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蟹蝦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蟹蝦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首先清塘消毒后,劃定種草區和非種草區,然后在種草區深翻施肥,再在底部板田上圍網種植水草,最后對水草進行合理化管理和拆除圍網。本種植方法綜合了蟹蝦生長特點和不同水草的生長習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水草對改善環境和促進蝦蟹生長的作用,可使蝦蟹增產5-10%。
【專利說明】一種蟹奸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蟹蝦養殖池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種草養殖蟹蝦是目前我國蟹蝦養殖的主要方式。水草長勢好壞直接影響到蝦蟹的品質和產量。當前,我國蟹蝦主養區蟹池水草種植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問題,主要表現在:水草種植密度過高,無喂食區和高溶氧區,容易出現缺氧和投喂不方便的現象,對蟹蝦養殖造成很大影響。本發明在蟹池底部板田上采用條塊式種植水草的方式,設立水草區和無草區(喂食區及高溶氧區),既保證了蝦蟹生長、棲息的環境和空間,也解決了缺氧和喂食問題,可有效提高蟹蝦產量和規格,提高養殖效益。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蟹蝦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
[0004]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蟹蝦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年底清塘消毒后,抽干池水,將底部板田進行晾干凍曬,劃定種草區和非種草
區;
(2)種草區按照每667 Hl2施足發酵腐熟的有機肥150— 200kg和過磷酸鈣15 — 20kg,并用旋耕機進行深翻,深翻厚度10-15cm ;
(3)清明前后在底部板田上圍網種植水草,水草品種有輪葉黑藻、伊樂藻、苦草三種,一般蟹蝦池有上述三種水草即可,后期可補充喜旱蓮子草、金魚藻;
(4)水草管理,對水草上容易附著的泥污、青苔等要提前預防,同時采用人為調控方式控制水草的生長速度,防止水草露出水面影響風浪增氧,6月下旬拆除圍網。
[0005]所述步驟(1)中清塘消毒的方法是:底部板田留水8-12cm,每667 Itl2用生石灰75—IOOkg化水全塘潑灑,一個星期后排干池水。
[0006]所述步驟(1)中種草區和非種草區劃分方法是:板田四周沿留l-3m的非種草區,用于投喂餌料和觀察蝦蟹吃食情況;板田種草區域的外圍一周設立寬4-6m的種草區,種植伊樂藻,形成隔離帶,保護中間區域輪葉黑藻和苦草免遭蝦蟹過早破壞;根據我國季風氣候特點,按照南北向種植水草,種草帶寬和非種草帶寬分別為4m、2m,輪葉黑藻和苦草兩種草間隔種植。
[0007]所述步驟(2)中有機肥發酵腐熟的方法是:選擇背風向陽、地勢較高的地方建立發酵平臺,底部鋪秸桿,將畜禽糞堆放在秸桿上,每隔30cm灑一層生石灰,用量為糞肥重量的1%,依次堆放,外層用泥土或塑料薄膜密封,一般15-20天即可,發酵后的有機肥為黃褐色和灰褐色,無臭味,有較淡的氨氣味,有機肥中無蛆蟲,無生糞便。
[0008]所述步驟(3)中所選 用的圍網材料及圍網方法是:圍網材料為聚乙烯無結網片,寬80—90cm,60—80目,圍網下方埋入土中10_15cm,上方留70_80cm,用竹竿和細鐵絲從圍網內側固定,網圍面積占蟹池總面積的30_50%。
[0009]所述步驟(3)中輪葉黑藻的種植方法是:在4-5月份,將輪葉黑藻芽孢或鮮草按照行距X株距為40CmX40Cm進行點播或移栽,輪葉黑藻芽孢用量按實際種植面1.0-1.5kg/667 m2,輪葉黑藻鮮草用量按實際種植面積5_10kg/667 m2。
[0010]所述步驟(3)中伊樂藻的種植方法是:充分利用蟹溝中多余的伊樂藻鮮草,將其按照長10-15cm切斷后直接均勻的散在種草區,讓其自然插根,伊樂藻鮮草的用量按照實際種植面積40-50kg/667 m2。
[0011]所述步驟(3)中苦草的種植方法是:將苦草草籽曬干后搓碎,用泥漿水攪拌均勻后均勻潑灑在種草區,苦草草籽的用量按照實際種植面積0.5kg/667 m2。
[0012]所述步驟(4)中水草上附著泥污、青苔的處理方法是:按照說明書用量用護草型底質改良劑直接干撒在水草上,并結合潑灑氨基酸和微生物制劑,可有效處理。
[0013]所述步驟(4)中水草生長速度人為控制的方法是:一是在6月份之前,采用人為調控水位控制水草長高;二是利用長根控草肥料控制水草生長,此方法對伊樂藻效果明顯。
[0014]有益效果:本發明的蟹池水草條塊式種植方法綜合了蟹蝦生長特點和不同水草的生長習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水草對改善環境和促進蝦蟹生長的作用,可使蝦蟹增產5-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描述:
一種蟹蝦池水草條塊式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年底清塘消毒后,抽干池水,將板田進行晾干凍曬,劃定種草區和非種草區。
