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植物防旱栽培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栽培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是屬于一種在土壤貧瘠、干旱地區能有效提高植物成活率的防旱養護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在一些土壤貧瘠、氣候干旱的山地或者荒漠地區,為了提高環境質量、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等目的,往往需要大量的植樹造林以增加植被覆蓋率,但是由于其惡劣的生存環境,特別是受干旱缺水等因素的限制,使新栽植物的成活率很低,造林、成林困難,需要及時進行補水和補植,因此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與財力,增加了造林成本,并且降低了植物的生存質量和產量。目前,雖然出現了幾種像滴灌、噴灌等能做到有效節水的灌溉技術,但是由于存在著山地或荒漠等地區條件設施落后,土地分布廣袤而不集中,難找水源等問題,導致了這些技術措施實施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也不是最佳選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植物防旱栽培法,以達到有效提高植物成活率、節約水資源、提高林 木產量和質量的目的。本發明所公開的植物防旱栽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材料準備:本發明采用可降解塑料,或有機復合材料;
所述的可降解塑料最好為生物降解材料,為天然高分子如纖維素等改性物,或者在塑料中添加淀粉等天然生物降解物質或化工合成聚己內酯、聚己二醇等降解物質等;
所述的有機復合材料由粘性土、植物秸桿、藻類、貝殼類粉末、粉煤灰混合而成;其中, 粘性土,50-80份(以重量計,下同),過篩備用;
植物稻桿,2-6份,以小麥稻桿為宜,晾曬,去蟲,留作骨料備用;
藻類,10-20份,以滸苔為宜,經水洗,粉碎,發酵,制成糊狀備用;
貝殼類粉末,5-10份,粉碎,過篩備用;
粉煤灰,30-50份,過篩備用;
將上述物質混合,加水攪拌均勻,保濕存放備用,即為本發明所用的有機復合材料; 步驟二、蓄水緩釋器的設計:
本發明所提供的蓄水緩釋器,主體為球形、圓環形,或長筒形,由薄壁外殼構成封閉的腔;主體上方設有排氣孔,側上部設有2-5圈環繞布置的透水微孔;
步驟三、蓄水緩釋器的制作:
本發明所提供的蓄水緩釋器,可以采用可降解塑料,利用注塑工藝,根據步驟二設計的形狀與結構,結合模具一次加工成型,或者,首先加工為上下兩部分,再經組合而成;
本發明所提供的蓄水緩釋器,還可以采用上述的有機復合材料,根據步驟二設計的形狀與結構,利用模具加工為上下兩部分,再經組合而成;必要時,上下兩部分的接縫處進行粘接、貼敷處理;步驟四、注入內容物:上述的蓄水緩釋器制作完成以后,向內注入水,必要時選擇性添加或同時添加適量的液態肥、藥劑;
步驟五、蓄水緩釋器的選用:根據栽培植物根系的特點,選用上述不同形狀的蓄水緩釋器,單株植物的種植采用球形或圓環形蓄水緩釋器為宜;條播耕作成壟的植株,如:茶樹,采用長筒形蓄水緩釋器為宜;
步驟六、栽植:開挖土穴,其內放置相應形狀、相應內容物的蓄水緩釋器,將新栽植物放置在其上方,然后填土、踏實、澆透水即可。本發明所提供的植物防旱栽培法,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O天氣干旱時,通過土壤的蒸發和植物的蒸騰作用,蓄水緩釋器內的水分緩慢釋放出來,提供給樹木或其它植物,滿足其對水分的需求,有效地延長了補水時間,提高成活率;
2)下雨天時,放置在樹穴內的蓄水緩釋器將多余的雨水儲存起來,不僅能起到一定的排澇作用,防止植物根部長期浸水,而且等到干旱缺水時,再將貯存起來的雨水,通過緩釋作用,提供給各種植物,促進健康生長;
3)蓄水緩釋器內容物中加入的肥料與藥物成分,能為樹木生長提供一定的養分,并能有效的減少病蟲害,提高林木的產量與質量;
4)加工制作蓄水緩釋器的材料簡單易得,提高了廢物利用率;經一段時間后自行分解,其分解物能有效的改善土壤成分。
附圖部 分公開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其中,
