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喂料系統驅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喂料系統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養殖業已經從傳統的人工養殖逐漸變為機械化、系統化養殖,這種方式可明顯縮短養殖周期,幫助養殖戶減輕勞動量,有利于提高養殖規模。在機械化圈養中通常都配有喂料系統,現有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基本上都是通過塞盤鏈條通過“e”形繞法與鏈輪組的配合實現喂料系統的運轉,種纏繞方式使得驅動裝置無法直接與料斗連接,只能由塞盤鏈條穿過料斗獲取飼料,這種方式經常會導致飼料結拱,喪失喂料能力。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喂料系統驅動裝置,能夠有效防止飼料結拱。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包括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塞盤鏈條、電機、張緊裝置、料斗和外殼;所述主動鏈輪位于料斗下方,且主動鏈輪的軸向與豎直方向垂直;所述從動鏈輪位于所述主動鏈輪的一側,所述張緊裝置與所述從動鏈輪連接;所述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和張緊裝置均設于外殼內;所述電機設于所述外殼的側部,并與所述主動鏈輪連接;所述外殼外側連接有喂料管路,所述塞盤鏈條能夠在所述喂料管路內行進;所述塞盤鏈條依次與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配合。進一步地,前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中,所述塞盤鏈條由主動鏈輪的上部與主動鏈輪配合,繞過主動鏈輪下部后與主動鏈輪解除配合;之后塞盤鏈條與從動鏈輪上靠近主動鏈輪與塞盤鏈條解除配合的位置的一側配合,處于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的塞盤鏈條的軸線和與主動鏈輪配合前的塞盤鏈條的軸線同處于同一個豎直平面內;所述從動鏈輪的轉動軸垂直于處于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的塞盤鏈條的軸線;所述塞盤鏈條繞過從動鏈輪后在從動鏈輪上遠離主動鏈輪與塞盤鏈條解除配合的位置的一側與從動鏈輪解除配合。進一步地,前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中,所述塞盤鏈條與所述主動鏈輪解除配合的位置和所述塞盤鏈條與所述從動鏈輪初始配合的位置同處于同一水平面內,所述塞盤鏈條與主動鏈輪解除配合后沿水平方向延伸至與從動鏈輪配合的位置。進一步地,前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中,所述塞盤鏈條與主動鏈輪配合前沿水平方向延伸至與主動鏈輪配合的位置。進一步地,前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中,所述從動鏈輪的轉動軸與主動鏈輪的轉動軸之間存在角度差;與所述從動鏈輪解除配合后的塞盤鏈條軸線和處于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的塞盤鏈條的軸線分別處于不同的豎直平面內。進一步地,前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中,所述從動鏈輪的轉動軸與主動鏈輪的轉動軸之間的角度差為1° 90°。[0011]進一步地,前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中,與所述從動鏈輪解除配合后的塞盤鏈條軸線和處于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的塞盤鏈條的軸線之間存在90° 180°的角度差。進一步地,前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中,所述張緊裝置包括彈簧、連接板和限位桿;所述彈簧的一端與外殼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連接板連接;所述連接板與所述從動鏈輪連接,所述限位桿也與外殼連接,且平行于所述彈簧;所述連接板與所述限位桿滑動連接。進一步地,前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中,所述外殼包括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所述第一外殼與所述料斗連接,所述主動鏈輪設于第一外殼內,所述電機設于第一外殼的側部;所述從動鏈輪與張緊裝置設于第二外殼內,所述第一外殼與第二外殼之間通過連接管路連接,所述塞盤鏈條在連接管路內由第一外殼行進至第二外殼內。 進一步地,前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中,所述第二外殼與連接管路轉動連接,所述第二外殼能夠圍繞所述連接管路的軸線轉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塞盤鏈條與鏈輪組的繞行方式,使得驅動裝置能夠直接安裝在料斗的下方,利用主動鏈輪的轉動可對飼料產生攪拌作用,有效防止飼料結拱。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
