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適用于土雞,蚯蚓和蔬菜的循環持續生產。
背景技術:
現代農業廣泛應用化肥、農藥、生長激素、轉基因技術等,帶來了諸如水土流失、食品污染、品質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能源危機、生態失衡等一系列問題,也造成了現代農業體系內在的不穩定性和不持續性。有機農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啟蒙和發展的,它是在吸收傳統農業精華的基礎上,運用生物學、 生態學和農業科學原理和技術發展起來的農業可持續發展類型。在亞洲國家中中國有機農產品的種植面積最大,為30. I萬hm2,暫居世界第13位,而有機蔬菜的種植面積僅占O. 011%。到2011年底,我國獲得認證的有機蔬菜生產基地雖然已有9000多家,但是有機蔬菜生產面積并不大,這說明我國的有機蔬菜發展潛力是很大的。蔬菜是城市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農副產品,在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的今天,城郊地區發展有機蔬菜前途看好。自1988年實施“菜籃子”工程以來,我國蔬菜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2009年,全國蔬菜年播種面積達2. 73億畝,總產量6. 02億噸,總產值約8800億元,出口 67. 7億美元,蔬菜產業已由原來單純的保障大中城市蔬菜供應拓展到“保供,增收,就業,創匯”四大功能,成了保障城鄉居民蔬菜供給,增加農民收入,拉動城鄉就業和擴大出口創匯的朝陽產業。2009年,湖北省蔬菜(含食用菌、西甜瓜、魔芋)播種面積1820萬畝,產量3407萬噸,產值633. 6億元,其產量、產值居種植業首位。其中高山蔬菜160萬畝,產值近40億元,水生蔬菜150萬畝,產值近30億元,魔芋56. 5萬畝,產量84萬噸,產值21億元,均居全國首位。目前有機蔬菜的生產管理模式主要有公司租賃經營和“公司+基地+農戶”兩種,而武漢市幾個有機蔬菜基地均采用公司租賃的經營模式。國內現有有機蔬菜基地大多存在以下問題I.產能低下,投入大量增加,產量低。現有有機蔬菜基地大多采用傳統的種植方式,即粗放型種植模式,該模式改化學肥料為有機肥料,改化學農藥為生物農藥,改化學除草為人工除草。生物產品和人工的大量投入,并不能很好的解決作物的生長過程中的病害和蟲害的問題,產出的產品的商品率較低,對殘次品和秸桿的利用率比較單一。2.有機蔬菜品種種類不多,多以容易栽培的常規品種為主,如黃瓜、番茄、蘿卜、白菜、絲瓜、豆角等,這些品種的綜合抗性和表現比較一般。有些品種根本不適合由于有機蔬菜生產,且栽培技術和栽培季節還按照常規生產方式進行,加大了有機生產的難度。3.有機蔬菜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是武漢地區的銷售市場尚在培育期,還有現有有機蔬菜基地的生產方式和銷售模式存在問題。生產方式環節中造成的浪費比較嚴重,生產鏈的環節脫鉤,沒有形成很好的互補循環。產品的商品率低,品質不突出,造成市場的競爭力低,產品價格低。產品以鮮食為主,沒有進行必要的轉化。
