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粉分離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混料機械【技術領域】,粘粉分離機,包括進料機構,進料機構包括豎直懸空設置的漏斗,漏斗包括漏斗頭和漏斗頸,漏斗頭上設有漏斗口,漏斗口為物料和粉料進口;所述漏斗頸插設有硬質材料制成的分離管,該分離管插入漏斗頭的管體外壁上活動連接有攪拌葉片,分離管位于漏斗外的管體與可上下運動的電機驅動軸連接。本發明結構簡單,可實現食品物料和粉料的混合,以及食品物料的分離,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生產過程中的衛生程度。
【專利說明】粘粉分離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混料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一些食品加工時,需要在食品外部粘上一層黃豆粉或者芝麻粉等粉料,以提高食品的口感,例如市場上出現的一種糖漿制成的桿狀食品,在食品的表面上就覆蓋了黃豆粉。目前這類食品的粘粉通常采用人工粘粉,其缺點在于:人工粘粉不衛生,汗液混入食品原料中易滋生細菌,導致產品的細菌檢測超標,另外,人工粘粉效率低,粘粉完成后還需要人工分揀,不適用于大批量的生產。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衛生、效率高且自動分離物料的粘粉分離機。
[0004]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粘粉分離機,包括圓柱形的料斗和轉軸,料斗包括由底板和側板構成的斗腔,所述斗腔內設置有旋轉板,旋轉板的板面呈為錐面,板面中點為錐面的最高點;所述側板貫穿設置有滑槽,該滑槽位于旋轉板切線方向上;所述轉軸從料斗底部貫穿旋轉板插入斗腔內,轉軸與旋轉板鍵連接;所述轉軸的插入端上設有攪拌葉片,轉軸由電機驅動旋轉。
[0005]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的區別在于:食品物料和粉料進入斗腔后,電機帶動轉軸旋轉,轉軸帶動攪拌葉片和旋轉板旋轉,攪拌葉片將斗腔內的食品物料和粉料均勻地混合,由于旋轉板板面為錐形,斗腔內的物料因為自重會朝向旋轉板較低的地方滾落,即物料會堆積在旋轉板的周邊上,由于滑槽安裝于側板上且位于旋轉板的切線方向上,旋轉板內的食品物料沿著切線方向滑入滑槽內,從而將食品物料進行分離。本發明采用旋轉板與滑槽的配合可將食品物料單獨的分離出來,而設置了攪拌葉片使得食品物料和粉料的混合更加均勻,提高了食品生產的衛生質量、加快了食品生產的效率。
[0006]進一步地,攪拌葉片固定在管卡上,管卡與轉軸插入端卡緊,當需要清洗攪拌葉片時,拆除管卡,即可取出攪拌葉片。
[0007]進一步地,所述滑槽位于斗腔內的一端為斜面端,便于食品物料順利地滑入滑槽。【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粘粉分離機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沿AA線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參照圖1、圖2,粘粉分離機,包括圓柱形的料斗I和轉軸4,料斗I包括由底板和側板一體構成的斗腔,所述斗腔內設置有旋轉板2,旋轉板2的板面呈為錐面,旋轉板2的中點為維面的最聞點。
[0010]滑槽3貫穿設置在側板上,該滑槽3位于旋轉板2切線方向上,滑槽3位于斗腔內的一端為斜面端;所述轉軸4從料斗I底部貫穿旋轉板2插入斗腔內,轉軸4與旋轉板2鍵連接;所述轉軸4的插入端上套有管卡5,管卡5上分布有攪拌葉片6,管卡5與轉軸4插入端卡緊。轉軸4由電機驅動旋轉。
[0011]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
1.粘粉分離機,包括圓柱形的料斗和轉軸,料斗包括由底板和側板構成的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斗腔內設置有旋轉板,旋轉板的板面呈為錐面,板面中點為錐面的最高點;所述側板貫穿設置有滑槽,該滑槽位于旋轉板切線方向上;所述轉軸從料斗底部貫穿旋轉板插入斗腔內,轉軸與旋轉板鍵連接;所述轉軸的插入端上設有攪拌葉片,轉軸由電機驅動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沾粉分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片固定在管卡上,管卡與轉軸插入端卡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粘粉分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位于斗腔內的一端為斜面端。
【文檔編號】A23P1/08GK103704859SQ201310704953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0日
【發明者】曾慶國 申請人:重慶市極鼎食品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