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便攜式鲆鰈魚活體短期儲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屬于魚類活體運輸裝置,具體地涉及一種便攜式鲆鰈魚活體短期儲運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保證鲆鰈魚在運輸過程中存活,目前鲆鰈魚運輸都采用活魚車或者塑料袋真空包裝的方式。活魚車運輸可用于大批量商品魚的運輸,運輸過程中需不間斷充入純氧或者采用空氣泵增氧的方式保證商品魚成活。同時,運輸過程中,運輸人員需在途中經常檢查魚的情況以確保商品魚無恙。塑料袋打包充氧運輸方式需使用泡沫塑料箱等外包裝,體積相對較大,攜帶不方便,且運輸途中不便于直觀了解鲆鰈魚的存活情況。另外,目前的活魚運輸方式用于展示和禮品饋贈時不美觀。在科學試驗過程中,需經常從養殖場帶活魚回實驗室從事試驗研究,也迫切需要有一種便攜式的鲆鰈魚活體短期儲運裝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攜式鲆鰈魚活體短期儲運裝置,可用于半滑舌鰨、牙鲆、大菱鲆、星鰈等鲆鰈魚的短期保活運輸。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便攜式鲆鰈魚活體短期儲運裝置,它由提手和儲運裝置本體組成,提手位于儲運裝置本體的頂端,與儲運裝置本體連接為一個整體結構;儲運裝置本體由密封扣、儲魚艙、擱板、制氧艙和控制閥組成;密封扣為雙排壓合封條,位于提手的下方、儲魚艙的頂端,儲魚艙兩壁通過密封扣壓合在一起,使儲魚艙處于密封狀態;儲魚艙整體為三棱形結構,與密封扣、擱板和控制閥組成一個封閉空間,作為鲆鰈魚的存儲空間;擱板把儲運裝置本體上下分隔為儲魚艙和制氧·艙,擱板與儲魚艙壁和制氧艙壁經高壓成型連接為一體,擱板承擔魚體的重量;擱板的一端具有控制閥,控制閥為塞式封閉閥門,控制閥打開時連通制氧艙和儲魚艙。進一步,所述的鲆鰈魚類活體短期儲運的裝置長40cm,寬20cm,高35cm。進一步,所述的提手、密封扣、儲魚艙為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材質,厚度為1.5_。進一步,所述的擱板、控制閥、制氧艙為聚乙烯材質。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本裝置根據鲆鰈魚身體側扁的結構特點設計,設置擱板的寬度與鲆鰈魚體寬度基本一致,可保證鲆鰈魚儲運過程中靜臥而不劇烈反應;密封扣可保證儲魚艙內氧氣不泄露;儲魚艙作為鲆鰈魚儲藏空間,可保證鲆鰈魚不受空間脅迫,同時便于觀察魚的狀態;控制閥采用充氣器具上常用的塞式設計,使用時可拔掉塞子,不使用時將塞子塞上;制氧艙內在使用前預先放置市場銷售的粉末狀或顆粒狀制氧劑,使用時打開控制閥,使得儲魚艙內水進入制氧艙與制氧劑反應制氧,并通過控制閥與儲魚艙內水體聯通,保證整個儲運水體內的氧氣供應。提手便于人工提取帶有鲆鰈魚的裝置,特別是在產品展示、禮品饋贈或者科學試驗取樣時。[0010]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為聚丙烯和聚乙烯混合材質,可保障柔韌性和透明度,方便及時地觀察魚的存活情況,且材料安全無毒,攜帶方便,可手提,運輸安全,裝置不易破損,可反復使用。本實用新型通過隔板把儲運裝置上下分隔成儲魚艙和制氧艙,并且在隔板上設置一控制閥,打開控制閥可使儲魚艙內水進入下方制氧艙,并與制氧艙內制氧劑反應產生氧氣并通過控制閥進入儲魚艙,從而對儲魚艙提供充足的氧氣,可保證運輸魚類在較長時間內存活。本實用新型可在裝置表面印制不同鲆鰈魚的圖案、產品商標及企業logo銘牌等信息,用于活體儲運、活魚展示、禮品包裝等多種用途。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1、提手;2、密封扣;3、儲魚艙;4、擱板;5、制氧艙;6、控制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詳細敘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鲆鰈魚活體短期儲運裝置,如圖1所示,它的結構是由提手(I)和儲運裝置本體組成,提手位于儲運裝置本體的頂端,與儲運裝置本體連接為一個整體結構;儲運裝置本體由密封扣⑵、儲魚艙(3)、擱板(4)、制氧艙(5)和控制閥(6)組成,密封扣為雙排壓合封條,位于提手的下方、儲魚艙的頂端,儲魚艙兩壁通過密封扣壓合在一起,使儲魚艙處于密封狀態;儲魚艙整體為三棱形結構,與密封扣、擱板和控制閥組成一個封閉空間,作為鲆`鰈魚的存儲空間;擱板把儲運裝置本體上下分隔為儲魚艙和制氧艙,擱板與儲魚艙壁和制氧艙壁經高壓成型連接為一體,擱板承擔魚體的重量;擱板的一端具有控制閥,控制閥為塞式封閉閥門,控制閥打開時連通制氧艙和儲魚艙。