4.有機蔬菜基地的持續適合問題有待解決。現有有機蔬菜基地的生產過程中的生態保護措施不夠,可能對土壤的保護和恢復沒有做到位,或者外界的非有機生產或建設進程對有機蔬菜基地的影響,會造成有機蔬菜基地不能持續生產。生產基地內部的小生態系統沒有建立起來,生物多樣性未能有效的體現,也會影響有機蔬菜的生產,最終可能導致有機蔬菜不能持續適合生產。本發明所選用的技術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綜合研究、開發,能夠解決有機蔬菜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并可以批量復制、推廣。生產過程不產生任何污染物,不產生廢氣、廢水,對環境友好,產品品質大幅提高,節能降耗效果明顯。還可以引導消費,推廣有機理念,提倡健康飲食,保護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力于社會的和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可以減少有機蔬菜投入成本,增加種植和養殖環節所產出的產品品質及出產效率,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維護生態平衡。本發明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設施建設步驟構建鋼架大棚,鋼架大棚的骨架選用直徑為3. 2厘米的熱鍍鋅鋼管,鋼架大棚跨度6-8米,長度41-60米,肩高大于等于I. 8米,拱高大于等于2. 8米,鋼架大棚內通風處均安裝有25目的防蟲網,鋼架大棚的門寬大于等于1.8米;土壤整理及施肥步驟將鋼架大棚內的預選的地塊深翻2次,2次的間隔為20-30天,第2次深翻后放置20天以上進行第一次旋耕,旋耕后將棚內土地用白色廢舊棚膜覆蓋,整棚蓋膜閉棚后放置15-25天,棚內均勻施入蚯蚓糞混合肥料6-6. 6斤/平方米,進行第2次旋耕,并將田地整成寬O. 7-0. 9米的畦,畦面為龜背形,畦間溝寬O. 3-0. 48米,深
O.15-0. 25米,整好后覆蓋黑色地膜;每年每塊土地必須經過至少90天的休耕時間間隔;蚯蚓糞混合肥料制作步驟每隔30-50天將蚯蚓換到新的蚯蚓養殖床,將原蚯蚓養殖床的蚯蚓糞整理出來,按照70%質量比的蚯蚓糞,29. 8%質量比的秸桿進行混合,再混入O. 2%質量比的秸桿腐熟劑,用廢舊棚膜蓋上,發酵50天以上作為蚯蚓糞混合肥料;土雞養殖飼料生產步驟每次蚯蚓換到新的蚯蚓養殖床后,挑選其中的20°/Γ40%質量比的蚯蚓,用水沖洗后煮熟,平鋪在晾曬網上曬干,曬干后磨成蚯蚓粉并摻入玉米粉作為土雞養殖飼料,玉米粉占混合后的蚯蚓與玉米粉的質量的1-3% ;蚯蚓養殖飼料生產步驟土雞養殖時間大于等于15個月,同一棟溫室做為雞舍的時間為6、個月,雞舍內的雞糞統一收集起來,按照60%質量比的雞糞與40%質量比的秸桿混合后堆置,作為蚯蚓養殖飼料;土雞養殖步驟采取半放養方式,即白天人工喂食量占總量的60%,另外40%田間自由取食,夜晚回雞舍,雞舍利用種植閑置的大棚,大棚四周圍膜換成花網,一端留門,另一端封死,土雞的夏秋季節喂食99. 5%質量比的有機蔬菜,配合殺蟲燈或昆蟲誘捕器捕捉到的O. 5%質量比的蟲子;冬春季節喂食20%質量比的有機蔬菜和80%質量比的土雞養殖飼料,有機蔬菜來自于有機蔬菜種植步驟中種植的有機蔬菜;蚯蚓養殖步驟將蚯蚓養殖床進行整平,將蚯蚓養殖飼料平鋪到蚯蚓養殖床上,然后進行澆水,將蚯蚓種均勻的散在蚯蚓養殖床上,并覆蓋稻草層,稻草層厚度為5 20厘米,蚯蚓養殖床寬O. 6-0. 9米,長5-8米,厚度25-35厘米;有機蔬菜種植步驟有機蔬菜移栽前將棚內種植畦整理好,蓋上寬度為O. 8-1. 2米的黑色地膜,鋪好滴灌管待移栽,株距為O. 3-0. 4米,行距為O. 35-0. 55米,移栽前按照滴管滴頭的間距將地膜撕開10-15厘米的口子,用鏟子挖土移栽,栽后立即滴水,幼苗栽好后將棚四周的防蟲網打開,移栽后第3天,葉面噴施蘇云金桿菌500倍液和枯草芽孢桿菌600倍液,7天后,滴水量設定在2-4升/小時,夏秋季節滴水時間為下午5點至次日上午10點,秋冬季節滴水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一種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還包括
