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種植草莓用的起壟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10804閱讀:77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種植草莓用的起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種植草莓用的起壟裝置。
背景技術
草莓屬于淺根性植物,由于其80%以上的根系集中在土壤表層25 Cm以內,因此土壤是否適宜栽培草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壤表層的結構和質地。由于草莓根系分布淺,加之植株小,葉片多,蒸騰量大并且葉片更新快,因此在整個生長期間內幾乎都在進行著老葉萎亡而新葉發生的過程,采收后,植株開始大量抽生匍匐莖和新莖。這些特征決定了草莓對水分的需求量大,因為如果草莓苗期缺水,那么會嚴重阻礙莖、葉的正常發育與生長,又,如果結果(座果)期缺水,則會影響草莓果實的膨大發育,降低產量與質量。及,草莓在開花結果期每株草莓的水份蒸騰量可達Ikg/天,并且在抽生匍匐莖和定植草莓苗時,對水份的 需求更大。綜上所述,在草莓正常生長期,土壤相對含水量約為70%左右,花芽分化期約為60%左右,結果成熟期約為80%左右,于是要求土壤具備攥之成團而觸指散開的含水率。鑒于草莓的前述特點,通常將其栽培于壟上,相鄰壟之間形成的谷作為通風灌溉采光的渠道,藉以滿足其生長要求。而對于種植草莓的起壟長期以來困擾于業界,因為,如果壟的整體土壤疏松會在引水時造成塌陷,而如果不能保障25 cm左右的疏松土壤層,又會影響草莓的根系發育。傳統的起壟方式由手工擔當,手工起壟能夠避免前述塌陷之虞并且能確保壟的上層土壤疏松要求,但是手工借助于工具如鏟子、耙子等起壟存在起壟效率低下并且勞動強度大的欠缺,尤其對于大面積種植而言無法滿足要求。在已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可見諸起壟裝置的技術信息,典型的如授權公告號CN2045568U推薦有“松旋起壟機”,該專利方案未教導左右旋起壟器的具體構造,并且由于每次只能形成一條壟而效率低下,此外,由于該專利方案由鑿形深松鏟、旋耕刀和左右旋起壟器三者協同工作,因而整體結構復雜。授權公告號CN2838222Y提供有“農耕起壟機”,該專利方案僅能起到對地溝的翻耕作用,將地溝內的泥土向地溝的兩側擠靠,因此不具有對壟臺上部拋土的功能,從而對于草莓種起壟不具有借鑒意義。針對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積極而有益的設計,形成了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并且在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下經模擬起壟試驗,結果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保障壟基穩固而壟臺上的土壤疏松而藉以滿足草莓種植生長要求、有利于確保起壟效率而藉以滿足下大面積種植草莓的起壟要求并且降低起壟成本和有益于簡化結構而藉以體現制造和使用的方便的種植草莓用的起壟裝置。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種植草莓用的起壟裝置,包括由彼此面對面設置的第一、第二墻板和一端與第一墻板固定而另一端與第二墻板固定的橫梁構成的一機架;一組犁溝機構,該一組犁溝機構以間隔狀態固定在所述橫梁上;一對彼此對應設置的齒輪箱,該一組齒輪箱中的其中一個齒輪箱固定在所述第一墻板上,而另一個齒輪箱固定在所述第二墻板上;一用于將由所述犁溝機構犁取的土壤拋置于壟臺上的壟臺成形機構,該壟臺成形機構設置在所述的一對齒輪箱之間并且與一對齒輪箱傳動連接;一動力輸入機構,該動力輸入機構與所述的一對齒輪箱傳動連接。