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水稻藥肥及其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稻藥肥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施肥和除草是農作物生產中兩項很重要的工作。施肥是人工為農作物補充營養元素的行為。常用的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和微量元素。常見的氮肥有尿素、硫酸銨和硝酸銨等,其主要用于農作物合成蛋白質。常見的磷肥有過磷酸鈣及磷礦粉等,其主要用于花芽分化、能強化農作物的根系,并增加農作物的抗寒性。常見的鉀肥有氯化鉀和硫酸鉀等,其主要用于增強農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力。微量元素包括鋅、錳、硼、鐵、銅、鑰、硒等,它在農作物發育過程中需用量較少,但是農作物生長必須的。除草是為了避免雜草與農作物競爭營養,分為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現代化的農業多采用化學除草,即噴灑除草劑除掉雜草。常用的除草劑包括甲、乙、丙草胺,2-甲基-4-氯苯氧乙酸、芐嘧磺隆、禾草丹等有機物,以及氯酸鉀、硫酸銅等無機物。目前,農作物生產中,施肥和除草是分開進行的,因而工作強度大,費時又費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水稻藥肥及其生產方法,肥藥結合,將施肥和除草兩項工作合并,省時又省力。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水稻藥肥,按重量份計,包括底肥料65-74份、芐嘧磺隆O. 03-0. 05份、雙乙磺隆O. 1-0. 3份、丙草胺O. 18-0. 25份、安全劑O. 06-0. I份、助溶劑9-11份和乳化劑12-14份。進一步地,所述安全劑為解草啶;和/ 或, 所述助溶劑為表面活性劑。進一步地,按重量份計,還包括23-α碳烯酸3. 0_5. O份。進一步地,按重量份計,所述底肥料包括尿素18. 0-30. O份、硫酸銨2. 0-6份、氯化銨15. 0-25. O份、磷酸銨10. 0-15. O份、過磷酸鈣10. 0-18. 5份和氯化鉀15-25份。進一步地,按重量份計,所述底肥料包括尿素22-26份、硫酸銨3-5份、氯化銨18-22份、磷酸銨12-13份、過磷酸鈣13-15. 5份和氯化鉀18-22份。進一步地,按重量份計,所述底肥料還包括多粘類芽孢桿菌O. 2-0. 5份。進一步地,按重量份計,所述底肥料還包括微量元素O. 5-6. O份;所述微量元素至少包括以下中的一種鋅、錳、硼、鐵、銅、鑰和硒。上述的一種水稻藥肥的生產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將所述底肥料制成顆粒狀;
將芐嘧磺隆、丙草胺、雙乙磺隆、安全劑加入助溶劑9-11份中,溶解,再加入乳化齊U,攪拌并剪切,得到油懸浮液;將所述油懸浮液噴灑于所述底肥料顆粒表面,得到藥肥。進一步地,所述將所述底肥料制成顆粒狀包括將尿素、硫酸銨、磷酸銨、氯化銨、氯化鉀、過磷酸鈣、微量元素和多粘類芽孢桿菌混合,粉碎,圓盤造粒,制成顆粒狀底肥料。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三之后還包括將所述油懸浮液噴灑于所述底肥料顆粒表面后,用23-α碳烯酸包裹顆粒表面,并烘干,制得藥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水稻藥肥,除草譜廣,并且為水稻提供了生長所需的營養。在水稻種植中,施用該藥肥,可同時起到施肥和除草雙重功效。其中,該藥肥中·的三種除草劑起除草作用,底肥料可以為水稻提供營養物質,因而將施肥和除草工作合并,省時又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水稻藥肥及其生產方法還可以達到下列技術效果(I)該藥肥中的三種除草劑芐嘧磺隆、雙乙磺隆和丙草胺除草特點不同,通過復配互補,可以擴大除草譜,提高藥效。其中,芐嘧磺隆是選擇性內吸傳導型除草劑,經雜草根部和葉片吸收后轉移到其它部位,阻礙支鏈氨基酸生物合成,從而抑制葉部、根部生長,有效防除稻田I年生及多年生闊葉雜草和莎草,對鴨舌草、眼子菜、節節菜等及莎科雜草等效果良好,對稗草效果差。雙乙磺隆也是內吸傳導型除草劑,與芐嘧磺隆的除草機理相同,對一年生和多年生的莎草和闊葉雜草有特效,可以有效防除稻田I年生及多年生闊葉雜草和莎草,同時對惡性闊葉雜草(空心蓮子草、三點金、刺兒菜、積雪草、天胡等)效果良好。