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采用緩蝕納米材料降低刺參病蟲害發生的養殖方法

文檔序號:222652閱讀:241來源:國知局
一種采用緩蝕納米材料降低刺參病蟲害發生的養殖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采用緩蝕納米材料降低刺參病蟲害發生的養殖方法,包括養參池塘及附著基的建造:據刺參生物學的習性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建造適宜刺參生長的池塘,刺參苗種的投放:一般情況下,投放600頭/kg以上的大苗10頭/m2~20頭/m2為宜,規格越大,單位面積投放的量可少一些;投喂飼料配方為:動物蛋白酶解物干粉20-25份、肉骨粉15-20份、大豆粕20-22份、金銀花4-6份、神曲2-3份、當歸3-5份、大豆卵磷脂2-3份、褐藻膠寡糖1-2份、維生素C1-2份、螺旋藻1-2份、啤酒花2-3份、茶皂素3-5份、蛇床子2-3份、蕪荑3-4份、土荊皮1-2份刺參苗種的管理:冬季來臨適時增加池水深度,一定要注意溶氧和底質的變化,海草的防控:春天池水水溫回升時,首先進行肥水降低水的透明度,控制海草的繁殖。
【專利說明】一種采用緩蝕納米材料降低刺參病蟲害發生的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的方法,尤其是一種采用緩蝕納米材料降低刺參病蟲害發生的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海參作為一類海珍品,在提供食物、藥物原料、營養及保健食品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國內食用海參中品質最好、分布最廣、產量最大的一個種類,其養殖區域主要分布在我國遼寧、河北、山東及江蘇北部沿海。20世紀80年代,我國刺參的人工育苗技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生產技術體系。刺參養殖面積不斷擴大,山東和遼寧的刺參養殖面積都超過3萬m2,產值超過百億元。但近年來,養殖刺參大規模病害、藥物殘留及品種退化等問題不斷發生。苗種問題是刺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近幾年來海參池塘養殖業發展迅速,但養殖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養殖產量相差巨大,大部分池塘養殖產量很低,而有的高產池塘單產達3000kg/hm2以上。經過對多年池塘海參養殖實踐經驗的總結,發現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現有的海參池塘標準低、養殖方法不規范、許多先進技術措施沒有普及、沒有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采用緩蝕納米材料降低刺參病蟲害發生的養殖方法,養參池塘及附著基的建造:據據刺參生物學的習性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建造適宜刺參生長的池塘,通過人工參礁的形式,滿足刺參對底質要求。參礁以扇貝籠、空心磚、遮陽網、多孔管等透水性好的材料為好。礁石參礁局部污染重,水交換差,生產中發現大石頭堆參礁養殖時間一長,不能為海參創造最好的生活環境。水源的水質理化指標要符合刺參養殖用水標準。附著基可采用:每一堆石頭附著基均使用3塊體積約為30cm*20cm*20 cm的石頭魚成品字型,每個附著基之間的間距為40cm,或者3個40cm*35cm瓦片用繩子捆綁成三角形,每2個三角形并排放在一起為I組,每組之間的間距為40cm或者4個長40cm直徑15cm的塑料管分成2層通過繩子綁在一起為I組,每組之間的間距也為40 cm;保持水深30 c m左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全池消毒,生石灰用量150 kg / km2~200 kg / km2,漂白粉15kg / km2,消毒結束,池塘進水,水質透明度太大,可用無機肥或發酵的有機肥肥水,培養水中的基礎生物餌料,用量:無機肥3 kg / km2~5kg / km2,有機肥 30kg / km2~5 Okg /km2 ;
