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蒜專用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大蒜專用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農業肥料【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肥料不具有大蒜針對性,肥效低等問題。它包括基肥和追肥,所述基肥是由沼氣廢渣100份、樹葉30份、草木灰15份、大蒜秸稈30份、中藥組分5份、硫酸鉀15、磷酸二銨30、尿素20份經接種菌液發酵得到的含水量10wt%~15wt%的發酵產物;所述追肥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硫酸鉀15份、磷酸二銨30份、硫磺5份、70%乙膦鋁錳鋅可濕性粉劑1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份。該肥料符合大蒜的需肥規律,適合大蒜全程施用,并且可以顯著提高大蒜的產量和質量,降低大蒜種植過程中各種疾病的發病率。
【專利說明】一種大蒜專用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肥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大蒜專用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大蒜目前已經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調料,另外還具有治療和保健作用,例如溫中健胃,消食理氣解毒殺蟲,消腫止痛,止瀉止痢。目前,國內外市場對大蒜的需求量一直都很穩定,我國大蒜出口占農副產品出口總數的很大一部分份額,因此,大蒜種植面積也逐漸擴大,產量不斷提高。中國的大蒜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70 %以上,中國的大蒜種植面積達70萬公頃左右,占全球大蒜種植面積的60%以上,主要生產基地集中在山東、河南、江西、廣西、安徽等。我國大蒜行業發展良好,市場有著良好的廣闊空間。
[0003]在大蒜種植過程中,合理施肥是保證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根據大蒜施肥調查研究,發現大蒜產區土壤肥力低下,肥料使用不科學,如未能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不同品種大蒜的需肥規律決定肥料的種類和數量,導致大蒜產量劇減,品質變差,農民種植大蒜的經濟效益下滑,肥料利用率及施肥經濟效益低下。
[0004]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農業廢棄生物質產生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據報道,我國各類農作物秸桿的年總產生量達7億噸以上,其中稻草2.3億噸,玉米秸桿2.7億噸,花生、豆類和秋雜糧秸桿I億噸。目前處理秸桿的最簡便辦法是在田里直接焚燒。在焚燒季節,曾多次發生因滿天煙霧導致航班無法著陸和高速公路被迫關閉事件,既白白浪費了大量寶貴資源,又給環境帶來了嚴重污染。因此農業廢棄生物質出路已成為政府部門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特別是隨著農業生產水平不斷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原來用作燃料和肥料的農業廢棄生物質的利用越來越少,農業廢棄物越來越多。
[0005]目前市場上提供的肥料大多數都是比較單一的,全程施用同種肥料,或者施用者憑經驗自主選擇不同的肥料,當選擇施用多種肥料,又無選擇標準,不能達到系統施肥,達不到高產的效果。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蒜專用肥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大蒜專用肥料符合大蒜的需肥規律,適合大蒜全程施用,并且可以顯著提高大蒜的產量質量,降低土傳病的發病率。
[0007]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8]一種大蒜專用肥,其特征是,包括基肥和追肥,
[0009]所述基肥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經接種菌液發酵得到的含水量10wt%~15wt%的發酵產物,