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組犁溝機構各包括一犁頭、犁頭架和一支撐板,犁頭固定在犁頭架上,而犁頭架一端與所述橫梁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支撐板的長度方向的中部連接,支撐板的一端與支撐板連接座的一端連接,而支撐板連接座的另一端 與所述的動力輸入機構連接,支撐板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橫梁固定,其中,所述犁頭的下部對應到所述壟臺成形機構的下方。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對齒輪箱中,固定在所述第一墻板上的齒輪箱的結構是與固定在所述第二墻板上的齒輪箱的結構是相同的,而固定在第二墻板上的齒輪箱包括齒輪箱箱體、設置在齒輪箱箱體的齒輪箱箱體腔內的半軸傳動齒輪、第一、第二過渡齒輪、傳動力輸出齒輪和刀盤軸驅動齒輪,齒輪箱箱體固定在第二墻板上,半軸傳動齒輪通過一對第一軸承座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齒輪箱箱體腔內,并且與第一過渡齒輪相嚙合,而第一過渡齒輪通過一對第二軸承座轉動地設置在齒輪箱箱體腔內,并且與第二過渡齒輪相嚙合,而第二過渡齒輪通過一對第三軸承座轉動地設置在齒輪箱箱體腔內,并且與傳動力輸出齒輪相鄰嚙合,而傳動力輸出齒輪通過一對第四軸承座轉動地設置在齒輪箱箱體腔內,刀盤軸驅動齒輪與傳動力輸出齒輪傳動連接,并且該刀盤軸驅動齒輪具有一驅動齒輪連接法蘭,該驅動齒輪連接法蘭與所述的壟臺成形機構固定連接,所述的動力輸入機構與所述的半軸傳動齒輪傳動連接,所述的一對第一、第二、第三軸承座和一對第四軸承座均彼此對應地固定在所述齒輪箱箱體的對應壁體上。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壟臺成形機構包括刀盤軸、一組拋泥刀盤和一組壟邊刀盤,刀盤軸的一端與所述的一對齒輪箱中的安裝于所述第一墻板上的齒輪箱的所述刀盤軸驅動齒輪的驅動齒輪連接法蘭固定連接,一組拋泥刀盤以等距離固定在刀盤軸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在各拋泥刀盤的一側的邊緣部位并且圍繞拋泥刀盤的圓周方向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第一拋泥刀,而在拋泥刀盤的另一側的邊緣部位并且同樣圍繞拋泥刀盤的圓周方向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第二拋泥刀,第一、第二拋泥刀在拋泥刀盤上的位置是彼此錯開的,并且一組第一拋泥刀的末端均構成有一第一折彎部,而一組第二拋泥刀的末端均構成有一第二折彎部,第一折彎部的折彎方向朝著第二折彎部的方向折彎,而第二折彎部的折彎方向朝著第一折彎部的方向折彎,一組壟邊刀盤固定在刀盤軸上,其中,每一個所述的拋泥刀盤的兩側各對應有一壟邊刀盤,在各壟邊刀盤上并且圍繞壟邊刀盤的圓周方向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壟邊刀,在壟邊刀的末端構成有第三折彎部,并且第三折彎部的折彎方向背對所述的拋泥刀盤。在本發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動力輸入機構包括動力輸入傳動箱、萬向節、主動傘齒輪、一對半軸、一對半軸套管和支撐架,動力輸入傳動箱的一側與一對半軸套管中的其中一根半軸套管的一端固定,而該一根半軸套管的另一端與固定在所述第一墻板上的所述齒輪箱的齒輪箱箱體固定,動力輸入傳動箱的另一側與一對半軸套管中的另一根半軸套管的一端固定,而該另一根半軸套管的另一端與固定在所述第二墻板上的齒輪箱的齒輪箱箱體固定,萬向節的一端位于動力輸入傳動箱的箱腔外,用于與拖拉機傳動連接,萬向節的另一端探入箱腔內,主動傘齒輪位于箱腔內并且固定在所述萬向節探入到箱腔內的所述另一端,一對半軸均位于所述半軸套管內,該一對半軸朝向動力輸入傳動箱的一端探入到所述箱腔內,并且各固定有一被動傘齒輪,被動傘齒輪與所述主動傘齒輪相嚙合,一對半軸朝向所述齒輪箱的一端伸展到所述齒輪箱箱體腔內,所述的半軸傳動齒輪固定在半軸上,支撐架的兩端以騰空狀態固定在一對半軸套管上,而中部與支撐架固定座固定,支撐架固定座固定在動力輸入傳動箱的箱體外壁上,其中在所述的一對半軸套管上各固定有一拖拉機牽弓I臂,在拖拉機牽弓I臂上連接有一犁頭升降機構。