刺參苗種的投放:投放密度:據生產條件適當調整,一般情況下,投放600頭/kg以上的大苗10頭/π20頭/m2為宜,規格越大,單位面積投放的量可少一些;放苗的水溫:春季放苗水溫高于12°C,秋季放苗水溫高于9 °C,成活率高,生產效果好;放苗時鹽度差小于3 %。,溫度差小于2°C,且變化要緩慢進行,投放結束后,每3 d向池內注水10 cm;健康的參苗:體表干凈完整,無粘液,色澤鮮亮,參體粗壯,伸展自然,肉刺尖挺,皮厚,自然排水能力強,嘴收縮的緊,管足附著力強,對刺激反應敏感,攝食旺盛,糞便呈短條壯。[0004]刺參苗種的管理:冬季來臨適時增加池水深度,一定要注意溶氧和底質的變化,早春溫度回升,池水排低,加快水溫回升,進入夏季,水溫超過適溫范圍,加深池水,換水盡量在后半夜進行,在冬季封冰前和夏季進入高溫前,可通過人工納水加深水位,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加海水井井水或工廠化養殖和育苗用水的低溫水,調整養殖用水溫度趨向適宜范圍,保證氨氮(N H 3- ΝΧ0.0 2 m g / L,清淤、消毒池塘,適時適量加換新水,增加溶氧,適量投喂優質餌料,控制水體PH,使用底質和水質改良劑:主要有光合細菌、硝化細菌、芽孢桿菌三大類;投喂:春季3月份飛月份,應進行人工投喂,投喂飼料配方為:動物蛋白酶解物干粉20-25份、肉骨粉15-20份、大豆柏20-22份、金銀花4_6份、神曲2_3份、當歸3-5份、大豆卵磷脂2-3份、褐藻膠寡糖1-2份、維生素C 1-2份、螺旋藻1_2份、雪山一枝蒿4.5-5.5份、木鱉子4 -5份、瑞香狼毒1-1.5份、納米緩釋載體20-25份;
所述的納米緩釋載體的制備方法為:
(1)將硅羥基磷灰石、凹凸棒、水滑石、蒙脫土、鈦白粉、方解石、高嶺土按照35-45:10-15:10-15:8-10:8_10:7_8:5_7的質量份數配比混合,加入到230份二甲亞砜(DMSO)和50份甲醇的混合溶液中,于65°C攪拌60小時,過濾,并用60°C溫度的熱乙醇洗3次除去過量的二甲亞砜(DMSO),放入真空干燥箱,在60°C溫度干燥24小時,研磨過篩,得一次改性復合物;
(2)將1份一次改性復合物、15份醋酸鉀和25份蒸餾水混合,于溫度50°C攪拌10小時以上,于溫度30°C,先在超聲電功率350W條件下分散3.5小時,然后再在超聲電功率250W條件下分散4小時。過濾,并用蒸餾水洗3次,80°C真空干燥24小時,研磨過篩,得二次改性復合物;(3)將上述1 份二次改性復合物在600W功率超聲波分散60min,用恒溫加熱裝置加熱到90°C,并用機械攪拌器攪拌(1200r/min)60分鐘;得納米緩釋載體復合物;7月、月不投喂,9月中旬左右,開始適當少投一點人工餌料,水溫降18°C,進入刺參生長最適溫期,要加大投餌量。5°C以下基本不攝食停止投喂;
海草的防控:常見的海草主要有剛毛藻(空心苔)、水綿(綿花苔)、轉板藻(鋼絲藻)、節骨草、水網藻、滸苔、石莼、大葉菜等,其中剛毛藻、水綿、轉板藻的危害較大。這幾種海草易生長,繁殖速度快,常常三四天便覆蓋池底,包裹住海參附著基,從而影響海參的正常活動,鋼絲藻纏裹住海參后,甚至會將海參勒斷成兩斷。海草一旦死亡腐爛,產生的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致使海參中毒化皮而死亡。海草的防控采取的措施:春天池水水溫回升時,首先進行肥水降低水的透明度,控制海草的繁殖,肥水時間應在水溫12~16°C硅藻的繁殖期。通常可施有機肥,如雞糞等;或無機肥,氮肥75kg/hm2、磷肥7.5kg/hm2,分次投放,間隔一周;
病害的防治:對池塘進行改良底質,使用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隔天再使用解毒劑和營養抗應激類藥品,以提高海參對季節交替時水環境改變的抗應激能力;冰下進水應有規律性的少進少排,或適量補水;化凍后切忌短時間內大量換水,建議避過完全化凍后的第一潮水。
[0005]作為進一步優選:刺參苗種的投放的環境為I)水溫:適宜溫度為5°C~20°C,最適生長溫度13°C~18°C,低于5°C時停止攝食;溶氧:適宜生長的溶氧要求5 m g / L以上;最適的鹽度范圍26.5%o "32.5%。,;pH最適范圍7.6^8.6 ;氨氮:(NH3- N )≤0.02 m g /L ;亞硝酸鹽:≤0.lmg/L ; H2S:不得檢出;透明度50cm。[0006]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
(1)本發明根據從現有具有抗病毒、殺蟲、殺菌的中藥和具有免疫調節作用中藥中篩選,借用中藥防治疾病機理進行設計合理配伍,提高刺參抗濕熱、抗病毒和促生長能力;該中草藥添加劑不僅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抗病毒的功效,調節刺參機體平衡與生理功能,提高刺參機體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力,提高消化吸收,促進生長的作用,而且富含刺參生長必需的礦物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以藥食同源來大幅度降低飼料成本。