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喂料系統驅動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喂料系統驅動裝置的側面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張緊裝置與從動鏈輪的配合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塞盤鏈條與主動鏈輪及從動鏈輪的配合示意圖。附圖標記1-主動鏈輪,2-從動鏈輪,3-塞盤鏈條,4-電機,5-第一外殼,6-第二外殼,7-料斗,8-連接管路,9-彈簧,10-連接板,11-限位桿,12-張緊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一種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包括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塞盤鏈條、電機、張緊裝置、料斗和外殼;所述主動鏈輪位于料斗下方,且主動鏈輪的軸向與豎直方向垂直;所述從動鏈輪位于所述主動鏈輪的一側,所述張緊裝置與所述從動鏈輪連接;所述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和張緊裝置均設于外殼內;所述電機設于所述外殼的側部,并與所述主動鏈輪連接;所述外殼外側連接有喂料管路,所述塞盤鏈條能夠在所述喂料管路內行進;所述塞盤鏈條依次與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配合。這樣能夠利用主動鏈輪的轉動對飼料產生攪拌作用,有效防止飼料結拱。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個實施方式中,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塞盤鏈條由主動鏈輪的上部與主動鏈輪配合,繞過主動鏈輪下部后與主動鏈輪解除配合;之后塞盤鏈條與從動鏈輪上靠近主動鏈輪與塞盤鏈條解除配合的位置的一側配合,處于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的塞盤鏈條的軸線和與主動鏈輪配合前的塞盤鏈條的軸線同處于同一個豎直平面內;所述從動鏈輪的轉動軸垂直于處于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的塞盤鏈條的軸線;所述塞盤鏈條繞過從動鏈輪后在從動鏈輪上遠離主動鏈輪與塞盤鏈條解除配合的位置的一側與從動鏈輪解除配合。這樣塞盤鏈條從主動鏈輪運動至從動鏈輪的過程中不會發生扭曲,活塞鏈條以及鏈輪的負荷較小。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個實施方式中,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塞盤鏈條與所述主動鏈輪解除配合的位置和所述塞盤鏈條與所述從動鏈輪初始配合的位置同處于同一水平面內,所 述塞盤鏈條與主動鏈輪解除配合后沿水平方向延伸至與從動鏈輪配合的位置。這樣塞盤鏈條在從主動鏈條運動至從動鏈條的過程中,其所攜帶的飼料不會產生額外的重力勢能消耗電機能量。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個實施方式中,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塞盤鏈條與主動鏈輪配合前沿水平方向延伸至與主動鏈輪配合的位置。這樣塞盤鏈條在與主動鏈輪配合前,其所攜帶的飼料不會產生額外的重力勢能消耗電機能量。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個實施方式中,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從動鏈輪的轉動軸與主動鏈輪的轉動軸之間存在角度差;與所述從動鏈輪解除配合后的塞盤鏈條軸線和處于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的塞盤鏈條的軸線分別處于不同的豎直平面內。從動鏈輪的轉動軸與主動鏈輪的轉動軸之間可以平行,也可存在一定的角度差,當存在角度差時,塞盤鏈條的行進軌跡可被改變。具體實施時,所述從動鏈輪的轉動軸與主動鏈輪的轉動軸之間的角度差優選為1° 90°。這樣可通過從動鏈輪調整塞盤鏈條的行進軌跡。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個實施方式中,作為優選方案,與所述從動鏈輪解除配合后的塞盤鏈條軸線和處于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的塞盤鏈條的軸線之間存在90° 180°的角度差。