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籠水下自動清洗的一種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網籠水下自動清洗的一種裝置,涉及海上浮筏養殖網籠上污損生物的防除。將竹竿依次從每個網籠隔板中央的圓孔穿過,并將網籠拉直到最長撐起狀態,使網衣直徑基本一致,且網籠隔板都在同一個軸心線上。將網刮套裝在網籠上,并在網籠上下隔板上安裝定位環使網刮上下都不能脫離網籠,網籠下面安裝一個沙袋能延長網籠垂于海面的時間,將網籠通過吊繩與筏身連接,筏身上面通過浮力繩與浮力球連接組成一種裝置。該裝置中網刮在沒有潮流時能浮動到網籠的頂部,當潮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時能運動到網籠的底部,在此過程中海浪能使網刮在網籠的局部做高頻運動,這種運動更具沖擊力使污損生物無法在網籠上附著生存。
【專利說明】網籠水下自動清洗的一種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海上浮筏養殖網籠上污損生物的防除,是以潮流和海浪為動力對網籠水下自動清洗的一種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一種對網籠水下自動清洗的方法”、“一種對網籠水下自動清洗的裝置”等專利被授權,具體技術方案都是將一種圓環形浮子網刮(以下稱網刮)套裝在網籠上并使其上下都不能脫離網籠。其工作原理是:在沒有潮流時,網籠垂直于海面,網刮靠自身浮力浮動到網籠的頂部;隨著潮流不斷增大網籠會向潮流方向擺動,當擺動的角度達到一定水平程度時,網刮在潮流的拉動下運動到網籠的底部。實踐證明在網刮相對網籠做上下運動的過程中,對網籠的整體形態有一定要求。目前使用的網籠,隔板與隔板之間是通過網衣連接的,這種軟性的連接導致兩隔板之間的網衣直徑不一致,越靠近隔板的地方直徑越大,在兩隔板中間位置的網衣直徑會變小,另外由于網籠隔板與隔板之間是軟性連接,網籠在水下時,隔板整體往往不在同一個軸心線上,上述兩種原因能使網刮卡在網籠的某一位置,難以實現預定的網刮相對網籠的上下運動。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網籠使網刮卡在網籠的某一位置,難以實現預定的網刮相對網籠的上下運動的技術弊端,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按:在網籠隔板中間插入一根竹竿不僅能使網衣直徑基本一致,而且能使每個網籠隔板在同一個軸心線上。
[0004]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將網籠隔板改造成中央帶有圓孔,圓孔周圍有多個均勻分布長短相等且垂直于圓孔的縫隙,將直徑大于網籠隔板中間圓孔的竹竿依次從每個網籠隔板中央的圓孔穿過,并將網籠拉直到最長撐起狀態。每個網籠隔板中間的圓孔會利用塑料本身具有的彈性自動箍緊竹竿,使網籠上的網衣直徑基本一致,且能使網籠隔板都在同一個軸心線上。
[000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網刮在網籠上犯卡的幾率,提高網刮對網籠水下自動清洗的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案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07]圖1中的圖1-1是網籠的整體結構圖,圖1-2是圖1-1的局部放大圖,圖1中6.是網籠,9.是竹竿,10.是網籠隔板。
[0008]圖2是中間帶孔的網籠隔板。
[0009]圖3是本發明一種裝置的工作原理圖。圖3中的圖3-1是沒有潮流時,網刮與網籠所處的相對位置圖,圖3中的圖3-2與圖3-3是潮流較大時,網刮與網籠所處的相對位置圖。圖3中1.是浮力球,2.是浮力繩,3.是筏身,4.是吊繩,5.是圓環形浮子網刮,6.是網籠,7.是沙袋,8.是定位環,1表示網籠擺角,八.表示滿潮時海面的位置,8.表示半潮時海面的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0]按圖2將網籠隔板一次性壓縮或者注塑成型,使網籠隔板中央有圓孔,圓孔周圍有多個均勻分布長短相等且垂直于圓孔的縫隙,然后按傳統工藝將網衣與隔板縫合在一起制成網籠。在使用時將直徑大于網籠中間圓孔的竹竿依次從每個網籠隔板中央的圓孔穿過,并將網籠拉直到最長撐起狀態。將網刮套裝在網籠上,并在網籠上下隔板上安裝定位環使網刮上下都不能脫離網籠,網籠下面安裝一個沙袋能延長網籠垂直于海面的時間,將網籠通過吊繩與筏身連接,筏身上面通過浮力繩與浮力球連接組成一種裝置。
[0011]潮流能隨潮汐的變化每天兩次改變方向和流速的大小,導致網籠每天相應在不同方向改變擺角大小。該裝置在滿潮時潮流流速趨近于零,網籠垂直于海面,網刮靠自身的浮力浮動到網籠的頂部(如圖3中的圖3-0;隨著潮流的不斷增大,網籠會向潮流方向擺動一定的角度一 0擺角,當0擺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時,網刮在潮流的沖擊下運動到網籠的底部(如圖3中的圖3-2〉。然后隨著潮流減慢,網籠再次垂直于海面且在相反方向重復上述動作(如圖3中的圖3-3〉。網刮依潮流的變化每天在網籠實現兩個大的上下行程。
[0012]在上述過程中,當海浪在網籠上部的海面形成時,網籠隨浮力球逐浪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在這個快速運動中,由于受海水阻力影響,網刮的運動速度總是小于網籠,兩者就會產生相對運動。這種以海浪為動力的局部的高頻運動具有沖擊力,使污損生物無法在網籠上附著生存。
【權利要求】
1.網籠水下自動清洗的一種裝置,將網籠隔板改造成中央帶有圓孔,圓孔周圍有多個均勻分布長短相等并垂直于圓孔的縫隙,將直徑大于網籠中間圓孔的竹竿依次從每個網籠隔板中央的圓孔穿過,并將網籠拉直到最長撐起狀態,將網刮套裝在網籠上,并在網籠上下隔板上安裝舵輪形定位環使網刮上下都不能脫離網籠,網籠下面安裝一個沙袋能延長網籠垂于海面的時間,將網籠通過吊繩與筏身連接,筏身上面通過浮力繩與浮力球連接,組成一種裝置,該裝置上的網刮在沒有潮流時能浮動到網籠的頂部,當潮流較大時能運動到網籠的底部,其特征是:該裝置中的網籠隔板中間有竹竿穿過使每個網籠隔板都在同一個軸心線上,網籠處于撐起狀態能保持網衣直徑基本一致,使網刮相對網籠的上下運動更為順利,使污損生物無法在網籠上附著。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4430063SQ201310438816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4日
【發明者】敖志輝 申請人:敖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