[0007](2)在斑點叉尾鮰成魚飼料中本發明的中草藥添加劑不會產生耐藥性,無藥物殘留,不會影響消費群體的身體健康和環境安全,可實現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0008](3)提高成活率大概19%,病蟲害減少9%,畝增產17%。因此采用本發明所述的添加劑配方完全可以替代傳統的飼料促長劑,使用效果顯著,并且無任何副作用,為廣大養殖戶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0009](4)利用羥基磷灰石等本身具有多孔結構的性質,將肥料組分吸附在載體的內部網格中,達到緩慢釋放的目的。羥基磷灰石還具有可生物降解特性,所得降解產物為多種微量元素離子,這些元素可以被再吸收。納米緩釋添加劑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胃腸道粘膜親和性,使之負載的各個組分具有控釋作用,經過二次改性的納米復合物載藥量及吸附量都有較大提高,肥效時間延長3個月以上,有效抑制動物病原菌的增值,提高生產者的效益。添加本發明的復合微生物肥可以促進蝦的快速生長,EPA含量增加,疾病減少,病死蝦減少,同時還使水體中的有益微生物增加,最終的品質和質量都得到提高。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以下將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應當理解,優選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發明,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11]一種采用緩蝕納米材料降低刺參病蟲害發生的養殖方法,養參池塘及附著基的建造:據據刺參生物學的習性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建造適宜刺參生長的池塘,通過人工參礁的形式,滿足刺參對底質要求。參礁以扇貝籠、空心磚、遮陽網、多孔管等透水性好的材料為好。礁石參礁局部污染重,水交換差,生產中發現大石頭堆參礁養殖時間一長,不能為海參創造最好的生活環境。水源的水質理化指標要符合刺參養殖用水標準。附著基可采用:每一堆石頭附著基均使用3塊體積約為30cm*20cm*20 cm的石頭魚成品字型,每個附著基之間的間距為40cm,或者3個40cm* 35cm瓦片用繩子捆綁成三角形,每2個三角形并排放在一起為I組,每組之間的間距為40cm或者4個長40cm直徑15cm的塑料管分成2層通過繩子綁在一起為I組,每組之間的間距也為40 cm;保持水深30 c m左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全池消毒,生石灰用量150 kg / knT200 kg / km2,漂白粉15kg / km2,消毒結束,池塘進水,水質透明度太大,可用無機肥或發酵的有機肥肥水,培養水中的基礎生物館料,用量:無機肥3 kg / km2~5 kg / km2,有機肥30kg / km2~5 Okg /km2 ;
刺參苗種的投放:投放密度:據生產條件適當調整,一般情況下,投放600頭/kg以上的大苗10頭/π1-20頭/m2為宜,規格越大,單位面積投放的量可少一些;放苗的水溫:春季放苗水溫高于12°C,秋季放苗水溫高于9 °C,成活率高,生產效果好;放苗時鹽度差小于3 %。,溫度差小于2°C,且變化要緩慢進行,投放結束后,每3 d向池內注水10 cm;健康的參苗:體表干凈完整,無粘液,色澤鮮亮,參體粗壯,伸展自然,肉刺尖挺,皮厚,自然排水能力強,嘴收縮的緊,管足附著力強,對刺激反應敏感,攝食旺盛,糞便呈短條壯。
[0012]刺參苗種的管理:冬季來臨適時增加池水深度,一定要注意溶氧和底質的變化,早春溫度回升,池水排低,加快水溫回升,進入夏季,水溫超過適溫范圍,加深池水,換水盡量在后半夜進行,在冬季封冰前和夏季進入高溫前,可通過人工納水加深水位,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加海水井井水或工廠化養殖和育苗用水的低溫水,調整養殖用水溫度趨向適宜范圍,保證氨氮(N H 3- ΝΧ0.0 2 m g / L,清淤、消毒池塘,適時適量加換新水,增加溶氧,適量投喂優質餌料,控制水體PH,使用底質和水質改良劑:主要有光合細菌、硝化細菌、芽孢桿菌三大類;投喂:投喂飼料配方為:動物蛋白酶解物干粉20-25份、肉骨粉15-20份、大豆柏20-22份、金銀花4-6份、神曲2_3份、當歸3_5份、大豆卵磷脂2_3份、褐藻膠寡糖1-2份、維生素C 1-2份、雪山一枝蒿4.5-5.5份、木鳘子4 -5份、瑞香狼毒1-1.5份、納米緩釋載體20-25份;
