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谷物聯合收獲機脫粒清選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谷物聯合收獲機脫粒清選裝置,包括切流滾筒、切流滾筒下凹板、一分配絞龍、篩箱、抖動板和驅動機構,一分配絞龍上的偏心鏈輪通過驅動機構與篩箱連接,傳遞動力帶動篩箱擺動,切流滾筒的左右側壁與清選室左右側壁的寬度一致,抖動板從篩箱的前端延伸至切流滾筒下凹板的正下方。與現有技術相比,加寬過橋,拉寬切流滾筒左右側壁與清選室左右側壁寬度一致,將清選系統與切流滾筒打通結合,實現了脫粒與清選的緊密結合,使切流滾筒分離物能夠直接進入清選系統。
【專利說明】一種谷物聯合收獲機脫粒清選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谷物聯合收獲機脫粒
清選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輪式自走式谷物聯合收獲機中脫粒清選系統部分主流結構如圖4所示:過橋中輸送鏈耙將割臺割下的作物輸送進入脫粒室切流滾筒1,切流滾筒I左右側壁寬度小于清選室左右側壁寬度,切流滾筒I主要為板齒式,切流滾筒下凹板2為板材式封閉結構,切流滾筒I具有喂入輸送和部分脫粒作用,因切流滾筒下凹板2為封閉平滑結構,無分離效果,作物經切流滾筒I初步脫粒后,未脫凈的莖桿及脫下的籽粒全部被送入軸流滾筒3,軸流滾筒3為紋桿加分離板結構或齒桿結構,軸流滾筒下凹板5為柵格式,被送入軸流滾筒3的作物在滾筒及柵格凹板的脫粒與分離作用下將莖桿與籽粒雜余分離,籽粒雜余經軸流滾筒下凹板5間隙進入一分配攪龍4及二分配攪龍6,再經二分配攪龍6將籽粒雜余拋送至振動篩前端的抖動板7上抖落至振動篩篩面,在風機與振動篩的雙重作用下完成清選分離。振動篩主要由篩箱9及安裝在同一篩箱9內的上、下篩8、10及尾篩11組成,一分配攪龍4上的偏心鏈輪通過連桿及擺臂與篩箱驅動軸12相連,以此傳遞動力帶動篩箱9擺動。
[0003]上述脫粒清選裝置的主要特點為:切流滾筒下凹板2為封閉式結構,切流滾筒I左右側壁寬度小于清選室左右側壁寬度,清選系統中抖動板7與篩箱9 一體且長度較短,滾筒脫下的籽粒雜余全部經軸流滾筒下凹板5間隙落入一分配攪龍4和二分配攪龍6,再拋送到二分配攪龍6后的清選篩上。
[0004]由于切流滾筒I左右側壁寬度小于清選室左右側壁寬度,會影響清選篩向前加長至切流滾筒,無法與切流滾筒脫粒系統打通實現脫粒與清選的緊密結合;切流滾筒下凹板2為封閉式結構,表面過渡平滑,圖與5和圖6所示,無分離作用,而且降低了脫粒能力,脫難脫作物時存在分離不清,損失較大等缺陷。清選系統的抖動板7與篩箱9 一體且長度較短,抖動板7的抖散分層效果較差,在喂入量較大或者收割后期籽粒雜余量較大時容易清選不干凈,造成清選損失。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谷物聯合收獲機脫粒清選裝置,以實現脫粒與清選的緊密結合,使切流滾筒分離物能夠直接進入清選系統。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谷物聯合收獲機脫粒清選裝置,包括切流滾筒、切流滾筒下凹板、一分配攪龍、篩箱、抖動板和驅動機構,一分配攪龍上的偏心鏈輪通過驅動機構與篩箱連接,傳遞動力帶動篩箱擺動,切流滾筒的左右側壁與清選室左右側壁的寬度一致,抖動板從篩箱的前端延伸至切流滾筒下凹板的正下方。
[0007]所述切流滾筒下凹板為柵格式凹板。[0008]所述抖動板與所述篩箱分離,抖動板并與所述驅動機構連接。
[0009]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與所述一分配攪龍上的偏離鏈輪連接的連桿、篩箱驅動軸擺臂、篩箱驅動軸、鉸接在所述篩箱后端的搖桿和鉸接在所述抖動板前端的支桿,篩箱驅動軸擺臂的一端與連桿鉸接,另一端篩箱驅動軸固定連接,在篩箱驅動軸上還連接有連接板,連接板的上端與抖動板的后端連接,下端與篩箱的前端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加寬過橋,拉寬切流滾筒左右側壁與清選室左右側壁寬度一致,將清選系統與切流滾筒打通結合,實現了脫粒與清選的緊密結合,使切流滾筒分離物能夠直接進入清選系統。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脫粒清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切流滾筒下凹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圖2的側視圖;
[0014]圖4為【背景技術】中的脫粒清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5為【背景技術】中的切流滾筒下凹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6為圖5的側視圖;
[0017]上述圖中的標記均為:1、切流滾筒;2、切流滾筒下凹板;3、軸流滾筒;4、一分配攪龍;5、軸流滾筒下凹板;6、二分配攪龍;7、抖動板;8、上篩;9、篩箱;10、下篩;11、尾篩;12、篩箱驅動軸;13、連桿;14、篩箱驅動軸擺臂;15、支桿;16、連接板;17、搖桿;18、擋板;19、緊固件;20、凹板焊合;21、篩條。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谷物聯合收獲機脫粒清選裝置,其包括切流滾筒
