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式耙地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手推式耙地裝置,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包括行進輪、釘耙、主架以及與主架中部相交并固定連接的支架,釘耙設有一個連接在支架下端的套管,套管的外周面上設置有若干個掛耳和一個凸臺,一個穿設在所述掛耳中的耙桿上固定連接有帶有釘齒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通過用于調整角度的螺栓與凸臺上鉸接的螺套連接;主架的上部設有扶手,主架的下部連接有前叉體,前叉體中開叉的下部轉動安裝有用于固定行進輪的輪軸,且輪軸與所述的支架之間連接有支撐架,支撐架的下部設有刮土板。該裝置用于松碎平整作業,以達到地表平整和上松下實的農作物栽培要求,與現有技術相比,降低勞動者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
手推式耙地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涉及農田整地、平地、破土、收殘等用途的手推式耙地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田間作業過程中,根據不同農作物播種栽培的特點,對土地有不同的耕作、整地要求。而犁耕后、播種前或早春保墑時需要進行耙地,這是由于耕種后土垡間仍存在很大的空間,土塊較大、地表不平,尚不能進行播種作業,需進行松碎平整作業,以達到地表平整和上松下實的農作物栽培要求,而且,耙地還有疏松土壤、保蓄水分和提高土溫的作用。目前,農業生產中的耙地機械基本分為傳統手持式耙、畜力耙地機械和配戴如拖拉機動力設備的耙地機械。傳統手持式耙具有攜帶方便、操作靈活等優點,但操作不當容易對操作人造成傷害,且效率低下,勞動強度大;畜力耙地機械相對傳統手持式耙效率更高,且適合多種不同類型的田地,但在農村已很少養殖牛、騾、馬等牲畜,用牲畜耙地需支付一定費用;配戴動力的耙地機械效率更高,但僅適用于大面積的田地勞作,無法滿足山坡溝地和小面積地塊的需求,且成本高、不環保。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耙地裝置的使用地受限以及工作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既適用于平整地,又能滿足山溝坡土地耙地要求的手推式耙地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手推式耙地裝置,包括行進輪、釘耙、主架以及與主架中部相交并固定連接的支架,所述的釘耙設有一個連接在支架下端的套管,套管的外周面上設置有若干個掛耳和一個凸臺,一個穿設在所述掛耳中的耙桿上固定連接有帶有釘齒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通過用于調整角度的螺栓與凸臺上鉸接的螺套連接;所述主架的上部設有扶手,主架的下部連接有前叉體,前叉體中開叉的下部轉動安裝有用于固定行進輪的輪軸,且輪軸與所述的支架之間連接有支撐架,支撐架的下部設有用于刮除行進輪外周面上粘覆土壤的刮土板。
[0005]該耙地裝置中的支架、主架和支撐架構成一個穩定的銳角三角形,能夠保證手推該裝置耙地時深度和裝置的平衡。
[0006]所述的前叉體由垂直固定在主架下端的連接桿、分別設在連接桿兩端的兩個平行桿以及轉動安裝在兩個平行桿下端的輪軸組成,其中,所述的平行桿與主架的桿體平行設置。
[0007]所述的刮土板通過螺栓固定在支撐架上,且刮土板的前端部與行進輪相切設置,能夠最大程度的刮去行進輪上所粘附的土壤,減少機具的重量,降低勞動強度。
[0008]該螺紋孔的中軸線與套管80的中軸線呈銳角夾角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釘耙中的套管與支架可拆卸連接,由于耙桿轉動連接在套管的掛耳中,可根據實際勞作情況轉動耙桿,并通過用于調整角度的螺栓與凸臺上鉸接的螺套連接,從而固定好釘耙,使釘耙的釘齒與地表形成一定的入土夾角,提高其入土性能,節省勞動力。
[0010]2、耙地時,壓住扶手,向前推動行進輪行走,同時通過扶手的位置高低來調節耙地深度,扶手和行進輪共同保證了耙地的筆直程度、耙地深度和釘耙的平衡;不耙地時,向上提高扶手,使釘齒離開土壤,推動行進輪前進即可;釘耙由依次連接的耙桿、連接板和若干釘齒組成,耙桿與連接板增大了釘耙與土壤的接觸面積,當需要對大顆粒土壤進行碎土時,提起扶手并向下用力即可使土壤被充分細碎。
[0011]3、刮土板能夠連續不斷地對運動中的行進輪外周面進行刮土工作,使行進輪能夠在粘濕土地環境中繼續行走,與現有技術相比,降低勞動者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2]4、該裝置還可用于對田地中的作物殘體和地膜等雜物進行收集,操作和耙地相似,使雜草和地膜等鉤掛在釘耙上,達到整理收拾殘物的目的;無需使用動力和畜力即能進行耙地作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動力和牲畜使用緊張的情況,利于農業生產。
[0013]5、該裝置具有構造簡單、成本較小、質量輕、操作簡便、耙地深度可調的特點,既適合山坡溝地、溫室大棚等小面積土地,又適合較大面積土地的整地、碎土及收拾殘物等作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釘耙的示意圖;