在本發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第二墻板之間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犁溝機構的上部固定有一組擋泥罩。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犁溝機構將相鄰壟之間的土壤鏟松,由壟臺成形機構將由犁溝機構犁取的土壤挽起并且拋起成壟,從而既可保證壟基穩 固又可確保壟臺上部的土壤疏松而滿足草莓種植成長要求;由于起壟是通過自動化的機械作業完成的,因此具有較高的起壟效率而得以滿足大面積起壟要求,并且可以節約起壟成本;由于整體結構簡單,因此制造和使用十分方便。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圖1的剖視圖。圖3為圖1和圖2所示的壟臺成形機構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見圖1和圖2,給出了一機架1,該機架I由一對彼此面對面設置的并且幾何形狀大體上呈三角形的第一、第二墻板11、12以及一橫梁13構成,橫梁13的一端即圖示位置狀態的左端與第一墻板11固定,而橫梁13的另一端即圖示狀態的右端與第二墻板12固定。給出了一組犁溝機構2,在本實施例中,一組犁溝機構2的數量為三個,從而可一次對三條壟溝的土壤松土,三條壟溝可形成兩條壟臺,當然一組犁溝機構2的數量并不絕對限于三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增減,各犁溝機構2包括犁頭21、犁頭架22和支撐板23,犁頭21固定在犁頭架22上,在犁頭架22 —端固定有犁頭架固定座221,在犁頭架固定座221上開設有銷軸孔2211,在前述的橫梁13上固定有數量與犁溝機構2的數量相等的一組犁頭架固定腳131,各犁頭架固定腳131上開設有螺柱孔1311,將前述的犁頭架固定座221與犁頭架固定腳131相配合,并且用螺栓13111依次插入螺栓孔1311以及銷軸孔2211,從而將犁頭架22的下端與橫梁13固定連接,并且用圖1所示的螺母對螺栓13111限定。犁頭架22的另一端與支撐板23的長度方向的中部連接,具體是在犁頭架22的另一端開設有第一螺釘孔222,而在支撐板23的長度方向的中部開設有一第二螺釘孔232,用第一螺釘2221插入第一、第二螺釘孔222、232內并且用限定螺母22211限定,從而將犁頭架22的前述另一端與支撐板23的長度方向的中部連接。支撐板23的一端通過銷軸與支撐板連接座231的一端連接,而支撐板連接座231的另一端與下面還要詳細說明的動力輸入機構5的半軸套管55固定,支撐板23的另一端通過第二螺釘233與橫梁13固定。為了保障一組犁溝機構2的犁頭21在非作業狀態下懸空于地坪,以便由拖拉機載著本發明行走到作業場所,因此一組犁溝機構2中的即本實施例的三個犁溝機構2中的居于中部的一個犁溝機構2的支撐板23的前述一端鉸接在一拉桿座223上,而將拉桿座223與動力輸入機構5的支撐架56的長度方向的中部連接。給出了一對齒輪箱3,該一對齒輪箱3中的其中一個即左端的一個齒輪箱3固定在前述的第一墻板11上,而一對齒輪箱3中的另一個即右端的一個齒輪箱3固定在前述的第二墻板12上,該一對齒輪箱3的位置彼此對應并且結構完全相同,下面的描述是針對固定于第二墻板12上的齒輪箱3而言的。