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線導件及釣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釣線導件,其呈即使釣線以環狀卷掛也容易脫離的構造。具體而言,本發明所涉及的釣線導件(5)具有框架(5A),其具備:固定部(5a),安裝于釣竿的外表面;環保持部(5b),安裝有釣線穿過的導向環(7);及連結部(5c),連結環保持部(5b)與固定部(5a)之間。而且,框架(5A)的特征為,在連結部(5c)與環保持部(5b)的拐點(P2)處的寬度為(Wa)、環保持部(5b)處的最大寬度為(Wb)時,寬度(Wa)是最大寬度(Wb)的70%以上。
【專利說明】釣線導件及釣竿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安裝于釣竿且對釣線進行導向的釣線導件,詳細而言,涉及一種 實際垂釣時即使釣線卷掛也容易脫離的構造的釣線導件及安裝有這樣的釣線導件的釣竿。
【背景技術】
[0002] 以往,上述的釣線導件呈如下結構,具備:框架,安裝于釣竿的外表面;及導向環, 固定于框架,實際上釣線穿過。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所述框架例如通過對不銹鋼或鈦等金 屬制的板材進行沖壓加工而一體形成,框架上一體形成有用于保持釣線穿過的導向環的環 保持部與用于安裝于釣竿外表面的固定部。另外,最近,例如專利文獻2所記載,也周知用 纖維強化樹脂材料形成框架。
[0003] 如上述的專利文獻1、2所公開的那樣,釣線導件一般呈向前方傾斜的結構 (60°?45° ),以便即使釣線卷掛也容易解除。
[0004] 專利文獻1 :日本國特開平10-136839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國特開2011-110007號公報
[0005] 但是,為了使釣線導件的固定部的寬度對應于竿徑,越向竿梢側過渡則變得越細。 因而,從固定部過渡到環保持部的部分呈在寬度方向上較大地膨出的形狀,在這樣的形狀 中,產生當釣線以環狀卷掛時難以脫離的問題。尤其,在船釣中,當釣線以環狀卷掛于釣竿 的外表面上隔著規定間隔安裝的釣線導件的任意一個時,即使將釣竿的竿梢朝向下方也難 以脫離,需要伸出手來解除釣線纏繞,比較麻煩。
[0006] 但是,認為釣線以環狀卷掛于釣線導件而難以脫離的原因如下,在從釣線導件的 固定部過渡到環保持部時,在寬度方向(與釣竿的軸向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環保持部 較大地膨出。另外,連結以板狀形成的環保持部與固定于釣竿表面的固定部的部位(以下, 稱為連結部),因制造上的理由等而以比較短距離的彎曲面構成的情況較多,釣線卷掛于這 樣的彎曲面(環保持部根部)的情況較多,當卷掛于這樣的位置時,變得容易停止在與在其 前方膨出的導向環保持部的邊界部分詳細而言容易停止在連結部與導向環保持部之間的 拐點位置而難以脫離的情況較多。
【發明內容】
[0007] 本發明是著眼于上述的問題而進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呈即使釣線以環狀卷掛 也容易脫離的構造的釣線導件及安裝有這樣的釣線導件的釣竿。
[0008]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明為如下釣線導件,其在釣竿的軸向長度方向上安裝 有多個,其特征為,所述釣線導件具有框架,其具備:固定部,安裝于所述釣竿的外表面;環 保持部,安裝有釣線穿過的導向環;及連結部,連結所述環保持部與固定部之間,所述框架 如下,在所述連結部與環保持部的拐點處的寬度為Wa、所述環保持部處的最大寬度為Wb 時,所述寬度Wa是所述最大寬度Wb的70%以上。
[0009] 通常,雖然在釣線以環狀卷掛于釣線導件的框架時,要向竿梢側脫離,但是成為最 大阻力的位置是框架的連結部與環保持部之間的成為拐點的位置。即,雖然釣線容易卷掛 在框架側面的拐點位置,但是在上述結構的框架中,由于形成為在連結部與環保持部之間 的拐點位置處的寬度Wa是環保持部處的最大寬度Wb的70%以上,因此即使釣線卷掛在釣 線容易停止的拐點位置,如果施加一定程度的拉伸力(因安裝于釣鉤組件的墜子而產生的 拉伸力),則也變得容易從該位置朝著環保持部通過,變得容易從框架部分脫離。
