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瓣芽向控制單元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蒜瓣芽向控制單元,它的構造包括豎置管道和同所述管道上端銜接的橫置走道,二者的交匯處或附近設有閥門;其特征是:⑴蒜瓣由送料機構頂推沿所述走道前移,途中被兩側挾制而保持順于路徑方向;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在行至所述走道的末端時,其芽部即可借助所述閥門的支持越過所述管道,從而避免倒栽的情形;⑵所述閥門開啟后將使所述管道貫通,所述管道的周壁限制途經的蒜瓣芽向可控;蒜瓣由所述走道過渡向所述管道的同時,完成芽向矯正。本實用新型從機械的角度出發,切實解決了‘蒜瓣芽向控制’這一技術難題,較之現有技術,工作性能更為穩定、可靠。
【專利說明】蒜瓣芽向控制單元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機產品上的功能組件,具體用于將順臥姿態的蒜瓣扶正后輸出。
【背景技術】
[0002]在2013年6月發行的第6期《農機化研究》雜志中,“大蒜蒜瓣識別與轉向裝置設計”的學術報告公開有一種蒜瓣芽向控制單元,它的構造包括豎置管腔和同所述管腔上端銜接的橫置走道,所述管腔由交匯一處的兩在上的輸入支路和一在下的輸出干道組成而呈iV字形,所述兩輸入支路與所述走道的交匯處分別設有閥門,所述閥門打開可使所述走道與相應的所述輸入支路聯通、閉合則可恢復所述走道通行;
[0003]蒜瓣由送料機構頂推沿所述走道前移,途中被兩側挾制而保持順于路徑方向;在這過程里,利用紅外識別系統進一步確定蒜瓣的芽向:
[0004]-蒜瓣若是芽向朝后,則距離稍近的所述輸入支路(為敘述方便,下稱該輸入支路為‘第一輸入支路’,所述另一輸入支路為‘第二輸入支路’)對應的所述閥門開啟;蒜瓣滑入所述第一輸入支路,進而拐入所述輸出干道,從而實現芽向矯正;
[0005]-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則所述第一輸入支路對應的所述閥門閉合,所述第二輸入支路對應的所述閥門在蒜瓣完全到達其上時打開;蒜瓣滑入所述第二輸入支路,進而拐入所述輸出干道,從而實現芽向矯正。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并非對上述【背景技術】做出改進,而是旨在提供一種新的構思。它的構造包括豎置管道和同所述管道上端銜接的橫置走道,二者的交匯處或附近設有閥門;(這里的‘豎置’和‘橫置’只是相對而言,不限定為絕對的‘鉛垂’和‘水平’)
[0007]蒜瓣由送料機構頂推沿所述走道前移,途中被兩側挾制而保持順于路徑方向;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在行至所述走道的末端時,其芽部即可借助所述閥門的支持越過所述管道,從而避免倒栽的情形;
[0008]所述閥門開啟后將使所述管道貫通,所述管道的周壁限制途經的蒜瓣芽向可控;蒜瓣由所述走道過渡向所述管道的同時,完成芽向矯正。
[0009]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管道的頂部由所述閥門隔出一個中間腔,蒜瓣先是抵達該中間腔、瓣身壓在所述閥門上;
[0010]待所述閥門開啟后,蒜瓣因其身部失去支撐而進一步深入所述管道。
[0011]作為上述改進方案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中間腔呈斗狀,所述閥門為安置在所述中間腔的正面;
[0012]-蒜瓣若是芽向朝后,在所述走道的盡頭將直接栽入所述中間腔而呈芽端翹起的斜立姿態;
[0013]-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在行至所述走道的末端時,其芽端將觸及所述閥門進而順勢爬高直到瓣身能夠跌入所述中間腔。
[0014]作為上述改進方案的另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中間腔呈筐狀,所述閥門為安置在所述中間腔的底部;
[0015]此外,所述中間腔于正面還配套有僅能讓進蒜瓣芽部的柵欄結構;
[0016]-蒜瓣若是芽向朝后,在所述走道的盡頭將直接栽入所述中間腔而呈芽端翹起的斜立姿態;
[0017]-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在行至所述走道的末端時,其芽端將壓低而由所述閥門托住進而扎向所述柵欄結構,瓣身則跟進滑入所述中間腔。
