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外罩的篩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外罩的篩網裝置。
背景技術:
收割機的篩網具有將稻子的稻桿與稻谷分離的作用,一般在篩網的中間設有不斷旋轉的脫粒梳齒,帶動稻子不斷旋轉 的從入口到出口,但是現有的篩網一般只有下篩網,而上部分則是密封的,因而篩網上側一般都不需要外罩,但是現在有一種篩網,由上、下篩網共同組成,效率比普通篩網高,采用這種篩網的收割機通過外罩將上篩網包裹,通過外罩收集從上篩網出來的稻谷,但是由于在脫粒梳齒的旋轉下,稻谷是以較高速度從篩網中篩出,因此從上篩網出來的稻谷經常由于外罩的反彈作用,重新落入篩網中,造成效率達不到原設計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提高篩網效率、成本低的帶外罩的篩網裝置。一種帶外罩的篩網裝置,包括篩網本體,所述篩網本體由上篩網和下篩網連接構成,所述篩網本體的外側設置有包裹所述篩網本體的外罩,所述外罩包括上蓋,所述上蓋內側設有導向板,所述導向板上設置有一塊或多塊隔板,所述導向板和隔板在所述外罩內將所述上蓋和所述上篩網之間的間隙分隔為多個獨立的空間。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導向板的橫截面為倒三角形,所述導向板設置在所述篩網本體軸線的正上方,所述導向板上以所述導向板為中心對稱設置有多塊所述隔板,所述隔板的底側與所述上篩網外側間隔0_20mm。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外罩還包括四周的擋板,所述上蓋安裝在所述擋板上,所述上蓋和所述擋板組成立方體,所述擋板內側設有具有緩沖作用的材料構成的緩沖層。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篩網本體的進料口和出料口設置在篩網本體的兩端。采用上述方案,通過導向板和隔板的配合,將從上篩網篩出的稻谷導向到外罩內兩側,使得稻谷從篩網本體兩側落下,防止稻谷重新反彈到篩網內,而外罩整體采用方形,而且四周采用具有緩沖作用的材料,使得高速落在外罩內壁上的稻谷反彈力度減小,從而不會重新落入篩網本體內,另外,篩網本體的進料口和出料口設置在篩網的兩端,提高了篩網的利用面積,從而提高了整體稻谷分離的效率。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外觀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外罩內部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上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一種帶外罩的篩網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至4所示,一種帶外罩的篩網裝置,包括篩網本體7,所述篩網本體7由上篩網3和下篩網4連接構成,所述篩網本體7的外側設置有包裹所述篩網本體7的外罩,所述外罩包括上蓋I和四周的擋板2,所述上蓋I安裝在所述擋板2上,所述上蓋I和所述擋板2構成立方體,所述擋板2內側設有具有緩沖作用的材料構成的緩沖層,所述上蓋I內側設有導向板5并且所述導向板5上沿所述篩網本體7軸線方向設置有至少一塊隔板6,所述導向板5設置在所述篩網本體7軸線的正上方并且所述導向板5的橫截面為倒三角形,所述篩網本體7的進料口和出料口設置在篩網本體7的兩端。工作時從上篩網3篩出的稻谷通過導向板5和隔板6的配合導向到外罩內兩側,而外罩整體采用方形,而且四周采用具有緩沖作用的材料,使得高速落在外罩內壁上的稻谷反彈力度減小,從而不會重新落入篩網本體7內,另外,篩網本體7的進料口和出料口設 置在篩網本體的兩端,提高了篩網的利用面積,從而提高了整體稻谷分離的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帶外罩的篩網裝置,包括篩網本體,所述篩網本體由上篩網和下篩網連接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篩網本體的外側設置有包裹所述篩網本體的外罩,所述外罩包括上蓋,所述上蓋內側設有導向板,所述導向板上設置有一塊或多塊隔板,所述導向板和隔板在所述外罩內將所述上蓋和所述上篩網之間的間隙分隔為多個獨立的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外罩的篩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的橫截面為倒三角形,所述導向板設置在所述篩網本體軸線的正上方,所述導向板上以所述導向板為中心對稱設置有多塊所述隔板,所述隔板的底側與所述上篩網外側間隔0-20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外罩的篩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還包括四周的擋板,所述上蓋安裝在所述擋板上,所述上蓋和所述擋板組成立方體,所述擋板內側設有具有緩沖作用的材料構成的緩沖層。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之一所述的帶外罩的篩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篩網本體的進料口和出料口設置在篩網本體的兩端。
專利摘要一種帶外罩的篩網裝置,包括篩網本體,所述篩網本體由上篩網和下篩網連接構成,所述篩網本體的外側設置有包裹所述篩網本體的外罩,所述外罩包括上蓋,所述上蓋內側設有導向板,所述導向板上設置有一塊或多塊隔板,所述導向板和隔板在所述外罩內將所述上蓋和所述上篩網之間的間隙分隔為多個獨立的空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而且提高了篩網的利用面積,從而提高了整體稻谷分離的效率。
文檔編號A01F12/30GK202652885SQ201220283708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5日
發明者張迪葵, 張皓, 張瑛, 江冬云, 江君明, 曾建良, 李秋良 申請人:張迪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