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包括微生態環境室(1)、受體室(3)、供體室(4),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體室(4)和受體室(3)固定于微生態環境室(1)內,供體室(4)和受體室(3)上側面開有若干微孔(10),供體室(4)和受體室(3)底部開有若干與微生態環境室(1)底部連通的孔(9),同位素供給器(8)位于微生態環境室(1)外的供體室(4)底部處,同位素供給器(8)通過供給管(7)與同位素儲存罐(5)相連,供給管(7)上設有限流開關(6)。本發明具有能模擬微生態環境,能確保對植物的定量標記,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的特點。
【專利說明】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學裝置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用于叢枝菌根真菌在植物間的 養分轉移作用裝置。
[0002]
【背景技術】
[0003] 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在陸地土壤中存活了數億年, 與地球上90%的維管植物形成互惠共生體,與植被建立了密切的互惠共生關系。叢枝菌根 菌絲可以通過菌絲間的相互連接和傳遞將不同的宿主植物聯系起來,對植物群落內不同植 物種的地上部生物量實現再分配,降低了優勢種壟斷資源的能力,使群落內物種的生物量 和營養元素含量趨于均勻,有利于保護關鍵種。研究叢枝菌根真菌在植物個體間養分轉移 中的作用,對植物群落結構和功能的穩定、生物多樣性、植被恢復和重建具有重要意義。現 有技術中,用于叢枝菌根真菌在植物個體間養分轉移中的作用的研究裝置,未構建微生態 環境,不能模擬真實環境中的競爭,同位素標記采用對土壤進性標記,土壤膠體具有一定的 粘附作用,難以確保對植物的定量標記。
[0004]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能模擬微生態環境,能確保對植物的 定量標記,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的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
[0006]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主要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的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包括微生態環境室、供體室、受體室,其中: 所述供體室和受體室固定于微生態環境室內,供體室和受體室上側面開有若干微孔,供體 室和受體室底部開有若干與微生態環境室底部連通的孔,同位素供給器位于微生態環境室 外的供體室底部處,同位素供給器通過供給管與同位素儲存罐相連,供給管上設有限流開 關。
[0007] 上述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其中:所述微生態環境室、供體室、受體室、 同位素供給器的材質均為黑色有機玻璃。
[0008] 上述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其中:所述供體室和受體室外圓周表面上 圍有20-45微米的尼龍網。
[0009] 上述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其中:所述受體室為至少兩個。
[0010] 上述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其中:所述同位素儲存罐采用密閉裝置。 [0011]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供體 室和受體室固定于微生態環境室內,供體室和受體室上側面開有若干微孔,供體室和受體 室底部開有若干與微生態環境室底部連通的孔,微生態環境室、供體室和受體室的材質均 為黑色有機玻璃,供體室和受體室外圓周表面上圍有20-45微米的尼龍網,能夠模擬微生 態環境,真實反映植物間的關系,便于對植物個體間養分轉移中的作用研究。同位素供給器 位于微生態環境室外的受體室底部處,同位素供給器通過供給管與同位素儲存罐相連,供 給管上設有限流開關,能夠按植物生長所需進行同位素標記,精確控制同位素標記量,同時 供體室底部的根系直接吸收同位素供給器提供的同位素標記溶液,從而對供體植株進行標 記。同位素儲存罐采用密閉裝置,避免了由于蒸發作用而帶來的同位素損失及環境污染。受 體室為至少兩個,能模擬真實環境中的競爭。總之,本發明具有能模擬微生態環境,能確保 對植物的定量標記,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的特點。
[0012]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4] 圖中標記: 1、微生態環境室;2、尼龍網;3、受體室;4、供體室;5、同位素儲存罐;6、限流開關;7、 供給管;8、同位素供給器;9、孔;10、微孔。
[0015]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具 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0016] 參見圖1,本發明的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包括微生態環境室1、受體 室3、供體室4,其中:所述供體室4和受體室3固定于微生態環境室1內,供體室4和受體 室3上側面開有若干微孔10,供體室4和受體室3底部開有若干與微生態環境室1底部連 通的孔9,同位素供給器8位于微生態環境室1外的供體室4底部處,同位素供給器8通過 供給管7與同位素儲存罐5相連,供給管7上設有限流開關6。所述微生態環境室1、受體 室3、供體室4和同位素供給器8的材質均為黑色有機玻璃。所述受體室3和供體室4外圓 周表面上圍有20-45微米的尼龍網2。所述受體室3為兩個。所述同位素儲存罐5采用密 閉裝置。
[0017] 使用時,供體室4位于微生態環境室1內中部,受體室3與供體室4之間留有一 定空間,避免養分直接傳遞;供體室4底部通過與微生態環境室1底部連通的孔9與同位素 供給器8連通,與同位素供給室8連通的供給管7上設有限流開關6,可限制同位素的供給 速率。
[0018]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 何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 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包括微生態環境室(1)、受體室(3)、供體室 (4),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體室(4)和受體室(3)固定于微生態環境室(1)內,供體室(4)和 受體室(3)上側面開有若干微孔(10),供體室(4)和受體室(3)底部開有若干與微生態環 境室(1)底部連通的孔(9),同位素供給器(8)位于微生態環境室(1)外的供體室(4)底部 處,同位素供給器(8)通過供給管(7)與同位素儲存罐(5)相連,供給管(7)上設有限流開 關(6)。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態環境 室(1)、受體室(3 )、供體室(4)、同位素供給器(8 )的材質均為黑色有機玻璃。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體室 (3)和供體室(4)外圓周表面上圍有20-45微米的尼龍網(2)。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體室(3)為 至少兩個。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植物間的養分轉移作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位素儲存 罐(5)采用密閉裝置。
【文檔編號】A01G1/04GK104186198SQ201410311485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日
【發明者】何躍軍, 王鵬鵬, 蔣長洪, 吳春玉 申請人:貴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