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釵石斛種子大棚萌發育苗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金釵石斛種子大棚萌發育苗工藝,包括下列步驟:準備階段-種子點播-原球莖時期管理-種苗時間管理,本發明通過金釵石斛種子大棚點播季節選擇、基質篩選、營養液種類篩選及后期光、溫、水、肥管理方式等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種苗培育時間,節省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金釵石斛種子大棚萌發育苗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金釵石斛種子大棚萌發育苗工藝,屬于中藥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金釵石斛傳統繁殖方式為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無性繁殖主要是分株繁殖,繁殖速度慢、時間長且需大量種源;有性繁殖主要是種子繁殖,金釵石斛果實為蒴果,種子極小,呈粉末狀,在野生條件下,只有與其它菌共生才能萌發,且萌發率極低,不足5% ;金釵石斛目前種苗繁育均采用組織培養方式進行,消耗時間長、成本高、操作管理不便等原因導致種苗供不應求。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金釵石斛種子大棚萌發工藝。
[0004]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金釵石斛種子大棚萌發育苗工藝,包括下列步驟:
一.準備階段:
(1)材料:采摘成熟但尚 未開裂的碩果,選取成熟度,大小相近的中果;
(2)苗床:在6號大棚內選擇空氣流通好的三個苗床(4、5、6號苗床),對苗床進行清理,用竹子編制新的苗床,苗床的高度為IOcm厚,苗床上鋪一層塑料薄膜,保持水分;
(3)基質:基質使用鋸木屑和樹皮,鋸木屑需進行腐熟處理,腐熟后的鋸木屑用2mm粒徑的篩子過篩,篩除鋸木屑中的雜質;樹皮碾碎處理,用5mm粒徑的篩子過篩,剔除粒徑大的樹皮;將篩選后的鋸木屑與樹皮以1:1的比例混合均勻,把混合后的基質鋪到準備好的苗床上,攤平苗床上的基質,使基質的聞度與苗床等聞。
[0005]二.種子點播:
(O基質:用過篩后鋸木屑與種子拌種后進行種子的點播,測量苗床的面積,按l-2mm的厚度鋪設,計算出所需鋸木屑的量,用托盤盛裝過篩后的鋸木屑;
(2)拌種:用75%的酒精擦拭金釵石斛碩果的表面,再用酒精消毒后的手術刀剖開金釵石斛碩果,把種子抖到盛裝鋸木屑的托盤內,按照每平方米一個碩果,對金釵石斛種子與鋸木屑進行拌種,使兩者充分混合均勻;
(3)點播:把盛裝經過拌種后的鋸木屑托盤放在苗床上方IOcm高處,托盤微傾斜,用指頭輕輕敲擊托盤,讓拌種后的基質輕輕灑落在苗床上;使拌種后的基質厚度達到1-2_,攤鋪在苗床上的基質厚度均勻;
(4)苗床管理:種子點播后,立即噴灑一次營養液,營養液使用1/2MS+6-BA0.5mg/ml、NAA lmg/ml,用電動噴霧器進行營養液的噴施,噴施營養液時噴頭必須距苗床50cm以上噴施,防止拌種后的種子被吹飛到苗床外;第一次噴施營養液,必須使培養基濕透,使點播后的種子粘到培養基上,避免被風吹飛;后期噴施營養液按照,每日早晨八點一次,下午六點一次,噴施1/2MS+0.56-BA.NAA,中午時段輔助噴施清水,噴施原則以基質必須保持濕潤,基質表層切勿出現大面積干燥;調整大棚內的光照強度,使光照強度在500-1000LX;保持大棚內的空氣流通順暢,無風或弱風天氣時,可收起大棚塑料薄膜,保證空氣流通順暢;風力較大時,放下塑料薄膜,避免種子被吹飛;
(5)觀察記錄:點播十天后用顯微鏡對種子進行觀察,每5天一次,連續兩個月,記錄大棚內每日早中晚的溫濕度及記錄種子轉綠、萌發、出現原球莖的時間。
[0006]三.原球莖時期管理:
