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簡易播種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具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播種的簡易播種器。
背景技術:
現有農業播種的方式主要有機械化自動播種和人工播種,其中機械化自動播種需要較大的前期設備投資,而且只限于在大面積的成片平坦農田上使用,不適用在小片田地上使用,因而在我國,機械化自動播種使用范圍有限,多數的農作物仍然需要依靠農民進行人工播種。農民進行人工播種時,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費工費時,通常需要兩人配合,其中一個人手執挖掘器具在前面挖坑,另一個人在后面放入種子;2、為了確保種子準確落入坑中,負責放入種子的人必須頻繁彎腰,勞動強度大,比較辛苦;3、每一次放入的種子 數量難以準確計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簡易播種器,它播種時輕松方便,而且還能準確便捷地進行計量。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實現該簡易播種器包括儲存斗,在儲存斗下方設有導管,儲存斗的出料口連通導管的上端,在導管上半段設有計量備料機構;該計量備料機構設有上下兩片水平閘板,上下兩片水平閘板均穿過導管的管壁進入導管的內腔,上下兩片水平閘板分別設有讓種子向下漏流的漏流孔;還設有推動兩片水平閘板沿其長向移動的操控部件,導管的下端呈尖頭狀。導管的下端管口呈傾斜狀,管口一側較高而另一側較低;在傾斜狀管口處活動鉸接有一閥片,閥片的轉軸安裝在管口的較高一側。導管下端部的管壁分為左右兩半側,其中一側的管壁下端呈倒立的半圓錐面;另一側的管壁下端呈傾斜狀,傾斜的方向是自上而下地由外側向中央傾斜;且半圓錐面管壁的圓錐頂點低于傾斜狀管壁的下沿。所述每一片水平閘板分別設有一套操控部件;每套操控部件包括一推動水平閘板沿長向移動的按鈕和一個復位彈簧;每片水平閘板還疊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安裝在導管中,固定板中央設有固定孔;在當水平閘板在復位彈簧作用下回到常態位置時,該水平閘板的漏流孔與對應固定板的固定孔錯開。所述上下兩片水平閘板的操控部件為豎向連接塊,豎向連接塊將上下兩片水平閘板連為一體,且上下兩片水平閘板的漏流孔的水平位置錯開。只要推動豎向連接塊沿水平閘板的長向移動,就可以帶動上下兩片水平閘板同步移動,因此豎向連接塊就形成操控部件。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I、省工省時,可以由一人獨立完成刨坑下種的工序,方便快捷,節省人力,提高生產效率;2、放入種子時不必頻繁彎腰,操作輕松,降低勞動強度;3、每一次放入的種子數量可以得到準確計量;4、結構簡單,成本低,適合中小農戶推廣使用。2、導管下端一方面可形成尖頭狀,容易戳入土地,另一方面,導管下端管口的開口面積又可以設計得很大,且戳入時泥土不會被豎向力壓入導管下端管口,因此可確保下端管口不會被泥土堵塞,充分顯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創造性。
圖I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及工作過程的第(2)步驟示意圖。圖2是第一種實施例工作過程的第(3)步驟示意圖。圖3是第一種實施例工作過程的第(4)步驟示意圖。圖4是第一種實施例工作過程的第(5)步驟示意圖。 圖5是第一種實施例工作過程中經過計量的種子漏流導管下端示意圖。圖6是第一種實施例工作過程的第(8)步驟示意圖。圖7是第一種實施例的計量備料機構在常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第一種實施例的計量備料機構的一種工作狀態示意圖。圖9是第一種實施例的計量備料機構的另一種工作狀態示意圖。圖10是第二種實施例的計量備料機構的一種工作狀態示意圖。圖11是第二種實施例的計量備料機構的另一種工作狀態示意圖。圖12是第二種實施例的導管下端部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3是第三種實施例的導管下端部立體形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圖I、圖2所示,該簡易播種器包括儲存斗2,在儲存斗2下方設有導管1,儲存斗2的出料口連通導管I的上端,在導管上半段設有計量備料機構11,圖7所示,該計量備料機構設有上下兩片水平閘板12 ;上下兩片水平閘板均12穿過導管的管壁進入導管的內腔;每片水平閘板還疊置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固定安裝在導管中,固定板13中央設有固定孔10 ;上下兩片水平閘板12分別設有讓種子向下漏流的漏流孔14 ;每一片水平閘板12分別設有一套操控部件;每套操控部件包括一推動水平閘板沿長向移動的按鈕15和一個復位彈簧16 ;在當水平閘板12在復位彈簧16作用下回到常態位置時,該水平閘板的漏流孔14與對應固定板的固定孔10錯開,如圖7所示。圖I、圖2所示,導管I的下端管口呈傾斜狀,管口一側較高而另一側較低,使導管的下端呈尖頭狀。在傾斜狀管口處活動鉸接有一閥片17,閥片的轉軸安裝在管口的較高一側。