所述的納米緩釋載體的制備方法為:
(1)將硅羥基磷灰石、凹凸棒、水滑石、蒙脫土、鈦白粉、方解石、高嶺土按照35-45:10-15:10-15:8-10:8_10:7_8:5_7的質量份數配比混合,加入到230份二甲亞砜(DMSO)和50份甲醇的混合溶液中,于65°C攪拌60小時,過濾,并用60°C溫度的熱乙醇洗3次除去過量的二甲亞砜(DMSO),放入真空干燥箱,在60°C溫度干燥24小時,研磨過篩,得一次改性復合物;
(2)將1份一次改性復合物、15份醋酸鉀和25份蒸餾水混合,于溫度50°C攪拌10小時以上,于溫度30°C,先在超聲電功率350W條件下分散3.5小時,然后再在超聲電功率250W條件下分散4小時。過濾,并用蒸餾水洗3次,80°C真空干燥24小時,研磨過篩,得二次改性復合物;(3)將上述1份二次改性復合物在600W功率超聲波分散60min,用恒溫加熱裝置加熱到90°C,并用機械攪拌器攪拌(1200r/min)60分鐘;得納米緩釋載體復合物;春季3月份飛月份,應進行人工投喂,7月、月不投喂,9月中旬左右,開始適當少投一點人工餌料,水溫降18°C,進入刺參生長最適溫期,要加大投餌量。5°C以下基本不攝食停止投喂;
海草的防控:常見的海草主要有剛毛藻(空心苔)、水綿(綿花苔)、轉板藻(鋼絲藻)、節骨草、水網藻、滸苔、石莼、大葉菜等,其中剛毛藻、水綿、轉板藻的危害較大。這幾種海草易生長,繁殖速度快,常常三四天便覆蓋池底,包裹住海參附著基,從而影響海參的正常活動,鋼絲藻纏裹住海參后,甚至會將海參勒斷成兩斷。海草一旦死亡腐爛,產生的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致使海參中毒化皮而死亡。海草的防控采取的措施:春天池水水溫回升時,首先進行肥水降低水的透明度,控制海草的繁殖,肥水時間應在水溫12~16°C硅藻的繁殖期。通常可施有機肥,如雞糞等;或無機肥,氮肥75kg/hm2、磷肥7.5kg/hm2,分次投放,間隔一周;
病害的防治:對池塘進行改良底質,使用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隔天再使用解毒劑和營養抗應激類藥品,以提高海參對季節交替時水環境改變的抗應激能力;冰下進水應有規律性的少進少排,或適量補水;化凍后切忌短時間內大量換水,建議避過完全化凍后的第一潮水。
[0013]作為進一步優選:刺參苗種的投放的環境為I)水溫:適宜溫度為5°C~20°C,最適生長溫度13°C~18°C,低于5°C時停止攝食;溶氧:適宜生長的溶氧要求5 m g / L以上;最適的鹽度范圍26.5%o "32.5%。,;pH最適范圍7.6^8.6 ;氨氮:(NH3- N )≤0.02 m g /L ;亞硝酸鹽:≤0.lmg/L ; H2S:不得檢出;透明度50cm。
[0014]提高成活率大概19%,病蟲害減少9%,畝增產17%。因此采用本發明所述的添加劑配方完全可以替代傳統的飼料促長劑,使用效果顯著,并且無任何副作用,為廣大養殖戶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利用羥基磷灰石等本身具有多孔結構的性質,將肥料組分吸附在載體的內部網格中,達到緩慢釋放的目的。羥基磷灰石還具有可生物降解特性,所得降解產物為多種微量元素離子,這些元素可以被再吸收。納米緩釋添加劑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胃腸道粘膜親和性,使之負載的各個組分具有控釋作用,經過二次改性的納米復合物載藥量及吸附量都有較大提高,肥效時間延長3個月以上,有效抑制動物病原菌的增值,提高生產者的效益。添加本發明的復合微生物肥可以促進蝦的快速生長,EPA含量增加,疾病減少,病死蝦減少,同時還使水體中的有益微生物增加,最終的品質和質量都得到提高。
【權利要求】
1.一種采用緩蝕納米材料降低刺參病蟲害發生的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養參池塘及附著基的建造:據刺參生物學的習性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建造適宜刺參生長的池塘,通過人工參礁的形式,滿足刺參對底質要求,附著基可采用:每一堆石頭附著基均使用3塊體積約為30cm*20cm*20 cm的石頭魚成品字型,每個附著基之間的間距為40cm,或者3個40cm* 35cm瓦片用繩子捆綁成三角形,每2個三角形并排放在一起為I組,每組之間的間距為40cm或者4個長40cm直徑15cm的塑料管分成2層通過繩子綁在一起為I組,每組之間的間距也為40 