[0010]沼氣廢渣100份、樹葉30份、草木灰15份、大蒜秸桿30份、中藥組分5份、硫酸鉀15、磷酸二銨30、尿素20份,
[0011]所述中藥組分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藜蘆10份、魚藤10份、苦皮藤10份、雷公藤10份、土槿皮10份、紫荊皮10份、石榴皮1份;
[0012]所述接種菌液為EM菌液,所述EM菌液為EM原菌經水稀釋得到,所述EM原菌的接種量為lwt%,所述EM原菌:水的質量比為1:100 ;
[0013]所述追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0014]硫酸鉀15份、磷酸二銨30份、硫磺5份、70%乙膦鋁錳鋅可濕性粉劑1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份。
[0015]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大蒜專用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
[0016]所述基肥的制備方法如下:
[0017](I)根據上述的重量百分比稱取基肥的原料,待用;
[0018](2)原菌稀釋:取EM原菌,所述EM原菌的接種量為wtl %,加入至自來水中,按EM原菌:水質量比為1 :100攪拌均勻,即得接種菌液;
[0019](3)將步驟(1)中稱取的沼氣廢渣、樹葉、大蒜秸桿和中藥組分分別粉碎,加入至發酵池中,混合均勻,然后將步驟(2)中的接種菌液噴淋加入至發酵池中,所述EM原菌的接種量為wtl %,發酵7~10天,發酵過程中,每兩天翻料一次,即得發酵料;然后加入步驟(I)中稱取的草木灰、硫酸鉀、磷酸二銨、尿素,混合均勻,然后干燥至含水量為10wt%~15wt%,粉碎制粒,包裝入庫;
[0020]所述追肥的制備方法如下:
[0021]根據上述的重量百分比稱取追肥的原料,混合均勻,制粒即可。
[0022]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大蒜專用肥料的施用方法,其特征是,共施肥3次,具體施用方式如下:
[0023](I)首次施肥:施用基肥,播種前施用,施用量為200kg/畝;
[0024](2) 二次施肥:蒜苗長至15-25cm高時,施用追肥,施用量為30kg/畝;
[0025](3)三次施肥:鱗莖膨大期,再次施用追肥,施用量為40kg/畝。
[0026]EM菌是光合細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多種微生物組成的。它能利用土壤接受的太陽熱能或以紫外線為能源,將土壤中的硫化氫和碳氫化合物中的氫分離出來,變有害物質為無害物質,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有機物、有害氣體(硫化氫等)及二氧化碳、氮等為基質,合成糖類、氨基酸、維生素類、氮素化合物和生理活性物質。它具有結構復雜、性能穩定、功能齊全的優勢,用于各種農作物,包括稻、麥、豆、薯、玉米、油料、棉、麻、蔗、煙、蔬菜、花卉、茶葉、果樹、藥材、食用菌等。可使農作物穩產高產、有效防止病蟲害。增強植物新陳代謝,促進光合作用和強化葉片保護膜,抵抗病原菌,促時根系發達,使成期提前。產生抗菌物質,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產生有益物質防治農作物各類病害。有益菌群與土壤中放線菌等共生共殖,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長環境,提高土壤肥質,疏松土壤,徹底改良土壤性質。使作物的品質得到提聞。
[0027]藜蘆:苦;辛;寒;有毒,歸肺;胃;肝經,功能主治:涌葉風痰;殺蟲。主中風痰壅;癲癇;虐疾;疥癬;惡瘡。
[0028]魚藤:性味苦辛;溫;有毒,歸肝經,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殺蟲止癢。主跌打腫痛,關節疼痛,疥癬,濕疹。
[0029]苦皮藤,又名苦樹皮,性味苦;寒;小毒,歸肝;脾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濕;解毒殺蟲。主濕疹;瘡毒;疥癬;蛔蟲病;急性胃腸炎。[0030]雷公藤:性味苦;辛;大毒,歸心;肝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殺蟲解毒。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紅斑狼瘡;口眼干燥綜合征;白塞病;濕疹;銀屑病;麻風病;疥瘡;頑癬。
[0031]土槿皮:性味辛,溫。有毒。功能主治:止癢殺蟲。用于手腳癬,神經性皮炎,濕疹,癩痢頭。外用根皮或近根樹皮酒浸(土槿皮酊)外搽;或研細粉以醋調敷患處。
