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使用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使用方法,其是將0.1%-0.8%含硅25%以上的石化粉與6.6%-8.2%氨基酸粉混合,在10℃以上的氣溫,置放于車間發酵3天;再將上述混合好的半成品與10.2%-16.2%磷酸鹽類、12.7%-14.8%磷酸二氫鹽和12.8%-18.9%/鉀鹽按比例混合;混合后,在10℃以上的氣溫置放于車間發酵,發酵15天后,有酸香氣味(如酸梅味)產出時,再與12.8%-17.4%硫酸銨、11.4%-20.8%泥炭、9.7%-14.6%含有碳酸鈣的殼粉類和3.8%-8.2%蛇紋石粉按比例混合均勻后,再次發酵15天后,完成生產。本發明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利用特殊的能分解磷酸鹽化合物的微生物將上述磷酸鹽化合物分解,一來可徹底恢復農地原有的松軟與活力,二來可造福農民,生產高品質農產品供消費者食用。
【專利說明】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農田土壤改良劑,特別涉及一種解除農田土壤酸化板結現象、提升農產品質量的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當今農業最大的問題是:1.化學肥料大量使用,使得土壤中的磷酸鹽類化合物太多,造成土壤敗壞酸化、硬化、板結;2.因土壤敗壞酸化、硬化、板結,農作物根系無法伸展,養分無法充分吸收,致使農作物產量及質量一年比一年差,作物產品徒具外表,沒有應有的質量及風味內容;3.農民使用化肥的數量年年增加,才能維持原有產量,而增加的化肥用量,更加速了土壤的敗壞;4.因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中的有機質大量缺乏,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單相化,造成土壤沒有活力;5.有機磷肥生產技術嚴重落后,甚至國內還沒有這種生產技術,磷肥的使用還完全依賴化學磷肥,它是敗壞土壤的根本元兇。
[0003]在現有最相近似的實際解決方案中,都沒有能徹底解決土壤酸化板結,詳述如下:一、施用有機肥料去改良土壤酸化板結:有機肥料施入土壤后,因其含有分解性的微生物,能對土壤中殘留的養分進行分解,但是對于固化的磷酸鹽類化合物卻沒有分解的能力,當分解的氨基酸養分被作物吸收完后,土壤又恢復原有的酸化板結現象。若一定要使用有機肥料達到松化土壤的目的,必須大量的施入,施入的數量讓作物的根群永遠吸收不完,才能起到稀釋酸化板結的作用,那投入的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不是一般農民負擔起的,就算能負擔,酸化板結的問題依然存在,沒有解決。二、施用一般性的微生物改良土壤酸化板結:如前所言,微生物,能對土壤中殘留的含氮性氨基酸或含氮的養分進行分解,但是對于固化的磷酸鹽類化合物卻沒有 分解的能力,當分解的養分被作物吸收完后,土壤又恢復原有的酸化板結現象。三、施用腐植酸去改良土壤酸化板結:腐植酸是一種酸性肥料,對于酸性的磷酸鹽類化合物,無法起到分解及改良的作用的,它只是補充及增加及調解土壤的養分。
【發明內容】
[0004]當化學肥料散布于土壤,經降雨或灌水后,其中所含第一磷酸鈣會產生電離子(鈣離子和磷酸根離子),磷是不穩定元素,無法單獨存在于自然界中,通常游離的磷酸根離子為了能長期穩定存在于土壤中,會迅速與土壤中的鐵(Fe)鋁(Al)銅(Cu)等金屬性離子結合,成為難溶性的磷酸鹽類合物而不易被作物吸收。長年使用化肥而使土壤結固、變硬、敗壞,就是這個因素造成的,若檢測其土壤,磷的含量很高,但是能讓作物吸收的樹體磷含量卻很少。為解決上述廣大農田土壤酸化板結現象及農業土壤上的問題,提升農產品質量的品質,本發明提供一種不污染環境的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使用方法,利用特殊的能分解磷酸鹽化合物的微生物將上述磷酸鹽化合物分解,一來可徹底恢復農地原有的松軟與活力,二來可造福農民,生產高品質農產品供消費者食用。