這樣可使從動齒輪具備改變塞盤鏈條運動方向的能力。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個實施方式中,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張緊裝置包括彈簧、連接板和限位桿;所述彈簧的一端與外殼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連接板連接;所述連接板與所述從動鏈輪連接,所述限位桿也與外殼連接,且平行于所述彈簧;所述連接板與所述限位桿滑動連接。這樣彈簧可為從動鏈輪提供一個始終指向遠離主動鏈輪方向的力,使塞盤鏈條始終處于張緊狀態。此外,限位桿可限定從動鏈輪的運動方向,使其只能沿一個方向運動。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個實施方式中,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外殼包括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所述第一外殼與所述料斗連接,所述主動鏈輪設于第一外殼內,所述電機設于第一外殼的側部;所述從動鏈輪與張緊裝置設于第二外殼內,所述第一外殼與第二外殼之間通過連接管路連接,所述塞盤鏈條在連接管路內由第一外殼行進至第二外殼內。這樣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的相互位置可根據需要自行調整,安裝更方便。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個實施方式中,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二外殼與連接管路轉動連接,所述第二外殼能夠圍繞所述連接管路的軸線轉動。這樣轉動第二外殼便可改變從動鏈輪軸線與主動鏈輪軸線之間的夾角,使用靈活,操作簡單。為更好的解釋本實用新型,下面提供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
具體實施例如圖I至4所示,一種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包括主動鏈輪I、從動鏈輪2、塞盤鏈條3、電機4、張緊裝置12、料斗7和外殼;所述主動鏈輪I位于料斗7下方,且主動鏈輪I的軸向與豎直方向垂直;所述從動鏈輪2位于所述主動鏈輪I的一側,所述張緊裝置12與所述從動鏈輪2連接;所述外殼包括第一外殼5和第二外殼6,所述第一外殼5與所述料斗7連接,所述主動鏈輪I設于第一外殼5內,所述電機4設于第一外殼5的側部,并與所述主動鏈輪I連接;所述從動鏈輪2與張緊裝置12設于第二外殼6內,所述第一外殼5和第二外殼6外側均連接有喂料管路,所述塞盤鏈條3在所述喂料管路內行進。所述第一外殼5與第二外殼6之間通過連接管路8連接,所述塞盤鏈條3在連接管路8內由第一外殼5行進至第二外殼6內。所述張緊裝置12包括彈簧9、連接板10和限位桿11 ;所述彈簧9的一端與第二外殼6固定連接,所述彈簧9的另一端與連接板10連接;所述連接板10與所述從動鏈輪2連接,所述限位桿11也與第二外殼6連接,且平行于所述彈簧9 ;所述連接板10與所述限位桿11滑動連接。所述第二外殼6與連接管路8轉動連接,所述第二外殼6能夠圍繞所述連接管路8的軸線轉動。所述塞盤鏈條3與主動鏈輪I配合前的軸線垂直于所述主動鏈輪I的轉動軸;所述塞盤鏈條3由主動鏈輪I的上部與主動鏈輪I配合,繞過主動鏈輪I下部后與主動鏈輪I解除配合;之后塞盤鏈條3與從動鏈輪2上靠近主動鏈輪I與塞盤鏈條3解除配合的位置的一側配合,處于所述主動鏈輪I與從動鏈輪2之間的塞盤鏈條3的軸線和與主動鏈輪I配合前的塞盤鏈條3的軸線同處于同一個豎直平面內;所述從動鏈輪2的轉動軸垂直于處于所述主動鏈輪I與從動鏈輪2之間的塞盤鏈條3的軸線;所述塞盤鏈條3繞過從動鏈輪2后在從動鏈輪2上遠離主動鏈輪I與塞盤鏈條3解除配合的位置的一側與從動鏈輪2解除配合。所述塞盤鏈條3與所述主動鏈輪I解除配合的位置和所述塞盤鏈條3與所述從動鏈輪2初始配合的位置同處于同一水平面內,所述塞盤鏈條3與主動鏈輪I解除配合后沿水平方向延伸至與從動鏈輪2配合的位置;所述塞盤鏈條3與主動鏈輪I配合前沿水平方向延伸至與主動鏈輪I配合的位置。所述從動鏈輪2的轉動軸與主動鏈輪I的轉動軸之間存在角度差;與所述從動鏈輪2解除配合后的塞盤鏈條3軸線和處于所述主動鏈輪I與從動鏈輪2之間的塞盤鏈條3的軸線分別處于不同的豎直平面內。所述從動鏈輪2的轉動軸與主動鏈輪I的轉動軸平行。與所述從動鏈輪2解除配合后的塞盤鏈條軸線和處于所述主動鏈輪I與從動鏈輪2之間的塞盤鏈條3的軸線之間存在180°的角度差。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和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方式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 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和具體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塞盤鏈條、電機、張緊裝置、料斗和外殼;所述主動鏈輪位于料斗下方,且主動鏈輪的軸向與豎直方向垂直;所述從動鏈輪位于所述主動鏈輪的一側,所述張緊裝置與所述從動鏈輪連接;所述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和張緊裝置均設于外殼內;所述電機設于所述外殼的側部,并與所述主動鏈輪連接;所述外殼外側連接有喂料管路,所述塞盤鏈條能夠在所述喂料管路內行進;所述塞盤鏈條依次與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配合。