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幼蛙養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41978閱讀:24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幼蛙養殖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蛙類養殖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用于飼養幼蛙的養殖池。
背景技術
蛙類養殖業作為新興的農業產業,其發展速度快、前景好。蛙類人工馴養棘胸蛙,由野生變為家養,生活環境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剛變態的幼蛙體小、抵抗力弱,要加強管理,因此對蛙池的設計既要要近似于自然環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幼蛙養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蛙池、設于蛙池上口的可透風紗蓋、設于蛙池上方的防曬隔熱層,所述蛙池四周采用石材砌筑,蛙池池底呈15-30°傾斜,池底由高向低依次設有餌料臺、植物種植坑、洞穴、水溝,所述洞穴高度在0.15-0.25m之間;所述紗蓋為可透風的黑網;所述防曬隔熱層包括支撐架和隔熱板,支撐架設置于蛙池周邊,隔熱板安裝于支撐架上。進一步的,蛙池內設有進水系統和排水系統。進一步的,蛙池的長度為2-4m,寬度為1.5-2.5m,高度為0.8-1.5m。進一步的,蛙池內的洞穴高度為0.18m。進一步的,植物種植坑長度為0.8-12cm,寬度為15_25cm,深度為10_20cm。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幼蛙養殖池,不但結構簡單、建造成本低,適合大規模的推廣,而且該種幼蛙養殖池能適幼蛙生長需要,有效提高幼蛙的成活率、便于飼養管理、提高經濟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幼蛙養殖池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參照圖1所示,一種幼蛙養殖池,包括蛙池1、設于蛙池I上口的可透風紗蓋2、設于娃池I上方的防曬隔熱層3,進水系統4和排水系統5。蛙池I四周采用石材砌筑,池底采用水泥砂抹面光滑均勻,蛙池I池底呈15-30°傾斜,沿池底由高向低依次設有餌料臺11、植物種植坑12、洞穴13、水溝14。蛙池I的長度為2-4m,寬度為1.5-2.5m,高度為0.8-1.5m,洞穴高度為0.18m,供幼娃棲息。植物種植坑長度為0.8-12cm,寬度為15-25cm,深度為10-20cm,植物種植坑12內種植魚腥草、溪菖蒲。可透風紗蓋2為可透風的黑網,遮光、保持蛙池陰暗,同時用于防止逃逸和鼠害。防曬隔熱層3包括支撐架31和隔熱板32,所述支撐架31設置于蛙池I周邊,隔熱板32安裝在支撐架31上。進水系統4包括進水管,該進水管上的排水口布置于水溝14正上方,使水垂直注入蛙池內,保證活水足氧。排水系統5包括排水口和排水裝置,排水口設于蛙池I內最低處,排水裝置可根據蛙類的生長需要調節蛙池內水位高度。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1.一種幼蛙養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蛙池、設于蛙池上口的可透風紗蓋、設于蛙池上方的防曬隔熱層,所述蛙池四周采用石材砌筑,蛙池池底呈15-30°傾斜,池底由高向低依次設有餌料臺、植物種植坑、洞穴、水溝,所述洞穴高度在0.15-0.25m之間;所述紗蓋為可透風的黑網;所述防曬隔熱層包括支撐架和隔熱板,支撐架設置于蛙池周邊,隔熱板安裝于支撐架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幼蛙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蛙池內設有進水系統和排水系統。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幼蛙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蛙池的長度為2-4m,寬度為 1.5-2.5m,高度為 0.8-1.5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幼蛙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蛙池內的洞穴高度為0.18m。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幼蛙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種植坑長度為0.8-12cm,寬度為15-25cm,深度為10-20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蛙類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飼養幼蛙的養殖池。該種幼蛙養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蛙池、設于蛙池上口的可透風紗蓋、設于蛙池上方的防曬隔熱層,所述蛙池四周采用石材砌筑,蛙池池底呈15-30°傾斜,池底由高向低依次設有餌料臺、植物種植坑、洞穴、水溝,所述洞穴高度在0.15-0.25m之間;所述紗蓋為可透風的黑網;所述防曬隔熱層包括支撐架和隔熱板,支撐架設置于蛙池周邊,隔熱板安裝于支撐架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幼蛙養殖池,不但結構簡單、建造成本低,適合大規模的推廣,而且該種幼蛙養殖池能適幼蛙生長需要,有效提高幼蛙的成活率、便于飼養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K67/02GK202999085SQ201220734390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蘇建豐, 蘇進全 申請人:福建省德化縣雙全農業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