[0005]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包含如下組分,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為:含硅25%以上的石化粉0.1%-0.8%,氨基酸粉6.6%-8.2%,磷酸鹽類10.2%_16.2%,磷酸二氫鹽12.7%-14.8%,鉀鹽 12.8%-18.9%,硫酸銨 12.8%_17.4%,泥炭 11.4%_20.8%,含有碳酸鈣的殼粉類9.7%-14.6%和蛇紋石粉3.8%-8.2%。
[0007]進一步說,磷酸鹽類中含有效磷16%~21%,磷酸二氫鹽中含有效磷35%~46%,鉀鹽中含氧化鉀54%~60%,硫酸銨中含氮20%以上,泥炭中含腐植酸50%以上,含有碳酸鈣的殼粉類中含碳酸鈣95%以上,蛇紋石粉中富含矽鎂鈣等重量元素的天然礦石粉。
[0008]所述的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法如下:
[0009]步驟一:將0.1%-0.8%含硅25%以上的石化粉與6.6%_8.2%氨基酸粉混合,在10°C以上的氣溫,置放于車間發酵3天;
[0010]步驟二:將上述混合好的半成品與10.2%-16.2%磷酸鹽類、12.7%-14.8%磷酸二氫鹽和12.8%-18.9%鉀鹽按比例混合;
[0011]步驟三:混合后在10°C以上的氣溫置放于車間發酵,發酵15天后,有酸香氣味(如酸梅味)產出時,再與12.8%-17.4%硫酸銨、11.4%-20.8%泥炭、9.7%-14.6%含有碳酸鈣的殼粉類和8.2%-3.8%蛇紋石粉按比例混合均勻后,再次發酵15天后,完成生產。
[0012]所述的一種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前先測量改良土壤的酸堿值,并按酸堿值在4.5以上時,每畝用量為20公斤,酸堿值在4-4.5時,每畝用量為30公斤,酸堿值在3.5-4時,每畝用量為40公斤;打田前,將該土壤改良劑均施于要改良水田的田地表面,田中需要有水,再用拖拉機將該土壤改良劑混入土壤中即可。
[0013]本發明各種原料發揮的技術效果是:①含硅25%以上的石化粉:能分解磷酸鹽類及鹽類化合物;②氨基酸粉(可以是黃豆粉、麥麩粉或米糠等植物性成品):提供微生物分裂繁殖所需的養分;③磷酸鹽類:經微生物分解后,能提供大量的磷酸性氨基酸,在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施入土壤初期尚未大量分解土壤中磷酸鹽類化合物前,供植物根群吸收使用;④磷酸二氫鹽:經微生物分解后,能提供大量的磷酸性氨基酸,在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施入土壤初期尚未大量分解土壤中磷酸鹽類化合物前,供植物根群吸收使用;⑤鉀鹽:經微生物分解后,氯被微生物吸收,在其細胞核內產生激活的作用,使微生物非常活躍的去除鹽化物堆積所產生的陽離子交換(EC)障礙,降解這些離子的氧化還原電位,使得這些被分解出元素的可溶性與有效性提高,分解后殘留的鈉及鉀是根群吸收的重要養分硫酸銨:經微生物分解后,硫與氮已被分離,硫是增加作物果實本身風味的唯一重要元素,若土壤中缺少硫元素,作物的果實應有的風味會不足;⑦泥炭:含有大量的腐植酸,能提供作物豐富的養分含有碳酸鈣的殼粉類:調節土壤的酸堿值及增加土壤中鈣的元素;⑨蛇紋石粉:含有豐富的矽鎂鈣硫等中量元素,能大量補充土壤中的中量元素。