丙草胺為芽前除草劑,通過抑制細胞分裂而防除禾本科雜草,對稗草、異型莎草、牛毛氈、鴨舌草、窄葉澤瀉等、尖瓣花、飄拂草等效果良好。由于水稻發芽期對丙草胺也比較敏感,所以為保證早期用藥安全,使用丙草胺時需加入安全劑。(2)以表面活性劑作為助溶劑,不僅可以溶解三種除草劑和安全劑,有利于形成藥肥制劑,而且表面活性劑具有防止肥料結塊的作用。( 3 )乳化劑在溶解除草劑時,起均質作用,使得到的藥肥成份更均勻。(4)23- α碳烯酸是一種新型的植物營養吸收增產促進劑,它對金屬離子有共軛作用,它可以富集N、P、K及鋅、錳、硼、鐵、銅、鑰等微量元素,使肥料中的這些營養成分緩慢釋放,起到緩釋作用,從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進而提高農作物產量,并且23- α碳烯酸能改善土壤質量,具有松土功效,因而藥肥中添加23-α碳烯酸,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5)底肥料中包含尿素18. 0-30. O份、硫酸銨2. 0-6份、氯化銨15. 0-25. O份、磷酸銨10. 0-15. O份、過磷酸鈣10. 0-18. 5份和氯化鉀15-25份,可以使藥肥中氮素養分重量比達到23-25%,磷素養分重量比達到7-9%,鉀素養分重量比達到9-11%,為水稻提供了充足的營養元素,確保水稻的正常生長。(6)底肥料中加入鋅、錳、硼、鐵、銅、鑰或硒,為水稻提供生命所需的微量元素。(7)底肥料中加入多粘類芽孢桿菌,可以起到很好的殺菌作用,有效減少紋枯病、稻痕病及稻曲病等病蟲害,使水稻范壯成長。(8)采用先將除草劑以油懸浮液形式,噴灑于底肥料的顆粒劑表面,最后將23-α碳烯酸包裹在外表面,烘干最終制得藥肥,生產方法簡單可行,同時將23-α碳烯酸包裹在外表面可以起到最大程度的緩釋效果,從而提高肥效及利用率。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水稻藥肥的生產方法流程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水稻藥肥的生產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發明中的具體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 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所保護的范圍。本發明的實施例一提供了一種水稻藥肥,按重量份計,包括底肥料65-74份、芐嘧磺隆O. 03-0. 05份、雙乙磺隆O. 1-0. 3份、丙草胺O. 18-0. 25份、安全劑O. 06-0. I份、助溶劑9-11份和乳化劑12-14份。上述藥肥肥藥結合,降低了水稻種植中的工作強度,省時又省力。同時該藥肥中的三種除草劑芐嘧磺隆、雙乙磺隆和丙草胺除草特點不同,通過復配互補,可以擴大除草譜,提高藥效,消除了現有的藥肥缺點。其中,芐嘧磺隆是選擇性內吸傳導型除草劑,經雜草根部和葉片吸收后轉移到其它部位,阻礙支鏈氨基酸生物合成,從而抑制葉部、根部生長,有效防除稻田I年生及多年生闊葉雜草和莎草,對鴨舌草、眼子菜、節節菜等及莎科雜草等效果良好,對稗草效果差。雙乙磺隆也是內吸傳導型除草劑,與芐嘧磺隆的除草機理相同,對一年生和多年生的莎草和闊葉雜草有特效,可以有效防除稻田I年生及多年生闊葉雜草和莎草,同時對惡性闊葉雜草(空心蓮子草、三點金、刺兒菜、積雪草、天胡等)效果良好。丙草胺為芽前除草劑,通過抑制細胞分裂而防除禾本科雜草,對稗草、異型莎草、牛毛氈、鴨舌草、窄葉澤瀉等、尖瓣花、飄拂草等效果良好。由于水稻發芽期對丙草胺也比較敏感,所以為保證早期用藥安全,使用丙草胺時需加入安全劑。此外,該藥肥中的底肥料為水稻生長提供了營養物質,并且乳化劑在溶解除草劑時起均質作用,使得到的藥肥成份更均勻。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上述藥肥的生產方法,如圖I所示,包括下列步驟步驟101 :將所述底肥料制成顆粒狀;步驟102 :將芐嘧磺隆、丙草胺、雙乙磺隆、安全劑加入助溶劑中,溶解,再加入乳化劑,攪拌并剪切,得到油懸浮液;步驟103 :將所述油懸浮液噴灑于所述底肥料顆粒表面,得到藥肥。上述生產方法簡單易操作,降低了生產藥肥的工程量,應用前景廣泛。為進一步提高藥肥的功效,本發明的實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種水稻藥肥,包括底肥料65-74份、芐嘧磺隆O. 03-0. 05份、雙乙磺隆O. 1-0. 3份、丙草胺O. 18-0. 25份、解草啶O. 06-0. I份、表面活性劑9-11份、乳化劑12-14份和23-α碳烯酸3. 