圖1,本發明應用狀態 圖2,球形蓄水緩釋器結構示意 圖3,長筒形蓄水緩釋器結構示意 圖4,圓環形蓄水緩釋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在植物栽植時,將樹穴內放一特制的裝有內容物的蓄水緩釋器1,將新栽植物放置在蓄水緩釋器的上方,然后再填土、踏實、澆透水。如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蓄水緩釋器的形狀為球形,半徑為10-15厘米,球體的正上方設有直徑為0.5-1厘米的排氣孔2,排氣孔正下方1/5直徑處,在球體的薄壁外殼3上具有2-3圈直徑為0.2-0.3厘米的透水微孔4。該蓄水緩釋器利用有機復合材料制成,其中,粘性土,70份;小麥稻桿,5份;將苔,10份;貝殼類粉末,5份;粉煤灰,30份;混合后加水攪拌均勻,保濕,利用模具制成半球狀,再兩兩結合構成一球形。為保證強度,防止接縫處脫落、滲漏,最好在組裝完畢后,利用石膏漿、水泥砂漿等將接縫處涂抹,使之結合密實。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蓄水緩釋器的形狀為圓環形,其結構特點與使用方法與球形基本相同,故不作過多說明。如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蓄水緩釋器的形狀為長筒形,其頂部設置有一排若干排氣孔2,據頂端一定距離處設有2-3行透水微孔4,端部設補水口 5,可以與外部供水管連接,必要時可以適時補充水分、肥料、藥劑等。該蓄水緩釋器可以利用可降解塑料,采用注塑工藝,結合模具一次加工成型。也可以分段澆注,然后拼接使用,可以滿足不同長度的需要。本發明所提供的植物防旱栽培法,能夠有效調節土壤含水量,抗旱保濕,改善林木的生長環境,提高新栽樹木及其它植物的成活率及產量和質量。加工制作蓄水緩釋器的材料簡單易得,能充分利用平時廢棄不用的原料,變廢為寶,并且經一段時間后自行分解,不僅無污染,有益環保,且能有效改善`土壤成分,增強肥力,有益于植物生長。
權利要求
1.一種植物防旱栽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材料準備: 本發明采用可降解塑料,或有機復合材料; 步驟二、蓄水緩釋器的設計: 本發明所提供的蓄水緩釋器,主體為球形、圓環形、長筒形中的任意一種形狀,由薄壁外殼⑶構成封閉的腔;主體上方設有排氣孔(2),側上部設有2-5圈環繞布置的透水微孔(4); 步驟三、蓄水緩釋器 的制作: 根據步驟二設計的形狀與結構,結合模具加工成型; 步驟四、注入內容物: 上述的蓄水緩釋器制作完成以后,向內注入水; 步驟五、蓄水緩釋器的選用: 單株植物的種植采用球形或圓環形蓄水緩釋器;條播耕作成壟的植株采用長筒形蓄水緩釋器; 步驟六、栽植: 開挖土穴,其內放置蓄水緩釋器,將新栽植物放置在其上方,然后填土、踏實、澆透水即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防旱栽培法,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有機復合材料由粘性土、植物秸桿、藻類、貝殼類粉末、粉煤灰混合而成;其中, 粘性土,50-80份(以重量計,下同),過篩備用; 植物秸桿,2-6份,晾曬,去蟲,留作骨料備用; 藻類,10-20份,經水洗,粉碎,發酵,制成糊狀備用; 貝殼類粉末,5-10份,粉碎,過篩備用; 粉煤灰,30-50份,過篩備用; 將上述物質混合,加水攪拌均勻,保濕存放備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防旱栽培法,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蓄水緩釋器(I),采用可降解塑料,利用注塑工藝,根據步驟二設計的形狀與結構,結合模具一次加工成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防旱栽培法,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蓄水緩釋器,采用有機復合材料,根據步驟二設計的形狀與結構,利用模具加工為上下兩部分,再經組合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防旱栽培法,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步驟四注入內容物中,還包括液態肥和/或藥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防旱栽培法,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蓄水緩釋器的形狀為長筒形,其端部設補水口(5),與外部供水管連接。
全文摘要
植物防旱栽培法,涉及植物栽培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是屬于一種在土壤貧瘠、干旱地區能有效提高植物成活率的防旱養護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材料準備;蓄水緩釋器的設計;蓄水緩釋器的制作;注入內容物;蓄水緩釋器的選用;栽植。本發明具有提高植物成活率、節約水資源、提高林木產量和質量的積極效果。
文檔編號A01G29/00GK103120089SQ201310036709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
發明者郭建和, 王春雷, 袁霞, 安佰國, 王妍筠 申請人:郭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