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農業養殖技術,尤其是一種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具體的是,建池、選擇種鯢放養入池、管理和投料,通過合理恰當的建池來使大鯢生活環境趨于野生態,進而滿足大鯢的生活習性,并通過人工控制與管理,將大鯢的冬眠期排除,進而縮短大鯢的生長周期;再經過對放養入池的大鯢進行選擇、以及群養一定時間的培養,使得大鯢在養殖池中高密度養殖,不會導致大鯢相互之間撕咬的現象出現,并通過投喂料的控制,也降低了大鯢之間相互搶奪食物,通過管理步驟,控制水的溫度適宜大鯢生活環境,進而縮短大鯢冬眠期,進而縮短大鯢的培養周期,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養殖戶的生產利潤,促進大鯢的保護。
【專利說明】一種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養殖技術,尤其是一種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0002]大鯛,俗稱娃娃魚,英文名字是giant salamander,是我國特有的體型最大的兩棲動物,也被我國列為二類重點保護水生動物。大鯢是一種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因此而被大量的不法之徒捕殺,并且隨著環境的惡劣發展,大鯢的棲息地被大量的破壞、自身繁殖能力也不斷的下降,進而導致大鯢處于瀕危狀態。為了穩定大鯢的數量,以及供人們的需求,就出現了大量的如何進行人工繁殖或者人工馴養的研究,并且還有對大鯢生活習性以及所食的飼料進行研究組配。但是,在現有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對大鯢生長環境的研究,來使營造出來的環境與大鯢的生長環境相匹配,進而使大鯢在一個適宜的環境下生長的過程;并且對大鯢的生長環境的研究,再通過人為因素的控制水質、溫度、天敵和光照,以及為大鯢提供一種棲息場所,進而有利于大鯢的生長。
[0003]如專利號為200710018264.X的《大鯢仿生態人工馴養方法》和專利號為95107049.5的《大鯢工廠化立體養殖方法及其養殖系統》均是通過對大鯢的生長環境進行研究,通過控制外界因素來使大鯢的生長環境能夠適宜,對大鯢進行人工養殖滿足市場需求,來減少大鯢的被捕殺率,進而從側面保護起大鯢,同時也為人類的食用和藥用提供了可行性。但是,以上技術均只是在能夠如何改變環境因素,來適應大鯢的生活環境,提高大鯢的成活率,使得大鯢能夠被人工養殖;而對于人工養殖池中,如何增加大鯢養殖密度,保證養殖出來的大鯢品質,進而提高大鯢的產量以及大鯢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上沒有做出研究,進而導致大鯢工廠化養殖生產成本較大;同時由于大鯢本身的馴養難,使得大量的養殖戶投入較多的成本,往往取得較低的產量,進而影響大鯢養殖戶的利潤,而導致大鯢得不到充分的保護,也使得大鯢的養殖得不到充分的推廣。
【發明內容】
[0004]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大鯢工廠化養殖生產的新思路,使得大鯢養殖過程中,養殖戶的利潤提高,縮短了大鯢的養殖周期的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
[0005]具體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0006]一種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
