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按摩裝置的奶牛采食護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奶牛舍防護設施【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帶按摩裝置的奶牛采食護欄。其特點是包括在采食護欄上設置的兩排按摩裝置,第一按摩裝置設置在采食護欄上方的橫向柵欄內側,第二按摩裝置設置在下方的橫向柵欄外側,所述的按摩裝置由固定在采食護欄上的橫桿和滾動滑輪組成,橫桿為多排,每排橫桿之間設置有滾動滑輪的滾動間距,所述的采食護欄上方和下方的橫向柵欄之間設置有縱向柵欄。其通過在奶牛將頭伸出采食護欄采食過程中滑輪的滾動,將奶牛上頸部與采食欄發生的滑動摩擦轉變為滾動摩擦,大大減少了摩擦力對其頸部的損傷;同理在奶牛舔舐地上的草料時,柵欄外部滑輪的滾動保護了奶牛的下頸部。
【專利說明】一種帶按摩裝置的奶牛采食護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奶牛舍防護設施【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帶按摩裝置的奶牛采食護欄。
【背景技術】
[0002]優質、高效、高產是養牛生產者的追求目標。在奶牛的養殖生產中,農場主為了追求更高的生產效率,往往忽視了奶牛的健康問題,或是只看到了奶牛的乳房炎、酮病、胎衣不下等疾病,還有一系列的管理細節問題影響著奶牛的健康,當其健康受到影響,勢必會使其生產性能也受到影響。例如蹄病、腿傷、頸部和跗關節磨損等,這些多半是由于摩擦而帶來的皮肉損傷,包括頸部和胸部的磨損。在圈舍飼養中,飼養員將草料倒卸在柵欄外面,奶牛要透過柵欄將頭伸到外面才能夠吃到草料,這樣柵欄對奶牛的頸部的摩擦和傷害就避免不了,長此以往,奶牛頸部皮肉會因磨損而擦傷,又由于其采食頻繁,沒有時間自我修復,傷口會越來越嚴重,傷及肌肉、結締組織,局部腫脹,甚至會感染病菌開始化膿,嚴重者危及其生命,必然會影響奶牛的生產性能。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帶按摩裝置的奶牛采食護欄,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的一種帶按摩裝置的奶牛采食護欄,其特點是包括在采食護欄上設置的兩排按摩裝置,第一按摩裝置設置在采食護欄上方的橫向柵欄內側,第二按摩裝置設置在下方的橫向柵欄外側,所述的按摩裝置由固定在采食護欄上的橫桿和滾動滑輪組成,橫桿為多排,每排橫桿之間設置有滾動滑輪的滾動間距,所述的采食護欄上方和下方的橫向柵欄之間設置有縱向柵欄。
[0005]所述的滾動滑輪為多個,滾動滑輪在橫桿上活動連接,同一橫桿上左右相鄰的滾動滑輪和不同橫桿上上下相鄰的滾動滑輪之間設置有滾動間距,避免滾動滑輪之間相互摩擦。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種帶按摩裝置的奶牛采食護欄,其通過在奶牛將頭伸出采食護欄采食過程中滑輪的滾動,將奶牛上頸部與采食欄發生的滑動摩擦轉變為滾動摩擦,大大減少了摩擦力對其頸部的損傷;同理在奶牛舔舐地上的草料時,柵欄外部滑輪的滾動保護了奶牛的下頸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0008]圖中所示:1.縱向柵欄,2.橫向柵欄,3.橫桿,4.滾動滑輪,5.第一按摩裝置,6.第二按摩裝置;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示意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2]如圖1所示,所述的一種帶按摩裝置的奶牛采食護欄,其特點是包括在采食護欄上設置的兩排按摩裝置,第一按摩裝置5設置在采食護欄上方的橫向柵欄2內側,第二按摩裝置6設置在下方的橫向柵欄外側,所述的按摩裝置由固定在采食護欄上的橫桿3和滾動滑輪4組成,橫桿3為多排,每排橫桿之間設置有滾動滑輪4的滾動間距,所述的采食護欄上方和下方的橫向柵欄2之間設置有縱向柵欄I。
[0013]所述的滾動滑輪4為多個,滾動滑輪4在橫桿3上活動連接,同一橫桿上左右相鄰的滾動滑輪和不同橫桿上上下相鄰的滾動滑輪之間設置有滾動間距,避免滾動滑輪之間相互摩擦。
[001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按摩裝置的奶牛采食護欄,其特征是包括在采食護欄上設置的兩排按摩裝置,第一按摩裝置設置在采食護欄上方的橫向柵欄內側,第二按摩裝置設置在下方的橫向柵欄外側,所述的按摩裝置由固定在采食護欄上的橫桿和滾動滑輪組成,橫桿為多排,每排橫桿之間設置有滾動滑輪的滾動間距,所述的采食護欄上方和下方的橫向柵欄之間設置有縱向柵欄。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按摩裝置的奶牛采食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動滑輪為多個,滾動滑輪在橫桿上活動連接,同一橫桿上左右相鄰的滾動滑輪和不同橫桿上上下相鄰的滾動滑輪之間設置有滾動間距。
【文檔編號】A01K1/10GK204259592SQ201420655714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5日
【發明者】陳國順, 李開仲 申請人:甘肅農業大學