0-5. O份;所述微量元素為鋅、錳、硼、鐵、銅、鑰和硒;所述底肥料包括尿素18. 0-30. O份、硫酸銨2.0-6份、氯化銨15. 0-25. O份、磷酸銨10. 0_15. O份、過磷酸鈣10. 0-18. 5份、氯化鉀15-25份、微量元素O. 5-6. O份和多粘類芽孢桿菌O. 2-0. 5份。其中,所述乳化劑可以采用任意乳化劑,優選地,采用乳化劑5225號。所有成份可以采用其含量范圍內的任意份數,優選地,采用此比例按重量份計,包括芐嘧磺隆O. 04份、雙乙磺隆O. 2份、丙草胺O. 21份、解草啶O. 08份、表面活性劑10份、乳化劑13份和23-α碳烯酸4份,以及尿素24份、硫酸銨4份、氯化銨20份、磷酸銨12. 5份、過磷酸鈣14. 25份、氯化鉀20份、微量元素3. 25份和多粘類芽孢桿菌O. 3份組成的底肥料,其他采用此份數的水稻藥肥功效更好。此外,底肥料為水稻提供了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上述藥肥除具有實施例一的功效外,還增加了如下功能(I)以表面活性劑作為助溶劑,不僅可以溶解三種除草劑和安全劑,有利于形成藥肥制劑,而且表面活性劑具有防止肥料結塊的作用。 (2)23-α碳烯酸是一種新型的植物營養吸收增產促進劑,它對金屬離子有共軛作用,它可以富集N、P、K及鋅、錳、硼、鐵、銅、鑰等微量元素,使肥料中的這些營養成分緩慢釋放,起到緩釋作用,從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進而提高農作物產量,并且23- α碳烯酸能改善土壤質量,具有松土功效,因而藥肥中添加23-α碳烯酸,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3)底肥料中包含尿素18. 0-30. O份、硫酸銨2. 0-6份、氯化銨15. 0-25. O份、磷酸銨10. 0-15. O份、過磷酸鈣10. 0-18. 5份和氯化鉀15-25份,可以使藥肥中氮素養分重量比達到23-25%,磷素養分重量比達到7-9%,鉀素養分重量比達到9-11%,為水稻提供了充足的營養元素,確保水稻的正常生長。(4)底肥料中加入鋅、錳、硼、鐵、銅、鑰和硒,為水稻提供生命所需的微量元素。(5)底肥料中加入多粘類芽孢桿菌,可以起到很好的殺菌作用,有效減少紋枯病、稻痕病及稻曲病等病蟲害,使水稻范壯成長。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上述藥肥的生產方法,如圖2所示,包括下列步驟步驟201 :將尿素、硫酸銨、磷酸銨、氯化銨、氯化鉀、過磷酸鈣、微量元素和多粘類芽孢桿菌混合,粉碎,圓盤造粒,制成顆粒狀底肥料。步驟202 :將芐嘧磺隆、丙草胺、雙乙磺隆、解草啶加入表面活性劑中,溶解,再加入乳化劑,攪拌并剪切,得到油懸浮液;步驟203 :將所述油懸浮液噴灑于所述底肥料顆粒表面,得到半成品。步驟204 :用23- α碳烯酸包裹所述半成品,并烘干,制得藥肥。上述生產方法中,將23-α碳烯酸包裹在藥肥外表面,可以起到最大程度的緩釋效果,從而提高肥效及利用率。為了更充分地說明本發明的效果,本實施例還提供了該水稻藥肥的田間藥效試驗,所用水稻藥肥包括尿素24份、硫酸銨4份、氯化銨20份、磷酸銨12. 5份、過磷酸鈣14. 25份、氯化鉀20份、微量元素3. 25份、多粘類芽孢桿菌O. 3份、芐嘧磺隆O. 04份、雙乙磺隆
O.2份、丙草胺O. 21份、解草啶O. 08份、表面活性劑10份、乳化劑5225號13份和23- α碳烯酸4份。現將試驗概述如下試驗組別實驗組在水稻移栽時施上述水稻藥肥;使用量為25kg/畝;對照組I :在水稻移栽時施常規肥料(碳酸氫銨、過磷酸鈣,各25kg/畝),以及常規除草劑(20%芐嘧磺隆·乙草胺可濕性粉劑,使用量為25kg/畝);對照組2 :在水稻移栽時施常規肥料(碳酸氫銨、過磷酸鈣,各25kg/畝),不施用任何除草劑。防治對象移栽田雜草。試驗結果如表I和表2,表I為施肥后10天和20天除草效果的數據統計,從表I可以看出,藥后10天,使用本發明的藥肥雜草防效為86. 78份,使用碳酸氫銨、過磷酸鈣和20%芐嘧磺隆·乙草胺可濕性粉劑雜草防效為74. 62份;藥后20天,本發明的雜草防效為76. 86份,使用碳酸氫銨、過磷酸鈣和20%芐嘧磺隆 乙草胺可濕性粉劑雜草防效為69. 41%。表2為三個試驗組的產量數據統計,從表2可看出使用本發明的藥肥有效穗、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及千粒重均高于使用常規肥料,且畝產達到533kg,比常規肥料常規除草組增產43. 9kg,增產率為8. 9%。表I施肥后10天和20天的除草效果數據統計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稻藥肥,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計,包括底肥料65-74份、芐嘧磺隆O. 