[0007](I)建池:用鋼筋水泥建造雙層結構的養殖池;整個池子規格為2mX2mX60cm,建好后用水泥將池子里面填為斜坡狀,并保證池子壁面均為光滑狀,池底用40CmX60Cm的瓷磚切成10-12條排水口 ;池壁下方的出水口用五零管接90°的彎管,使其可以根據水位上下調節出水口高低;同時在池壁1.8m處預留一根橫跨池壁面的管子;并在池壁面上設置有2-4個進水口,相互之間的水位落差為45-55cm ;將整個池子用磚切成寬1.3m,高40cm的小池子,并將池子上層打成寬1.3m,長2m的線膠板蓋上,并在上層池子全部灌滿水;進而使得池子下層就像在天然溶洞里面一樣,每個養殖池子的設計達到白天有微弱的光線和很好的自然空氣流通效果,進一步的滿足了大鯢的晝伏夜出的習性;
[0008](2)選擇種鯢放養入池:待池子建好后,用流水浸泡1-2年后,清洗干凈池子,再用高錳酸鉀消毒池子2-4次,并選擇群養1-2年大鯢幼苗,以單層能夠鋪滿整個池子80%-90%的密度放養,并在2mX2m的池面上放上規格為1.3mX 0.6m的泡沫兩塊,進一步的滿足大鯢怕光而有所躲避的地方,保證了池子的占用率不太過高,并且選擇群養習慣的大鯢進行養殖,保證了大鯢之間不會發生相互撕咬的現象,進一步的保證了大鯢養殖的成活率,提高了養殖利潤;
[0009](3)管理:保證養殖池上位常流水,其溶氧量在蘭3.5mg/L,PH值為6.5-7.5 ;并對水中的總硬度和總堿度及氯化物、硫酸鹽、硅酸鹽、氨態氮進行測定,使其不超過漁業用水標準;池壁上的三個進水口同時打開,水流量要大,要求進水要有一定的壓力,45-55厘米的落差沖入池子中;常年水溫控制在18-21°C ;水質的選擇,滿足了大鯢生長的自然環境水質的要求,避免污染源的帶入降低大鯢成活率的現象,以及大鯢不適應生活環境而生長較慢,甚至死亡的現象發生;筒利用進水口大流量大壓力,造成自然溪流水聲,進一步的符合大鯢生長習性;再通過水的壓力和落差增加大量的含氧量,同時也可以很快地把大鯢留在池里的殘留物迅速地沖走,讓池內隨時都保存干干凈凈的,降低了大鯢病菌的感染,進一步的提高了大鯢的成活,降低了養殖成本;還通過溫度的控制,來使大鯢永遠沒有冬眠期,提高大鯢的生長速度,縮短了大鯢的培養周期。
[0010](4)投料:在對大鯢投料喂食之前,先將食物進行2-3天殺菌I次,連續殺菌2-4次,即可將餌料投喂大鯢;開始放養大鯢入池時,前兩次喂食采用四天投喂一次,第三次2天投喂一次,并喂至七成飽即可;待到第四次喂食的時候,一天投喂一次,保證投喂之后不會剩料;每次選擇在天黑后2-4小時后開始投料,且不要開燈;可在2個月變換餌料一次,避免外界病菌的帶入,同時保證大鯢不會因為厭食而停止進食,滿足大鯢的晝伏夜出習性。
[0011]進一步的,為了使進水口能夠形成較大較適宜的水位落差,進而使養殖池內的殘渣容易被沖走,提高流水含氧量,所述的進水口的水位落差為50cm。
[0012]進一步的,所述的池底用40cmX60cm的瓷磚切成11條排水口。
[0013]進一步的,所述的池壁面上設置有3個進水口。
[0014]進一步的,保證大鯢養殖中減少病菌的影響,提高成活率,降低成本,所述的池子用高錳酸鉀消毒3次。
[0015]進一步,為了滿足漁業養殖水標準,進一步的適應大鯢的生活習性,所述的常流水PH值為7。
[0016]進一步的,為了保證大鯢的冬眠期,縮短培養周期,所述的常年水溫控制在19-20℃。
[0017]進一步的,為了保證養殖過程中成活率和利潤率,所述的選擇種鯢放養入池步驟中,選擇的大鯢幼苗的體重為150g-250g。
[0018]進一步的,防止大鯢發生腹水病,所述的管理步驟中還要對水位進行控制,在放養小鯢時,不要灌滿全部底池,要留有30x40厘米的底池不被淹沒;1.5斤以上的大鯢以水位控制在剛淹過大鯢的背部即可。