[0018]作為前述初始方案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送料機構中頂推蒜瓣的結構可避過蒜瓣芽部而直接作用于瓣身,從而使蒜瓣無論是芽向朝前還是朝后其身部相對所述送料機構的位置基本不變;
[0019]所述閥門為安置在所述管道之上、所述走道之前,當蒜瓣的身部抵近所述管道時,所述閥門開始離退并與所述送料機構同步;
[0020]-蒜瓣若是芽向朝后,在所述走道的盡頭將直接栽入所述管道;
[0021]-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在行至所述走道的末端時,其芽部將搭著所述閥門越過所述管道;待瓣身失去所述走道的支撐后,蒜瓣便栽入所述管道。
[0022]本實用新型從機械的角度出發,切實解決了 ‘蒜瓣芽向控制’這一技術難題,較之現有技術,工作性能更為穩定、可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實用新型蒜瓣芽向控制單元第一種實施方式構造圖。
[0024]圖2是本實用新型蒜瓣芽向控制單元第一種實施方式工作原理圖。
[0025]圖3是本實用新型蒜瓣芽向控制單元第二種實施方式構造圖。
[0026]圖4中小圖(a)為圖3中1_1處的斷面圖,小圖(b)為其一種變形。
[0027]圖5是本實用新型蒜瓣芽向控制單元第二種實施方式工作原理圖。
[0028]圖6是本實用新型蒜瓣芽向控制單元第三種實施方式構造圖。
[0029]圖7是本實用新型蒜瓣芽向控制單元第三種實施方式工作原理圖。
[0030]圖8是所述送料機構中頂推蒜瓣的結構其一種實施舉例。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解決該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以及因采用該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003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蒜瓣芽向控制單元第一種實施方式,它的構造包括豎置管道2和同管道2上端銜接的橫置走道1,二者的交匯處附近設有閥門3。管道2的頂部由閥門3隔出一個斗狀的中間腔7:,閥門3為安置在中間腔7:的正面。
[0033]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蒜瓣芽向控制單元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大致可分為四個環節。環節①:蒜瓣由送料機構K頂推沿走道I前移,途中被兩側挾制而保持順于路徑方向。環節②:蒜瓣先是抵達中間腔2\瓣身壓在閥門3上一蒜瓣若是芽向朝后,在走道I的盡頭將直接栽入中間腔2,而呈芽端翹起的斜立姿態;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在行至走道I的末端時,其芽端將觸及閥門3進而順勢爬高直到瓣身能夠跌入中間腔7:。環節③?④:待閥門3繞樞軸旋轉開啟后,蒜瓣因其身部失去支撐而進一步深入管道2,管道2的周壁限制途經的蒜瓣芽向可控。
[0034]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蒜瓣芽向控制單元第二種實施方式,它的構造包括豎置管道2和同管道2上端銜接的橫置走道1,二者的交匯處附近設有閥門3。管道2的頂部由閥門3隔出一個筐狀的中間腔2、閥門3為安置在中間腔2'的底部;此外,中間腔2'于正面還配套有僅能讓進蒜瓣芽部的柵欄結構X [結合圖4中小圖(a)所示]。當然,柵欄結構X還可以有更多的實現形式,例如稀疏的毛刷擋簾等。
[0035]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蒜瓣芽向控制單元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大致可分為三個環節。環節①:蒜瓣由送料機構K頂推沿走道I前移,途中被兩側挾制而保持順于路徑方向。環節②:蒜瓣先是抵達中間腔2\瓣身壓在閥門3上一蒜瓣若是芽向朝后,在走道I的盡頭將直接栽入中間腔2'而呈芽端翹起的斜立姿態;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在行至走道I的末端時,其芽端將壓低而由閥門3托住進而扎向柵欄結構X,瓣身則跟進滑入中間腔環節③:待閥門3開啟后,蒜瓣因其身部失去支撐而進一步深入管道2,管道2的周壁限制途經的蒜瓣芽向可控。
