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海水魚養殖水體表面清潔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海水魚養殖水體表面清潔裝置,包括集污浮框和清潔器;所述集污浮框為具有一個開口的框架,且開口處設置一根吹氣管搭設在框架的兩端上,所述吹氣管一端封閉,另一端與氣泵管相連;所述吹氣管上設有吹向框內平面的吹氣孔;所述清潔器包括具有平底面的底座以及設置在底座上的把手。本實用新型材料簡便,制作簡單,可根據水體大小調整本清潔裝置的大小;利用氣流將油膜等雜質吹至雜質清理區統一收集處理,具有高效的特點,同時省時省工,可大大降低人工收集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海水魚養殖水體表面清潔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清潔裝置,具體是指一種海水魚養殖水體表面清潔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海水魚仔稚魚繁育養殖中,為滿足仔稚魚營養需求,提高苗種存活率及苗種質量,投喂的生物餌料需要利用藻類或油類強化劑進行強化。強化后的生物餌料投喂仔稚魚時,生物餌料中帶有一定量的油脂,在養殖水體表面形成一層油膜,同時死亡的生物餌料、雜質也會漂浮在水體表面,帶來的問題有:①油膜、死亡的活餌以及雜質漂浮于水面會使得水體與空氣中氧氣的交換減少,直接導致水體中溶氧降低漂浮的油膜和雜質會影響仔稚魚正常的生理活動,特別在魚鰾充氣時,油膜與死亡的活餌會阻礙仔稚魚浮到水面進行魚鰾正常充氣,直接導致苗種存活率下降。而在成魚養殖過程中,主要投喂的餌料同樣富含了大量的油類物質,投喂后養殖水體表面常常被油膜、殘余餌料以及雜質覆蓋,導致水體與空氣交換減少,可能造成局部缺氧,嚴重影響著海水魚的養殖;另一方面,大量油污、殘餌的長期積累容易導致養殖水體水質惡化,從而影響仔稚魚正常發育。
[0003]在現實生產中,大多數養殖戶往往忽略這方面的影響,導致海水魚養殖產量難以提升,嚴重制約我國海水魚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海水魚養殖水體表面清潔裝置,有效地清除海水魚養殖過程中水體表面的油膜、殘余餌料以及其他雜質,維持養殖水體環境穩定,降低油膜等雜質在海水魚養殖過程中的影響,提聞養殖效益。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海水魚養殖水體表面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污浮框和清潔器;其中,所述集污浮框為具有一個開口的框架,且開口處設置有吹氣管搭設在框架的兩端上,所述吹氣管一端封閉,另一端與氣泵管相連;所述吹氣管上設有能斜向往框內平面吹氣的吹氣孔;所述清潔器包括具有平底面的底座以及設置在底座上的把手。利用氣流原理將雜質吹向集污浮框內,省時省工。
[0007]所述集污浮框包括呈長方形的雜質清理區和呈等腰梯形的雜質收集區,所述開口設置在呈等腰梯形的雜質收集區的長底邊處,且所述底座的寬度不大于所述雜質清理區的寬度。雜質收集區呈長方形,其中三邊封閉,一邊與雜質清理區相通;雜質清理區呈等腰梯形,短底邊所在位置與收集區相通且窄,長底邊所在位置與外界水面相通,相對于雜質收集區較寬,可有效地提高油膜的收集效率。
[0008]所述集污浮框為五根空心管通過接頭連接而成;所述吹氣管與所述空心管末端都有端蓋封閉。
[0009]所述吹氣管和所述空心管都為PVC管。
[0010]所述清潔器的底座為一個長方體狀的PVC底座。清潔器采用表面張力原理,將水表面污物吸附到清潔器底座下表面;使用后,用清水清洗擦干,待用;該清潔器可反復使用,一般無需更換。當底坐表面出現破損現象,應及時更換。
[0011]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的有益效果為:材料簡便,制作簡單,可根據水體大小調整本清潔裝置的大小;利用氣流將油膜等雜質吹至雜質收集區統一收集處理,具有高效的特點,同時省時省工,可大大降低人工收集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集污浮框的俯視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集污浮框的仰視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集污浮框的左視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清潔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空心管;21-直角接頭;22-135°角接頭;3-吹氣管;41-空心管端蓋;42-吹氣管端蓋;5_吹氣孔;6_底座;7_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描述。
[0018]如圖1-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水魚養殖水體表面清潔裝置的集污浮框,所述集污浮框為一個由五根同型號的PVC材質的空心管I搭接而成的具有一個開口的框架,包括呈長方形的雜質清理區和呈等腰梯形的雜質收集區,長方形的雜質清理區為兩根長400mm的空心管和一根寬200mm的空心管通過直角接頭21穩定連接,另外兩根空心管通過135°角接頭22分別與上述兩根長400mm的空心管穩定連接,從而形成等腰梯形的雜質收集區。
[0019]雜質收集區的兩根空心管末端由空心管端蓋41封蓋,且設有直徑為16mm的PVC材質的吹氣管3搭設在它們的末端上;所述吹氣管3 —端用吹氣管端蓋42封閉,另一端與氣泵管(圖中未示出)相連;所述吹氣管3上設有能斜向往框內平面吹氣的吹氣孔5,所述吹氣孔5每間隔IOmm有一個,吹氣孔5流出的氣流吹向水面,且與水面成45°角。
[0020]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水魚養殖水體表面清潔裝置的清潔器,所述清潔器為一個底面為平面的PVC材質的長方體形狀的底座6和把手7兩部分組成,底座6要保證清潔器寬度剛好與集污器收集區寬度吻合,設置為長為210mm,寬為195mm。
[0021]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如下:
[0022]利用氣孔流出的氣流吹向水面,孔徑的大小可根據養殖魚體的大小確定,確保從氣孔流出的氣流以不影響魚體正常活動為準。開啟氣泵后,通過氣流的流動,帶動養殖水體表面油膜等雜質由雜質收集區向雜質清理區流動;清潔器采用表面張力原理,將雜質清理區水表面污物吸附到清潔器底座下表面;使用后,用清水清洗擦干,待用;該清潔器可反復使用,一般無需更換;當底坐表面出現破損現象,應及時更換。
[0023]操作時,將清潔器置于雜質收集區處緊貼水體表面,緊貼水表面緩慢向雜質清理區移動;當清潔器移動到與橫向的空心管接觸時迅速收起,對清潔器底座表面進行清洗,清洗后可反復操作,直至集污區被清理干凈。[0024]以上所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以其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海水魚養殖水體表面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污浮框和清潔器; 其中,所述集污浮框為具有一個開口的框架,且開口處設置一根吹氣管搭設在框架的兩端上,所述吹氣管一端封閉,另一端與氣泵管相連;所述吹氣管上設有能斜向往框內平面吹氣的吹氣孔;所述清潔器包括具有平底面的底座以及設置在底座上的把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水魚養殖水體表面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浮框包括呈長方形的雜質清理區和呈等腰梯形的雜質收集區,所述開口設置在呈等腰梯形的雜質收集區的長底邊處,且所述底座的寬度不大于所述雜質清理區的寬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海水魚養殖水體表面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浮框為五根空心管通過接頭連接而成;所述吹氣管與所述空心管末端都有端蓋封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海水魚養殖水體表面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氣管和所述空心管都為PVC管。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水魚養殖水體表面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潔器的底座為一個長方體狀的PVC底座。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3457667SQ201320503679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6日
【發明者】江世貴, 馬振華, 郭華陽, 朱彩艷, 張楠, 傅明俊, 張殿昌, 楊麗詩, 黃建華, 周發林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