[0019]進一步的,為了防止養殖過程中,大鯢部死亡,影響養殖利潤,所述的管理步驟中,對大鯢的生活過程不斷進行觀察,如觀察到大鯢有腹水病發生時最好移到較小的池子里去隔離調養,并用硫酸慶大霉素水劑連續侵泡2-4次,每天浸泡一次,侵泡時間為2-3小時后即可放流水,并且保證最深處的水位都不要淹過小鯢的背部,待小鯢完全康復后的第七天開始投喂餌料。
[0020]本發明的技術效果體現在:通過對大鯢養殖池的改進,使得大鯢養殖池適合于大鯢的生長環境,再通過對大鯢幼苗的成群培養,使得大鯢生活習性改變,進而使得大鯢放養與養殖池中也不會產生相互撕咬的情況;并且再通過對喂食時間的嚴格控制,使得大鯢也不會因為饑餓而相互撕咬,同時也節約了大鯢喂養的飼料,進一步的降低了大鯢的工廠化喂養成本,提高了養殖戶的經濟利潤,提高了養殖戶的收入,使得大鯢的工廠化生產被得以推廣,充分的保護了野生大鯢的被捕殺;并且,通過放養時候的調整,使得大鯢能夠在高密度環境中被養殖,進一步的提高了大鯢養殖的利潤率,增加了大鯢的產量,并且縮短了大鯢的養殖周期,降低了養殖成本,為大鯢的食用和藥用價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將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要求保護的范圍不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0022]大鯢生物學以及養殖理論依據:
[0023]大鯢是一種較大的兩棲動物,其所生長的環境都比較苛刻,一般情況下生長在陰涼、高透明度、高含氧量的水中,習慣夜間尋食,白天躲在陰暗的地方,即就是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慣;其不耐污染,只要有一點污染將會導致其難以生存,進而導致死亡率大幅度提高。由于大鯢的生長習性以及其對環境的適應強度,在做人工養殖時,給其提供的環境應當盡可能的滿足其自然狀態下的環境,適當的輔助一些人工養殖技巧,排除污染源、提高大鯢的養殖環境質量,進而來提高大鯢的成活率。
[0024]實施例一
[0025]建池:
[0026]養殖池通過完全模仿野生似自然條件進行建造。用鋼筋水泥建造成雙層結構,整個池子規格為2mX2mX 60cm,建好后用水泥將池子里面填為斜坡狀,并保證池子壁面均為光滑狀,池底用40cm X 60cm的瓷磚切成10、11或12條排水口 ;池壁下方的出水口用五零管接90°的彎管,使其可以根據水位上下調節出水口高低;同時在池壁1.Sm處預留一根橫跨池壁面的管子;并在池壁面上設置有2、3或者4個進水口,相互之間的水位落差為45cm ;將整個池子用磚切成寬1.3m,高40cm的小池子,并將池子上層打成寬1.3m,長2m的線膠板蓋上,并在上層池子全部灌滿水;進而使得池子下層就像在天然溶洞里面一樣,每個養殖池子的設計達到白天有微弱的光線和很好的自然空氣流通效果,進一步的滿足了大鯢的晝伏夜出的習性;
[0027]選擇種鯢放養入池并進行管理:
[0028]待池子建好后,用流水浸泡I年后,清洗干凈池子,再用高錳酸鉀消毒池子2、3或者4次,并選擇群養1年大鯢幼苗,以單層能夠鋪滿整個池子80%的密度放養,并在2mX 2m的池面上放上規格為1.3mX0.6m的泡沫兩塊,進一步的滿足大鯢怕光而有所躲避的地方,保證了池子的占用率不太 過高,并且選擇群養習慣的大鯢進行養殖,保證了大鯢之間不會發生相互撕咬的現象,進一步的保證了大鯢養殖的成活率,提高了養殖利潤;保證養殖池上位常流水,其溶氧量在3 3.5mg/L,PH值為6.5 ;并對水中的總硬度和總堿度及氯化物、硫酸鹽、硅酸鹽、氨態氮進行測定,使其不超過漁業用水標準;池壁上的三個進水口同時打開,水流量要大,要求進水要有一定的壓力,45厘米的落差沖入池子中;常年水溫控制在18°C ;水質的選擇,滿足了大鯢生長的自然環境水質的要求,避免污染源的帶入降低大鯢成活率的現象,以及大鯢不適應生活環境而生長較慢,甚至死亡的現象發生;筒利用進水口大流量大壓力,造成自然溪流水聲,進一步的符合大鯢生長習性;再通過水的壓力和落差增加大量的含氧量,同時也可以很快地把大鯢留在池里的殘留物迅速地沖走,讓池內隨時都保存干干凈凈的,降低了大鯢病菌的感染,進一步的提高了大鯢的成活,降低了養殖成本;還通過溫度的控制,來使大鯢永遠沒有冬眠期,提高大鯢的生長速度,縮短了大鯢的培養周期;[0029]投料:
[0030]在對大鯢投料喂食之前,先將食物進行2天殺菌I次,連續殺菌2次,即可將餌料投喂大鯢;開始放養大鯢入池時,前兩次喂食采用四天投喂一次,第三次2天投喂一次,并喂至七成飽即可;待到第四次喂食的時候,一天投喂一次,保證投喂之后不會剩料;每次選擇在天黑后2小時后開始投料,且不要開燈;可在2個月變換餌料一次,避免外界病菌的帶入,同時保證大鯢不會因為厭食而停止進食,滿足大鯢的晝伏夜出習性。
[0031]實施例二
[0032]建池:
[0033]養殖池通過完全模仿野生似自然條件進行建造。用鋼筋水泥建造成雙層結構,整個池子規格為2mX2mX 60cm,建好后用水泥將池子里面填為斜坡狀,并保證池子壁面均為光滑狀,池底用40cm X 60cm的瓷磚切成10、11或12條排水口 ;池壁下方的出水口用五零管接90°的彎管,使其可以根據水位上下調節出水口高低;同時在池壁1.Sm處預留一根橫跨池壁面的管子;并在池壁面上設置有2、3或者4個進水口,相互之間的水位落差為50cm;將整個池子用磚切成寬1.3m,高40cm的小池子,并將池子上層打成寬1.3m,長2m的線膠板蓋上,并在上層池子全部灌滿水;進而使得池子下層就像在天然溶洞里面一樣,每個養殖池子的設計達到白天有微弱的光線和很好的自然空氣流通效果,進一步的滿足了大鯢的晝伏夜出的習性;
[0034]選擇種鯢放養入池并進行管理:
[0035]待池子建好后,用流水浸泡2年后,清洗干凈池子,再用高錳酸鉀消毒池子2、3或者4次,并選擇群養2年大鯢幼苗,以單層能夠鋪滿整個池子85%的密度放養,并在2mX 2m的池面上放上規格為1.3mX0.6m的泡沫兩塊,進一步的滿足大鯢怕光而有所躲避的地方,保證了池子的占用率不太過高,并且選擇群養習慣的大鯢進行養殖,保證了大鯢之間不會發生相互撕咬的現象,進一步的保證了大鯢養殖的成活率,提高了養殖利潤;保證養殖池上位常流水,其溶氧量在3 3.5mg/L, PH值為7 ;并對水中的總硬度和總堿度及氯化物、硫酸鹽、硅酸鹽、氨態氮進行測定,使其不超過漁業用水標準;池壁上的三個進水口同時打開,水流量要大,要求進水要有一定的壓力,50厘米的落差沖入池子中;常年水溫控制在19°C ;水質的選擇,滿足了大鯢生長的自然環境水質的要求,避免污染源的帶入降低大鯢成活率的現象,以及大鯢不適應生活環境而生長較慢,甚至死亡的現象發生;筒利用進水口大流量大壓力,造成自然溪流水聲,進一步的符合大鯢生長習性;再通過水的壓力和落差增加大量的含氧量,同時也可以很快地把大鯢留在池里的殘留物迅速地沖走,讓池內隨時都保存干干凈凈的,降低了大鯢病菌的感染,進一步的提高了大鯢的成活,降低了養殖成本;還通過溫度的控制,來使大鯢永遠沒有冬眠期,提高大鯢的生長速度,縮短了大鯢的培養周期;
[0036]投料:
[0037]在對大鯢投料喂食之前,先將食物進行3天殺菌I次,連續殺菌3次,即可將餌料投喂大鯢;開始放養大鯢入池時,前兩次喂食采用四天投喂一次,第三次2天投喂一次,并喂至七成飽即可;待到第四次喂食的時候,一天投喂一次,保證投喂之后不會剩料;每次選擇在天黑后3小時后開始投料,且不要開燈;可在2個月變換餌料一次,避免外界病菌的帶入,同時保證大鯢不會因為厭食而停止進食,滿足大鯢的晝伏夜出習性。
[0038]實施例三
[0039]建池:
[0040]養殖池通過完全模仿野生似自然條件進行建造。用鋼筋水泥建造成雙層結構,整個池子規格為2mX2mX 60cm,建好后用水泥將池子里面填為斜坡狀,并保證池子壁面均為光滑狀,池底用40cmX 60cm的瓷磚切成10、11或12條排水口 ;池壁下方的出水口用五零管接90°的彎管,使其可以根據水位上下調節出水口高低;同時在池壁1.Sm處預留一根橫跨池壁面的管子;并在池壁面上設置有2、3或者4個進水口,相互之間的水位落差為55cm;將整個池子用磚切成寬1.3m,高40cm的小池子,并將池子上層打成寬1.3m,長2m的線膠板蓋上,并在上層池子全部灌滿水;進而使得池子下層就像在天然溶洞里面一樣,每個養殖池子的設計達到白天有微弱的光線和很好的自然空氣流通效果,進一步的滿足了大鯢的晝伏夜出的習性;
[0041]選擇種鯢放養入池并進行管理:
[0042]待池子建好后,用流水浸泡2年后,清洗干凈池子,再用高錳酸鉀消毒池子2、3或者4次,并選擇群養I年體重為150g大鯢幼苗,以單層能夠鋪滿整個池子90%的密度放養,并在2mX2m的池面上放上規格為1.3mX0.6m的泡沫兩塊,進一步的滿足大鯢怕光而有所躲避的地方,保證了池子的占用率不太過高,并且選擇群養習慣的大鯢進行養殖,保證了大鯢之間不會發生相互撕咬的現象,進一步的保證了大鯢養殖的成活率,提高了養殖利潤;保證養殖池上位常流水,其溶氧量在3 3.5mg/L, PH值為7.5 ;并對水中的總硬度和總堿度及氯化物、硫酸鹽、硅酸鹽、氨態氮進行測定,使其不超過漁業用水標準;池壁上的三個進水口同時打開,水流量要大,要求進水要有一定的壓力,55厘米的落差沖入池子中;常年水溫控制在20°C或者21°C;水質的選擇,滿足了大鯢生長的自然環境水質的要求,避免污染源的帶入降低大鯢成活率的現象,以及大鯢不適應生活環境而生長較慢,甚至死亡的現象發生;筒利用進水口大流量大壓力,造成自然溪流水聲,進一步的符合大鯢生長習性;再通過水的壓力和落差增加大量的含氧量,同時也可以很快地把大鯢留在池里的殘留物迅速地沖走,讓池內隨時都保存干干凈凈的,降低了大鯢病菌的感染,進一步的提高了大鯢的成活,降低了養殖成本;還通過溫度的控制,來使大鯢永遠沒有冬眠期,提高大鯢的生長速度,縮短了大鯢的培養周期;
[0043]投料:
[0044]在對大鯢投料喂食之前,先將食物進行3天殺菌I次,連續殺菌4次,即可將餌料投喂大鯢;開始放養大鯢入池時,前兩次喂食采用四天投喂一次,第三次2天投喂一次,并喂至七成飽即可;待到第四次喂食的時候,一天投喂一次,保證投喂之后不會剩料;每次選擇在天黑后43小時后開始投料,且不要開燈;可在2個月變換餌料一次,避免外界病菌的帶入,同時保證大鯢不會因為厭食而停止進食,滿足大鯢的晝伏夜出習性。
[0045]實施例四
[0046]根據實施例一、實施例二或者實施例三,在選擇種鯛放養入池時,選擇群養I年以上的重量為 160g、170g、180g、190g、200g、210g、220g、230g、240g 或者 250g 入池養殖。
[0047]實施例五
[0048]根據實施例一、實施例二、實施例三或者實施例四,在管理過程中,還要對水位進行控制,在放養小鯢時,不要灌滿全部底池,要留有30x40厘米的底池不被淹沒;1.5斤以上的大鯢以水位控制在剛淹過大鯢的背部即可。
[0049]實施例六
[0050]根據實施例一、實施例二、實施例三、實施例四或者實施例五,在管理過程中,對鯢的生活過程不斷進行觀察,如觀察到鯢有腹水病發生時最好移到較小的池子里去隔離調養,并用硫酸慶大霉素水劑連續侵泡2-4次,每天浸泡一次,侵泡時間為2-3小時后即可放流水,并且保證最深處的水位都不要淹過小鯢的背部,待小鯢完全康復后的第七天開始投喂餌料。
[0051]下面利用表格的形式比較本方法與現有技術中的優、劣勢如下:
[0052]
【權利要求】
