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種植作物用生長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種植作物用生長裝置,包括生長架和設在生長架上的行走機構,生長架設有復數個扁平形框架,扁平形框架上設有復數個安放種植單元的安放孔,復數個扁平形框架平行間隔設置并通過連接件連接為一體,每個扁平形框架上的安放孔都與相鄰扁平形框架相應位置的安裝孔中心線相重合。使用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充分提高單位空間的種植利用率,而且有利于提高產品的品質,并有利于移動,便于運輸。
【專利說明】一種種植作物用生長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長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種植作物用生長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在進行綠色植物的種植或食用菌繁育時,常用的方式是:一、食用菌生長袋相互累積在一起,二、將植物種植在平地上或者種植在擺放在地方上的小盆里。以上的種植方式中,對于食用菌來說,不僅由于相互累積而影響食用菌生長時正常呼吸和溫度的平衡,造成產品品質的下降,另外這樣累積的方式也不利于移動。對于綠色植物的種植來說,不僅是不利于移動和運輸,而且由于單位空間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土地成本的增加,另外也不便于產品的移動和運輸。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種植作物用生長裝置,不僅可以實現立體種植,充分利用空間,而且整個生長裝置可移動,便于運輸。
[0004]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種植作物用生長裝置,包括生長架和設在生長架上的行走機構,所述生長架設有復數個扁平形框架,所述扁平形框架上設有復數個安放種植單元的安放孔,復數個扁平形框架平行間隔設置并通過連接件連接為一體,每個扁平形框架上的安放孔都與相鄰扁平形框架相應位置的安裝孔中心線相重合。
[0005]進一步地,所述的行走機構由四套行走輪組構成,所述的四套行走輪組方向一致,呈矩形分布在生長架的上端。
[0006]進一步地,所述的行走機構由一套或多套行走輪組構成,所述的多套行走輪組方向一致呈一列前后布置。
[0007]進一步地,所述的扁平形框架由多根鋼筋縱橫交錯焊接而成,在相鄰的鋼筋之間形成種植單元的安放孔,在縱向鋼筋的上端設有彎鉤,所述彎鉤通過螺栓固定在角鋼I,所述的連接件為設在復數個扁平形框架相鄰角鋼I之間的連接角鋼或設在兩個扁平形框架的橫向鋼筋之間兩端帶有彎鉤的連接鋼筋或設在角鋼I上方并連接兩根角鋼I的角鋼II。
[0008]進一步地,所述的行走輪組包括相互垂直連接的滾輪軸和連接軸,在滾輪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設有一個滾輪,連接軸一端與滾輪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角鋼II固定連接。
[0009]有益效果:
[0010]1、本裝置采用可立體種植的多安放孔結構,種植食用菌時,前期滅菌消毒時,可以使眾多作為種植單元的食用菌生長袋密集排放,后期需要通風和生長空間時,間隔抽走一部分可放置在另外的生長裝置中,使余下的食用菌生長袋彼此之間具有充分的食用菌生長空間,特別遵循了食用菌的生長特性,滿足了食用菌在不同生長期的擺放需求,大大提高了食用菌最終的廣品品質;
[0011]2、種植別的綠色植物時,可以將綠色植物種植盆設置在一快板上或者別的可以安放在安裝孔的支撐件上形成種植單元,放置在安放孔中,這樣的結構可以大大地提高單位空間的利用率,從而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0012]3、生長裝置頂端或底部設置行走結構,使其可以在種植大棚或者種植房間上方的滑軌上移動,或者可以在地面上移動,從而可以使工人在一個地方即可完成對多個生長裝置中種植單元的多道工序的操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的右視圖。
[0015]圖3為圖1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右視圖。
[0016]圖4為圖1中I處放大圖。
[0017]圖5為圖2中II處放大圖。
[0018]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狀態圖。
[0019]圖中,1、滾輪,2、角鋼II,3、連接角鋼,4、連接鋼筋,5、角鋼I,6、縱向鋼筋,7、橫向鋼筋,8、安放孔,9、食用菌生長袋,A、種植大棚,B、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結構圖,C、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具體詳細的說明。
[0021]實施例一:
[0022]如圖所示,一種種植作物用生長裝置,包括生長架和設在生長架上端的行走機構,所述生長架設有兩個扁平形框架,所述的扁平形框架由多根鋼筋縱橫交錯焊接而成,在相鄰的鋼筋之間形成作為種植單元的食用菌生長袋的安放孔8,所述的安放孔為長方形,且長方行形的長等于食用菌生長袋的直徑的3.6-4.4倍,長方形的寬等于食用菌生長袋直徑的
1.8-2.2倍,這樣尺寸的安放孔,可以保證滅菌或殺毒時在一個安放孔中能夠設置兩個食用菌生長袋,并且保證其穩定不動。
[0023]在縱向鋼筋6的上端設有彎鉤,所述彎鉤通過螺栓固定在角鋼I 5。
[0024]兩個扁平形框架平行間隔設置并通過連接件連接為一體,每個扁平形框架上的安放孔都與相鄰扁平形框架相應位置的安裝孔中心線相重合。
