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抗旱造林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開溝:按植樹行的位置挖出植樹溝,將挖出的礫石鋪平在溝邊上備用;2、防滲處理:在植樹溝底和植樹溝的兩側壁上分別鋪上防滲膜;3、客土:在植樹溝內填入適宜植物生長的熟土;4、施肥;5、水源準備:配置滴灌節水造林配套設備;6、苗木準備:以鄉土樹種為主,選擇2-3年生的一級苗木;7、造林:在植樹溝內挖植樹穴,品字形配置,在每溝內栽植2行,株距1.5-2.0米,將選好的一級苗木進行定植,然后回填,并踩實。本發明提供的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在戈壁植樹造林,保存率高、成林率很高,同時也是“綠色”技術不會對戈壁環境造成任何污染。
【專利說明】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抗旱造林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戈壁在我國西北地區分布比較廣泛,主要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堆積戈壁,一類 是剝蝕戈壁。堆積戈壁是內陸盆地周沿的高大山地(昆侖山、天山、阿爾泰山、祁連山等) 經長期剝蝕和侵蝕后,產生大量巖屑碎石,在山麓及盆地邊緣堆積,即為戈壁形成的豐富物 質基礎。剝蝕戈壁為白堊紀以來連續聳起成陸,其后未經海侵或劇烈地殼運動因而長期處 于剝蝕作用的地區。地面組成物質較粗,地面起伏稍大,基巖時常裸露,礫石堆積很薄,水土 資源貧乏。
[0003] 戈壁終年少雨或無雨,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為陣性,愈向荒漠中心愈 少。氣溫、地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大,多晴天,日照時間長。風沙活動頻繁,地表干燥,裸露, 沙礫易被吹揚,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
[0004] 這類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土壤結構差,肥力低,滲漏嚴重,不利于樹木根系生長, 植樹造林成活率低,或活而不長,長而不旺,很難成林。尤其是不利的氣候因素極大地限制 了林業建設和綠化工作的開展,也是造林工作者一直在關注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有效提高戈壁造林的成 活率,而且在造林過程中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0006]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7] (1)開溝:按植樹行的位置挖出植樹溝,將挖出的礫石鋪平在溝邊上備用;
[0008] (2)防滲處理:在植樹溝底和植樹溝的兩側壁上分別鋪上防滲膜;
[0009] (3)客土 :在植樹溝內填入適宜植物生長的熟土;
[0010] (4)施肥:在填入植樹溝內的熟土中摻入有機肥;
[0011] (5)水源準備:配置滴灌節水造林配套設備;
[0012] (6)苗木準備:以鄉土樹種為主,選擇2-3年生的一級苗木;
[0013] (7)造林:在植樹溝內挖植樹穴,品字形配置,在每溝內栽植2行,株距1. 5-2. 0 米,將選好的一級苗木進行定植,然后回填,并踩實。
[0014] 進一步地,步驟(1)中,所述植樹溝的規格為:寬0. 8-1. 2米,深0. 6-1米;所述植 樹溝的溝壁與溝底垂直。
[0015] 進一步地,步驟(1)中,相鄰的兩個植樹溝之間的間距為3-6米。
[0016] 進一步地,步驟(4)中,所述基肥為熟透的有機肥;
[0017] 所述有機肥施于植樹溝的溝底。
[0018] 進一步地,步驟(7)中,向所述植樹溝內栽植時,栽植前12小時向所述植樹溝內滴 水至完全滲透熟土層。
[0019] 進一步地,步驟(7)中,所述一級苗木為根系完好的一級苗木。
[0020] 進一步地,步驟(7)中,所述定植時,將所述一級苗木的根系順勢放入坑中,無折 根。
[0021] 進一步地,步驟(7)中,所述回填是將挖出的植樹溝中的礫石回填至植樹溝的表 層。
[0022] 進一步地,步驟(7)中,所述回填、踩實之后,立即進行滴水至滴透熟土層。
[0023] 進一步地,步驟(7)中,所述回填、踩實之后還包括:對于新定植的所述一級苗木 在3-5天的時間再滴透一次水。