[0032]紫荊皮:性味苦;平,歸肝;脾經,功能主治:活血,通淋,解毒。主婦女月經不調,瘀滯腹痛,風濕痹痛,小便淋痛,喉痹,癰腫,疥癬,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0033]石榴皮:性味酸、澀,溫。歸歸大腸經。功能主治:澀腸止瀉,止血,驅蟲。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肛,崩漏,白帶,蟲積腹痛。
[0034]“燒苗”現象就是因發酵劑質量等原因,使第一次發酵不徹底,因而再發生“二次發酵”,“二次發酵”中快速繁殖的微生物和作物根系爭奪氧氣,從而產生“燒苗”現象。使用微生物發酵可以使肥料發酵更徹底,不致產生二次發酵造成燒苗現象。
[003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36](I)大蒜在生長過程中,對水分肥料的的要求均比較高,基肥中豐富的有機質及有益微生物能促進土壤團粒結 構的形成,極大地改善了土壤的微生態系統環境,增強了土壤透氣性及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提高了土壤的可持續增產增收的能力,并且基肥中含有中藥組分,具有殺蟲的作用,避免后期的蟲害;同時,這幾種中藥本身經發酵為有機質,也為大蒜提供養分,具有雙重功效。
[0037](2)制備肥料時,使用了沼氣廢渣、樹葉、草木灰、大蒜秸桿農業廢棄物,達到廢物利用的效果,大蒜秸桿中的各種物質的含量也比較適合大蒜的生長,使用菌制品進行發酵,使肥料熟化更快更徹底,達到更好的效果,并且有機物料得到徹底的腐熟后,施到地里不會產生“燒苗”現象,使用非常安全。同時,添加的微生物可以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有機物、有害氣體(硫化氫等)及二氧化碳、氮等為基質,合成糖類、氨基酸、維生素類、氮素化合物和生理活性物質,可使農作物穩產高產、有效防止病蟲害。產生抗菌物質,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產生有益物質防治農作物各類病害。有益菌群與土壤中放線菌等共生共殖,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長環境,提高土壤肥質,疏松土壤,徹底改良土壤性質。使作物的品質得到提高。
[0038](3)本發明的大蒜專用肥料為符合作物的需肥規律,適合大蒜專用的全程施用肥料,消除了農民盲目施肥,需多次選擇肥料的困擾。
[0039](4)本發明的大蒜專用肥料的制備比較簡單,使用本發明的肥料后,大蒜畝產量提高20%以上,大蒜種植期間,各種疾病的發病率幾乎為零。
【具體實施方式】
[0040]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的內容,但本發明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實施例不應視作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0041]實施例
[0042]一種大蒜專用肥,包括基肥和追肥,
[0043]所述基肥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經接種菌液發酵得到的含水量10wt%~15wt%的發酵產物,
[0044]沼氣廢渣100份、樹葉30份、草木灰15份、大蒜秸桿30份、中藥組分5份、硫酸鉀15、磷酸二銨30、尿素20份,
[0045]所述中藥組分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藜蘆10份、魚藤10份、苦皮藤10份、雷公藤10份、土槿皮10份、紫荊皮10份、石榴皮1份;
[0046]所述接種菌液為EM菌液,所述EM菌液為EM原菌經水稀釋得到,所述EM原菌的接種量為lwt%,所述EM原菌:水的質量比為1:100 ;
[0047]所述追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0048]硫酸鉀15份、磷酸二銨30份、硫磺5份、70 %乙膦鋁錳鋅可濕性粉劑1份、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份。
[0049]上述大蒜專用肥的制備方法,所述基肥的制備方法如下:
[0050](I)根據上述的重量百分比稱取基肥的原料,待用;
[0051](2)原菌稀釋:取EM原菌,所述EM原菌的接種量為wtl %,加入至自來水中,按EM原菌:水質量比為1:100攪拌均勻,即得接種菌液;