齒輪箱3包括齒輪箱箱體31、半軸傳動齒輪32、第一、第二過渡齒輪33、34、傳動力輸出齒輪35和刀盤軸驅動齒輪36,齒輪箱箱體31固定在第二墻板12上,半軸傳動齒輪32 通過一對第一軸承座321轉動地設置在齒輪箱箱體31的齒輪箱箱體腔311內,并且與第一過渡齒輪33相嚙合,而第一過渡齒輪33通過一對第二軸承座331轉動地設置在齒輪箱箱體腔311內,并且與第二過渡齒輪34相嚙合,而第二過渡齒輪34通過一對第三軸承座341轉動地設置在齒輪箱箱體腔311內,并且與傳動力輸出齒輪35相嚙合,而傳動力輸出齒輪35通過一對第四軸承座351轉動地設置在齒輪箱箱體腔311內,刀盤軸驅動齒輪36與傳動力輸出齒輪35傳動連接,即由傳動力驅動齒輪35帶動刀盤軸驅動齒輪36運動,該刀盤軸驅動齒輪36的基部構成有一驅動齒輪連接法蘭361,該驅動齒輪連接法蘭361與下面將要描述的壟臺成形機構4固定連接,即傳動連接。前述的一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軸承座321、331、341、351均由螺釘固定在齒輪箱箱體31的對應壁體上。請參見圖3并且繼續結合圖1和圖2,給出了一壟臺成形機構4,該壟臺成形機構4包括一刀盤軸41、一組拋泥刀盤42和一組壟邊刀盤43,刀盤軸41的一端即圖示狀態的左端通過第一刀盤軸連接座411與固定在第一墻板11上的前述齒輪箱3的刀盤軸驅動齒輪36的驅動齒輪連接法蘭361固定連接,而刀盤軸41的另一端即圖示狀態的右端通過第二刀盤軸連接座412與固定在第二墻板12上的齒輪箱3的刀盤軸驅動齒輪36的驅動齒輪連接法蘭361固定連接,具體是通過第三螺釘3611將驅動齒輪連接法蘭3611與第二刀盤軸連接座412固定連接,前述的第一刀盤軸連接座411同例。由于本實施例舉證的犁溝機構2的數量為三個,因此一組拋泥刀盤42的數量敢為三個,并且以等距離間隔固定在刀盤軸41的長度方向的中部,由圖所示,在各拋泥刀盤42的兩側各用第四螺釘423固定有一哈夫固定座424,哈夫固定座424用第五螺釘4241與刀盤軸41夾緊固定,從而使拋泥刀盤42可靠定位在刀盤軸41上。在各拋泥刀盤42的一側(圖示狀態的左側)的邊緣部位并且圍繞拋泥刀盤42的圓周方向以等距離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拋泥刀插座425,在各拋泥刀插座425上各用螺釘固定有一第一拋泥刀421,而在拋泥刀盤42的另一側即圖示狀態的右側的邊緣部位并且圍繞拋泥刀盤42的圓周方向同樣以等距離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拋泥刀插座425,在各拋泥刀插座425上同樣各用螺釘固定有一第二拋泥刀422。由圖所不,由于位于拋泥刀盤42 一側(左側)的拋泥刀插座425與位于拋泥刀盤42另一側(右側)的拋泥刀插座425的位置是錯開的或稱交錯的,因此第一、第二拋泥刀421、422的位置彼此錯開,形成犬牙交錯的狀態。在一組第一拋泥刀421的末端均構成有一第一折騰彎部4211,而在一組第二拋泥刀422的末端均構成有一第二折彎部4221,并且,第一折彎部4211的折彎方向朝向第二折彎部4221,即朝向第二拋泥刀422的方向折彎,而第二折彎部422的折彎方向朝向第一折彎部4211,即朝向第一拋泥刀421的方向折彎,具體而言,第一、第二折彎路部421、422是相向的,這種結構可將犁頭21犁取的土壤有效挽起。一組壟邊刀盤43為哈夫式刀盤,用第六螺釘432固定于刀盤軸41上,在壟邊刀盤43的圓周方向以間隔狀態構成有一組壟邊刀插座433,各壟邊刀插座433上用第七螺釘4312 (圖3示)固定有一壟邊刀431,在各壟邊刀431的末端構成有一第三折彎部4311,并且第三折彎部4311的折彎方向背對前述的拋泥刀盤42。由圖1和圖2的示意可知,一組壟邊刀盤43的數量為拋泥刀盤42的數量的一倍,即拋泥刀盤42有三個,而壟邊刀盤43有六個,每個拋泥刀盤42的兩側各配設一個壟邊刀盤43,由拋泥刀盤42上的第一、第二拋泥刀421、422將由位于其下方的犁頭21犁松的泥土挽起并且由壟邊刀431壟邊,從而形成由圖2示意的壟8。請重點見圖1,給出了動力輸入機構5的優選的結構,包括一動力輸入傳動箱51、 一萬向節52、一主動傘齒輪53、一對半軸54、一對半軸套管55和一支撐架56,動力輸入傳動箱51的一側即圖1所示位置狀態的左側與一對半軸套管55中的左側的一根半軸套管55的一端(右端)固定,而該左側的一根半軸套管55的另一端(左端)與固定在第一墻板11上的前述齒輪箱3的齒輪箱箱體31固定,動力輸入傳動箱51的另一側即圖1所示位置狀態的右側與一對半軸套管55中的右側的一根半軸套管55的一端(左端)固定,而該右側的一根半軸套管55的另一端(右端)與固定在第二墻板12上的前述齒輪箱3的齒輪箱箱體31固定。