[0024] 客土造林技術,以其他地方的好土更換造林地植穴或溝內的不良土壤,以改善植 穴的土壤條件,而后進行栽植。戈壁地下水位低,樹木根系不能直接利用地下水位,造林必 須灌溉,但是,原土質地粗糙、不保水、不保肥、水肥利用率低,浪費嚴重,客土可在一定程度 上彌補戈壁土壤的缺點,在戈壁灘使用此方法,將戈壁改造成適合樹木生長的宜林地,可以 給苗木和人工幼林創造較好的生長條件。
[0025] 依照本發明提供的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在戈壁植樹造林,造林成活率可以達到 90% -95%,三年保存率80 % -90%,比常規造林法的成活率可提高50 %以上。而且保存率 高、成林率很高,同時也是"綠色"技術不會對戈壁環境造成任何污染。
【具體實施方式】
[0026]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27] -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8] (1)開溝:按植樹行的位置挖出植樹溝,將挖出的礫石鋪平在溝邊上備用。
[0029] 根據栽植的樹木大小,所需養分的多少、地區風力大小以及成林密度的設計,優選 地,挖出的植樹溝的規格為:寬〇. 8-1. 2米,深0. 6-1米;在該范圍內填充的熟土能夠滿足 2-4年生的一級樹種的養分需求。優選地,相鄰的兩個植樹溝之間的間距為3-6米即可。
[0030] 為了防止植樹溝的側壁坍塌,優選地,需要挖掘為植樹溝的溝壁與溝底垂直。
[0031] (2)防滲處理:由于戈壁保水性差,在植樹溝的溝底和植樹溝的兩側內壁做防滲 處理可有效的減少水的流失。為了控制成本同時能夠達到很好地防滲效果,優選地,在植樹 溝底和植樹溝的兩側壁上分別鋪上防滲膜。
[0032] (3)客土 :在植樹溝內填入適宜植物生長的熟土。
[0033] (4)施肥:在填入植樹溝內的熟土中摻入有機肥。
[0034] 由于戈壁灘礫石地通透性好、滲漏性很強,有機質的含量非常低,需要在換土的同 時摻入有機肥以滿足栽植的植物對于養分的需求。根據林種、樹種和土壤營養條件,采取配 方施肥,做到適時、適度、適量。
[0035] 使用的基肥為熟透的有機肥,優選在栽植前基肥施于植樹溝的溝底。營造商品林 時,基肥要一次施足;營造生態公益林時,可視土地條件確定施或不施基肥。
[0036] (5)水源準備:配置滴灌節水造林配套設備。
[0037] 由于戈壁蒸發量大,礫石地通透性好、滲漏性很強,水資源匱乏,宜采用滴灌節水 造林配套設備。
[0038] 在滴灌節水造林配套設備中,灌溉水通過管道及時均勻地輸送到毛管上的滴頭, 再緩慢滴到樹木根區的土壤里,滲透至根系范圍內,減少了深層滲漏和地面蒸發,避免了徑 流損失,水資源利用率可提高至90%以上,較常規灌溉節水60%左右。戈壁開溝客土造林 采用滴灌節水造林配套技術可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
[0039] (6)苗木準備:以鄉土樹種為主,選擇2-3年生的一級苗木;
[0040] (7)造林:在植樹溝內挖植樹穴,品字形配置,向所述植樹溝內栽植時,栽植前12 小時向所述植樹溝內滴水至完全滲透熟土層。
[0041] 在每個植樹溝內栽植2行,株距1. 5-2. 0米,將選好的根系完好的一級苗木的根系 順勢放入坑中,進行定植,然后將挖出的植樹溝中的礫石回填至植樹溝的表層并踩實。之后 立即進行滴水至滴透熟土層。對于新定植的所述一級苗木在3-5天的時間再滴透一次水。
[0042]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詳細介紹本發明。
[0043] 實施例1 :
[0044] 在甘肅河西走廊戈壁灘上栽植100000顆的紅柳。
[0045] 在河西走廊的戈壁灘上開墾10000m2的植樹區,并在該植樹區內挖出植樹溝,每個 植樹溝均為0. 8米寬,0. 6米深,保持植樹溝的側壁和溝底垂直,并在溝底和側壁上分別鋪 上防滲I旲后,在植樹溝內填入適宜紅柳生長的熟土,并在熟土內混入完全熟透的有機肥,栽 植前12小時使用滴灌節水造林配套設備對植樹溝內熟土進行滴水,并將熟土層滴透,將紅 柳樹苗的樹根順勢放入植樹溝內定植,在每個植樹溝內栽植2行,株距1. 5米。之后再將 挖出的礫石回填入植樹溝內,踩實,之后3天滴水一次,每次將表面的礫石層和熟土層均滴 透。
[0046] 通過該方法種植的紅柳,1年之后,成活率達到99%,部分未成活的樹種其主要原 因為根系不夠發達。三年之后的保存率達到90%。
[0047] 實施例2 :
[0048] 在陜西榆林地區的戈壁灘上栽植100000顆的沙棗樹。
