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升降機構和釣魚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31400閱讀:287來源:國知局
升降機構和釣魚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升降機構,包括兩根彼此平行的立柱、各自套設在立柱之中的活動立柱和聯動裝置,活動立柱的表面設置有第一傳動部。聯動裝置則包括可轉動地設置在立柱上的傳動件、與傳動件相連的手輪和連接兩個傳動件的聯動桿。傳動件上設置有與第一傳動部相配合的第二傳動部。在將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升降機構應用到釣魚箱中時,將立柱和活動立柱分別與釣魚箱的上層和下次相連。在調節上、下兩層之間的距離時,通過旋轉手輪,利用傳動件調節立柱與活動立柱之間的相對位置,由于兩個傳動件之間通過聯動桿相連接,兩活動立柱同步運動,從而避免了需要對每一立柱進行單獨調整造成的操作繁瑣、容易卡死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釣魚箱。
【專利說明】升降機構和釣魚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漁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升降機構,還涉及一種釣魚箱。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的釣魚箱中,釣魚箱的上、下兩層之間是通過位于頂角位置的四根可調節立柱相連的,在調節釣魚箱上、下兩層的距離時,用戶需要單獨調整每一根立柱的高度,較為繁瑣。同時,當調節至某一根立柱的高度不同于其他立柱的高度時,由于立柱與箱體上的立柱安裝孔之間軸線不重合,表面互相擠壓,會導致立柱被卡死。
[0003]由以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釣魚箱的升降機構,以解決現有釣魚箱中上、下層之間距離調節操作繁瑣、容易卡死的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升降機構,以解決現有釣魚箱中上、下層之間距離調節操作繁瑣、容易卡死的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升降機構,包括兩根彼此平行設置的立柱、分別套裝于立柱內部且表面設置有第一傳動部的活動立柱和聯動裝置;
[0007]聯動裝置包括可旋轉地設置在立柱上且設置有與第一傳動部相配合的第二傳動部的傳動件、與傳動件相連的手輪和連接兩個傳動件的聯動桿。
[0008]優選地,在上述的升降機構中,第一傳動部為條形齒面,傳動件為與條形齒面相嚙合的齒輪,第二傳動部為齒輪上的齒面,聯動桿分別與兩個齒輪相連。
[0009]優選地,在上述的升降機構中,還包括設置在立柱上的鎖緊裝置,鎖緊裝置包括與齒輪同軸設置且固定相連的棘輪、可旋轉地設置在立柱上且與棘輪嚙合的棘齒和與棘齒固定相連的松開扳手。
[0010]優選地,在上述的升降機構中,還包括使棘齒與棘輪保持嚙合的復位彈簧,復位彈簧設置于棘齒與立柱之間,或設置于松開扳手與立柱之間。
[0011]優選地,在上述的升降機構中,還包括連接兩個棘齒的鎖緊聯動桿。
[0012]優選地,在上述的升降機構中,齒輪和棘輪均通過連接套與手輪可拆卸地相連,連接套與聯動桿可拆卸地固定相連。
[0013]優選地,在上述的升降機構中,立柱上設置有限位槽,活動立柱上設置有與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柱。
[0014]優選地,在上述的升降機構中,第一傳動部為傳動螺紋,傳動件為可沿立柱軸線轉動且沿立柱軸線方向固定的內螺紋套,第二傳動部為與傳動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手輪的端面上設置有端面齒盤,聯動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端面齒盤相嚙合的小齒輪。
[0015]優選地,在上述的升降機構中,第一傳動部為摩擦面,傳動件為摩擦輪,第二傳動部為摩擦輪圓周面上的摩擦面,聯動桿分別與兩個摩擦輪相連。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升降機構,包括兩根彼此平行的立柱、各自套設在立柱之中的活動立柱和聯動裝置,活動立柱的表面設置有第一傳動部。聯動裝置則包括可轉動地設置在立柱上的傳動件、與傳動件相連的手輪和連接兩個傳動件的聯動桿。傳動件上設置有與第一傳動部相配合的第二傳動部。
[0017]在將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升降機構應用到釣魚箱中時,將立柱和活動立柱其中之一設置到釣魚箱的下層上,另一與釣魚箱的上層相連。在調節上、下兩層之間的距離時,通過旋轉手輪,利用傳動件調節立柱與活動立柱之間的相對位置,同時,由于兩個傳動件之間通過聯動桿相連接,則兩組立柱、活動立柱將同步運動,從而避免了需要對每一立柱進行單獨調整造成的操作繁瑣、容易卡死的問題。
[0018]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釣魚箱,其中應用了上述的升降機構,從而解決了現有釣魚箱上、下層調節操作繁瑣、容易卡死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升降機構的爆炸視圖;