萬向節52的一端位于動力輸入傳動箱51的箱腔511外,圖中未不出的農用拖拉機的動力軸與該萬向節52連接,使萬向節52旋轉,萬向節52的另一端探入箱腔511內,主動傘齒輪53位于箱腔511內并且固定在前述萬向節52的萬向節軸探入箱腔511內的軸端,即固定在萬向節52的另一端,一對(兩根)半軸54均位于前述的半軸套管55內,該一對半軸54朝向動力輸入傳動箱51的一端探入前述箱腔511內,并且各固定有一被動傘齒輪541,被動傘齒輪541與前述主動傘齒輪53相哨合,一對(兩根)半軸54朝向齒輪箱3的一端伸展到齒輪箱箱體腔311內,上面提及的半軸傳動齒輪32固定在半軸54上。支撐架56的兩端以騰空狀態固定在一對半軸套管55上,而中部與支撐架固定座561固定,支撐架固定座561固定在動力輸入傳動箱51的箱體外壁上。由圖所示,在前述的一對即兩根半軸套管55上各固定有一拖拉機牽引臂551,在拖拉機牽引臂551上連接有一犁頭升降機構7。仍見圖1,前述的犁頭升降機構7包括彼此并行設置的第一、第二連接臂71、72和相互并行的一對拉桿73,第一連接臂71的下端與設置在前述的一對半軸套管55中的其中一個半軸套管55上的拖拉機牽引臂551固定連接,第二連接臂72的下端與設置在一對半軸套管55中的另一個半軸套管55上的拖拉機牽引臂551固定連接,第一、第二連接臂71、72的中部與拉桿73的一端共同鉸接,而拉桿73的另一端與前述的拉桿座223鉸接,第一、第二連接臂71、72的上端各開設有連接臂連接孔,連接臂連接孔用于與拖拉機的牽引升降裝置連接。當拖拉機的牽引升降裝置牽引時(通過對拖拉機的離合器的操作),帶動第一、第二連接臂71、72,由第一、第二連接臂71、72帶動拉桿73位移,由拉桿73經拉桿座223帶動支撐板23,由支撐板23帶動犁頭架22位移,由犁頭架22帶動犁頭21,使犁頭21處于懸空狀態,反之亦然。上面已提及,在第一、第二墻板11、12之間并且在對應于一組犁溝機構2的上部固定有一組擋泥罩6,在本實施例中,一組擋泥罩6的數量為四個,位于兩側的擋泥罩6的一側邊緣部位與預設在第一、第二墻板11、12上的擋泥罩固定螺孔固定,而位于兩側的擋泥罩6的另一側與預設于支撐板23上的擋泥罩固定腳234固定,位于中間的兩枚擋泥罩6的兩側均與擋泥罩固定腳234固定。
使用本發明時,由拖拉機的動力機構向萬向節輸入動力,經主動傘齒輪53同時帶動一對(兩根)半軸54的被動傘齒輪541,使半軸54旋轉,由一對半軸54同時帶動一對齒輪箱3工作,由于壟臺成形機構4的刀盤軸41與一對齒輪箱3的刀盤軸驅動齒輪36固定連接(或者稱傳動連接),因此由一對齒輪箱3帶動壟臺成形機構4工作,在拖拉機的行進下,由犁溝機構2的犁頭21犁土,同時由拋泥刀盤42的第一、第二拋泥刀421、422拋土以及同時由壟邊刀盤43上的壟邊刀431壟邊,從而成形出如圖2示意的壟8。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克服了已有技術中的欠缺,完成了發明任務,體現了申請人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中所稱的技術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種植草莓用的起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彼此面對面設置的第一、第二墻板(11、12)和一端與第一墻板(11)固定而另一端與第二墻板(12)固定的橫梁(13)構成的一機架(I);一組犁溝機構(2),該一組犁溝機構(2)以間隔狀態固定在所述橫梁(13)上;一對彼此對應設置的齒輪箱(3),該一組齒輪箱(3)中的其中一個齒輪箱(3)固定在所述第一墻板(11)上,而另一個齒輪箱(3)固定在所述第二墻板(12)上;一用于將由所述犁溝機構(2)犁取的土壤拋置于壟臺上的壟臺成形機構(4),該壟臺成形機構(4)設置在所述的一對齒輪箱(3)之間并且與一對齒輪箱(3)傳動連接;一動力輸入機構(5),該動