03-0. 05份、雙乙磺隆O. 1-0. 3份、丙草胺O. 18-0. 25份、安全劑O. 06-0. I份、助溶劑9-11份和乳化劑12-14份。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稻藥肥,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劑為解草啶; 和/或, 所述助溶劑為表面活性劑。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稻藥肥,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計,還包括23-α碳烯酸3. 0-5. O 份。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稻藥肥,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計,所述底肥料包括尿素18. 0-30. O份、硫酸銨2. 0-6份、氯化銨15. 0-25. O份、磷酸銨10. 0-15. O份、過磷酸鈣10. 0-18. 5份和氯化鉀15-25份。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水稻藥肥,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計,所述底肥料包括尿素22-26份、硫酸銨3-5份、氯化銨18-22份、磷酸銨12-13份、過磷酸鈣13-15. 5份和氯化鉀18-22份。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水稻藥肥,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計,所述底肥料還包括多粘類芽孢桿菌O. 2-0. 5份。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水稻藥肥,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計,所述底肥料還包括微量元素O. 5-6. O份;所述微量元素至少包括以下中的一種鋅、錳、硼、鐵、銅、鑰和硒。
8.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稻藥肥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將所述底肥料制成顆粒狀; 將芐嘧磺隆、丙草胺、雙乙磺隆、安全劑加入助溶劑中,溶解,再加入乳化劑,攪拌并剪切,得到油懸浮液; 將所述油懸浮液噴灑于所述底肥料顆粒表面,得到藥肥。
9.如權利8所述的一種水稻藥肥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所述底肥料制成顆粒狀包括 將尿素、硫酸銨、磷酸銨、氯化銨、氯化鉀、過磷酸鈣、微量元素和多粘類芽孢桿菌混合,粉碎,圓盤造粒,制成顆粒狀底肥料。
10.如權利8所述的一種水稻藥肥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所述油懸浮液噴灑于所述底肥料顆粒表面之后還包括 用23-α碳烯酸包裹顆粒表面,并烘干,制得藥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農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稻藥肥及其生產方法,按重量份計,該水稻藥肥包括底肥料65-74份、芐嘧磺隆0.03-0.05份、雙乙磺隆0.1-0.3份、丙草胺0.18-0.25份、安全劑0.06-0.1份、助溶劑9-11份和乳化劑12-14份。其生產方法為按重量份計,將所述底肥料制成顆粒狀;按重量份計,將芐嘧磺隆、丙草胺、雙乙磺隆、安全劑加入助溶劑中,溶解,再加入乳化劑,攪拌并剪切,得到油懸浮液;最后將所述油懸浮液噴灑于所述底肥料顆粒表面,得到藥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水稻藥肥及其生產方法,肥藥結合,將施肥和除草兩項工作合并,省時又省力。
文檔編號C05G3/00GK102942416SQ20121048687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6日
發明者李建明 申請人:李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