[0049] 在陜西榆林地區的戈壁灘上開墾10000m2的植樹區,并在該植樹區內挖出植樹溝, 每個植樹溝均為1米寬,1米深,保持植樹溝的側壁和溝底垂直,并在溝底和側壁上分別鋪 上防滲I旲后,在植樹溝內填入適宜紅柳生長的熟土,并在熟土內混入完全熟透的有機肥,栽 植前12小時使用滴灌節水造林配套設備對植樹溝內熟土進行滴水,并將熟土層滴透,將紅 柳樹苗的樹根順勢放入植樹溝內定植,在每個植樹溝內栽植2行,株距2米。之后再將挖出 的礫石回填入植樹溝內,踩實,之后4天滴水一次,每次將表面的礫石層和熟土層均滴透。
[0050] 通過該方法種植的沙棗樹,1年之后,成活率達到99%,部分未成活的樹種其主要 原因為根系不夠發達或者栽植的樹種由于風力的作用傾斜,四年的保存率達到89%。
[0051] 實施例3:
[0052] 在新疆喀什地區的戈壁灘上栽植100000顆的胡楊。
[0053] 在新疆喀什地區的戈壁灘上開墾10000m2的植樹區,并在該植樹區內挖出植樹溝, 每個植樹溝均為1. 2米寬,1米深,保持植樹溝的側壁和溝底垂直,并在溝底和側壁上分別 鋪上防滲膜后,在植樹溝內填入適宜紅柳生長的熟土,并在熟土內混入完全熟透的有機肥, 栽植前12小時使用滴灌節水造林配套設備對植樹溝內熟土進行滴水,并將熟土層滴透,將 紅柳樹苗的樹根順勢放入植樹溝內定植,在每個植樹溝內栽植2行,株距2米。之后再將 挖出的礫石回填入植樹溝內,踩實,之后5天滴水一次,每次將表面的礫石層和熟土層均滴 透。
[0054] 通過該方法種植的胡楊,1年之后,成活率達到99 %,4年之后的保存率達到85 %。
[0055]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 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 開溝:按植樹行的位置挖出植樹溝,將挖出的礫石鋪平在溝邊上備用; (2) 防滲處理:在植樹溝底和植樹溝的兩側壁上分別鋪上防滲膜; (3) 客土 :在植樹溝內填入適宜植物生長的熟土; (4) 施肥:在填入植樹溝內的熟土中摻入有機肥; (5) 水源準備:配置滴灌節水造林配套設備; (6) 苗木準備:以鄉土樹種為主,選擇2-3年生的一級苗木; (7) 造林:在植樹溝內挖植樹穴,品字形配置,在每溝內栽植2行,株距1. 5-2. 0米,將 選好的一級苗木進行定植,然后回填,并踩實。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中,所述植樹溝的規格為:寬〇. 8-1. 2米,深0. 6-1米;所述植樹溝的溝壁與溝 底垂直。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中,相鄰的兩個植樹溝之間的間距為3-6米。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4)中,所述基肥為熟透的有機肥; 所述有機肥施于植樹溝的溝底。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7)中,向所述植樹溝內栽植時,栽植前12小時向所述植樹溝內滴水至完全滲透 熟土層。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7)中,所述一級苗木為根系完好的一級苗木。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7)中,所述定植時,將所述一級苗木的根系順勢放入坑中,無折根。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7)中,所述回填是將挖出的植樹溝中的礫石回填至植樹溝的表層。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7)中,所述回填、踩實之后,立即進行滴水至滴透熟土層。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在戈壁開溝客土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7)中,所述回填、踩實之后還包括:對于新定植的所述一級苗木在3-5天的時間 再滴透一次水。
【文檔編號】A01G23/00GK104137757SQ201410344779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8日
【發明者】賈其煜, 石文華, 楊福 申請人:賈其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