[0025]所述的連接件為設在兩個扁平形框架相鄰角鋼I 5之間的連接角鋼3或兩個扁平形框架的橫向鋼筋之間的兩端帶有彎鉤的連接鋼筋4,或設在角鋼I 5上方并連接兩根角鋼I的角鋼II 2。
[0026]本實施例,所述的行走機構設在生長架的上方,由四套行走輪組構成,所述的四套行走輪組方向一致,呈矩形分布在食用菌生長架的上端。
[0027]具體地,所述的行走輪組包括相互垂直連接的滾輪軸和連接軸,在滾輪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設有一個滾輪1,連接軸一端與滾輪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角鋼II 2固定連接。
[0028]進一步地,所述的連接軸的一端兩端均設有螺紋,其一端從設在滾輪軸中部的孔中直接用螺母進行軸端固定,另一端穿過設在角鋼II 2上的孔并用螺母固定。
[0029]當然所述的扁平形框架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3個或更多個。
[0030]實際應用中,行走機構構也可以設在生長架的下端,設置方式可與本實施例中上部行走機構的結構相同,也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行走機構的結構形式。
[0031]實施例二:
[0032]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行走機構由兩套行走輪組構成,所述的兩套行走輪組方向一致呈一列前后布置,如圖3所示。
[0033]當然行走輪組也可以設置多套,呈一列前后設置,本實施例其余部分與實施例1結構相同。
[0034]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如圖6所示,將行走輪組吊掛在設置在種植大棚A的滑軌上,前期滅菌殺毒時,將所有的安放孔均密集安放食用菌生長袋9,如圖2中III處所示。當進入生長期時,將其按圖示的那樣,間隔排放,使食用菌生長袋彼此之間具有充分的食用菌生長空間。
[0035]對于在下部設置行走機構的本實用新型,可以根據需要在種植大棚或種植房間的地面上使用。
[0036]本實用新型在使用中,種植食用菌時,前期滅菌消毒工序中,可以使眾多作為種植單元的食用菌生長袋密集排放,后期需要通風和生長空間時,間隔抽走一部分可放置在另外的生長裝置中,使余下的食用菌生長袋彼此之間具有充分的食用菌生長空間,特別遵循了食用菌的生長特性,滿足了食用菌在不同生長期的擺放需求,大大提高了食用菌最終的廣品品質;
[0037]種植別的綠色植物時,可以將綠色植物種植盆設置在一快板上或者別的可以安放在安裝孔的支撐件上形成種植單元,放置在安放孔中,這樣的結構可以大大地提高單位空間的利用率,從而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0038]生長裝置頂端或底部設置行走結構,使其可以在種植大棚或者種植房間上方的滑軌上移動,或者可以在地面上移動,從而可以使工人在一個地方即可完成對多個生長裝置中種植單元的多道工序的操作。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了生產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種植作物用生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長架和設在生長架上的行走機構,所述生長架設有復數個扁平形框架,所述扁平形框架上設有復數個安放種植單元的安放孔,復數個扁平形框架平行間隔設置并通過連接件連接為一體,每個扁平形框架上的安放孔都與相鄰扁平形框架相應位置的安裝孔中心線相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種植作物用生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機構由四套行走輪組構成,所述的四套行走輪組方向一致,呈矩形分布在生長架的上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種植作物用生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機構由一套或多套行走輪組構成,所述的多套行走輪組方向一致呈一列前后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種植作物用生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平形框架由多根鋼筋縱橫交錯焊接而成,在相鄰的鋼筋之間形成種植單元的安放孔,在縱向鋼筋(6)的上端設有彎鉤,所述彎鉤通過螺栓固定在角鋼I (5),所述的連接件為設在復數個扁平形框架相鄰角鋼I (5)之間的連接角鋼(3)或設在兩個扁平形框架的橫向鋼筋之間兩端帶有彎鉤的連接鋼筋(4)或設在角鋼I (5)上方并連接兩根角鋼I的角鋼II (2)。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種植作物用生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輪組包括相互垂直連接的滾輪軸和連接軸,在滾輪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設有一個滾輪(1),連接軸一端與滾輪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角鋼II (2)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A01G1/04GK203951894SQ201420402242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1日
【發明者】楊超慶, 李軍峰, 程帥印, 姚建波, 方秋玲 申請人:洛陽佳嘉樂農業產品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