[0014]土壤粒子表面帶負電,為了中和電性,其上面吸附許多帶正電荷的鈣、鎂、鐵、鋁等陽離子,這些離子很容易和磷肥(不論那種磷肥)的磷酸根陰離子結合成水溶性低的磷酸鈣鹽、磷酸鎂鹽、磷酸鐵鹽、磷酸鋁鹽…等,因此磷酸在土壤的移動性很差,不會隨著水份移動到根圈范圍被根群吸收。當含硅25%以上的石化粉與磷鉀混合發酵完成,施入土壤后,含硅25%以上的石化粉會聚落于根群周圍,特別是根群的生長點附近,這種聚落會隨著根群的蔓延生長而擴大,微生物會將根群附近土壤中所含的大量磷酸鹽類物質一如磷酸鈣鹽、磷酸鎂鹽、磷酸鐵鹽、磷酸鋁鹽…等復合元素拆解為一金屬性、非金屬性單元素及磷酸根元素,分解游離出來的磷酸根離子立即與有機物及醣類議絡合方式結合成磷酸性氨基酸,使游離出來的磷酸根離子無法與土壤中的金屬離子再度結合。同時含硅25%以上的石化粉具有分解鹽化物的作用,將氯與鈉分開,氯被含硅25%以上的石化粉吸收,在其細胞核內產生激活的作用,使微生物非常活躍的去除鹽化物堆積所產生的陽離子交換(EC)障礙,降解這些離子的氧化還原電位,使得這些元素的可溶性與有效性提高,于是這些被拆解出來的土壤中的養分透過土壤膠體活潑的正負電位反應而能在土壤中快速的移動被根群吸收,在這樣的連鎖作用下,硬化板結的土壤開始迅速解體而呈現松軟狀態,于是土壤在很短的期間內就徹底的恢復了原有的松化軟化等原始面貌。
[0015]施用本發明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對土壤及作物會產生下列影響:
[0016]1.徹底解決土壤板結現象,使土壤變得松軟,不易結固;
[0017]2.分解土壤長期使用化肥累積的酸化元兇一磷化鹽類物質,提高酸堿值趨于中性(5.5-6.5)區間;
[0018]3.分解土壤長期使用化肥累積的鹽基物質,使EC值及陽離子交換量趨于正常值(1 -4mmhos/cm)區間;
[0019]4.改善土壤的物理性,增進土壤的保肥力及保水力;
[0020]5.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數量,分解并吸附聚合有毒物質;
[0021]6.增進土壤緩沖能力,避免植株的肥傷及肥害;
[0022]7.擴張加大土壤的間隙使得土壤的透氣性良好;
[0023]8.排解土壤障礙,使得土壤活化松化;
[0024]9.免除作物的連作困擾;
[0025]10.可快速分解土壤中殘留的硫化氫或甲烷或瓦斯氣體為水及二氧化碳;
[0026]11.可使植株根群發展旺盛,養分吸收能力大增,植株生長強壯,增強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
[0027]12.可使水稻、小麥的有效分蘗大增,增加產量最高達30%,曾有記錄單株水稻種植最高有效分蘗達40株;
[0028]13.可促使幼苗健壯,存活率高,初期生育良好;
[0029]14.遇雨天連綿下雨不停時,可抑制植株體內吸收的過量氮肥,避免爛根爛葉現象發生;
[0030]15.可降解植株因吸收過多的氮肥,在葉片內累計的硝酸鹽濃度。
具體實施例
[0031]實施例一:
[0032]一種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包含如下組分,各組分的質量百分為:含硅25%以上的石化粉0.4% ;氨基酸粉7.2%,所述的氨基酸粉為黃豆粉;磷酸鹽類14.2%,該磷酸鹽類中含有效磷18.5% ;磷酸二氫鹽13.7%,該磷酸二氫鹽中含有效磷40.5% ;鉀鹽15.2%,鉀鹽中含氧化鉀57 % ;硫酸銨15.1%,該硫酸銨中含氮21% ;泥炭16.1%,該泥炭中含腐植酸55% ;含有碳酸鈣的殼粉類12.1%,該含有碳酸鈣的殼粉類中含碳酸鈣96% ;還包括蛇紋石粉6%,該蛇紋石粉中富含矽鎂鈣等重量元素的天然礦石粉。
[0033]上述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法如下:[0034]步驟一:將0.4%含硅25%以上的石化粉與7.2%氨基酸粉混合,在2(TC的氣溫,置放于車間發酵3天;
[0035]步驟二:將上述混合好的半成品與14.2%磷酸鹽類、13.7%磷酸二氫鹽和15.2%鉀鹽按比例混合;
[0036]步驟三:混合后在20°C的氣溫置放于車間發酵,發酵15天后,有酸香氣味(如酸梅味)產出時,再與15.1%硫酸銨、16.1%泥炭、12.1%含有碳酸鈣的殼粉類和6%蛇紋石粉按比例混合均勻后,再次發酵15天后,完成生產。