上述實施例一的使用步驟如下(1)、將種子盛裝在儲存斗2中;(2)、手握導管I上部,使導管保持豎直姿態,閥片17處于自然懸垂狀態,如圖I所示;(3)、讓導管I下端逐漸接近土地3,直至閥片17下端點接觸到土地,如圖2所示;(4)、導管I繼續向下移動,閥片17下端點不動,閥片17繞其轉軸轉動,直至將導管下端管口封閉,如圖3所示;(5)、將導管I下端向土地3戳入,如圖4所示;(6)、按動上方水平閘板的按鈕15,上方水平閘板12水平移動,使上方水平閘板的漏流孔14對準上方固定板的固定孔10,種子漏流進入兩片水平閘板之間的空間,如圖8所示,然后放松上方水平閘板的按鈕15,使上方水平閘板的漏流孔14與對準固定板的固定孔10錯開,如圖7所示;(7)、按動下方水平閘板的按鈕15,下方水平閘板12水平移動,使下方水平閘板的漏流孔14對準下方固定板的固定孔10,兩片水平閘板12之間的的種子漏流到導管下端段,如圖9及圖5所示(每一次漏流量基本等于兩片水平閘板之間的空間體積,因此可保證每次漏流量基本相等),然后放松下方水平閘板的按鈕15,使下方水平閘板的漏流孔與導管的管腔錯開,如圖7所示;(8)、提起導管1,導管下端戳開的位置形成種植孔20,在此過程中,閥片17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又轉動到自然懸垂狀態,下端管口自然打開,種子19自然流入種植孔20中,完成播種工序,如圖6所示。實施例二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結構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I、在實施例二中,計量備料機構上下兩片水平閘板12的操控部件為豎向連接塊18,豎向連接塊18將上下兩片水平閘板12連為一體,且上下兩片水平閘板的漏流孔14的 水平位置錯開,如圖10、11圖所示。只要推動豎向連接塊18沿水平閘板的長向移動,就可以帶動上下兩片水平閘板12同步移動,因此豎向連接塊18就形成操控部件。2、在實施例二中,導管下端部的管壁分為左右兩半側,其中左側管壁下端呈倒立的半圓錐面,其圓錐頂點為A點;右側管壁下端呈傾斜狀,傾斜的方向是自上而下地由外側向中央傾斜,在圖12、圖13中,從上方的D點到下方的B (C)點,逐漸從右側向中央傾斜;且左側半圓錐面管壁的圓錐頂點A低于傾斜狀管壁的下沿BC,如圖12、圖13所示。上述實施例二的使用步驟如下(1)、將種子盛裝在儲存斗2中;(2)、手握導管上部,使導管保持豎直姿態,將導管I下端向土地戳入;(3)、水平推動豎向連接塊18,使上方水平閘板的漏流孔14對準導管的管腔,而下方水平閘板的漏流孔14與導管的管腔錯開,種子漏流進入兩片水平閘板12之間的空間,如圖10所示;(4)、水平反向(向右)推動豎向連接塊18,使上方水平閘板的漏流孔14與導管的管腔錯開,而下方水平閘板的漏流孔14對準導管的管腔,兩片水平閘板12之間的種子漏流到導管下端段;(5)、提起導管1,導管下端戳開的位置形成種植孔,與此同時,種子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種子自然從導管下端三角形開口(圖12、圖13中的三角形ABC)掉入種植孔中,完成播種工序。
權利要求1.一種簡易播種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儲存斗,在儲存斗下方設有導管,儲存斗的出料口連通導管的上端,在導管上半段設有計量備料機構;該計量備料機構設有上下兩片水平閘板,上下兩片水平閘板均穿過導管的管壁進入導管的內腔,上下兩片水平閘板分別設有讓種子向下漏流的漏流孔;還設有推動兩片水平閘板沿其長向移動的操控部件,導管的下端呈尖頭狀。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簡易播種器,其特征在于導管的下端管口呈傾斜狀,管口一側較高而另一側較低;在傾斜狀管口處活動鉸接有一閥片,閥片的轉軸安裝在管口的較高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簡易播種器,其特征在于導管下端部的管壁分為左右兩半偵牝其中一側的管壁下端呈倒立的半圓錐面;另一側的管壁下端呈傾斜狀,傾斜的方向是自上而下地由外側向中央傾斜;且半圓錐面管壁的圓錐頂點低于傾斜狀管壁的下沿。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簡易播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片水平閘板分別設有一套操控部件;每套操控部件包括一推動水平閘板沿長向移動的按鈕和一個復位彈簧;每片水平閘板還疊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安裝在導管中,固定板中央設有固定孔;在當水平閘板在復位彈簧作用下回到常態位置時,該水平閘板的漏流孔與對應固定板的固定孔錯開。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簡易播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兩片水平閘板的操控部件為豎向連接塊,豎向連接塊將上下兩片水平閘板連為一體,且上下兩片水平閘板的漏流孔的水平位置錯開。
專利摘要一種簡易播種器,包括儲存斗,在儲存斗下方設有導管,儲存斗的出料口連通導管的上端,在導管上半段設有計量備料機構;該計量備料機構設有上下兩片水平閘板,上下兩片水平閘板均穿過導管的管壁進入導管的內腔,上下兩片水平閘板分別設有讓種子向下漏流的漏流孔,還設有推動兩片水平閘板沿其長向移動的操控部件,導管的下端呈尖頭狀。本實用新型播種時輕松方便,省工省時,提高生產效率,而且還能準確便捷地進行計量,成本低,適合中小農戶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A01C7/02GK202535707SQ201220119769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7日
發明者朱冬文, 王鳳梅, 郭曉宏 申請人:汕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