鲆鰈魚活體短期儲運裝置整體是用聚丙烯和聚乙烯混合材料制成,規格:40 X 20 X 35cm,可廣泛適用于鲆鰈魚成魚的活體短期儲運。提手(I)是使用聚乙烯塑料,可方便手提;密封扣(2)是使用聚丙烯材質,使用雙排壓合結構,可防止魚躍出并保障運輸過程中儲魚艙內水和氧氣的不泄露;儲魚艙(3)使用聚丙烯和聚乙烯混合材質,透明,厚度為1.5mm,此空間主要是魚和水的存儲空間,方便直接觀察艙內魚的存活情況;擱板(4)使用聚乙烯材質,作為艙內魚的棲息板;制氧艙(5)使用聚乙烯材質,主要用于儲存制氧劑和水混合制氧;控制閥(6)使用聚乙烯材質,在魚放入儲魚艙后打開,可聯通儲魚艙和制氧艙,為鲆鰈魚所在水體增氧。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提前將制氧艙內加入固體制氧劑,在儲魚艙內加水,打開控制閥門,使水流入制氧艙與制氧劑反應制氧,繼續加水至IOcm左右,然后將魚置于儲魚艙內,將密封扣封上,以手提或者機動車運輸等方式攜帶本裝置,可方便地短期儲運鲆鰈魚活體。
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式鲆鰈魚活體短期儲運裝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提手(I)和儲運裝置本體組成,提手位于儲運裝置本體的頂端,與儲運裝置本體連接為一個整體結構;儲運裝置本體由密封扣⑵、儲魚艙⑶、擱板⑷、制氧艙(5)、控制閥(6)組成;密封扣⑵為雙排壓合封條,位于提手(I)的下方、儲魚艙(3)的頂端,儲魚艙(3)兩壁通過密封扣(2)壓合在一起,使儲魚艙(3)處于密封狀態;儲魚艙(3)整體為三棱形結構,與密封扣(2)、擱板(4)和控制閥(6)組成一個封閉空間,作為鲆鰈魚的存儲空間;擱板(4)把儲運裝置本體上下分隔為儲魚艙(3)和制氧艙(5),擱板與儲魚艙壁和制氧艙壁經高壓成型連接為一體,擱板承擔魚體的重量;擱板的一端具有控制閥¢),控制閥為塞式封閉閥門,控制閥打開時連通制氧艙和儲魚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鲆鰈魚活體短期儲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鲆鰈魚類活體短期儲運的裝置長40cm,寬20cm,高35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鲆鰈魚活體短期儲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密封扣、儲魚艙為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材質,厚度為1.5_。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鲆鰈魚活體短期儲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擱板、控制閥、制氧艙為 聚乙烯材質。
專利摘要一種便攜式鲆鰈魚活體短期儲運裝置,它由提手和儲運裝置本體組成,提手位于儲運裝置本體的頂端,與儲運裝置本體連接為一個整體結構;儲運裝置本體由密封扣、儲魚艙、擱板、制氧艙和控制閥組成;密封扣為雙排壓合封條,位于提手的下方、儲魚艙的頂端,儲魚艙兩壁通過密封扣壓合在一起,使儲魚艙處于密封狀態;擱板把儲運裝置本體上下分隔為儲魚艙和制氧艙,擱板與儲魚艙壁和制氧艙壁經高壓成型連接為一體,擱板承擔魚體的重量;擱板的一端具有控制閥,控制閥為塞式封閉閥門,控制閥打開時連通制氧艙和儲魚艙。本實用新型可保證運輸魚類在較長時間內存活,可手提,攜帶方便,運輸安全。
文檔編號A01K63/02GK203087295SQ201320049819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9日
發明者徐永江, 柳學周, 孫中之, 史寶, 王妍妍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