[0010] 在上述的結構中,構成框架的環保持部相當于釣線穿過的導向環被固定(通過壓 入、粘接、鉚接等來進行固定)的部分,相當于在側視時以平面狀形成的部分。另外,構成框 架的固定部相當于在釣竿的外表面上通過用線固定等來進行固定的部分,所述環保持部與 固定部之間處于通過連結部進行連結的狀態。此時,由于環保持部將導向環保持成從釣竿 表面離規定高度,因此所述連結部相當于相對于固定部像堅立的那樣彎曲的部分,由于是 相對于固定部以規定角度堅立而與環保持部呈一體化的部分,因此成為在側視時以彎曲狀 (或直線狀)彎曲的部分。雖然并不限定連結部的長度(與固定部的拐點及與環保持部的 拐點間的長度),但是通過一定程度較長地形成,從而以環狀卷掛的釣線變得容易移動,能 夠使停止在與所述環保持部的拐點位置的釣線容易脫離。
[0011] 根據本發明所涉及的釣線導件及釣竿,即使釣線以環狀卷掛也容易脫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 圖1是表示釣線卷掛在安裝于釣竿的釣線導件上的狀態的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釣線導件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圖,(a)是表示整體結構的圖, (b)是放大要部的側視圖。 圖3是表示現有的釣線導件的圖,(a)是表示整體結構的圖,(b)是放大要部的側視圖。 符號說明 1-釣竿;5_釣線導件;5A-框架;5a-固定部;5b-環保持部;5c-連結部;7-導向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所涉及的釣線導件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14] 首先,參照圖1對釣線卷掛在安裝于釣竿的釣線導件上的狀況進行說明。 在釣竿1的外表面上沿著軸向長度方向隔著規定間隔安裝有釣線導件5。在釣線導件 5的導向環中穿過從釣魚用卷線器50放出的釣線S,在其頂端連接有具有墜子的釣鉤組件 (未圖示)。圖1所示的釣竿1表示在進行船釣時固定于船緣的狀態,釣竿1處于因安裝于 釣鉤組件的墜子的負載W而竿梢朝著下方撓曲的狀態。
[0015] 在此狀態下,當釣線S以環狀卷掛于任意一個釣線導件5時,由于框架以向前方傾 斜的方式被安裝,因此容易脫離,但是如果卷掛于固定部側則變得難以脫離。通常,相對于 水平面P的竿梢側的竿IA的角度越接近垂直,則釣線S變得越容易脫離,但是當釣線卷掛 于釣線導件的固定部側時,即使圖1所示的角度成垂直,有時也難以脫離。即,如果相對于 水平面P的竿梢側的竿IA的角度即使處于垂直狀態也難以脫離,則垂釣人不得不進行抓住 竿梢節而松開纏繞的釣線的操作。而且,在本發明中,其特征為,框架形成為如下,在相對于 水平面P的竿梢側的竿IA的角度如圖1所示地約70°以下時,可使釣線脫離。在此,之所 以做成70°,是因為考慮了即使釣線以環狀卷掛,也在竿梢節呈90°之前脫離,從而能夠 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享受釣魚的樂趣。
[0016] 圖2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釣線導件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圖,(a)是表示整體結構 的圖,(b)是放大要部的側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釣線導件5由框架5A構成,框架5A由使合成樹脂含浸于強化纖維中的 纖維強化聚酯膠片(以下,稱為聚酯膠片(prepreg))所形成。框架5A作為單腳導件而構 成,具備:固定部5a,安裝于釣竿(竿管)1的外表面;環保持部5b,安裝有釣線穿過的導向 環7 ;及連結部5c,連結環保持部5b與固定部5a之間。
[0017] 所述固定部5a是在框架5A的下端固定于釣竿1外表面的部位(也稱為腳部),在 本實施方式中在軸向長度方向上延伸,在將其背面的抵接面5a'放置于釣竿外表面的狀態 下通過用線固定、粘接等而進行固定。
[0018] 所述環保持部5b是為了在從釣竿外表面離開的狀態下對釣線進行導向而固定導 向環7的部位,是側視時以平面狀形成的部分。在環保持部5b形成有用于嵌入、固定(通 過壓入、粘接、鉚接等來進行固定)導向環7的開口,導向環具備作為整體的大致圓形的外 部形狀。而且,嵌入于開口的導向環7是其內周面(釣線導向面)的滑動阻力較小的構件, 例如由鈦、鋁、SUS、陶瓷等所形成。另外,導向環不局限于如圖所示的圓形,做成大致橢圓形 等對其形狀并不進行限定。