[0021]圖2為升降機構中連接套的局部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升降機構的局部剖視圖。
[0023]立柱1、限位槽10、活動立柱2、第一傳動部20、限位柱21、聯動裝置3、傳動件30、手輪31、聯動桿32、鎖緊裝置4、棘輪40、棘齒41、松開扳手42、復位彈簧43、鎖緊聯動桿44、連接套5。
【具體實施方式】
[002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升降機構,以解決現有釣魚箱中上、下層之間距離調節操作繁瑣、容易卡死的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25]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6]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 一種升降機構,包括立柱1、活動立柱2和聯動裝置3。
[0027]兩個立柱I彼此平行設置。
[0028]活動立柱2套設于立柱I之中,活動立柱2的表面設置有第一傳動部20,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傳動部20為條狀的齒面。
[0029]聯動裝置3中包括傳動件30、手輪31及聯動桿32。其中,傳動件30,本實施例中具體為與齒面相哨合的齒輪,上設置有與第一傳動部20相配合的齒面;手輪31與傳動件30相連接;兩個傳動件30之間通過聯動桿32相連。
[0030]在將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升降機構應用到釣魚箱中時,將立柱1、活動立柱2其中之一設置到釣魚箱的下層上,另一則與釣魚箱的上層相連接。調節釣魚箱上、下兩層之間的距離時,通過旋轉手輪31,利用傳動件30調節立柱I與活動立柱2之間的相對位置,由于兩個傳動件30之間通過聯動桿32相連接,則兩組立柱1、活動立柱2將同步運動,從而避免了需要對每一立柱進行單獨調整造成的操作繁瑣、容易卡死的問題。
[0031]進一步的,為了防止活動立柱2自行(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下落,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升降機構中還設置有鎖緊裝置4。
[0032]如圖1中所示,鎖緊裝置4設置在立柱I上,包括棘輪40、棘齒41和松開扳手42。
[0033]棘輪40與傳動件30 (即齒輪)同軸設置且固定相連,在棘輪40被卡住時,傳動件30 (即齒輪)無法轉動。棘齒41可旋轉地設置在立柱I上,且與棘輪40相嚙合。松開扳手42則與棘齒41固定相連,通過旋轉松開扳手42,操作者可以控制棘輪40與棘齒41的嚙合與分離。
[0034]在使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升降機構時,先通過松開扳手42分開棘輪40與棘齒41,使得轉動件30能夠自由轉動;再通過旋轉手輪31調節立柱I與活動立柱2之間的相對位置;最后通過松開扳手42使棘輪40與棘齒41相嚙合,鎖定立柱I與活動立柱2。
[0035]為了防止棘輪40與棘齒41意外分離導致活動立柱2的位置發生變化,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升降機構中,還包括使棘輪40與棘齒41保持嚙合的復位彈簧43。
[0036]如圖1中所示,復位彈簧43設置在棘齒41與立柱I之間,具體的,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升降機構中,復位彈簧43為扭簧,其一端與棘齒41相連,另一端與立柱I相連。在復位彈簧43的作用下,棘齒41被壓靠在棘輪40的表面。
[0037]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松開扳手42是與棘齒41固定相連的,因此還可以將復位彈簧43設置在松開扳手42與立柱I之間,此處不再贅述。
[0038]在升降機構中設置了保持棘輪40與棘齒41嚙合的復位彈簧43之后,操作者需要同時扳動位于兩側的松開扳手42,才能夠進一步的調整立柱I與活動立柱2之間的距離,這十分的不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升降機構中還包括連接兩個棘齒41的鎖緊聯動桿44。
[0039]如圖1中所示,鎖緊聯動桿44連接兩個棘齒41。當用戶扳動一側的松開扳手42時,松開扳手42帶動與其相連的棘齒41運動,同時,位于另一側的棘齒41受鎖緊聯動桿44的驅動,同步運動,解決了上述的問題,簡化了操作。
[0040]具體的,在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升降機構中,傳動件30 (即齒輪)和棘輪40是通過連接套5可拆卸的固定相連的。如圖2所示,連接套5上設置有傳動鍵,傳動件30(即齒輪)和棘輪40上設置有相應的鍵槽,通過將傳動件30 (即齒輪)和棘輪40套設在連接套5上,實現了兩者的連接。同時,在連接套5的中心設置有傳動孔,聯動桿32的端部設置在該傳動孔中。
[0041]為了將上述實施例所提供升降機構中活動立柱2的活動限制在適當范圍內,如圖3所示,在立柱I上設置有限位槽10,同時,在活動立柱2設置有限位柱21,限位柱21設置在限位槽10中,與限位槽10相配合。