[0036]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蒜瓣芽向控制單元第三種實施方式,它的構造包括豎置管道2和同管道2上端銜接的橫置走道1,二者的交匯處(即管道2之上、走道I之前)設有閥門3。
[0037]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蒜瓣芽向控制單元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大致可分為三個環節。環節①:蒜瓣由送料機構K頂推沿走道I前移,途中被兩側挾制而保持順于路徑方向;送料機構K中頂推蒜瓣的結構可避過蒜瓣芽部而直接作用于瓣身,從而使蒜瓣無論是芽向朝前還是朝后其身部相對送料機構K的位置基本不變[結合圖8所示]。環節②:當蒜瓣的身部抵近管道2時,閥門3開始離退并與送料機構K同步(換言之,即Vsai=Vwn);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其芽部將搭著閥門3越過管道2。環節③:蒜瓣若是芽向朝后,在走道I的盡頭將直接栽入管道2 ;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待其身部失去走道I的支撐后也將栽入管道2。蒜瓣由走道I過渡向管道2的同時完成芽向矯正,管道2的周壁限制途經的蒜瓣芽向可控。
[0038]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種變化,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蒜瓣芽向控制單元,它的構造包括豎置管道和同所述管道上端銜接的橫置走道,二者的交匯處或附近設有閥門;其特征是: 蒜瓣由送料機構頂推沿所述走道前移,途中被兩側挾制而保持順于路徑方向;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在行至所述走道的末端時,其芽部即可借助所述閥門的支持越過所述管道,從而避免倒栽的情形; 所述閥門開啟后將使所述管道貫通,所述管道的周壁限制途經的蒜瓣芽向可控;蒜瓣由所述走道過渡向所述管道的同時,完成芽向矯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蒜瓣芽向控制單元,其特征為:所述管道的頂部由所述閥門隔出一個中間腔,蒜瓣先是抵達該中間腔、瓣身壓在所述閥門上; 待所述閥門開啟后,蒜瓣因其身部失去支撐而進一步深入所述管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蒜瓣芽向控制單元,其特征是:所述中間腔呈斗狀,所述閥門為安置在所述中間腔的正面; -蒜瓣若是芽向朝后,在所述走道的盡頭將直接栽入所述中間腔而呈芽端翹起的斜立姿態; -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在行至所述走道的末端時,其芽端將觸及所述閥門進而順勢爬高直到瓣身能夠跌入所述中間腔。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蒜瓣芽向控制單元,其特征是:所述中間腔呈筐狀,所述閥門為安置在所述中間腔的底部; 此外,所述中間腔于正面還配套有僅能讓進蒜瓣芽部的柵欄結構; -蒜瓣若是芽向朝后,在所述走道的盡頭將直接栽入所述中間腔而呈芽端翹起的斜立姿態; -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在行至所述走道的末端時,其芽端將壓低而由所述閥門托住進而扎向所述柵欄結構,瓣身則跟進滑入所述中間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蒜瓣芽向控制單元,其特征是:所述送料機構中頂推蒜瓣的結構可避過蒜瓣芽部而直接作用于瓣身,從而使蒜瓣無論是芽向朝前還是朝后其身部相對所述送料機構的位置基本不變; 所述閥門為安置在所述管道之上、所述走道之前,當蒜瓣的身部抵近所述管道時,所述閥門開始離退并與所述送料機構同步; -蒜瓣若是芽向朝后,在所述走道的盡頭將直接栽入所述管道; -蒜瓣若是芽向朝前,在行至所述走道的末端時,其芽部將搭著所述閥門越過所述管道;待瓣身失去所述走道的支撐后,蒜瓣便栽入所述管道。
【文檔編號】A01C7/20GK203942770SQ201420228079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9日
【發明者】李剛, 李安山, 單麗華 申請人: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