田間管理步驟,去除病葉、老葉,去掉贅枝、畸形果實,將可以喂食土雞和不可以喂食土雞的分開處理,除掉棚內及棚外的雜草,禁止雜草產生種子,棚外和棚間通過覆蓋黑色地膜的方式,抑制雜草生長;采收管理步驟,按照作物的成熟時間進行采收,將殘損、次品有機蔬菜喂食土雞。一種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還包括防蟲害步驟用昆蟲誘捕器誘捕斜紋夜蛾;用殺蟲燈誘殺趨光性害蟲;用溫室除霧防病促生系統控制溫室的濕度;用35X25的黃/藍紙板誘殺蚜蟲、煙粉虱和薊馬;放入斯氏晉綏螨和胡瓜晉綏螨24萬頭/600平方米,每年3_9月份的下午16:40-18:50釋放;間隔7天在下午17:00以后使用枯草芽孢桿菌可施性粉劑混合600倍質量的水,對有機蔬菜的葉片正反面噴霧;在冬春季節利用熊蜂對有機蔬菜進行授粉。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本發明生產的有機蔬菜沒有使用任何人工合成化學產品、轉基因技術及產品,有利于人體健康。2、本發明充分利用生產環節的廢棄物的再利用,使動物糞便、秸桿、雜草、殘次產品等廢棄物能夠轉化為養殖飼料、種植肥料,從而形成一個相互循環的生態種、養鏈,而且技術的操作性強,無污染物排放,效益提高顯著,便于推廣及規模化生產。
圖I為本發明的物料關聯不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生產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I一種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設施建設步驟構建鋼架大棚,鋼架大棚的骨架選用直徑為3. 2厘米的熱鍍鋅鋼管,鋼架大棚跨度6-8米,長度41-60米,肩高大于等于I. 8米,拱高大于等于2. 8米,鋼架大棚內通風處均安裝有25目的防蟲網,鋼架大棚的門寬大于等于1.8米;土壤整理及施肥步驟將鋼架大棚內的預選的地塊深翻2次,2次的間隔為20-30天,第2次深翻后放置20天以上進行第一次旋耕,旋耕后將棚內土地用白色廢舊棚膜覆蓋,整棚蓋膜閉棚后放置15-25天,棚內均勻施入蚯蚓糞混合肥料6-6. 6斤/平方米,進行第2次旋耕,并將田地整成寬O. 7-0. 9米的畦,畦面為龜背形,畦間溝寬O. 3-0. 48米,深
O.15-0. 25米,整好后覆蓋黑色地膜;每年每塊土地必須經過至少90天的休耕時間間隔;蚯蚓糞混合肥料制作步驟每隔30-50天將蚯蚓換到新的蚯蚓養殖床,將原蚯蚓養殖床的蚯蚓糞整理出來,按照70%質量比的蚯蚓糞,29. 8%質量比的秸桿進行混合,再混入O. 2%質量比的秸桿腐熟劑,用廢舊棚膜蓋上,發酵50天以上作為蚯蚓糞混合肥料;土雞養殖飼料生產步驟每次蚯蚓換到新的蚯蚓養殖床后,挑選其中的20°/Γ40%質量比的蚯蚓,用水沖洗后煮熟,平鋪在晾曬網上曬干,曬干后磨成蚯蚓粉并摻入玉米粉作為土雞養殖飼料,玉米粉占混合后的蚯蚓與玉米粉的質量的1-3% ;蚯蚓養殖飼料生產步驟土雞養殖時間大于等于15個月,同一棟溫室做為雞舍的 時間為6、個月,雞舍內的雞糞統一收集起來,按照60%質量比的雞糞與40%質量比的秸桿混合后堆置,作為蚯蚓養殖飼料;土雞養殖步驟采取半放養方式,即白天人工喂食量占總量的60%,另外40%田間自由取食,夜晚回雞舍,雞舍利用種植閑置的大棚,大棚四周圍膜換成花網,一端留門,另一端封死,土雞的夏秋季節喂食99. 5%質量比的有機蔬菜,配合殺蟲燈或昆蟲誘捕器捕捉到的O. 