在種子萌發、轉綠、出現原球莖后,調整營養液為MS+6-BA lmg/ml.NAA lmg/ml,促進原球莖的器官分化;增加營養液及清水的噴施量;調整光照強度為1500-2000LX;原球莖時期大棚內的昆蟲易啃食原球莖,如觀察到有蟲害應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理;記錄大棚內每日早中晚的溫濕度及出 現子葉、真葉的時間;其余與點播后的管理相同;
四.種苗時間管理:
(1)合理密植:在種苗長到3cm高時,把種苗密度大的區域里的種苗移栽到和種子點播條件相同的苗床上,以保證種苗的營養供應;
(2)苗床管理:種苗期噴施的營養液與原球莖時期相同,加大營養液及清水的噴施量,保證種苗的營養供應,調節光照強度,隨著種苗的生長可逐漸增加光照強度,保持大棚內空氣流通順暢,注意種苗期的病蟲害,做到早發現,早防治;待種苗長到IOcm高時,就能做商品苗處理了。
[0007]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金釵石斛種子大棚點播季節選擇、基質篩選、營養液種類篩選及后期光、溫、水、肥管理方式等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種苗培育時間,節省了生產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一種金釵石斛種子大棚萌發育苗工藝,包括下列步驟:
一.準備階段:
(1)材料:采摘成熟但尚未開裂的碩果,選取成熟度,大小相近的中果;
(2)苗床:在6號大棚內選擇空氣流通好的三個苗床(4、5、6號苗床),對苗床進行清理,用竹子編制新的苗床,苗床的高度為IOcm厚,苗床上鋪一層塑料薄膜,保持水分;
(3)基質:基質使用鋸木屑和樹皮,鋸木屑需進行腐熟處理,腐熟后的鋸木屑用2mm粒徑的篩子過篩,篩除鋸木屑中的雜質;樹皮碾碎處理,用5mm粒徑的篩子過篩,剔除粒徑大的樹皮;將篩選后的鋸木屑與樹皮以1:1的比例混合均勻,把混合后的基質鋪到準備好的苗床上,攤平苗床上的基質,使基質的聞度與苗床等聞。
[0009]二.種子點播:
(O基質:用過篩后鋸木屑與種子拌種后進行種子的點播,測量苗床的面積,按l-2mm的厚度鋪設,計算出所需鋸木屑的量,用托盤盛裝過篩后的鋸木屑;
(2)拌種:用75%的酒精擦拭金釵石斛碩果的表面,再用酒精消毒后的手術刀剖開金釵石斛碩果,把種子抖到盛裝鋸木屑的托盤內,按照每平方米一個碩果,對金釵石斛種子與鋸木屑進行拌種,使兩者充分混合均勻;
(3)點播:把盛裝經過拌種后的鋸木屑托盤放在苗床上方IOcm高處,托盤微傾斜,用指頭輕輕敲擊托盤,讓拌種后的基質輕輕灑落在苗床上;使拌種后的基質厚度達到1-2_,攤鋪在苗床上的基質厚度均勻;
(4)苗床管理:種子點播后,立即噴灑一次營養液,營養液使用1/2MS+6-BA0.5mg/ml、NAA lmg/ml,用電動噴霧器進行營養液的噴施,噴施營養液時噴頭必須距苗床50cm以上噴施,防止拌種后的種子被吹飛到苗床外;第一次噴施營養液,必須使培養基濕透,使點播后的種子粘到培養基上,避免被風吹飛;后期噴施營養液按照,每日早晨八點一次,下午六點一次,噴施1/2MS+0.56-BA.NAA,中午時段輔助噴施清水,噴施原則以基質必須保持濕潤,基質表層切勿出現大面積干燥;調整大棚內的光照強度,使光照強度在500-1000LX;保持大棚內的空氣流通順暢,無風或弱風天氣時,可收起大棚塑料薄膜,保證空氣流通順暢;風力較大時,放下塑料薄膜,避免種子被吹飛;
(5)觀察記錄:點播十天后用顯微鏡對種子進行觀察,每5天一次,連續兩個月,記錄大棚內每日早中晚的溫濕度及記錄種子轉綠、萌發、出現原球莖的時間。
[0010]三.原球莖時期管理:
在種子萌發、轉綠、出現原球莖后,調整營養液為MS+6-BA lmg/ml,NAA lmg/ml,促進原球莖的器官分化;增加營養液及清水的噴施量;調整光照強度為1500-2000LX;原球莖時期大棚內的昆蟲易啃食原球莖,如觀察到有蟲害應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理;記錄大棚內每日早中晚的溫濕度及出現子葉、真葉的時間;其余與點播后的管理相同。
[0011]四. 種苗時間管理:
(1)合理密植:在種苗長到3cm高時,把種苗密度大的區域里的種苗移栽到和種子點播條件相同的苗床上,以保證種苗的營養供應;
(2)苗床管理:種苗期噴施的營養液與原球莖時期相同,加大營養液及清水的噴施量,保證種苗的營養供應,調節光照強度,隨著種苗的生長可逐漸增加光照強度,保持大棚內空氣流通順暢,注意種苗期的病蟲害,做到早發現,早防治;待種苗長到IOcm高時,就能做商品苗處理了。
【權利要求】
1.一種金釵石斛種子大棚萌發育苗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一.準備階段: (1)材料:采摘成熟但尚未開裂的碩果,選取成熟度,大小相近的中果; (2)苗床:在6號大棚內選擇空氣流通好的三個苗床(4、5、6號苗床),對苗床進行清理,用竹子編制新的苗床,苗床的高度為IOcm厚,苗床上鋪一層塑料薄膜,保持水分; (3)基質:基質使用鋸木屑和樹皮,鋸木屑需進行腐熟處理,腐熟后的鋸木屑用2mm粒徑的篩子過篩,篩除鋸木屑中的雜質;樹皮碾碎處理,用5mm粒徑的篩子過篩,剔除粒徑大的樹皮;將篩選后的鋸木屑與樹皮以1:1的比例混合均勻,把混合后的基質鋪到準備好的苗床上,攤平苗床上的基質,使基質的聞度與苗床等聞; 二.種子點播: (O基質:用過篩后鋸木屑與種子拌種后進行種子的點播,測量苗床的面積,按l_2mm的厚度鋪設,計算出所需鋸木屑的量,用托盤盛裝過篩后的鋸木屑; (2)拌種:用75%的酒精擦拭金釵石斛碩果的表面,再用酒精消毒后的手術刀剖開金釵石斛碩果,把種子抖到盛裝鋸木屑的托盤內,按照每平方米一個碩果,對金釵石斛種子與鋸木屑進行拌種,使兩者充分混合均勻; (3)點播:把盛裝經過拌種后的鋸木屑托盤放在苗床上方IOcm高處,托盤微傾斜,用指頭輕輕敲擊托盤,讓拌種后的基質輕輕灑落在苗床上;使拌種后的基質厚度達到1-2_,攤鋪在苗床上的基質厚度均勻; (4)苗床管理:種子點播后,立即噴灑一次營養液,營養液使用1/2MS+6-BA0.5mg/ml、NAA lmg/ml,用電動噴霧器進行營養液的噴施,噴施營養液時噴頭必須距苗床50cm以上噴施,防止拌種后的種子被吹飛到苗床外;第一次噴施營養液,必須使培養基濕透,使點播后的種子粘到培養基上,避免被風吹飛;后期噴施營養液按照,每日早晨八點一次,下午六點一次,噴施1/2MS+0.56-BA.NAA,中午時段輔助噴施清水,噴施原則以基質必須保持濕潤,基質表層切勿出現大面積干燥;調整大棚內的光照強度,使光照強度在500-1000LX ;保持大棚內的空氣流通順暢,無風或弱風天氣時,可收起大棚塑料薄膜,保證空氣流通順暢;風力較大時,放下塑料薄膜,避免種子被吹飛; (5)觀察記錄:點播十天后用顯微鏡對種子進行觀察,每5天一次,連續兩個月,記錄大棚內每日早中晚的溫濕度及記錄種子轉綠、萌發、出現原球莖的時間; 三.原球莖時期管理: 在種子萌發、轉綠、出現原球莖后,調整營養液為MS+6-BA lmg/ml,NAA lmg/ml,促進原球莖的器官分化;增加營養液及清水的噴施量;調整光照強度為1500-2000LX ;原球莖時期大棚內的昆蟲易啃食原球莖,如觀察到有蟲害應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理;記錄大棚內每日早中晚的溫濕度及出現子葉、真葉的時間;其余與點播后的管理相同; 四.種苗時間管理: (1)合理密植:在種苗長到3cm高時,把種苗密度大的區域里的種苗移栽到和種子點播條件相同的苗床上,以保證種苗的營養供應; (2)苗床管理:種苗期噴施的營養液與原球莖時期相同,加大營養液及清水的噴施量,保證種苗的營養供應,調節光照強度,隨著種苗的生長可逐漸增加光照強度,保持大棚內空氣流通順暢,注意種苗期的病蟲害,做到早發現,早防治;待種苗長到IOcm高時,就能做商品苗處理 了。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918471SQ201410198851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3日
【發明者】廖曉康, 廖方華, 楊繼勇, 鄧賢芬, 亢俊峰 申請人:赤水市信天中藥產業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