[0016](2)種草區按照每667 Hl2施足發酵腐熟的有機肥150— 200kg和過磷酸鈣15—20kg,并用旋耕機進行深翻,深翻厚度10-15cm。
[0017](3)清明前后,在板田上水后圍網種植水草,蟹蝦池常用沉水性水草品種主要有輪葉黑藻(又稱節節草)、伊樂藻、苦草(又稱扁擔草、面條草)三種。一般蟹池有上述三種水草即可,后期可視水草豐歉程度,補充喜旱蓮子草(又稱水花生、革命草)、金魚藻(又稱沉頭薇、薇草、豬草)等。
[0018](4)強化水草管理,對水草上容易附著的泥污、青苔等要提前預防,同時采用人為調控方式控制水草的生長速度,防止水草露出水面影響風浪增氧。6月下旬拆除圍網。
[0019]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先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與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蟹蝦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年底清塘消毒后,抽干池水,將底部板田進行晾干凍曬,劃定種草區和非種草區;
(2)種草區按照每667Hl2施足發酵腐熟的有機肥150— 200kg和過磷酸鈣15 — 20kg,并用旋耕機進行深翻,深翻厚度10-15cm ; (3)清明前后在底部板田上圍網種植水草,水草品種有輪葉黑藻、伊樂藻、苦草三種,一般蟹蝦池有上述三種水草即可,后期可補充喜旱蓮子草、金魚藻; (4)水草管理,對水草上容易附著的泥污、青苔等要提前預防,同時采用人為調控方式控制水草的生長速度,防止水草露出水面影響風浪增氧,6月下旬拆除圍網。
2.根據其權利要求1所述的蟹蝦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1)中清塘消毒的方法是:底部板田留水8-12cm,每667 m2用生石灰75—IOOkg化水全塘潑灑,一個星期后排干池水。
3.根據其權利要求1所述的蟹蝦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種草區和非種草區劃分方法是:板田四周沿留l-3m的非種草區,用于投喂餌料和觀察蝦蟹吃食情況;板田種草區域的外圍一周設立寬4-6m的種草區,種植伊樂藻,形成隔離帶,保護中間區域輪葉黑藻和苦草免遭蝦蟹過早破壞;根據我國季風氣候特點,按照南北向種植水草,種草帶寬和非種草帶寬分別為4m、2m,輪葉黑藻和苦草兩種草間隔種植。
4.根據其權利要求1所述的蟹蝦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有機肥發酵腐熟的方法是:選擇背風向陽、地勢較高的地方建立發酵平臺,底部鋪秸桿,將畜禽糞堆放在秸桿上,每隔30cm灑一層生石灰,用量為糞肥重量的1%,依次堆放,外層用泥土或塑料薄膜密封,一般15-20天即可,發酵后的有機肥為黃褐色和灰褐色,無臭味,有較淡的氨氣味,有機肥中無蛆蟲,無生糞便。
5.根據其權利要求1所述的蟹蝦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所選用的圍網材料及圍網方法是:圍網材料為聚乙烯無結網片,寬80-90cm,60-80目,圍網下方埋入土中10-15cm,上方留70-80cm,用竹竿和細鐵絲從圍網內側固定,網圍面積占蟹池總面積的30_50%。
6.根據其權利要求1所述的蟹蝦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輪葉黑藻的種植方法是:在4-5月份,將輪葉黑藻芽孢或鮮草按照行距X株距為40cmX40cm進行點播或移栽,輪葉黑藻芽孢用量按實際種植面1.0-1.5kg/667 m2,輪葉黑藻鮮草用量按實際種植面積5_10kg/667 m2。
7.根據其權利要求1所述的蟹蝦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伊樂藻的種植方法是:充分利用蟹溝中多余的伊樂藻鮮草,將其按照長10-15cm切斷后直接均勻的散在種草 區,讓其自然插根,伊樂藻鮮草的用量按照實際種植面積40-50kg/667 m2。
8.根據其權利要求1所述的蟹蝦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苦草的種植方法是:將苦草草籽曬干后搓碎,用泥漿水攪拌均勻后均勻潑灑在種草區,苦草草籽的用量按照實際種植面積0.5kg/667 m2。
9.根據其權利要求1所述的蟹蝦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水草上附著泥污、青苔的處理方法是:按照說明書用量用護草型底質改良劑直接干撒在水草上,并結合潑灑氨基酸和微生物制劑,可有效處理。
10.根據其權利要求1所述的蟹蝦養殖池水草條塊式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水草生長速度人為控制的方法是:一是在6月份之前,采用人為調控水位控制水草長高;二是利用長根控草肥料控制水`草生長,此方法對伊樂藻效果明顯。
【文檔編號】A01G31/00GK103814804SQ201410009787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9日
【發明者】嚴愛平, 石小平, 湯紅兵, 錢根寶 申請人:嚴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