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料裝置和破碎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分料裝置,包括固定板和分料盤,分料盤固定在固定板上,分料盤的上表面為錐形面,在錐形面上開設有至少一個流道。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破碎機。本實用新型可以使得物料有規則的分料,提高破碎效率。而且可以減少分料盤的磨損,延長分料盤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一種分料裝置和破碎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分料裝置和破碎機。
【背景技術】
[0002]立軸式沖擊破碎機在許多應用中用于破碎硬材料,例如巖石、礦石等,待破碎的材料經由其頂部中的開口供給分料裝置內,在離心力的幫助下,旋轉的分料裝置將材料拋向外殼的壁,在與外殼的壁沖擊時,材料被破碎成期望的尺寸。
[0003]現有的立軸沖擊式破碎機分料裝置設置于轉子內,其分料盤為一厚重鑄件,通常起著物料改向作用及保護主軸不被磨損。由于物料直接掉落到分料盤上,分料盤主要受沖擊和碰撞磨損。現有的分料盤容易損壞嚴重,使用壽命短,維修成本高,其磨損軌跡通常呈從中心到分料盤邊緣的螺旋線。而且分料盤在分料時,不規則的發散分料,破碎機破碎效率
差,破碎顆粒質量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分料裝置和破碎機,以解決分料盤分料和破碎效率差的問題。
[0005]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分料裝置,包括固定板和分料盤,分料盤固定在固定板上,分料盤的上表面為錐形面,在錐形面上開設有至少一個流道。
[0006]進一步的,流道從分料盤中心至分料盤邊緣呈螺旋線或直線或斜線。
[0007]進一步地,流道的寬度從靠近分料盤中心至分料盤邊緣逐漸增加。
[0008]進一步地,流道的深度從靠近分料盤中心至分料盤邊緣逐漸增加。
[0009]進一步地,流道上設置有耐磨層。
[0010]進一步地,流道數量等于分料裝置的出口數量,流道包括3至5個,流道在分料盤上均勻分布。進一步地,分料盤包括第一分料盤塊和第二分料盤塊,第一分料盤塊和第二分料盤塊相互拼裝而成,分料盤流道設置在第一分料盤塊上。
[0011]進一步地,第一分料盤塊和第二分料盤塊的分割線為螺旋線、直線或斜線。
[0012]進一步地,第一分料盤塊和第二分料盤塊的一側設置有凸塊,其另一側設置有凹槽,第一分料盤塊的凸塊與第二分料盤塊的凹槽配合,第一分料盤塊的凹槽與第二分料盤塊的凸塊配合,或,第一分料盤塊兩側設置有凸塊,第二分料盤塊兩側對應設置有凹槽,凸塊與凹槽配合。
[0013]進一步地,還包括主軸螺栓和楔形塊,分料盤中心開設有螺栓孔,主軸螺栓插入螺栓孔中固定分料盤,分料盤的邊緣上開設有分料盤耳板,固定板上相應設有固定耳板,楔形塊插入分料盤耳板和固定耳板內。
[0014]另外,還提供了一種破碎機,包括上述的分料裝置。
[001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分料裝置和破碎機,分料盤的上表面為錐形面,錐形面可以是圓形的錐形面,也可以是梭形的錐形面,在錐形面上開設有流道,流道可以從分料盤中心至分料盤邊緣呈螺旋線或直線或斜線,這樣設置可以使得物料有規則的分料。而且可以減少分料盤的磨損。流道的寬度從靠近分料盤中心至分料盤邊緣逐漸增加,以及流道的深度從靠近分料盤中心至分料盤邊緣逐漸增加,可以進一步提高物料有規則的分料。流道上設置有耐磨層,耐磨層優選采用釬焊硬質合金,提高分料盤的耐磨性能。分料盤采用拼裝結構,可以降低了分料盤維修成本,當第一分料盤塊磨損后,可以盡更換第一分料盤塊,不需要更換第二分料盤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分料裝置示意圖;
[0018]圖2為圖1的分料盤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圖2剖視圖;
[0020]圖4為圖1的第一分料盤塊結構示意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分料裝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3]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優選第一實施例的分料裝置,包括固定板I和分料盤,分料盤固定在固定板I上。分料盤包括3個第一分料盤塊2和3個第二分料盤塊3,將分料盤流道8部分分割成第一分料盤塊2,將分料盤其它部分分割成第二分料盤塊3,第一分料盤塊2和第二分料盤塊3相互拼裝而成。分料盤的分割線為螺旋線,是沿3個流道8兩側邊緣的螺旋線分割而成。
[0024]如圖1和圖4所示,第一分料盤塊2 —側設置有凸塊20,其另一側設置有凹槽21 ;第二分料盤塊3的一側設置有凸塊30,其另一側設置有凹槽31。第一分料盤塊2的凸塊20與第二分料盤塊3的凹槽31配合,第一分料盤塊2的凹槽21與第二分料盤塊3的凸塊30配合。第一分料盤塊2和第二分料盤塊3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連接固定,如銷、平鍵、半圓鍵等連接方式連接。另外,也可在第一分料盤塊2兩側設置有凸塊,第二分料盤塊3兩側對應設置有凹槽,凸塊與凹槽配合。