[0042]在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升降機構中,以齒輪作為傳動件,與其匹配的第一傳動部為條狀的齒條。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還可以通過其它的結構實現同樣的技術效果。下面以螺紋傳動和摩擦傳動為例進行說明。
[0043]在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升降機構中,第一傳動部為傳動螺紋,即是在活動立柱的表面,設置有螺紋。傳動件為可沿立柱軸線轉動的內螺紋套,且內螺紋套沿立柱的軸線方向固定,第二傳動部即為與傳動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手輪的端面上設置有端面齒盤,聯動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端面齒盤相嚙合的小齒輪。
[0044]在旋轉手輪時,首先,手輪帶動內螺紋套旋轉,由于內螺紋套在立柱的軸線方向上是固定的,則內螺紋套只旋轉而不能上下移動,受內螺紋套中螺紋的作用,活動立柱上升或下降;同時,聯動桿帶動另一側的手輪轉動,從而實現兩側活動立柱的同步調整。
[0045]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升降機構中,采用了摩擦傳動的方式。
[0046]第一傳動部為摩擦面,傳動件為摩擦輪,第二傳動部為所述摩擦輪圓周面上的摩擦面,聯動桿分別與兩個摩擦輪相連。
[0047]在采用摩擦傳動的技術方案中,其基本結構與齒輪傳動技術方案相近,但是采用了摩擦面與摩擦輪的配合代替齒面與齒輪的配合。
[004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釣魚箱,其中應用了上述的升降機構,從而解決了現有釣魚箱上、下層調節操作繁瑣、容易卡死的問題。
[0049]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050]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兩根彼此平行設置的立柱、分別套裝于所述立柱內部且表面設置有第一傳動部的活動立柱和聯動裝置; 所述聯動裝置包括可旋轉地設置在所述立柱上且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傳動部相配合的第二傳動部的傳動件、與所述傳動件相連的手輪和連接兩個所述傳動件的聯動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部為條形齒面,所述傳動件為與所述條形齒面相嚙合的齒輪,所述第二傳動部為所述齒輪上的齒面,所述聯動桿分別與兩個所述齒輪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立柱上的鎖緊裝置,所述鎖緊裝置包括與所述齒輪同軸設置且固定相連的棘輪、可旋轉地設置在所述立柱上且與所述棘輪嚙合的棘齒和與所述棘齒固定相連的松開扳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使所述棘齒與所述棘輪保持嚙合的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設置于所述棘齒與所述立柱之間,或設置于所述松開扳手與所述立柱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兩個所述棘齒的鎖緊聯動桿。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和所述棘輪均通過連接套與所述手輪可拆卸地相連,所述連接套與所述聯動桿可拆卸地固定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中所述的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設置有限位槽,所述活動立柱上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柱。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部為傳動螺紋,所述傳動件為可沿所述立柱軸線轉動且沿所述立柱軸線方向固定的內螺紋套,所述第二傳動部為與所述傳動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所述手輪的端面上設置有端面齒盤,所述聯動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所述端面齒盤相嚙合的小齒輪。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部為摩擦面,所述傳動件為摩擦輪,所述第二傳動部為所述摩擦輪圓周面上的摩擦面,所述聯動桿分別與兩個所述摩擦輪相連。
10.一種釣魚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釣魚箱中包括上述權利要求1-9任一項中所述的升降機構。
【文檔編號】A01K97/22GK203388125SQ201320384480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28日
【發明者】楊寶慶, 江天一, 李昕 申請人:浙江泰普森休閑用品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