cm;保持水深30 c m左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全池消毒,生石灰用量150 kg / knT200 kg / km2,漂白粉15kg / km2,消毒結束,池塘進水,水質透明度太大,可用無機肥或發酵的有機肥肥水,培養水中的基礎生物餌料,用量:無機肥 3 kg / km2 ~5 kg / km2,有機肥 30kg / km2、Okg /km2 ; 刺參苗種的投放:投放密度:據生產條件適當調整,一般情況下,投放600頭/kg以上的大苗10頭/π20頭/m2為宜,規格越大,單位面積投放的量可少一些;放苗的水溫:春季放苗水溫高于12°C,秋季放苗水溫高于9 °C,成活率高,生產效果好;放苗時鹽度差小于(3 %。,溫度差小于2°C,且變化要緩慢進行,投放結束后,每3 d向池內注水10 cm;刺參苗種的管理:冬季來臨適時增加池水深度,一定要注意溶氧和底質的變化,早春溫度回升,池水排低,加快水溫回升,進入夏季,水溫超過適溫范圍,加深池水,換水盡量在后半夜進行,在冬季封冰前和夏季進入高溫前,可通過人工納水加深水位,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加海水井井水或工廠化養殖和育苗用水的低溫水,調整養殖用水溫度趨向適宜范圍,保證氨氮(NH 3- ΝΧ0.0 2 m g / L,清淤、消毒池塘,適時適量加換新水,增加溶氧,適量投喂優質餌料,控制水體PH,使用底質和水質改良劑:主要有光合細菌、硝化細菌、芽孢桿菌三大類;投喂:春季3月份~5月份,應進行人工投喂,投喂飼料配方為:動物蛋白酶解物干粉(20-25份、肉骨粉15-20份、大豆柏20-22份、金銀花4_6份、神曲2_3份、當歸3_5份、大豆卵磷脂2-3份、褐藻膠寡糖1-2份、維生素C 1-2份、螺旋藻1-2份、雪山一枝蒿4.5-5.5份、木鱉子4 -5份、瑞香狼毒1-1.5份、納米緩釋載體20-25份; 所述的納米緩釋載體的 制備方法為: (1)將硅羥基磷灰石、凹凸棒、水滑石、蒙脫土、鈦白粉、方解石、高嶺土按照35-45:10-15:10-15:8-10:8_10:7_8:5~7的質量份數配比混合,加入到230份二甲亞砜(DMSO)和50份甲醇的混合溶液中,于65°C攪拌60小時,過濾,并用60°C溫度的熱乙醇洗3次除去過量的二甲亞砜(DMSO),放入真空干燥箱,在60°C溫度干燥24小時,研磨過篩,得一次改性復合物; (2)將1份一次改性復合物、15份醋酸鉀和25份蒸餾水混合,于溫度50°C攪拌10小時以上,于溫度30°C,先在超聲電功率350W條件下分散3.5小時,然后再在超聲電功率250W條件下分散4小時; 過濾,并用蒸餾水洗3次,80°C真空干燥24小時,研磨過篩,得二次改性復合物;(3)將上述1份二次改性復合物在600W功率超聲波分散60min,用恒溫加熱裝置加熱到90°C,并用機械攪拌器攪拌(1200r/min)60分鐘;得納米緩釋載體復合物;7月、月不投喂,9月中旬左右,開始適當少投一點飼料,水溫降18°C,進入刺參生長最適溫期,要加大投餌量;5°C以下基本不攝食停止投喂;海草的防控:春天池水水溫回升時,首先進行肥水降低水的透明度,控制海草的繁殖,肥水時間應在水溫12~16°C硅藻的繁殖期;通常可施有機肥,如雞糞等;或無機肥,氮肥75kg/hm2、磷肥7.5kg/hm2,分次投放,間隔一周; 2)病害的防治:對池塘進行改良底質,使用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隔天再使用解毒劑和營養抗應激類藥品,以提高海參對季節交替時水環境改變的抗應激能力;冰下進水應有規律性的少進少排,或適量補水;化凍后切忌短時間內大量換水,建議避過完全化凍后的第一潮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降低刺參病蟲害發生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刺參苗種的投放的環境為I)水溫:適宜溫度為5°C~20°C,最適生長溫度13°C~18°C,低于5°C時停止攝食;溶氧:適宜生長的溶氧要求5 m g / L以上;最適的鹽度范圍26.5%廣32.5%。,;pH最適范圍 7.6 ~8.6 ;氨氮:(NH3- N)<0.02mg/L ;亞硝酸鹽0.lmg/L ; H2S:不得檢出;透明度50cm。
【文檔編號】A23K1/18GK103563806SQ201310549171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8日
【發明者】寧峰 申請人:蘇州市相城區渭塘鳳凰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