[0025]如圖1所示,分料盤的上表面為錐形面,錐形面可以是圓形的錐形面,也可以是梭形的錐形面,在錐形面上開設有3個流道8,3個流道8從分料盤中心至分料盤邊緣呈螺旋線,這樣設置可以使得物料有規則的分料,提高破碎效率。而且可以減少分料盤的磨損。流道8數量等于分料裝置出口數量,還可以開設有4個或5個流道8,流道8數量可以根據分料裝置出口數量而設計。另外,流道8也可以設置呈直線或斜線。
[0026]如圖2和圖3所示,為了進一步提高分料盤的分料效果,流道8的寬度從靠近分料盤中心至分料盤邊緣逐漸增加,以及流道8的深度從靠近分料盤中心至分料盤邊緣逐漸增力口,可以進一步提局物料有規則的分料。[0027]如圖3所示,為了進一步提高分料盤的耐磨性能,在流道8上設置有耐磨層9,耐磨層9優選采用釬焊硬質合金,提高分料盤的耐磨性能,或者對流道8周圍進行熱處理、表面處理以提高耐磨性能。分料盤采用拼裝結構,可以降低了分料盤維修成本,當第一分料盤塊2磨損后,可以盡更換第一分料盤塊2,不需要更換第二分料盤塊3。另外,第一分料盤塊2和第二分料盤塊3的分割線也可以為直線或斜線。
[0028]如圖1所示,分料裝置還包括主軸螺栓4和楔形塊5,分料盤中心開設有螺栓孔10,主軸螺栓4插入螺栓孔10中固定分料盤,主軸螺栓4與破碎機的主軸連接,主軸帶動分料裝置旋轉。分料盤的邊緣上開設有分料盤耳板6,固定板I上相應設有固定耳板7,楔形塊5插入分料盤耳板6和固定耳板7內,將分料盤與固定板I連接。楔形塊5也可以采用銷軸或螺栓替代。
[0029]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優選第二實施例的分料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分料裝置與圖1所示的分料裝置不同在于,分料盤分割方法不同,第一實施例的分料裝置的分割線是沿3個流道8兩側邊緣的螺旋線分割而成,因為在加工過程中非常困難,第一分料盤塊2和第二分料盤塊3配合尺寸難控制,故加工困難。第二實施例的分料盤的分割線是直線,第一分料盤塊2和第二分料盤塊3都是有規則的扇形塊,加工方便,第一分料盤和第二分料盤配合也相對較好。
[0030]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破碎機,破碎機包括上述的任一種分料裝置。通過分料盤的流道設計,使破碎機轉子內的分料更加有規則,提高破碎效率。
[003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分料裝置,包括固定板(I)和分料盤,分料盤固定在固定板(I)上,其特征在于,分料盤的上表面為錐形面,在錐形面上開設有至少一個流道(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流道(8)從分料盤中心至分料盤邊緣呈螺旋線或直線或斜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流道(8)的寬度從靠近分料盤中心至分料盤邊緣逐漸增加。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流道(8)的深度從靠近分料盤中心至分料盤邊緣逐漸增加。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流道(8)上設置有耐磨層(9)。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流道數量等于分料裝置的出口數量,流道(8)包括3至5個,流道(8)在分料盤上均勻分布。
7.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分料盤包括第一分料盤塊(2 )和第二分料盤塊(3 ),第一分料盤塊(2 )和第二分料盤塊(3 )相互拼裝而成,分料盤流道(8 )設置在第一分料盤塊(2 )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分料盤塊(2)和第二分料盤塊(3)的分割線為螺旋線、直線或斜線。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分料盤塊(2)和第二分料盤塊(3)的一側設置有凸塊(20,30),其另一側設置有凹槽(21,31),第一分料盤塊(2)的凸塊(20)與第二分料盤塊(3)的凹槽(31)配合,第一分料盤塊(2)的凹槽(21)與第二分料盤塊(3)的凸塊(30)配合,或,第一分料盤塊(2)兩側設置有凸塊,第二分料盤塊(3)兩側對應設置有凹槽,凸塊與凹槽配合。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主軸螺栓(4)和楔形塊(5),分料盤中心開設有螺栓孔(10),主軸螺栓(4)插入螺栓孔(10)中固定分料盤,分料盤的邊緣上開設有分料盤耳板(6),固定板(I)上相應設有固定耳板(7),楔形塊(5 )插入分料盤耳板(6 )和固定耳板(7 )內。
11.一種破碎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項所述的分料裝置。
【文檔編號】B02C13/286GK203598870SQ201320731596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9日
【發明者】陳贊, 龔佳興, 陳羅 申請人:三一汽車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