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膨化制粒生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飼料生產裝置,尤其是一種膨化制粒生產裝置。
背景技術:
飼料工業是跨部門、跨行業、跨學科的綜合性工業,是發展畜牧水產養殖業、改善人類膳食結構、完成植物蛋白向動物蛋白安全轉化的農業良性循環的基礎工業。飼料工業伴隨著畜牧水產業的發展,生產規模已向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隨著水產養殖業地位日漸提高,水產飼料行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在水產飼料生產中,有很多飼料生產廠家主要是使用制粒機對混合原料進行壓縮,以提高水產養殖動物對飼料的攝入量,因為他們認為飼料的密度越高越好。然而廉價的顆粒料在水中下沉速度很快,并且耐水性差,常規硬顆粒魚料在水中幾分鐘內沒有被吃掉就會散開,硬顆粒蝦料在水中兩個小時后的開裂也是非常嚴重,這些現象都造成對養殖水體環境的直接污染和飼料的浪費。魚等水產動物食用了高密度顆粒料后也需要相當的能量對它們進行消化、吸收因此硬顆粒料的料肉轉化率很不理想。因此,行業內大力推廣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更高的消化性、優良的適口性、高安全性環保性并且料肉轉化率更高的膨化顆粒飼料。但與傳統的畜禽飼料的生產工藝相比,膨化顆粒飼料的生產工藝復雜,生產效率低,這就對生產膨化顆粒飼料的膨化制粒生產裝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膨化制粒生產裝置包括人工投料口、提升機和成品倉等,生產水產飼料的原料包括顆料原料和粉末原料,并且顆料原料粉碎后與粉末原料一起混合再制粒,最終制成水產飼料。現有的膨化制粒生產裝置設備配置不合理,尤其是提升機的位置和數量不合理,造成生產系統復雜,生產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膨化制粒生產裝置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而設計的一種設備配置合理,生產效率高的膨化制粒生產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膨化制粒生產裝置,包括人工投料口、提升機和成品倉,還包括第一永磁桶、粗粉機、預混機、粉碎倉、細粉機、二次混合機、水平輸送機、第二永磁桶、膨化料倉、絞龍喂料器、膨化主機、烘干機、第一分級篩、儲料倉、油脂噴涂機、立式冷卻器和第二分級篩,所述的提升機包括第一提升機、第二提升機和第三提升機;所述的人工投料口連接第一提升機進口,所述第一提升機出口通過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第一永磁桶、粗粉機、預混機、粉碎倉、細粉機后與二次混合機相連,所述二次混合機出口通過水平輸送機與第二提升機進口相連;所述第二提升機出口通過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第二永磁桶、膨化料倉、絞龍喂料器、膨化主機后與烘干機相連,所述烘干機出口與第三提升機進口相連;所述第三提升機出口通過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第一分級篩、儲料倉、油脂噴涂機、立式冷卻器和第二分級篩后與成品倉相連。為了滿足不同水產飼料的生產工藝,作為優選,所述儲料倉和油脂噴涂機之間設有兩位三通式切換閥,所述的兩位三通式切換閥和立式冷卻器之間連接有旁路。為了提高提升效果,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提升機、第二提升機和第三提升機都是斗式提升機。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膨化制粒生產裝置,原料通過人工投入到人工投料口,再經過第一永磁桶去磁后由粗粉機粉碎成粗粉原料,進入預混機批次預混和,進入粉碎倉,經細粉機微粉碎后,進入二次混合機,充分混合后由水平輸送機輸送,經第二提升機提升至第二永磁桶去磁,進入膨化料倉,經絞龍喂料器喂料進入膨化主機進行膨化,經膨化后的熱顆粒自流進烘干機,加溫干燥,經烘干機烘干的顆粒飼料由第三提升機提升至第一分級篩,篩選后進入儲料倉,由儲料倉自流進油脂噴涂機對顆粒表面涂油脂后進立冷冷卻器干燥,進入第二分級篩進行篩選,篩選后進入成品倉計量包裝,由此整個生產過程結束。整個裝置中合理配備了三個提升機,其它設備分層設置,結構更為合理緊湊,安裝更為方便,采用這種膨化制粒生產裝置可以實現連續的自動化生產,生產效率更高,能使企業利益發揮最大化。
圖1是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圖中:人工投料口 1、第一永磁桶2、粗粉機3、預混機4、粉碎倉5、細粉機6、二次混合機7、水平輸送機8、第二永磁桶9、膨化料倉10、絞龍喂料器11、膨化主機12、烘干機13、第一分級篩14、儲料倉15、油脂噴涂機16、立式冷卻器17、第二分級篩18、成品倉19、兩位三通式切換閥20、第一提升機21、第二提升機22和第三提升機2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描述的膨化制粒生產裝置,包括人工投料口 1、提升機和成品倉19,還包括第一永磁桶2、粗粉機3、預混機4、粉碎倉5、細粉機6、二次混合機7、水平輸送機8、第二永磁桶9、膨化料倉10、絞龍喂料器11、膨化主機12、烘干機13、第一分級篩14、儲料倉15、油脂噴涂機16、立式冷卻器17和第二分級篩18,所述的提升機包括第一提升機21、第二提升機22和第三提升機23 ;所述的人工投料口 I連接第一提升機21進口,所述第一提升機21出口通過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第一永磁桶2、粗粉機3、預混機4、粉碎倉