力輸入機構(5)與所述的一對齒輪箱(3)傳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草莓用的起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組犁溝機構(2)各包括一犁頭(21)、犁頭架(22)和一支撐板(23),犁頭(23)固定在犁頭架(22)上,而犁頭架(22) —端與所述橫梁(13)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支撐板(23)的長度方向的中部連接,支撐板(23)的一端與支撐板連接座(231)的一端連接,而支撐板連接座(231)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動力輸入機構(5)連接,支撐板(23)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橫梁(13)固定,其中,所述犁頭(21)的下部對應到所述壟臺成形機構(4)的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草莓用的起壟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對齒輪箱(3)中,固定在所述第一墻板(11)上的齒輪箱(3)的結構是與固定在所述第二墻板(12)上的齒輪箱(3)的結構是相同的,而固定在第二墻板(12)上的齒輪箱(3)包括齒輪箱箱體(31)、設置在齒輪箱箱體(31)的齒輪箱箱體腔(311)內的半軸傳動齒輪(32)、第一、第二過渡齒輪(33、34)、傳動力輸出齒輪(35)和刀盤軸驅動齒輪(36),齒輪箱箱體(31)固定在第二墻板(12)上,半軸傳動齒輪(32)通過一對第一軸承座(321)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齒輪箱箱體腔(311)內,并且與第一過渡齒輪(33)相哨合,而第一過渡齒輪(33)通過一對第二軸承座(331)轉動地設置在齒輪箱箱體腔(311)內,并且與第二過渡齒輪(34)相嚙合,而第二過渡齒輪(34)通過一對第三軸承座(341)轉動地設置在齒輪箱箱體腔(311)內,并且與傳動力輸出齒輪(35)相鄰哨合,而傳動力輸出齒輪(35)通過一對第四軸承座(351)轉動地設置在齒輪箱箱體腔(311)內,刀盤軸驅動齒輪(36)與傳動力輸出齒輪(35)傳動連接,并且該刀盤軸驅動齒輪(36)具有一驅動齒輪連接法蘭(361),該驅動齒輪連接法蘭(361)與所述的壟臺成形機構(4)固定連接,所述的動力輸入機構(5)與所述的半軸傳動齒輪(32)傳動連接,所述的一對第一、第二、第三軸承座(321、331、341)和一對第四軸承座(351)均彼此對應地固定在所述齒輪箱箱體(31)的對應壁體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種植草莓用的起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壟臺成形機構包括刀盤軸(41)、一組拋泥刀盤(42)和一組壟邊刀盤(43),刀盤軸(41)的一端與所述的一對齒輪箱(3)中的安裝于所述第一墻板(11)上的齒輪箱(3)的所述刀盤軸驅動齒輪(36)的驅動齒輪連接法蘭(361)固定連接,一組拋泥刀盤(42)以等距離固定在刀盤軸(41)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在各拋泥刀盤(42)的一側的邊緣部位并且圍繞拋泥刀盤(42)的圓周方向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第一拋泥刀(421),而在拋泥刀盤(42)的另一側的邊緣部位并且同樣圍繞拋泥刀盤(42)的圓周方向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第二拋泥刀(422),第一、第二拋泥刀(421、422)在拋泥刀盤(42)上的位置是彼此錯開的,并且一組第一拋泥刀(421)的末端均構成有一第一