[0016]圖3為圖2的俯視圖。
[0017]附圖標記:1、扶手,2、主架,3、前叉體,30、連接桿,31、平行桿,4、行進輪,5、輪軸,
6、刮土板,7、支架,8、釘耙,80、套管,81、耙桿,82、連接板,83、釘齒,9、支撐架,10、掛耳,11、凸臺,12、螺栓,13、螺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手推式耙地裝置作詳細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并能予以實施。
[0019]手推式耙地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釘耙8、行進輪4、主架2和支架7,支架7與主架2中部相交并固定連接。主架2的上部設有扶手1,主架2的下部連接有前叉體3,前叉體3中開叉的下部轉動安裝有用于固定行進輪4的輪軸5,且輪軸5與所述的支架7之間連接有支撐架9,主架2、支架7和支撐架9構成一個銳角三角形結構。所述的前叉體3由垂直固定在主架2下端的連接桿30、分別設在連接桿30兩端的兩個平行桿31以及轉動安裝在兩個平行桿31下端的輪軸5組成,其中,所述的平行桿31與主架2的桿體平行設置。支撐架9的下部設有刮土板6,刮土板6可通過螺栓固定在支撐架9上,且刮土板6的前端部與行進輪4相切設置,刮土板6能夠對運動的行進輪4外周面上粘覆土壤進行連續不斷的刮除,降低勞動者的工作強度。
[0020]如圖2和圖3所示的釘耙,包括耙桿81、連接板82和若干釘齒83,釘耙8設有一個螺紋連接在支架7下端的套管80,套管80的外周面上設置有若干個掛耳10和一個凸臺11,凸臺11上鉸接一個螺套13,一個穿設在所述掛耳10中的耙桿81上固定連接有帶有釘齒83的連接板82,所述連接板82通過用于調整角度的螺栓12與凸臺11上鉸接的螺套13連接,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根據所述領域的常識,可通過將掛耳10設置為通過螺栓固定的兩個半圓的方式,從而將耙桿81穿設在掛耳10中,然后通過螺栓擰緊組成掛耳10的兩個半圓;或是在加工時,先將耙桿81穿設在掛耳10中,然后將連接板82與耙桿81焊接在一起。轉動耙桿81在掛耳10中的位置,然后通過旋緊連接連接板82與凸臺11上的螺套13的螺栓12,實現釘耙的整體轉動,可調整其入土角。
[0021]其中,主架2、前叉體3、行進輪4、支架7、支撐架9和釘耙8均可拆卸。耙地時,壓住扶手1,向前推動行進輪4行走,同時通過扶手1的位置高低來調節耙地的深度。扶手1和行進輪4共同保證了耙地的深度和平衡。不勞作時,向上提高扶手1,使釘耙8離開土壤,推動行進輪4前進即可。運輸和存放該裝置時,可將主架2、前叉體3、行進輪4、支架7、支撐架9和釘耙8等拆卸,節省空間。本實用新型中的行進輪4的輪胎為橡膠人字形輪胎。該機具具有構造簡單、成本較小、質量輕、操作簡便、耙地深度可調、可拆卸,既適合山坡溝地、溫室大棚等小面積土地,又適合較大面積土地的特點。
【權利要求】
1.手推式耙地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進輪(4)、釘耙(8)、主架(2)以及與主架(2)中部相交并固定連接的支架(7),所述的釘耙(8)設有一個連接在支架(7)下端的套管(80),套管(80)的外周面上設置有若干個掛耳(10)和一個凸臺(11),一個穿設在所述掛耳(10 )中的耙桿(81)上固定連接有帶有釘齒(83 )的連接板(82 ),所述連接板(82 )通過用于調整角度的螺栓(12 )與凸臺(11)上鉸接的螺套(13 )連接; 所述主架(2)的上部設有扶手(1),主架(2)的下部連接有前叉體(3),前叉體(3)中開叉的下部轉動安裝有用于固定行進輪(4)的輪軸(5),且輪軸(5)與所述的支架(7)之間連接有支撐架(9),支撐架(9)的下部設有用于刮除行進輪(4)外周面上粘覆土壤的刮土板(6)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式耙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架(2)、支架(7)和支撐架(9)構成一個銳角三角形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式耙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體(3)由垂直固定在主架(2)下端的連接桿(30)、分別設在連接桿(30)兩端的兩個平行桿(31)以及轉動安裝在兩個平行桿(31)下端的輪軸(5)組成,其中,所述的平行桿(31)與主架(2)的桿體平行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式耙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土板(6)通過螺栓固定在支撐架(9)上,且刮土板(6)的前端部與行進輪(4)相切設置。
【文檔編號】A01B21/06GK204244653SQ201420623629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7日
【發明者】原向陽, 張麗光, 溫銀元, 董淑琦, 陳曉棟, 郭平毅, 王宏富, 宋喜娥, 王鑫 申請人:山西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