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盤鏈條由主動鏈輪的上部與主動鏈輪配合,繞過主動鏈輪下部后與主動鏈輪解除配合;之后塞盤鏈條與從動鏈輪上靠近主動鏈輪與塞盤鏈條解除配合的位置的一側配合,處于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的塞盤鏈條的軸線和與主動鏈輪配合前的塞盤鏈條的軸線同處于同一個豎直平面內;所述從動鏈輪的轉動軸垂直于處于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的塞盤鏈條的軸線;所述塞盤鏈條繞過從動鏈輪后在從動鏈輪上遠離主動鏈輪與塞盤鏈條解除配合的位置的一側與從動鏈輪解除配合。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盤鏈條與所述主動鏈輪解除配合的位置和所述塞盤鏈條與所述從動鏈輪初始配合的位置同處于同一水平面內,所述塞盤鏈條與主動鏈輪解除配合后沿水平方向延伸至與從動鏈輪配合的位置。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盤鏈條與主動鏈輪配合 前沿水平方向延伸至與主動鏈輪配合的位置。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鏈輪的轉動軸與主動鏈輪的轉動軸之間存在角度差;與所述從動鏈輪解除配合后的塞盤鏈條軸線和處于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的塞盤鏈條的軸線分別處于不同的豎直平面內。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鏈輪的轉動軸與主動鏈輪的轉動軸之間的角度差為1° 90°。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與所述從動鏈輪解除配合后的塞盤鏈條軸線和處于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的塞盤鏈條的軸線之間存在90° 180°的角度差。
8.如權利要求I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張緊裝置包括彈簧、連接板和限位桿;所述彈簧的一端與外殼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連接板連接;所述連接板與所述從動鏈輪連接,所述限位桿也與外殼連接,且平行于所述彈簧;所述連接板與所述限位桿滑動連接。
9.如權利要求I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包括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所述第一外殼與所述料斗連接,所述主動鏈輪設于第一外殼內,所述電機設于第一外殼的側部;所述從動鏈輪與張緊裝置設于第二外殼內,所述第一外殼與第二外殼之間通過連接管路連接,所述塞盤鏈條在連接管路內由第一外殼行進至第二外殼內。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殼與連接管路轉動連接,所述第二外殼能夠圍繞所述連接管路的軸線轉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喂料系統驅動裝置。所述喂料系統驅動裝置包括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塞盤鏈條、電機、張緊裝置、料斗和外殼;所述主動鏈輪位于料斗下方,且主動鏈輪的軸向與豎直方向垂直;所述從動鏈輪位于所述主動鏈輪的一側,所述張緊裝置與所述從動鏈輪連接;所述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和張緊裝置均設于外殼內;所述電機與所述主動鏈輪連接;所述外殼外側連接有喂料管路,所述塞盤鏈條能夠在所述喂料管路內行進;所述塞盤鏈條依次與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配合。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塞盤鏈條與鏈輪組的繞行方式,使得驅動裝置能夠直接安裝在料斗的下方,利用主動鏈輪的轉動可對飼料產生攪拌作用,有效防止飼料結拱。
文檔編號A01K39/01GK202535879SQ201220155309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2日
發明者李西杰, 王利發, 王學軍 申請人:浙江牧神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