折彎部(4211),而一組第二拋泥刀(422)的末端均構成有一第二折彎部(4221),第一折彎部(4211)的折彎方向朝著第二折彎部(4221)的方向折彎,而第二折彎部(4221)的折彎方向朝著第一折彎部(4211)的方向折彎,一組壟邊刀盤(43)固定在刀盤軸(41)上,其中,每一個所述的拋泥刀盤(42)的兩側各對應有一壟邊刀盤(43),在各壟邊刀盤(43)上并且圍繞壟邊刀盤(43)的圓周方向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壟邊刀(431),在壟邊刀(431)的末端構成有第三折彎部(4311),并且第三折彎部(4311)的折彎方向背對所述的拋泥刀盤(42)。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種植草莓用的起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力輸入機構(5)包括動力輸入傳動箱(51)、萬向節(52)、主動傘齒輪(53)、一對半軸(54)、一對半軸套管(55)和支撐架(56),動力輸入傳動箱(51)的一側與一對半軸套管(55)中的其中一根半軸套管(55)的一端固定,而該一根半軸套管(55)的另一端與固定在所述第一墻板(11)上的所述齒輪箱(3)的齒輪箱箱體(31)固定,動力輸入傳動箱(51)的另一側與一對半軸套管(55)中的另一根半軸套管(55)的一端固定,而該另一根半軸套管(55)的另一端與固定在所述第二墻板(12)上的齒輪箱(3)的齒輪箱箱體(31)固定,萬向節(52)的一端位于動力輸入傳動箱(51)的箱腔(511)外,用于與拖拉機傳動連接,萬向節(52)的另一端探入箱腔(511)內,主動傘齒輪(53)位于箱腔(511)內并且固定在所述萬向節(511)探入到箱腔(511)內的所述另一端,一對半軸(54)均位于所述半軸套管(55)內,該一對半軸(54)朝向動力輸入傳動箱(51)的一端探入到所述箱腔(511)內,并且各固定有一被動傘齒輪(541),被動傘齒輪(541)與所述主動傘齒輪(53)相嚙合,一對半軸(54)朝向所述齒輪箱(3)的一端伸展到所述齒輪箱箱體腔(311)內,所述的半軸傳動齒輪(32)固定在半軸(54)上,支撐架(56)的兩端以騰空狀態固定在一對半軸套管(55)上,而中部與支撐架固定座(561)固定,支撐架固定座(561)固定在動力輸入傳動箱(51)的箱體外壁上,其中在所述的一對半軸套管(55)上各固定有一拖拉機牽引臂(551),在拖拉機牽引臂(551)上連接有一犁頭升降機構⑵。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草莓用的起壟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第二墻板(11、12)之間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犁溝機構(2)的上部固定有一組擋泥罩(6)。
全文摘要
一種種植草莓用的起壟裝置,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包括由第一、第二墻板和橫梁構成的機架;一組犁溝機構,以間隔狀態固定在橫梁上;一對齒輪箱,一個齒輪箱固定在第一墻板上,另一個齒輪箱固定在第二墻板上;壟臺成形機構,設置在一對齒輪箱之間且與一對齒輪箱連接;動力輸入機構,與一對齒輪箱連接。優點由犁溝機構將相鄰壟之間的土壤鏟松,由壟臺成形機構將由犁溝機構犁取的土壤挽起并且拋起成壟,既可保證壟基穩固又可確保壟臺上部的土壤疏松而滿足草莓種植成長要求;具有較高的起壟效率而得以滿足大面積起壟要求,并且可以節約起壟成本;由于整體結構簡單,因此制造和使用十分方便。
文檔編號A01B13/02GK103004299SQ20121056912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5日
發明者陸建洪, 潘振良, 陸建村 申請人:常熟市柯思達冷軋帶鋼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