1、軸流滾筒3、切流滾筒下凹板2、一分配攪龍4、二分配攪龍6、篩箱9、抖動板7和驅動機構,一分配攪龍4上的偏心鏈輪通過驅動機構與篩箱9連接,傳遞動力帶動篩箱9擺動,篩箱9內部設有上篩8、下篩10和尾篩11。本脫粒清選裝置的切流滾筒I的左右側壁與清選室左右側壁的寬度一致,需要加寬過橋,而且抖動板7是從篩箱9的前端延伸至切流滾筒下凹板2的正下方。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拉寬切流滾筒I左右側壁與清選室左右側壁寬度一致,將清選系統與切流滾筒I打通結合,實現了脫粒與清選的緊密結合,使切流滾筒I分離物能夠直接進入清選系統。
[0019]如圖2和圖3所示,切流滾筒下凹板2為柵格式凹板,其由擋板18、凹板焊合20、篩條21和緊固件19構成。從過橋輸送來的作物進入切流滾筒1,作物在切流滾筒I的沖擊及與切流滾筒下凹板2的搓擦下進行脫粒,脫下來的谷粒、短秸桿等混合物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與未脫凈的作物分離,未脫凈的作物被切流滾筒I拋入軸流滾筒3進一步脫粒分離,切流滾筒下凹板2采用柵格式凹板,增強了切流滾筒I的脫粒能力,增加了分離效果,也減輕了軸流滾筒3的負荷,提高了脫粒系統的脫粒分離能力。
[0020]如圖1所示,本脫粒清選裝置的抖動板7與篩箱9分離,將抖動板7從篩箱9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運動部件,抖動板7并與驅動機構連接。由于抖動板7與切流滾筒I打通,而且抖動板7延伸至切流滾筒I下方,分離后的谷粒、短秸桿穿過切流滾筒I和軸流滾筒3下方的兩個下凹板落到兩個分配攪龍及滾筒下方的抖動板7上,物料可以在加長的抖動板7上充分的抖散分層,與篩箱9同步異向地振動,可以將物料更均勻地拋入篩箱9篩面,實現籽粒與穎糠初步分離,有利于篩面的進一步分離,降低了篩面清選負荷,提高了清選系統的清選能力。
[0021]如圖1所示,驅動機構包括與分配攪龍上的偏離鏈輪連接的連桿13、篩箱驅動軸擺臂14、篩箱驅動軸12、鉸接在篩箱9后端的搖桿17和鉸接在抖動板7前端的支桿15。連桿13、篩箱驅動軸擺臂14、篩箱驅動軸12、搖桿17和傳統結構大致相同。支桿15的上端鉸接在抖動板7上,下端鉸接在收割機機架上。篩箱驅動軸擺臂14的一端與連桿13鉸接,另一端篩箱驅動軸12固定連接,在篩箱驅動軸12上還連接有連接板16,連接板16的上端與抖動板7的后端連接,下端與篩箱9的前端連接,連接板16在兩端之間的位置固定安裝在篩箱驅動軸12上。篩箱9及抖動板7動力由一分配攪龍4的偏心鏈輪經連桿13及篩箱驅動軸擺臂14輸入實現抖動板7與篩箱9同步異向往復振動,抖動板7和篩箱9并各自擁有獨立的振幅。抖動板7與篩箱9同步異向振動,抖動板7且有獨立的振幅,在抖動板7進入篩面時,具有更好的抖散均布效果。清選系統同步異向振動,也減輕了清選自身系統的沖擊,提高了穩定性,也降低了整機振動。
[0022]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谷物聯合收獲機脫粒清選裝置,包括切流滾筒、切流滾筒下凹板、一分配攪龍、篩箱、抖動板和驅動機構,一分配攪龍上的偏心鏈輪通過驅動機構與篩箱連接,傳遞動力帶動篩箱擺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流滾筒的左右側壁與清選室左右側壁的寬度一致,所述抖動板從所述篩箱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切流滾筒下凹板的正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谷物聯合收獲機脫粒清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流滾筒下凹板為柵格式凹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谷物聯合收獲機脫粒清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抖動板與所述篩箱分離,抖動板并與所述驅動機構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谷物聯合收獲機脫粒清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與所述一分配攪龍上的偏離鏈輪連接的連桿、篩箱驅動軸擺臂、篩箱驅動軸、鉸接在所述篩箱后端的搖桿和鉸接在所述抖動板前端的支桿,篩箱驅動軸擺臂的一端與連桿鉸接,另一端篩箱驅動軸固定連接,在篩箱驅動軸上還連接有連接板,連接板的上端與抖動板的后端連接,下端與篩箱的前端連接。
【文檔編號】A01F12/44GK203424017SQ201320266484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15日
【發明者】王金富, 王喜恩, 劉洪巖, 魏本同, 牛春慧, 黃玉華, 朱應信 申請人: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