[0037]使用前先測量改良土壤的酸堿值,并按酸堿值在4.5以上時,每畝用量為20公斤,酸堿值在4-4.5時,每畝用量為30公斤,酸堿值在3.5-4時,每畝用量為40公斤;打田前,將該土壤改良劑均施于要改良水田的田地表面,田中需要有水,再用拖拉機將該土壤改良劑混入土壤中即可。
[0038]本次試驗選安溪湖頭鎮早稻水田試驗對比組各一畝,酸堿值4.5以上,偏酸,其實
驗數據如下:
[0039]
【權利要求】
1.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組分,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為:含硅25%以上的石化粉0.1%-0.8%,氨基酸粉6.6%-8.2%,磷酸鹽類10.2%_16.2%,磷酸二氫鹽 12.7%-14.8%,鉀鹽 12.8%-18.9%,硫酸銨 12.8%_17.4%,泥炭 11.4%_20.8%,含有碳酸鈣的殼粉類9.7%-14.6%和蛇紋石粉3.8%-8.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其特征在于:磷酸鹽類中含有效磷16%~21%,磷酸二氫鹽中含有效磷35%~46%,鉀鹽中含氧化鉀54%~60%,硫酸銨中含氮20%以上,泥炭中含腐植酸50%以上,含有碳酸鈣的殼粉類中含碳酸鈣95%以上,蛇紋石粉中富含矽鎂鈣等重量元素的天然礦石粉。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其特征在于:該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法如下: 步驟一:將0.1%-0.8%含硅25%以上的石化粉與6.6%-8.2%氨基酸粉混合,在10°C以上的氣溫,置放于車間發酵3天; 步驟二:將上述混合好的半成品與10.2%-16.2%磷酸鹽類、12.7%-14.8%磷酸二氫鹽和12.8%-18.9%鉀鹽按比例混合; 步驟三:混合后在10°C以上的氣溫置放于車間發酵,發酵15天后,有酸香氣味(如酸梅味)產出時,再與12.8%-17.4%硫酸銨、11.4%-20.8%泥炭、9.7%-14.6%含有碳酸鈣的殼粉類和3.8%-8.2%蛇紋石粉按比例混合均勻后,再次發酵15天后,完成生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其特征在于:該土壤改良劑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前先測量改良土壤的酸堿值,并按酸堿值在4.5以上時,每畝用量為20公斤,酸堿值在4-4.5時,每畝用量為30公斤,酸堿值在3.5_4時,每畝用量為40公 斤;打田前,將該土壤改良劑均施于要改良水田的田地表面,田中需要有水,再用拖拉機將該土壤改良劑混入土壤中即可。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水田專用高肥綠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其特征在于:該土壤改良劑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前先測量改良土壤的酸堿值,并按酸堿值在4.5以上時,每畝用量為20公斤,酸堿值在4-4.5時,每畝用量為30公斤,酸堿值在3.5-4時,每畝用量為40公斤;打田前,將該土壤改良劑均施于要改良水田的田地表面,田中需要有水,再用拖拉機將該土壤改良劑混入土壤中即可。
【文檔編號】C05G3/04GK103613476SQ201310577427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4日
【發明者】劉佑麟 申請人:廈門鵬原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