各原料用量,準備稻殼14. 4m3、鋸末15. 6m3、沙土 90m3、玉米面120kg、菌種干粉24. Okgo將120kg玉米面和24. Okg菌種混勻,為混合物A。將50%的混合物A與80%的沙土、20%的鋸末混勻,為混合物B。將50%的混合物A與20%的沙土、80%的鋸末混勻,為混合物C。將稻殼鋪墊在發酵池底面三合土上。將混合物B鋪墊在稻殼層上。將混合物C平鋪在混合物B層上。發酵床制作完成。然后進牛飼養。I. 3統計指標每欄于牛背等高處選取代表性位點2處,測定氨氣和硫化氫濃度。最終取平均值進行分析。試驗前后肉牛稱重,計算平均日增重。I. 4數據分析采用SPSS統計軟件對上述指標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試驗結果與分析2. I發酵床飼養試驗觀察肉牛剛進入發酵床飼養時,新發酵床墊料表面存在略微下陷現象,三天后墊料運行至正常狀態,墊料無下陷,肉牛在墊料上行走正常。由于糞污被墊料中的微生物分解,牛舍無臭味,牛體被毛干凈,無糞污。飼養試驗結束時翻挖墊料深至16cm處墊料干燥,糞污對地下土壤無污染。2. 2發酵床對肉牛場空氣環境的影響表2有害氣體濃度測定的結果(mg. kg—1)
權利要求
1.一種肉牛發酵床,其特征是,由原料I :稻殼、花生殼、2-3cm長的玉米桿、高粱桿、蠶豆殼、棉籽殼或者樹枝,原料2 :鋸末、甘蔗渣、刨花或者粉碎成4-20目的玉米芯,原料3 :泥土,原料4 :玉米面、米糠、麩皮或者次粉,以及發酵床菌種制成;所述原料I、原料2和原料3為體積百分比,三者體積總數為100%,其中原料I為10-15%、原料2為10-15%,原料3為70-80% ;原料4和發酵床菌種比例是以原料I、原料2和原料3的體積總數為標準計算,其中原料4為I. (Γ2. Okg/m3,發酵床菌種為10(T200g/m3,所述發酵床菌種為能分解糞污的芽孢桿菌,菌種含量大于107cfu/g。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肉牛發酵床,其特征是,所述原料I為稻殼,原料2為鋸末,原料4為玉米面。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肉牛發酵床,其特征是,所述泥土指沙土、腐殖土、泥炭、干黃土中的一種或兩種。
4.一種制作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肉牛發酵床的方法,其特征是, (1)按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重量份取原料備用;將原料4和發酵床菌種混勻,為混合物A ;將40-60%的混合物A與80-90%的泥土、20-30%的原料2混勻,為混合物B ;將剩余的混合物A與剩余的泥土及剩余的原料2混勻,為混合物C ; (2)首先將發酵床底層硬化;然后將原料I平鋪于發酵床硬化的底面上,再將混合物B鋪墊在原料I層上;最后將混合物C鋪墊在混合物B層上,肉牛在混合物C層上飼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發酵層底層硬化為水泥硬化或三合土硬化。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泥土是指沙土、腐殖土、泥炭、干黃土中的一種或兩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肉牛發酵床及其制作方法。它是將玉米面和發酵床菌種混勻,為混合物A;將40-60%的混合物A與80-90%的泥土、20-30%的鋸末混勻,為混合物B;將剩余的混合物A、泥土及鋸末混勻,為混合物C。制作發酵床時,它首先將發酵床底層硬化,然后將稻殼平鋪于上面,再將混合物B鋪墊在稻殼層上;最后將混合物C鋪墊在混合物B層上。該發酵床充分考慮了肉牛的體重和肉牛生理習性,提高了墊料支撐能力,降低了鋸末稻殼型豬禽發酵床墊料成本,通過調整墊料空隙提高了肉牛糞污降解效果,減少了滲透糞污對地下土壤的污染,糞污免清理,糞污原位消納,牛舍無臭味,提高了肉牛生產性能,適用于肉牛、犢牛養殖。
文檔編號A01K1/015GK102792895SQ201210321318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3日
發明者趙紅波, 盛清凱, 王星凌, 宋恩亮, 黃保華, 楊林青, 王飛, 楊趙軍, 劉華陽, 劉玉民 申請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盛清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