[0052](3)將步驟(1)中稱取的沼氣廢渣、樹葉、大蒜秸桿和中藥組分分別粉碎,加入至發酵池中,混合均勻,然后將步驟(2)中的接種菌液噴淋加入至發酵池中,所述EM原菌的接種量為wtl %,發酵7~10天,發酵過程中,每兩天翻料一次,即得發酵料;然后加入步驟(I)中稱取的草木灰、硫酸鉀、磷酸二銨、尿素,混合均勻,然后干燥至含水量為10wt%~15wt%,粉碎制粒,包裝入庫; [0053]所述追肥的制備方法如下:
[0054]根據上述的重量百分比稱取追肥的原料,混合均勻,制粒即可。
[0055]上述大蒜專用肥料的施用方法,共施肥3次,具體施用方式如下:
[0056](I)首次施肥:施用基肥,播種前施用,施用量為200kg/畝;
[0057](2) 二次施肥:蒜苗長至15-25cm高時,施用追肥,施用量為30kg/畝;
[0058](3)三次施肥:鱗莖膨大期,再次施用追肥,施用量為40kg/畝。
[0059]按照本發明所述使用方法將所得產品在實際農作物種植中的應用效果如下所示:
[0060]在山東省濟寧、菏澤等地區進行了試驗。
[0061]實施例一:
[0062]實驗組和對照組均設定3組。土壤肥沃,水利條件較好,供試對象:大蒜。
[0063]實驗組:實驗組按本發明所述的方法,施用本發明生產的大蒜專用肥料,首次施肥:施用基肥,播種前施用,施用量為200kg/畝;二次施肥:蒜苗長至15-25cm高時,施用追肥,施用量為30kg/畝;三次施肥:鱗莖膨大期,再次施用追肥,施用量為40kg/畝。
[0064]對照組:施用市售復合肥、硫酸鉀等肥料,每畝施用無機肥料200kg,分三次施用,每次間隔一個月。
[0065]其他管理條件均一致。
[0066]實驗組和對照組均進行3組試驗對比,實驗結果見下表1。
[0067]表1.大蒜對比實驗結果
[0068]
【權利要求】
1.一種大蒜專用肥,其特征是,包括基肥和追肥, 所述基肥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經接種菌液發酵得到的含水量10wt%~15wt%的發酵產物, 沼氣廢渣100份、樹葉30份、草木灰15份、大蒜秸桿30份、中藥組分5份、硫酸鉀15、磷酸二銨30、尿素20份, 所述中藥組分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藜蘆10份、魚藤10份、苦皮藤10份、雷公藤10份、土槿皮10份、紫荊皮10份、石槽皮1份; 所述接種菌液為EM菌液,所述EM菌液為EM原菌經水稀釋得到,所述EM原菌的接種量為lwt%,所述EM原菌:水的質量比為1:100 ; 所述追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硫酸鉀15份、磷酸二銨30份、硫磺5份、70%乙膦鋁錳鋅可濕性粉劑1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份。
2.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專用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基肥的制備方法如下: (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百分比稱取基肥的原料,待用; (2)原菌稀釋:取EM原菌,所述EM原菌的接種量為wtl%,加入至自來水中,按EM原菌:水質量比為1:100攪拌均勻,即得接種菌液; (3)將步驟(1)中稱取的沼氣廢渣、樹葉、大蒜秸桿和中藥組分分別粉碎,加入至發酵池中,混合均勻,然后將步驟(2)中的接種菌液噴淋加入至發酵池中,所述EM原菌的接種量為wtl %,發酵7~10天,發酵過程中,每兩天翻料一次,即得發酵料;然后加入步驟(1)中稱取的草木灰、硫酸鉀、磷酸二銨、尿素,混合均勻,然后干燥至含水量為10wt%~15wt%,粉碎制粒,包裝入庫; 所述追肥的制備方法如下: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百分比稱取追肥的原料,混合均勻,制粒即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專用肥料的施用方法,其特征是,共施肥3次,具體施用方式如下: (1)首次施肥:施用基肥,播種前施用,施用量為200kg/畝; (2)二次施肥:蒜苗長至15-25cm高時,施用追肥,施用量為30kg/畝; (3)三次施肥:鱗莖膨大期,再次施用追肥,施用量為40kg/畝。
【文檔編號】C05G3/02GK103980066SQ201410236296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30日
【發明者】張海英, 王偉中 申請人:濟南巴頓化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