5%質量比的蟲子;冬春季節喂食20%質量比的有機蔬菜和80%質量比的土雞養殖飼料,有機蔬菜來自于有機蔬菜種植步驟中種植的有機蔬菜;蚯蚓養殖步驟將蚯蚓養殖床進行整平,將蚯蚓養殖飼料平鋪到蚯蚓養殖床上,然后進行澆水,將蚯蚓種均勻的散在蚯蚓養殖床上,并覆蓋稻草層,稻草層厚度為5 20厘米,蚯蚓養殖床寬O. 6-0. 9米,長5-8米,厚度25-35厘米;有機蔬菜種植步驟有機蔬菜移栽前將棚內種植畦整理好,蓋上寬度為O. 8-1. 2米的黑色地膜,鋪好滴灌管待移栽,株距為O. 3-0. 4米,行距為O. 35-0. 55米,移栽前按照滴管滴頭的間距將地膜撕開10-15厘米的口子,用鏟子挖土移栽,栽后立即滴水,幼苗栽好后將棚四周的防蟲網打開,移栽后第3天,葉面噴施蘇云金桿菌500倍液和枯草芽孢桿菌600倍液,7天后,滴水量設定在2-4升/小時,夏秋季節滴水時間為下午5點至次日上午10點,秋冬季節滴水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一種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還包括田間管理步驟,去除病葉、老葉,去掉贅枝、畸形果實,將可以喂食土雞和不可以喂食土雞的分開處理,除掉棚內及棚外的雜草,禁止雜草產生種子,棚外和棚間通過覆蓋黑色地膜的方式,抑制雜草生長;采收管理步驟,按照作物的成熟時間進行采收,將殘損、次品有機蔬菜喂食土雞。一種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還包括防蟲害步驟用昆蟲誘捕器誘捕斜紋夜蛾;用殺蟲燈誘殺趨光性害蟲;用溫室除霧防病促生系統控制溫室(3DFC-450型)的濕度;用35X25的黃/藍紙板誘殺蚜蟲、煙粉虱和薊馬;放入斯氏晉綏螨和胡瓜晉綏螨24萬頭/600平方米,每年3_9月份的下午16:40-18:50釋放;每天下午17:00以后使用枯草芽孢桿菌可施性粉劑(臺灣百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含量10億孢子/克)混合600倍質量的水,對有機蔬菜的葉片正反面噴霧;在冬春季節利用熊蜂對有機蔬菜進行授粉。
設施建設步驟中,鋼構大棚采用表I中不同尺寸結構帶來的有益效果。表I、不同規格鋼構大棚對比表(肩高I. 8米,拱高2. 8米)
權利要求
1.一種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設施建設步驟構建鋼架大棚,鋼架大棚的骨架選用直徑為3. 2厘米的熱鍍鋅鋼管,鋼架大棚跨度6-8米,長度41-60米,肩高大于等于I. 8米,拱高大于等于2. 8米,鋼架大棚內通風處均安裝有25目的防蟲網,鋼架大棚的門寬大于等于1.8米; 土壤整理及施肥步驟將鋼架大棚內的預選的地塊深翻2次,2次的間隔為20-30天,第2次深翻后放置20天以上進行第一次旋耕,旋耕后將棚內土地用白色廢舊棚膜覆蓋,整棚蓋膜閉棚后放置15-25天,棚內均勻施入蚯蚓糞混合肥料6-6. 6斤/平方米,進行第2次旋耕,并將田地整成寬O. 7-0. 9米的畦,畦面為龜背形,畦間溝寬O. 3-0. 48米,深O. 15-0. 25米,整好后覆蓋黑色地膜;每年每塊土地必須經過至少90天的休耕時間間隔; 蚯蚓糞混合肥料制作步驟每隔30-50天將蚯蚓換到新的蚯蚓養殖床,將原蚯蚓養殖床的蚯蚓糞整理出來,按照70%質量比的蚯蚓糞,29. 