[0019] 所述連結部5c是以使導向環7從釣竿表面離開的方式連結固定部5a與環保持部 5b的部位。具體而言,是從固定部5a將導向環保持部5b以規定角度0堅立的區域,是相 對于固定部5a以彎曲狀彎曲而與環保持部5b呈一體化的區域。因而,在側視的狀態下,連 結部5c在固定部5a及環保持部5b之間分別具有拐點Pl、P2。
[0020] 而且,雖然并不限定連結部5b的長度(拐點PI、P2之間的長度L1,通過拐點P1、 P2的垂直于環保持部5b的垂直線之間的距離),但是通過一定程度較長地形成(在環尺寸 的外徑為約3. 9?5. 3mm時,優選Ll = 2?4mm左右),從而以環狀卷掛的釣線變得容易移 動,能夠使停止在所述拐點P2位置的釣線容易脫離。
[0021] 所述框架5A如下形成,在連結部5c與環保持部5b的拐點P2處的寬度為Wa、環保 持部5b處的最大寬度為Wb時,寬度Wa是最大寬度Wb的70%以上。在本實施方式中,最大 寬度Wb的位置是與釣竿的軸向長度方向正交的直線通過導向環7中心的位置P3,框架5A 的側面形成為相對于位置P2的位置P3不會向徑向外側較大地膨出(形成為寬度Wa成為 最大寬度Wb的70 %以上)。
[0022] 通常,雖然在釣線以環狀卷掛于釣線導件的框架5A時,要向竿梢側脫離,但是由 于成為最大阻力的位置是上述的拐點P2的位置,因此通過形成為使該拐點位置處的寬度 Wa成為環保持部5b處的最大寬度Wb的70%以上,從而即使釣線卷掛,也能夠通過施加一 定程度的拉伸力(因安裝于釣鉤組件的墜子而產生的拉伸力)而容易從框架部分脫離。
[0023] 而且,如圖所示的結構,從位置P2過渡到P3的框架5A的側面在俯視時優選以直 線狀形成,由此,釣線能夠順暢地移動,能夠有效地解除釣線纏繞。尤其,通過將寬度Wa設 定成最大寬度Wb的90 %以上(100 %以下),使框架5A的側面以直線狀形成,從而能夠順暢 地解除釣線的環狀纏繞。
[0024] 在此,參照圖3對釣線S以環狀卷掛于現有類型的釣線導件時的狀況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在釣線導件的從固定部5a過渡到環保持部5b的區域中,如果環保持部在 寬度方向上較大地膨出,則在環狀卷掛的釣線S脫離時成為較大的阻力。即,即使環保持部 5b的傾斜角度0為與圖2所示的結構相同的角度且作用相同的拉伸負載W,釣線S也會 停止在過渡到環保持部5b的拐點P2位置,難以沿著環保持部5b的側面5b'移動(在現 有類型的釣線導件中,拐點位置處的寬度Wa與環保持部5b處的最大寬度Wb的比率處于約 20%?60%的范圍內)。
[0025] 另外,關于連結環保持部5b與固定部5a的連結部5c,如圖3所示,如果用較短距 離L2的彎曲面構成,則釣線S變得容易卷掛于這樣的彎曲面(環保持部的根部),如果一旦 卷掛于這樣的位置,則變得容易停止于在其前方在徑向上較大地膨出的部分(拐點P2的位 置)而難以脫離的情況較多。尤其,如果對金屬板材進行沖壓成形而以使環保持部堅立的 方式進行彎曲加工,則連結部5c成為極其短距離L2的彎曲面,釣線卷掛于該位置而停止的 可能性提1?。
[0026] 接下來,關于圖2所示的形狀的釣線導件,參照以下的表1對實際上改變寬度Wa、 最大寬度Wb而進行試驗的結果進行說明。
【權利要求】
1. 一種釣線導件,其在釣竿的軸向長度方向上安裝有多個,其特征為, 所述釣線導件具有框架,其具備:固定部,安裝于所述釣竿的外表面;環保持部,安裝 有釣線穿過的導向環;及連結部,連結所述環保持部與固定部之間, 所述框架如下,在所述連結部與環保持部的拐點處的寬度為Wa、所述環保持部處的最 大寬度為Wb時,所述寬度Wa是所述最大寬度Wb的70%以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線導件,其特征為,所述框架的側面從所述拐點處的寬度 的位置到所述最大寬度的位置為止以直線狀形成。
3. -種釣竿,其特征為,安裝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所述釣線導件。
【文檔編號】A01K87/04GK104412945SQ201410425501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30日
【發明者】秋葉勝 申請人:古洛布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