5、細粉機6后與二次混合機7相連,所述二次混合機7出口通過水平輸送機8與第二提升機22進口相連;所述第二提升機22出口通過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第二永磁桶9、膨化料倉10、絞龍喂料器11、膨化主機12后與烘干機13相連,所述烘干機13出口與第三提升機23進口相連;所述第三提升機23出口通過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第一分級篩14、儲料倉15、油脂噴涂機16、立式冷卻器17和第二分級篩18后與成品倉19相連。其中,所述的第一提升機21、第二提升機22和第三提升機23都是斗式提升機。需要說明的是:采用膨化主機12進行膨化是現有技術,在此不作詳述。本實施例所描述的膨化制粒生產裝置,整個裝置中合理配備了三個提升機,其它設備分層設置,結構更為合理緊湊,安裝更為方便,采用這種膨化制粒生產裝置可以實現連續的自動化生產,生產效率更高,能使企業利益發揮最大化。實施例2: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描述的膨化制粒生產裝置,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儲料倉15和油脂噴涂機16之間設有兩位三通式切換閥20,所述的兩位三通式切換閥20和立式冷卻器17之間連接有旁路24,這樣是為了滿足不同水產飼料的生產工藝,不需要進行油脂噴涂處理的飼料可直接進入立式冷卻機17中進行冷卻。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膨化制粒生產裝置,包括人工投料口( I)、提升機和成品倉(19),其特征是還包括第一永磁桶(2)、粗粉機(3)、預混機(4)、粉碎倉(5)、細粉機(6)、二次混合機(7)、水平輸送機(8)、第二永磁桶(9)、膨化料倉(10)、絞龍喂料器(11)、膨化主機(12)、烘干機(13)、第一分級篩(14)、儲料倉(15)、油脂噴涂機(16)、立式冷卻器(17)和第二分級篩(18),所述的提升機包括第一提升機(21)、第二提升機(22)和第三提升機(23);所述的人工投料口( I)連接第一提升機(21)進口,所述第一提升機(21)出口通過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第一永磁桶(2)、粗粉機(3)、預混機(4)、粉碎倉(5)、細粉機(6)后與二次混合機(7)相連,所述二次混合機(7 )出口通過水平輸送機(8 )與第二提升機(22 )進口相連;所述第二提升機(22)出口通過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第二永磁桶(9)、膨化料倉(10)、絞龍喂料器(11)、膨化主機(12)后與烘干機(13)相連,所述烘干機(13)出口與第三提升機(23)進口相連;所述第三提升機(23)出口通過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第一分級篩(14)、儲料倉(15)、油脂噴涂機(16)、立式冷卻器(17)和第二分級篩(18)后與成品倉(19)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膨化制粒生產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儲料倉(15)和油脂噴涂機(16)之間設有兩位三通式切換閥(20),所述的兩位三通式切換閥(20)和立式冷卻器(17)之間連接有旁路(2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膨化制粒生產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提升機(21)、第二提升機(22)和第三提升機(23)都是斗式提升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膨化制粒生產裝置,包括人工投料口、提升機、成品倉、第一永磁桶、粗粉機、預混機、粉碎倉、細粉機、二次混合機、水平輸送機、第二永磁桶、膨化料倉、絞龍喂料器、膨化主機、烘干機、第一分級篩、儲料倉、油脂噴涂機、立式冷卻器和第二分級篩,提升機包括第一提升機、第二提升機和第三提升機;第一提升機出口通過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第一永磁桶、粗粉機、預混機、粉碎倉、細粉機后與二次混合機相連,所述二次混合機出口通過水平輸送機與第二提升機進口相連;所述第三提升機出口通過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第一分級篩、儲料倉、油脂噴涂機、立式冷卻器和第二分級篩后與成品倉相連。這種膨化制粒生產裝置生產效率更高。
文檔編號A23N17/00GK202958740SQ2012206562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明者曹斌林, 陳國良, 周大明 申請人:浙江欣欣飼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