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田埂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態田埂,包括田埂本體,在所述田埂本體兩側對稱設置有側邊,并且所述側邊上端的高度與所述田埂本體的高度一致,所述側邊的下端伸入泥土中,在所述田埂本體上種植有適合赤眼蜂棲息和生存的雜草。本發明的生態田埂,利用在田埂本體兩側設置側板,可以防止田埂本體的水土流失,防止坍塌變形,同時防止田埂本體上的雜草蔓生到農田中去,而且在田埂本體上人工種植上適合赤眼蜂棲息和生存的雜草,可以飼養赤眼蜂,而赤眼蜂可以捕捉農田中的害蟲,一舉兩得,更符合生態平衡的要求。
【專利說明】生態田埂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保持自身以及農田生態平衡的生態田埂。
【背景技術】
[0002]一般的農田在規劃的過程中都要設置田埂,田埂的作用除了作為人行的通道,同時也起到對農田進行區域劃分等作用。傳統的田埂就是在農田中堆起一壟土就行了,這樣的田埂容易坍塌變形,而且田埂上的雜草會蔓生到農田中去,對于除草極為不利。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易坍塌,而且能保持生態平衡的生態田埂。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生態田埂,包括田埂本體,在所述田埂本體兩側對稱設置有側邊,并且所述側邊上端的高度與所述田埂本體的高度一致,所述側邊的下端伸入泥土中,在所述田埂本體上種植有適合赤眼蜂棲息和生存的雜草。本發明的生態田埂,利用在田埂本體兩側設置側板,可以防止田埂本體的水土流失,防止坍塌變形,同時防止田埂本體上的雜草蔓生到農田中去,而且在田埂本體上人工種植上適合赤眼蜂棲息和生存的雜草,可以飼養赤眼蜂,而赤眼蜂可以捕捉農田中的害蟲,一舉兩得,更符合生態平衡的要求。
[0005]其中,所述側邊為水泥制成的截面為矩形的側板,并且兩側的側邊對稱向外側傾斜一定的角度,所述傾斜的角度優選為為10° -20°。兩側的側邊對稱向外側傾斜一定的角度更符合力學的要求,會使得整個田埂結構更合理,更耐用。
[0006]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田埂本體的高度高于兩側的農田的高度,其中高出的高度為30cm-50cm,所述田埂本體的寬度為50cm-80cm。田埂本體的高度一般高于兩側的農田的高度,既可以作為人行的通道,同時也起到對農田進行區域劃分等作用。
[0007]本發明的生態田埂,結構簡單,成本低,可以有效防止田埂坍塌變形,而且整個田埂設置成生態田埂,自身與農田一起保持生態平衡,不用打農藥,通過田埂上的雜草飼養赤眼蜂,同時雜草還可以保持田埂的水土不流失,再通過赤眼蜂捕食農田離得害蟲,一舉多得,是值得推廣的農田田埂的模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田埂本體,2-側邊,3-雜草。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
[0010]如圖所示,本發明的生態田埂,包括田埂本體1,在所述田埂本體I兩側對稱設置有側邊2,并且所述側邊2上端的高度與所述田埂本體I的高度一致,所述側邊2的下端伸入泥土中,在所述田埂本體I上種植有適合赤眼蜂棲息和生存的雜草3,其中所述側邊2為水泥制成的截面為矩形的側板,并且兩側的側邊2對稱向外側傾斜一定的角度,所述傾斜的角度優選為為10° -20°之間,所述田埂本體I的高度高于兩側的農田的高度,其中高出的高度為30cm-50cm,所述田埂本體I的寬度為50cm_80cm。
[0011 ] 本發明的生態田埂,利用在田埂本體兩側設置側板,可以防止田埂本體的水土流失,防止坍塌變形,同時防止田埂本體上的雜草蔓生到農田中去,而且在田埂本體上人工種植上適合赤眼蜂棲息和生存的雜草,可以飼養赤眼蜂,而赤眼蜂可以捕捉農田中的害蟲,一舉兩得,更符合生態平衡的要求。兩側的側邊對稱向外側傾斜一定的角度更符合力學的要求,會使得整個田埂結構更合理,更耐用。
[0012]田埂本體的高度一般高于兩側的農田的高度,既可以作為人行的通道,同時也起到對農田進行區域劃分等作用。
[0013]本發明的生態田埂,結構簡單,成本低,可以有效防止田埂坍塌變形,而且整個田埂設置成生態田埂,自身與農田一起保持生態平衡,不用打農藥,通過田埂上的雜草飼養赤眼蜂,同時雜草還可以保持田埂的水土不流失,再通過赤眼蜂捕食農田離得害蟲,一舉多得,是值得推廣的農田田埂的模式。
【權利要求】
1.一種生態田埂,其特征在于:包括田埂本體(1),在所述田埂本體(I)兩側對稱設置有側邊(2),并且所述側邊(2)上端的高度與所述田埂本體(I)的高度一致,所述側邊(2)的下端伸入泥土中,在所述田埂本體(I)上種植有適合赤眼蜂棲息和生存的雜草(3 )。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田埂,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邊(2)為水泥制成的截面為矩形的側板,并且兩側的側邊(2)對稱向外側傾斜一定的角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態田埂,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的角度為10°-20°。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生態田埂,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埂本體(I)的高度高于兩側的農田的高度,其中高出的高度為30cm-50cm,所述田埂本體(I)的寬度為50cm-80cm。
【文檔編號】A01B79/02GK104335730SQ201310327402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張衛星, 金連登, 謝桐洲 申請人:江蘇嘉賢米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