1.一種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1)建池:用鋼筋水泥建造雙層結構的養殖池;整個池子規格為2mX2m X 60cm,建好后用水泥將池子里面填為斜坡狀,并保證池子壁面均為光滑狀,池底用40CmX60Cm的瓷磚切成10-12條排水口 ;池壁下方的出水口用五零管接90°的彎管,使其可以根據水位上下調節出水口高低;同時在池壁1.8m處預留一根橫跨池壁面的管子;并在池壁面上設置有2-4個進水口,相互之間的水位落差為45-55cm ;將整個池子用磚切成寬1.3m,高40cm的小池子,并將池子上層打成寬1.3m,長2m的線膠板蓋上,并在上層池子全部灌滿流水的水; (2)選擇種鯢放養入池:待池子建好后,用流水浸泡1-2年后,清洗干凈池子,再用高錳酸鉀消毒池子2-4次,并選擇群養1-2年大鯢幼苗,以單層能夠鋪滿整個池子80%-90%的密度放養,并在2mX2m的池面上放上規格為1.3mX 0.6m的泡沫兩塊; (3)管理:保證養殖池上位常流水,其溶氧量在33.5mg/L,PH值為6.5-7.5 ;并對水中的總硬度和總堿度及氯化物、硫酸鹽、硅酸鹽、氨態氮進行測定,使其不超過漁業用水標準;池壁上的三個進水口同時打開,水流量要大,要求進水要有一定的壓力,45-55厘米的落差沖入池子中;常年水溫控制在18-21 °C ; (4)投料:在對大鯢投料喂食之前,先將食物進行2-3天殺菌I次,連續殺菌2-4次,即可將餌料投喂大鯢;開始放養大鯢入池時,前兩次喂食采用四天投喂一次,第三次2天投喂一次,并喂至七成飽即可;待到第四次喂食的時候,一天投喂一次,保證投喂之后不會剩料;每次選擇在天黑后2-4小時后開始投料,且不要開燈;可在2個月變換餌料一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水口的水位落差為 50c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底用40cmX60cm的瓷磚切成11條排水口。`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壁面上設置有3個進水口。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子用高錳酸鉀消毒3次。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流水PH值為7。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年水溫控制在19-20。。。
8.如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選擇種鯢放養入池步驟中,選擇的大鯢幼苗的體重為150g-250g。
9.如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理步驟中還要對水位進行控制,在放養小鯢時,不要灌滿全部底池,要留有30x40厘米的底池不被淹沒5斤以上的大鯢以水位控制在剛淹過大鯢的背部即可。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鯢高密度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理步驟中,對大鯢的生活過程不斷進行觀察,如觀察到大鯢有腹水病發生時最好移到較小的池子里去隔離調養,并用硫酸慶大霉素水劑連續侵泡2-4次,每天浸泡一次,侵泡時間為2-3小時后即可放流水,并且保證最深處的水位都不要淹過小鯢的背部,待小鯢完全康復后的第七天開始投喂餌料。
【文檔編號】A01K67/02GK103503833SQ201310506572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4日
【發明者】吳述良 申請人:貴州苗嶺大鯢馴養繁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