8%質量比的秸桿進行混合,再混入O.2%質量比的秸桿腐熟劑,用廢舊棚膜蓋上,發酵50天以上作為蚯蚓糞混合肥料; 土雞養殖飼料生產步驟每次蚯蚓換到新的蚯蚓養殖床后,挑選其中的209Γ40%質量比的蚯蚓,用水沖洗后煮熟,平鋪在晾曬網上曬干,曬干后磨成蚯蚓粉并摻入玉米粉作為土雞養殖飼料,玉米粉占混合后的蚯蚓與玉米粉的質量的1-3% ; 蚯蚓養殖飼料生產步驟土雞養殖時間大于等于15個月,同一棟溫室做為雞舍的時間為6、個月,雞舍內的雞糞統一收集起來,按照60%質量比的雞糞與40%質量比的秸桿混合后堆置,作為蚯蚓養殖飼料; 土雞養殖步驟采取半放養方式,即白天人工喂食量占總量的60%,另外40%田間自由取食,夜晚回雞舍,雞舍利用種植閑置的大棚,大棚四周圍膜換成花網,一端留門,另一端封死,土雞的夏秋季節喂食99. 5%質量比的有機蔬菜,配合殺蟲燈或昆蟲誘捕器捕捉到的O.5%質量比的蟲子;冬春季節喂食20%質量比的有機蔬菜和80%質量比的土雞養殖飼料,有機蔬菜來自于有機蔬菜種植步驟中種植的有機蔬菜; 蚯蚓養殖步驟將蚯蚓養殖床進行整平,將蚯蚓養殖飼料平鋪到蚯蚓養殖床上,然后進行澆水,將蚯蚓種均勻的散在蚯蚓養殖床上,并覆蓋稻草層,稻草層厚度為5 20厘米,蚯蚓養殖床寬O. 6-0. 9米,長5-8米,厚度25-35厘米; 有機蔬菜種植步驟有機蔬菜移栽前將棚內種植畦整理好,蓋上寬度為O. 8-1. 2米的黑色地膜,鋪好滴灌管待移栽,株距為O. 3-0. 4米,行距為O. 35-0. 55米,移栽前按照滴管滴頭的間距將地膜撕開10-15厘米的口子,用鏟子挖土移栽,栽后立即滴水,幼苗栽好后將棚四周的防蟲網打開,移栽后第3天,葉面噴施蘇云金桿菌500倍液和枯草芽孢桿菌600倍液,7天后,滴水量設定在2-4升/小時,夏秋季節滴水時間為下午5點至次日上午10點,秋冬季節滴水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4點。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田間管理步驟,去除病葉、老葉,去掉贅枝、畸形果實,將可以喂食土雞和不可以喂食土雞的分開處理,除掉棚內及棚外的雜草,禁止雜草產生種子,棚外和棚間通過覆蓋黑色地膜的方式,抑制雜草生長; 采收管理步驟,按照作物的成熟時間進行采收,將殘損、次品有機蔬菜喂食土雞。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防蟲害步驟用昆蟲誘捕器誘捕斜紋夜蛾;用殺蟲燈誘殺趨光性害蟲;用溫室除霧防病促生系統控制溫室的濕度;用35X25的黃/藍紙板誘殺蚜蟲、煙粉虱和薊馬; 放入斯氏晉綏螨和胡瓜晉綏螨24萬頭/600平方米,每年3-9月份的下午16:40-18:50釋放;間隔7天在下午17:00以后使用枯草芽孢桿菌可施性粉劑混合600倍質量的水 ,對有機蔬菜的葉片正反面噴霧;在冬春季節利用熊蜂對有機蔬菜進行授粉。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包括設施建設步驟;土壤整理及施肥步驟對地塊深翻和旋耕并施入蚯蚓糞混合肥料;蚯蚓糞混合肥料制作步驟將蚯蚓糞、秸稈和秸稈腐熟劑進行混合制作蚯蚓糞混合肥料;土雞養殖飼料生產步驟將蚯蚓磨成蚯蚓粉并摻入玉米粉作為土雞養殖飼料;蚯蚓養殖飼料生產步驟雞糞與秸稈混合后堆置,作為蚯蚓養殖飼料;土雞養殖步驟,喂養有機蔬菜和土雞養殖飼料;蚯蚓養殖步驟將蚯蚓養殖飼料平鋪到蚯蚓養殖床上,將蚯蚓種均勻的散在蚯蚓養殖床上,并覆蓋稻草層;有機蔬菜種植步驟。本發明可以減少有機蔬菜投入成本,增加種植和養殖環節所產出的產品品質及出產效率,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維護生態平衡。
文檔編號A01K67/02GK102845364SQ20121037165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明者魏曉明 申請人:湖北吉農沃爾特農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